高一下月考知识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3705211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下月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下月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下月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一下月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月考知识点(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绳拴物体的圆周运动田树华在圆周运动中有两种典型的习惯类型,一是绳拴物体的圆周运动,二是杆拴物体的圆周运动。笔者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对绳拴物体的圆周运动概括总结为: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斜面上的圆周运动、锥面上的圆周运动。不同面上的圆周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不同,但它们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规律是相同的。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抓住临界条件,然后恰当的选择公式进行求解。一. 绳拴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例1. 如图1,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0.6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0.3kg的物体,M与圆孔距离为0.2m,并知M和水

2、平面的静摩擦力为2N,现使此平面绕过小孔的中心轴线转动,问角速度数值在什么范围m才会处于静止状态?g取。图1解析:较小时,M有向心运动的趋势。设为时,恰好不做向心运动(临界状态)对:当较大时,M有离心运动的趋势,设为时,M恰好不做离心运动(临界状态)。对M:二. 绳拴物体在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例2. 长为的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求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最小速度至少为多大?解析:如图2所示,在最低点:小球重力G和绳的拉力T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图2在最高点:小球重力G和绳的拉力T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当时,最高点最小向心力为最高点最小速度(临界速度)可见,当,小球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当,

3、小球不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物体在最高点仅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说明:此题中物体在最高点或最低点只要满足一个临界速度便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三. 绳拴物体在斜面上的圆周运动例3. 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细绳悬于光滑的斜面上的O点,小球在这个倾角为的斜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在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率分别为和。问绳子在这两个位置时的张力分别为多大?图3解析: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图4在最低点的向心力:在最高点的向心力:恰好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临界状态),最高点最小向心力为由机械能守恒,得可见,当时,小球就能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当时,小球不能在斜面上做

4、圆周运动。例3与例2相比可看出:例2是例3在时的特例。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常用方法 夏尊华一、结构简图法本方法常用于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或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1. 已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根据下列等式来推: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2.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阴离子在具有该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的前面,阳离子在具有该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的下一周期的左边位置,简称“阴上阳下”。例1.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 X元素的最高正价

5、比Y的小解析:依题意知,X、Y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由上述位置关系可知,原子序数为:XY;最外层电子数:YX;原子半径:XY;最高正价:YX。选CD。二、区间定位法记住原子序数推断元素位置。基本公式:原子序数区域尾序数(10,18,36,54,86)差值,对于18号以前的元素,若0差值7时,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为主族序数;若差值为0,则元素在尾序数所在的周期,一定为零族元素。对于19号以后的元素分三种情况:若差值为17时,差值为族序数,位于VIII族左侧。若差值为8、9、10时,为VIII族元素。若差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最后所得差值,即为VIII族右侧的族序数。例2. 据国外有关资料

6、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其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A. 第六周期IVA族B. 第七周期VIA族C. 第七周期VIII族D. 第八周期VIA族解析:因86116118,所以元素应与118号元素同处于第七周期,又116861416,故该元素位于第16纵行,即VIA族。选B。三、特征法1. 利用次外层电子数的特征确定周期位置:次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在第二周期;次外层电子数是8的元素在第三周期;从第四周期开始次外层电子数有如下规律,I A、II A族都是8个;III A零族都是18个。2.

7、利用常用特征来推主族元素的位置:如根据“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等特征来推。例3.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YX解析:依题给信息:“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可知,X元素为O,“X、Y位于同一主族”则Y为S,“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则Z为P。据此可判断A正确、B错误、C错误、D正确。选AD。四、性质法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递变

8、性质来确定。1. 根据原子半径、离子半径来推主族元素的相对位置:同周期中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主族中下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上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变化与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类似。2. 根据化合价来推主族元素的位置:最高正化合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如果已知负化合价(或阴离子符号),则须用等式先求出最高正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1负化合价1,再确定主族位置。3. 通过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比较,确定元素的相对位置。4. 通过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比较,确定元素的相对位置。5. 通过比较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确定元素的相对

9、位置。例4.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 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C. 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等电子体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由题设条件不难推出A、B、C、D分别为碳、氮、氧、氢,X、Y、Z分别为CH4、NH3、H2O,它们的稳定性应依次增强,A错;由于碳、氧等都存在同素异形体,故形成的单质多于5种,B错;C项中

10、X、Y在常温下为气体,选CD。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法指导张照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本部分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本部分的学习方法及知识规律总结如下: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2、理解判断元素

11、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规律总结: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

12、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四相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相同;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通式相同;非金属气态氢化物通式相同。3、判断每周期最多容纳元素数目的“”规律每周期最多容纳元素数目为种,其中当周期序数n为奇数时,;当n为偶数时,如第6周期容纳元素种数为:。4、“阴前阳

13、后”规律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阴离子必位于与之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与该稀有气体元素同周期),而阳离子位于该稀有气体元素的后一周期,再通过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即可确定其所处主族数。5、“奇偶数”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则其在周期表中所处主族序数及最高正化合价数必为奇(或偶)数。若结合数学中“两奇数(或两偶数)的和或差必为偶数,奇数与偶数的和或差必为奇数”的规律,会给解题带来方便。例:若短周期元素X和Y能组成化合物,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解析: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X为奇数族元素,而Y为偶数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必为奇

14、数,故选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依据邵西良一、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金属性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金属活动性则指在水溶液中(非固相或气相),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简单水合离子)能力的性质。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标准的,标准电极电位与原子的电离能、升华能、水合能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一般来说,金属性强的元素,金属活动性越强,但两者有时也表现不一致。例如Cu和Zn、Na和Ca,金属性:CuZn,NaCa;金属活动性:ZnCu

15、,CaNa。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除外)。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2、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3、常温下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4、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极少数除外)。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7、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8、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

16、属性弱的金属,如铝热反应。三、非金属性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子亲合能来表示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合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2、与H2化合的条件,反应条件越容易。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除外)。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5、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

17、减弱。6、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7、与同一可变价金属反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价态的高低。金属元素在该产物中价态越高,则说明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化学键典题评析蔡中华微粒间通过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这些作用力影响到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了解化学键的相关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通过对例题的解析与点评,希望同学们领悟其中的内涵。例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叫做离子键B. 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C. 氯气与NaOH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

18、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D. 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数目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电子有关解析:离子键是一种静电作用,这种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同时也包括原子核间及电子间的斥力,选项A错误。构成离子键必须有阴阳离子,但阴阳离子不一定只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也可以是带电的原子团(如),选项B错误。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有离子键、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只有非极性键的断裂,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选项C错误。离子的形成是得失电子的结果,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有关,选项D正确。答案D评析:解答此类习题,一定要准确理解概念,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可采用举反例的方法,

19、能举出一个反例则说明命题错误。例2. 下列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的是( )A. B. C. D. 解析:首先可排除选项C和D,因和均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的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再结合5个Cl,P原子有10个电子,Cl原子为8电子结构,也不符合题意。分子中P、Cl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答案A评析:本题很多同学容易误选C、D,原因是没有注意到题干中“分子”二字。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反应的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B. 1mol微粒中含有共价键数目的物质的量为3molC. 的沸点高于的沸点,是由于H�O共价键强于H&#

20、0;S共价键D.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有离子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选项A正确。微粒中有4对共用电子对,1mol微粒中含有共价键数目的物质的量为4mol,选项B错误。分子沸点的高低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事实上,的沸点高于的沸点是由于分子间的氢键(分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引起的,选项C错误。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它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选项D错误。答案A评析:本题从不同层面考查了化学键知识,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共价键数目的确定、共价型物质的熔沸点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值得同学们品味和反思。本题容易出错之处在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情况的判

21、断。例4. 写出、的电子式。解析:是离子化合物,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各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Cl与O之间要形成1对共价键,且得到Na原子失去的电子,故其电子式为。S、O原子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C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S、O原子分别与C原子形成共价双键,从而都达到8电子结构,故其电子式为。答案:评析:电子式的书写首先要分清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书写时一定要按照书写规则进行,特别要注意原子的排列和原子与离子的电子数目。例5. 在H、Na、O、Cl四种元素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有_;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有_(不要求写出氯的氧化物)。解析:离子化合物是

22、由阴、阳离子构成。一般情况下,典型金属与典型非金属相互作用,通过电子得失可形成阴、阳离子。共价化合物是由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答案:NaH、;、评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是原子间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电子得失常发生于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共价键形成的条件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常存在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根据是否有活泼金属元素参与可判断形成化合物的类型。本题出错之处在于容易忽略、。减数分裂重难点透析河北 杨文如1. 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1)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4精细胞4精子1卵原细胞1初级卵母细胞1次级卵母细胞+1极

23、体1卵细胞+3极体(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种(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种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n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种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n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2.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对二倍体而言)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母细胞体细胞性原细胞染色体复制次数1次1次分裂次数1次2次同源染色体行为无联会、无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有联会、有四分体,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子细胞数目2个雄性:精子4个,雌性:卵

24、细胞1个+极体3个子细胞类型体细胞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子细胞间遗传物质几乎相同不一定相同相同点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都有纺锤体出现,均有子细胞产生3.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形判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江西 况圣明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比较中最常见的是3个中期和3个后期图像的分辨,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分裂过程很熟悉,关键是要抓住各个时期图像的本质特征。1.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区分同源染色体的依据有两点:一

25、是染色体的大小,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相同,在有的习题中分别用实心和空心标记;二是着丝点位置,着丝点的位置有的在一端,有的在中间,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是一致的。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特征是: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染色体两两相同,每个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特征是:染色体数目可能为奇数,也可能为偶数,但找不到两两相同的染色体,即不是大小不同,就是着丝点位置不同。说明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每个染色体中还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如图1中B图所示。三个中期图的判断:推证步骤:染色体着丝点是否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直线上),减中期(否);细胞中是否有同

26、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有)、减中期(无)。三个中期的细胞分裂图中只有减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点没有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而有丝分裂中期和减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点则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平面图中是细胞中央的直线上。因此可以根据推证步骤直接确定C图为减中期。确定出减中期后,再根据减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这个判别点,可以直接确定出A图为有丝分裂中期,B图为减中期。2.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的比较(如图2所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共同特征是:着丝点分裂,每个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不同

27、之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在识图中应对移向同一方向的一组染色体进行分析,如图2中A图(有丝分裂后期)向上移动的一组染色体中,两个大的染色体是一样的,可看作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而两个小的染色体也是一样的,可看作另一对同源染色体。而在图2的B图(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向上移动的一组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所以就没有同源染色体。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推证步骤:染色体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减后期(有);同极染色体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有)、减后期(无)。三个后期图中只有减后期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而有丝分裂后期和减后期的染色体则

28、不含有染色单体,因此根据推证步骤可以直接确定F图为减后期。确定了减后期之后,再根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中有同源染色体,而减后期没有这个判别点,可以直接确定D图为有丝分裂后期,E图为减后期。遗传规律中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方法河南 魏庆发遗传和变异一章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遗传规律中表现型、基因型的推断题多次出现,为此,将其解法总结如下。这类题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此类题比较简单。第二类:已知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推双亲的基因型或表现型,这类题出现最多也较复杂。对于第一类题型,重要是掌握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各种

29、杂交情况及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现将其归纳如下表。对于第二类题型,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推导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可用基因A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即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方法二: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时,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做进一步的推断。例1. 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羊。求此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和

30、黑色小羊的基因型。解析:(1)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因为白色(B)为显性,黑色(b)为隐性。双亲均为白羊,生下一只黑色小羊,根据此条件列出遗传图式。(2)然后从遗传图式中出现的隐性纯合体突破因为子代为黑色小羊,基因型为bb,它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所以双亲中都有一个b基因,因此双亲基因型均为Bb。答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均为Bb,黑色小羊的基因型为bb。方法三: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1.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体(Bb)。即。2.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双亲一方为Bb,另一方为隐性纯合体。即。3.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体。

31、即或。例2.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各题。豌豆5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1)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2)写出每一杂交组合中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以A和a分别表示株高的显、隐性基因,B和b分别表示花色的显、隐性基因。甲组合:_; 乙组合:_;丙组合:_; 丁组合:_;戊组合:_。解析:先确定显、隐性关系:在甲组中,红花红花红花:白花=(627+617):(203+211)3:1,因此红花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为Bb;在乙组中,高茎高茎高茎:矮茎=(724+750):(243+262)3:1,说明高茎为显性性状,且这组亲代高茎的基因型均为Aa。再确定亲代基因型:在甲组中,高

32、茎矮茎高茎:矮茎=(627+203):(617+212)1:1,可见甲组亲本高茎、矮茎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综合起来,甲组合亲本的基因型为。在丙组中,高茎矮茎高茎:矮茎=(953+317):(0+0)=1:0,可见丙组亲本高茎、矮茎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而红花红花红花:白花=937:3173:1,故丙组亲本的红花基因型均为Bb。综合起来:丙组合亲本的基因型为。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推断乙组合亲本的基因型为;丁组合亲本基因型为,戊组合亲本的基因型为。答案:(1)高茎 红花(2)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综上所述,在此类题目中,这些

33、方法也可用于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自由组合中。只要确定两对相对性状是独立分配的,就可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再对两对相对性状综合分析,使问题化繁为简,从而使解题过程化难为易。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规律总结(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 1、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

34、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

35、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二抓尾联末句。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

36、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第二,掌握一般的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抒情手段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怀今,即事感怀 赋、比、兴(创作方法) (2)表现手法 描写、抒情、叙事(表达方式) 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构思技巧) 第三、掌握各种题型的答

37、题规范:鉴赏意象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鉴赏意境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鉴赏炼字型的题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

38、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鉴赏诗眼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鉴赏语言风格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鉴赏表达技巧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第二步

39、,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理解诗句含义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评价观点态度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原由。把握鉴赏术语,规范答题格式“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备考攻略江苏 陈红斌考点剖析: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之一,能力层级属于E级。诗词中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

40、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从近两年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各省市的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从考查的热点来看,鉴赏诗词表达技巧是文学作品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考查热点,2009年高考有12套试卷直接考查到了该考点。 2. 从考查角度来看,鉴赏诗词表达技巧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 3. 从命题方式来看,除北京

41、、上海卷有选择题外,其余的都是主观题,且大多选择诗歌中一两个关键词句或者意象来切入,有的就这一考点单独命题,有的却和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4. 考查能力上,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鉴赏能力,尤其注重对比鉴赏能力的考查,且呈现出开放性,答案上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真题回放: 1(20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

42、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2(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

43、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解析】第一小题考查艺术构思与修辞手法。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结构方式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叹,对敌人侵略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44、3(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臀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本诗中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用典、比喻等,但题干中要求找出“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因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为对比。【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

45、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特定词语在病句修改中的“潜规则”刘小华“潜规则”就是指一些潜在的值得关注的常识性法则或思路。病句修改中有些特定的词语往往是设置语病的潜在地方,但同时也是破解语病的切入点,聚焦这些潜规则存在的地方往往是辨别语病的一条捷径。一、潜规则之并列短语若句中有并列短语充当成分,就可能使得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形成语病,命题者常利用并列短语来设置如下错误项。1. 属种不合。并列地位的两个或三个成分之间出现内容交叉,属种不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逻辑关系不明。例: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

46、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析:句中“生活用品”应该包括“床上用品”,这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问题,并列不当。应改为“各学校学生公寓的床上用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析:“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2. 语序不顺。并列词语一般按时间先后、距离远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以及逻辑关系等来构成合理语序。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句中并列词语“发展和重视”依逻辑顺序,应“重视”在前,“发展”在后

47、。例: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析:并列短语之间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3. 搭配不当。指整个并列短语或并列短语中的部分词语与其他内容成分搭配不当。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析:句中的并列短语“羞辱或者宣泄”与之搭配的是宾语“自己的不满”。说“宣泄自己的不满”可以,但是不能说“羞辱自己的不满”。例: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用它来作餐具。析:“宰杀”“解剖”“切

48、割”三个词,除了“切割”能与“牛羊的肉”搭配外,其余都不能,应该分别给它们配上恰当的宾语。4. 表意不明。并列词语通常用“和”字来加以并列,使得并列词语与其他内容关系不明产生了歧义。例: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析:“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可能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二、潜规则之关联词句中出现关联词,首先要考虑配对使用的关联词是否搭配得当;其次是看它是否符合句意,以及分句的顺序是否正确;最应该注意的是关联词的位置问题,原则是:复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在主语的后面;复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

49、在主语的前面。例: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析:“反而”使用不当,不表示转折而是表因果关系,关联词搭配不符合句意流向。例: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析:句中的“不仅而且”所引导的前分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既然为递进关系,就要遵循逻辑上的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就应先有“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然后才有可能“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三、潜规则之数量词句中出现数量词,首先要考察其自身表述是否正确,其次如果是表示约

50、数,还要看其是否与句中其他词语重复或矛盾,另外还须注意是否造成歧义。例:科技下乡的热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具科技下乡小分队来到桃花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析:句中有数量词语“半个小时”,其前后同时出现表示约数的词语“大约”和“左右”重复,应该删去其中一个。例: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析: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四、潜规则之否定词句中出现否定性词语时,一要注意多重否定是否合乎逻辑,

51、二要注意特殊的否定词,如“忌、防止、否认、禁止、避免、忘”等都包含有否定意味,“无时无刻”是一个词,所以只是一重否定;三要注意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句子具有肯定含义。例: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析:句中“忌”包含否定意味,再加上“不可”就构成了双重否定,成了要恼怒、要饱食、要当风睡了,不合逻辑,删去三处“不可”。例: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析:此句因多次否定引起混乱,只需把它改成肯定形式的陈述句,原句不合常理之处即不言自明,因为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3 如图3,在ABC中,平面ABC,若SA=SB=BC,求二面角的大小。分析 方法1 考虑由点B向平面SAC引垂线,因为底面BAC侧面SAC,底面BAC是垂面,再求“垂基垂棱连”,按这样的思路如图4,可得EFB是二面角B�SC�A的平面角。设SA=AB=BC=a,最后求得。方法2 考虑由点A向平面SBC引垂线,读者易证BC平面SAB,所以平面SAB平面SBC,这时平面SAB是垂面,SB是基线,垂基垂棱连,按这样的思路如图5,可得是二面角B�SC�A的平面角。设SA=AB=BC=a,由条件易求得,所以即。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