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367472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329.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第一节第一节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第二节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第四节 乘数论乘数论第五节第五节 其他有关消费函数的理论其他有关消费函数的理论1第一节第一节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二、均衡产出的概念三、投资储蓄2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v1.1.22假设:不存在政府、外贸。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只有居民和厂商。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投资是自主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投资是自主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折旧、未分配利润等折旧、未分配利润等0

2、 0。GDPGDP、NDPNDP、NINI、PIPI都相等。都相等。3v2.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v原因:原因:有大量闲置资源,生产增加,资源价格有大量闲置资源,生产增加,资源价格不会上升;不会上升;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当需求变动时,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当需求变动时,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而不是改变价格。4二、

3、均衡产出的概念f均衡产出: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正好等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产出水平总需求,厂商的生产稳定。产出水平总需求,厂商的生产稳定。产出产出 需求,厂商不愿意出现存货增需求,厂商不愿意出现存货增加,减少生产。加,减少生产。产出产出 MPC 01 MPC 0204.MPC与APCvMPC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

4、呈递减状态,即例也呈递减状态,即APCAPC也有递减趋也有递减趋势。势。v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 APC MPCMPC21v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费的自发性消费 =0=0时,平均消费时,平均消费倾向倾向APCAPC便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便等于边际消费倾向MPC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v此时,消费函数:此时,消费函数:vc=c=y y22三、储蓄函数v1.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用于消费的部分。v2.储蓄

5、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23v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v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数关系。243.储蓄函数公式v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即vs

6、=y-cs=y-cv以以s s 代表储蓄,以代表储蓄,以y y 代表收入,代表收入,公式为:公式为:vs=ss=s(y y)254.线性储蓄函数v储蓄与消费相对应储蓄与消费相对应v线性条件下,线性条件下,c=+c=+yy,代入,代入vs=y-cs=y-cvs=y-s=y-(+yy),),v整理:整理:vs=-+(1-)y s=-+(1-)y(1 1 0 0)v横轴为收入横轴为收入y y,纵轴为消费纵轴为消费c c或储蓄或储蓄s s的座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的座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26 线形储蓄函数 s=-+(1-)y O s Y 27 普通储蓄函数 s=s(y)0 s Y 28四、储蓄倾

7、向v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收入收入消费消费储蓄储蓄MPSMPSAPSAPS1 19000900091109110110110-0.01-0.012 2100001000010000100000 00.110.110 03 3110001100010850108501501500.150.150.010.014 4120001200011600116004004000.250.250.030.035 5130001300012240122407607600.360.360.060.066 614000140001283012830117011700.410.410.080.087 71

8、5000150001336013360164016400.470.470.110.11292.APS v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APS):储蓄总量与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收入总量的比率 。v根据定义有:根据定义有:APS=s/yAPS=s/y303.MPSv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MPS):储蓄增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与收入增量的比率。v根据定义有:根据定义有:MPS=MPS=s/ys/yv当储蓄增量当储蓄增量ss与收入增量与收入增量yy趋于趋于无穷小时,即:无穷小时,即:MPS=MPS=ds/dyds/dy31vMPS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或者说,是储蓄函

9、数的一阶导数;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CMPC是储蓄曲线上任一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点切线的斜率切线的斜率。v特别地,当储蓄函数为一简单的线特别地,当储蓄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性函数时,MPSMPS为一常数(为一常数(1 1)。v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MPSMPS将将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趋势。vMPSMPS和和APSAPS都都递增,但是递增,但是MPSAPSMPSAPS。32v不论不论MPSMPS是常数还是变数,它总是一是常数还是变数,它总是一个个小于小于1 1的正数。的正数。v如果如果MPSMPS小于零,

10、便意味着收入增加小于零,便意味着收入增加时人们的储蓄反而减少;如果时人们的储蓄反而减少;如果MPSMPS大大于于1 1,则意味着收入增加时储蓄的增,则意味着收入增加时储蓄的增量大于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与现量大于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与现实相距太远,显然不符合人们的经验。实相距太远,显然不符合人们的经验。v因此,有:因此,有:1 MPS 01 MPS 0334.APS与APCv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即互补函数,即y=c+sy=c+s,v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 y有有y/y=c/y+s/yy/y=c/y+s/y,v即:即:APC+A

11、PS=1APC+APS=1v或或1-APC=APS1-APC=APS,1-APS=APC1-APS=APC345.MPS与MPCv与上同理,与上同理,y=c+sy=c+s,有,有y=c+sy=c+s;v两边同除两边同除yy,则则y/y=c/y+s/yy/y=c/y+s/yv即:即:MPC+MPS=1MPC+MPS=1v或或 1-MPC=MPS1-MPC=MPS,1-MPS=MPC1-MPS=MPCv可以推断可以推断:若若MPCMPC有递减趋势,那么有递减趋势,那么MPSMPS必有递增趋必有递增趋势。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

12、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APS也有递也有递增趋势。增趋势。35五、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v1.1.互为补数,两者之和等于收入,互为补数,两者之和等于收入,即即y=c+sy=c+s。v2.2.若若APCAPC和和MPC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增,但APCAPCMPCMPC,则,则APSAPS和和MPSMPS都随都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收入增加而增加,但APSAPSMPSMPS。vAPCAPC APSAPS1 1,MPCMPC MPSMPS1 136 y c,s A A 450 消消费费曲曲线线与与储储蓄蓄曲曲线线的的关关系系 c=

13、c(y)y y0 0 d-d s=s(y)Rich Poor 37六、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是基本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是基本相似。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存在很多限制条件:v1.1.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越富有,越有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社会消费曲线会向下移动。则社会消费曲线会向下移动。38v2.2.国家税收政策。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税,容易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

14、常成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社会消费曲线上移为公众的收入。社会消费曲线上移v3.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多了消费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多了消费减少,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减少,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39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二、两部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三、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四、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40一、两部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1.假设计划净投资假设计划净投资 是一个固定的常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为自发的计划投资数,为自发的计划投资。&2.2.均衡收入公式变为:均衡收

15、入公式变为:y=c+i,c=+y=c+i,c=+yy.联立求解得:联立求解得:y=(y=(+i+i)/1-)/1-&3.3.所以,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所以,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41l例如:例如:c=1000+0.8y,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自发计划投资为为600600。则均衡收入为则均衡收入为 y y10001000600/1600/10.80.880008000(个单位)(个单位)此时,此时,c cy-iy-i8000-6008000-60074007400 s sy-cy-c8000-74008000-740060060

16、0与投与投资相等。资相等。424.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的图解 y c,c+i c=1000+0.8y c=y 450 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1600 1000 5000 8000 c+i 43二、两部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1.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y c=si=y c=s,所以所以 i=si=s 储蓄函数储蓄函数:s=-s=-+(1-+(1-)y)y&2.2.联立方程组,联立方程组,得:得:i=-+(1-i=-+(1-)y y,得:得:y=(+i)/(1-y=(+i)/(1-)&3.3.所以,知道了储蓄函数和投所以,知道了储蓄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资,就

17、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44l例如:例如:s s -1000+(1-0.8)y,-1000+(1-0.8)y,自自发计划投资为发计划投资为600600。则均衡收入为则均衡收入为 y y(1000(1000600)/(1600)/(10.8)0.8)80008000(单位)(单位)此时,此时,s s0 0,y y50005000 s si=600i=600,y y8000800045图示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s s =-1 10 00 00 0 +(1 10 0.8 8)y y 600 0 1000 s,i Y i i 5 50 00 00 0 8 80 00 00 0 46三、三部门经济的收

18、入决定&政府的作用:作用:作用:(1)征税征税 t;(2)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tr;(3)购买产购买产品和劳务品和劳务 即政府购买即政府购买g 净净税收税收t总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总税收政府转移支付)(11000tgiy&公式法:&又知:c=+(y-t)&收入决定:y=c+i+gy=c+s+t47yi,ssi (自主投资自主投资)i0y0s+t(t为固定税时为固定税时)i+gy48四、四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进出口规律:进口:进口:m=m0+y (自发性进口、诱发性进口自发性进口、诱发性进口)出口:取决于一国的市场竞争实力,与该国收出口:取决于一国的市场竞争实力,与该国收入水平无明显关系,故入水平无明

19、显关系,故 x=x0&公式法:公式法:1)()(00000mxtgiyy=c+i+g+(x-m)c=+(y-t)t=t0 i=i0,g=g0,x=x0 m=m0+y49第四节 乘数论F一、对乘数的感性认识F二、三部门中的政府购买乘数F三、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F四、三部门投资乘数F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F六、平衡预算乘数50一、对乘数的感性认识&1.1.均衡收入为均衡收入为 y y(1000(1000i)/(1i)/(10.8)0.8)当当i i600600时,时,y y80008000 i i700700时,时,y y85008500&2.2.投资增加了投资增加了100100,则收入增加了,则收入

20、增加了500500。51&3.3.解释:解释:投资投资100100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1001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0.8,要素收入,要素收入100100中,中,有有8080用于购买。用于购买。8080的购买形成新的收入,其中有的购买形成新的收入,其中有80800.80.86464再次购买。再次购买。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y y1001001001000.80.81001000.80.80.80.8.100 100 1/1/(1 10.80.8)500500&4.4.结论:乘数结论:乘数 k k1/(1-1/(

21、1-)1/(1-MPC)1/(1-MPC)所以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所以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关。524.简单投资乘数效应图示 y c,c+i c=+y c=y 450 投资乘数 i c=+i+y i y 53二、三部门中的政府购买乘数&1.y=1.y=c+i+gc+i+g+(y-t)+i+g(y-t)+i+g,t t为定量税为定量税&2.2.解得:解得:&3.3.政府购买乘数,是收入变动对引起政府购买乘数,是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定义:定义:k kg gy/y/g g1tgiy54&4.4.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有

22、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有g g变导致变导致y y变。变。g1g1g2g2时,时,y1y1y2y2。代入总收入公式得:代入总收入公式得:两者相减,得:两者相减,得:变形得:变形得:111tgiy122tgiy121gyyy11gkgy55三、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v同理可以得到税收(定量税、税收绝对量)乘同理可以得到税收(定量税、税收绝对量)乘数如下:数如下:1tgiy111tgiy122tgiy121tyyy1tkty56四、三部门投资乘数1tgiy111tgiy122tgiy121iyyy11ikiy57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有了政府转移支付之后,有了政府转移支付之后,v1.y=1.y=c+i+

23、gc+i+g+(y-t+tr)+i+g(y-t+tr)+i+g,t t为定量税为定量税,trtr为转移支付为转移支付&2.2.解得:解得:&3.3.同理,解得:同理,解得:1ttrgiy1trktry58六、平衡预算乘数&1.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是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的比率。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2.由于g=t,所以所以&3.变形得,政府平衡预算乘数 kb=1tgtkgkytg111ggggy1111159第五节第五节 其他有关消费函数的理论其他有关消费函数的

24、理论一、相对收入理论 美美 杜森贝利提出,认为消费者受自己过去消费习惯及周围杜森贝利提出,认为消费者受自己过去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因此消费是相对决定的。长期来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因此消费是相对决定的。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是通过原点的看,消费与收入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而短期消费函数则是有正截距的曲线。直线,而短期消费函数则是有正截距的曲线。相对收入理论的核心是相对收入理论的核心是“”和和“”。v 即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即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

25、消费函数;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攀比,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响。低收入家庭攀比,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60 当期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当期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CL=yC2C1CS2CS1Ct1Yt1Y1Y2CYO 图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61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美 莫迪利安提出,认为消费者会在一生的较莫迪利安提出,认为消费者会在一生的较长的时间内计划其

26、消费支出,以达到在其整个生命长的时间内计划其消费支出,以达到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一生能够比较平稳地生活。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一生能够比较平稳地生活。一般而言,年轻人家庭:一般而言,年轻人家庭:y y低,低,C C可能可能yy,出现借债;,出现借债;进入壮年和中年,进入壮年和中年,yCyC,可以还债和储蓄;老年退,可以还债和储蓄;老年退休后,休后,y y降低,降低,CyCy,形成负储蓄。函数形式:,形成负储蓄。函数形式:C=C=aWRaWR(实际财富实际财富)+)+cYLcYL(工作收入工作收入),a,ca,c为为MPCMPC。举例:每年收入举例:每年收入2400024000,工

27、作,工作4040年总收入年总收入960000960000;生活;生活6060年平均每年消费年平均每年消费1600016000,因此每年储蓄,因此每年储蓄80008000(=24000-=24000-1600016000),退休时,共积累),退休时,共积累320000320000(=8000=80004040或或16000160002020)。)。62三、永久收入(或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三、永久收入(或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美美 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不是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不是由其现期收入决定,而是其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其现期收入决定,而是其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

28、入是消费者可以预期的长期收入,可以用若干年收入的加消费者可以预期的长期收入,可以用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值表示。权平均值表示。C=C=cYcYP P,c,c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Y YP P为永久收入,为永久收入,Y YP P=Y+Y+1 1Y Y-1-1+2 2Y Y-2-2+3 3Y Y-3-3+n nY Y-n-n 因此:因此:C=cC=c(Y+Y+1 1Y Y-1-1+2 2Y Y-2-2+3 3Y Y-3-3+n nY Y-n-n)C=cC=c Y+cY+c 1 1Y Y-1-1+c+c 2 2Y Y-2-2+c+c 3 3Y Y-3-3+c c n nY Y-n-n

29、长期收入长期收入(Y YP P)的的MPC(cMPC(c)大于当前收入大于当前收入(Y(Y短期短期)的的MPC(cMPC(c)。63四、永久收入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关系1.区别:生命周期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生命周期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而永久收入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而永久收入理论偏重于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测。理论偏重于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测。2.2.联系:联系:二者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二者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前向预期决策者。v第一,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第一,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

30、或永久收一生或永久收入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v第二,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第二,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即MPCMPC很低,甚至接近于零很低,甚至接近于零,但永久收入变动的,但永久收入变动的MPCMPC很大,很大,甚至接近于甚至接近于1 1。v第三,税收政策如果是暂时的,对消费的影响不会很大,第三,税收政策如果是暂时的,对消费的影响不会很大,只有只有永久性的税收变动,其效果会很明显。永久性的税收变动,其效果会很明显。64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因素、方向、大小 1.1.利率。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具有替代和收入两种效利率变动对储蓄具有替代和收入两种效应。应。替代效应:利率替代效应:利率储蓄储蓄 收入效应:利率收入效应:利率将来利息增加将来利息增加认为自己富有认为自己富有目前储蓄目前储蓄 2.2.价格水平。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实际收入,从而影响购买通过影响实际收入,从而影响购买力和消费。力和消费。3.3.收入分配。收入分配。越公平,越公平,MPCMPC越大;越不平,越大;越不平,MPCMPC越越大。大。6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