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概述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3360000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概述(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在他看来,实践哲 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 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阻碍” 赫尔巴特的伦理 学和心理学是与其哲学紧密相联的。在哲学上,他是一个客观唯心论者。他认为宇宙是无数 的独立存在的“实在”所构成。“实在”是永恒不变的,不可认识的。但它们之间会发生关系, 哲学思想“五道念”理论1. 内心自由,个人意志与判断的关系;2. 完善,多方面意志(强度、多样性和集中)的互相关系;3. 仁慈,个人意志与他人思想之间的关系;4. 正义

2、,如果与他人发生实际冲突;5. 公平,打算善或恶的后果。心理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赫尔 巴特依据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宇宙中无数实在的一种,它是脱离肉体而独立存 在的,最初是一无所有的,当其和肉体结合时,必然和各种各样有组织的物质发生关系,开 始获得感觉,进而形成表象或观念。赫尔巴特把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归结为观念活动, 观念 有同化作用,这就是说,人们心灵中已有的旧观念可以同化、吸收新的观念,使自己得到补 充、丰富,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他把这个过程称为“统觉”。统觉在教学过程中 教具有重育大意理义,论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统

3、觉的过程。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 “教育性教学 ”的首创者和教学形式 阶段的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一) 论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可 能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他认为, 选择的目的固属重要,但仅居次位,最重要的是道德的目的(又称必要的目的)。所谓道德的 目的,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二)儿童管理 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教不管”,会使 教育工作变成徒劳;相反的,如果只管不教,

4、则会导致对“心智的压迫”。在赫尔巴特看来,管理是教育上的一根缰绳,教师必须“坚强而温和”地抓住它。(三)教学在赫尔巴特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学是中心。他对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系统的 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1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2. 教学的形式阶段 3教育性教学(四)道德训练 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因而置其于教育学体系的第三部分 训练是赫尔巴特实现其教育目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他希望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所谓友善他人 的感情,自我克制的意志,遵守并服从既定法制的道德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 具体方法:(1) 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

5、采取压制手段(2) 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3) 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健康生活是进行完善训练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理论结构图示可表述为目的一一过程(方法和内容) 目的,方法、内容与贯穿其中的目的构成过程中的三维立体结 构。教育目的研究培养什么人,是超验的、形而上的东西,代表人文一极; 教育过程研究怎样培养,是经验的、形而下的东西,代表科学一极。方法 和内容构成过程中实现目的的具体手段与载体。因此,我们将从教育的目 的、过程、方法和内容四个方面来探讨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内容。 1教育目的心理学化赫尔巴特

6、把教育的所有目的和最高目的指陈为道德,道德“普遍地被 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多方面的兴趣立足于 社会,是可能的目的或选择性目的,也是间接目的或意向目的,道德培养 是最高目的和必要目的,二者具有统一性。在教育起点上,他尊重人的个 性,“即使对人类作最纯粹、最成功的描述,这种描述却同时也始终是对 特殊的个人的说明”,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尽可能避免侵犯个性,而使个 性所具有的鲜明轮廓呈现出来。从观念心理学出发,赫尔巴特论证了道德 目的受五种力量支配,心灵只有具备五种力量才能引向至善的方向,即: 内心自由(innerfreedom)、完善(perfection)、仁慈(goodw

7、ill)、法权 (justice)、公平(equity)。他所倡导的五种道德观念着眼于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改造儿童内部的心理结构,发展儿童明辨的见识及相应意志,促进心 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五种观念基于人性的现实基础之上,是“一种生活 本身的原则”,体现了理性、自由与完善的品质,并逐渐扩展为相应的社会规则及秩序。在道德养成上,赫尔巴特详细论述了性格形成的自然程序, 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了智育与道德形成的关系,强调人之为个体的身心统 一。我们熟知,赫尔巴特在教育目的的论述中把伦理学作为重要的基础之 一,但他没有因强调伦理学的社会需求而不顾人的个性发展,因心理本身也具有社会属性,他努力追求着二者的和谐

8、统一,在教育目的中兼顾了个 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从教育的一般目的或间接目的即多方面兴趣的培养来看,多方面兴趣 的平衡发展是实现道德的手段。兴趣是内心活动的积极状态,当对事物产 生兴趣时观念运动异常活跃,增强了心灵的同化能力,从而控制统觉过程。 因此多方面的兴趣可加速观念的贮存与积累,促进性格形成与心灵完善, 由观念形成意志,由意志养成性格,达到培养 美德的最终目的。多方面兴 趣理论体现了赫尔巴特对完整 人格的尊重,这些平衡和谐的兴趣本身是符 合学生天性的。不管是其最高目的还是一般目的,在规定教育目的出发点 及具体内容上,尤其以儿童个性与多方面兴趣及其未来生活为教育的出发 点,明显体现了他对个性的

9、尊重与心理知识的运用。赫尔巴特关于道德的 论述虽带有德国哲学的思辨色彩,是当时德国阶级妥协的产物,但必须承 认“赫尔巴特不是凭借单纯的政治和道德说教,而是力图运用心理学的知 识,适应学生的心性,讲究教育工作的艺术,谋求深入肤里的教育效果, 使道德教育理论化。这比之中世纪教会的盲目教条和封建教育的专制灌输 要高明多了。”2教育过程心理学化教育过程主要包括教学与管理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其教学论的主体 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是连续的开放过程,其中蕴涵着教育目的、 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赫尔巴特以其兴趣培养学说为心理依据,把 多方面兴趣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活动,认为教学论的基础是多方面的兴

10、趣,兴趣是专心所随、审思所聚的对象,兴趣能激起爱好并过渡到欲望或 意愿,激发学生主动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是接受新知识形成新观念的基 本条件。他把多方面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起来,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阶段理论,教师应运用心理学理论探讨传授知识的过 程和方法,使教学程序符合心理规律。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包括“专 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所谓专心 (德文varticfung,英译文是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著作concentration)是指心智集中于某一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活动;所谓 审思(德文是besinnung,英译文是reflection)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 的心智活动

11、,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活动中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联合成 统一的整体。专心与审思是学与思的关系,如同精神的呼吸交互进行,各 有其静止与运动状态。基于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赫尔巴特依据统觉理论 提出教学应当是一个直观、连续、令人振奋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无论对教材的编写,还是 教学方法的应用,都要考虑学生原有观念的性质, 把握统觉的状态与趋势,激发兴趣的内在动力。他的四段教学法使教学过 程走上了有章可循的道路,深化了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显然,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训练,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难怪英国学者柯尔认为他“注重的是心理内容,而不是形式上的训 练。”赫尔巴特还

12、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 统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认为智育是培养道德的基础,因理性、情感和意 志都源于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应以掌握一定知识为基础,“无知即无 欲!”。虽然他仅把教学看成德育手段有失片面,但其教育性教学理论对 教学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在教育过程中, 赫尔巴特重视对儿童的管理,尤其强调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密切关系。他说: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教育乃是对心智的压迫;而不注意 儿童不守秩序的行为的教育,连儿童本身也不认为它是教育。”管理和教 学共同为培养伟大品格服务,良好的管理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应牢牢 抓住管理的缰绳。管

13、理过程本质上也是师生交往过程,教师应根据儿童心性引导儿童活动,培养儿童守秩序的习惯,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以培养良 好品行,使师生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和谐境界。在 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儿童心理因素的辩证统一,把握好各种管理措施的度, 因此他提出的很多管理方法都具有开放性,虽带有与德育割裂和形式主义 倾向,但应看到:“赫尔巴特在管理的问题上,也曾试图依据学生的心性, 谋求绕过管理上的所谓暗礁寻求阻力最小的管理途径,讲究教育效果, 这比之中世纪的独断主义和戕身主义还是进了一步,体现了教育工作心理 学化的倾向。”赫尔巴特依据心理学知识揭示教育过程的规律,从理论到 实践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

14、更大空间,尤其运用统觉原理和兴趣培养学说 解释教学过程,揭示了教学过程与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一致性,为组织教 学过程和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3教育内容心理学化人不是一种纯粹的有机体,人的发展不仅是一种进化,且是一种后成。“因为人的力量只能发展其所接受的一切,所以关键就在于我们给予其什 么。”园工只能促进植物的预定进化,而教育通过向人灌输思想、感情与 志向可深入到萌芽的内部。赫尔巴特在其道德目的指导下,依据其观念心 理学论述了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是其统觉理论的进一 步延伸。赫尔巴特把观念来源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经验一一来自人与自 然的接触,一种是社会交往

15、来自人与人的交往,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 来自二者的融汇。”相应地他把多方面兴趣划分为两大类:知识的 (又分为 体验的兴趣、沉思的兴趣和鉴赏的兴趣)与同情的(又分为对人的兴趣、对 社会的兴趣和对宗教的兴趣),因此学校教学科目就必须有“科学的”(自 然)和“历史的”(社会)两大类。多方面兴趣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感受性, 从而具有多方面的教养,达到道德完善。在兴趣的分类上,赫尔巴特注重 心理因素,他说:“不要忘记兴趣在于有趣的事物之中,不要把事物分类, 只要把心理状态分类。”他的分类虽有些牵强附会,“但是,重要的是他根据这个分类而提出的课程体系,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方面的 知识,使学生受到比较全

16、面的教养,以适应当时工业发展的需要。这不能 不说是一个正确的主张”。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赫尔巴特强调儿童与成人的心理差异,“难道 我们没有看到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距离吗?这种距离像是文化与腐化现象演 变到目前这种程度所延续的时间距离一样巨大。”但他反对盲目迁就儿童 忽视心理内容即观念提供的真实性,反对单纯通过读物进行道德教化,不 应因看到距离而为儿童编写特殊书籍,避开他们不懂的一切以适应其狭隘 的理解范围,而要具有严格的心理真实性,提供具有多方面性的材料,以 引起多方面的判断,不脱离儿童的感觉与观念。“它只通过一种柔和的、 甚至半朦胧的道德节拍来使儿童行为的兴趣从邪恶转向善良、公平和正 义”。赫尔

17、巴特不仅强调不朽的古典名著的教育意义,而且重视自然科学领 域的所有新发现。作为像康德、黑格尔一样有名望的哲学家,他了解那个 时代的全部教育领域,掌握各种科学,尤其是数学与精密自然科学,他还 掌握古代语言,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手,并深受百科全书派的影响,主张用 全面的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赫尔巴特的课程体系不仅重视古典 语言、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且重视自然学科在教育上的意义。 为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的发展,为促进多方面兴趣的发展,他提出了比 较全面的课程体系,认为普通教育应设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宗 教等范围广泛的学科,他制定了包括 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学 文法、语言、唱

18、歌、图画、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在内的庞大的课程 体系。他还认为促进兴趣的多方面发展,仅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兴 趣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必须注意学科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之构成匀称的 统一体,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个性属性。即他所说的:“这一切兴趣必 须属于个人的单纯意识。”赫尔巴特对课程的选择和设计深受新人文主义 原则的影响,强调文化及历史材料对养成道德的价值,并且要求教学材料 应与儿童需要密切相关,与儿童经验、兴趣一致,课程编排不仅要考虑知 识逻辑,更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逻辑,他批评不顾儿童接受能力的做法,“不 考虑注意的条件,不考虑兴趣的逐渐进步,乃是上述这种观点的自然结 果。4教育方法心理学

19、化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方法包括教学方法、 管理方法、训育及交际等内 容,对教育方法的论述更集中更具体地体现了他的心理学思想。赫尔巴特 从方法的角度把教学分为单纯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主张教学 方法应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即使是单纯提示的教学方法,也可有各种 各样的变式:“我们希望教师在纯粹的提示教学中具有灵活的态度与观察 的精神,而不拘泥于各种规则。”在 教育学讲授纲要中,赫尔巴特进一步提出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进程,符 合学生的个性与接受程度,使教学双方都感到满意。他强调范围广泛的课 程体系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保证,而能保证发展多方面兴趣的教学法应 是:在掌握

20、知识过程中实现双重心理过程,即逐个地获取单个观念的专心 过程与交替进行同化这些单个观念形成观念体系 (观念群)的审思过程。前 者称吸收,后者叫思考。“吸收与思考,形成了智力呼吸的动作,两者应 永远相互交替。”正是基于对学生思维程序的理解,他提出了四段教学步 骤,认为第一阶段适合采用提示教学和分析教学,还可因材料不同使用叙 述法、比较法和直观演示教学法等。第二阶段主要采用综合教学法,同样 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陈述、分析、组织、概括与推理。第三、第四阶段主 要是在观念系统化基础上对新知识的运用,可采用练习法。他不赞成僵化 运用四段教学步骤,很多时候,儿童的心理习惯或思维程序具有跳跃性。 虽然,赫尔巴

21、特并没有提出阶段教学在思维上具有可逆性与回复性,但他 要求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感知、思维、运用的程序,从明了阶段的表象到联 想阶段表象的联合,到系统阶段大量静止的审思活动,再到贯穿系统活动 中的方法或动态审思,已具有了科学思维的萌芽。他认为除了教学,还应 注重经验与交际的作用,“有谁在教育中想撇开经验与 交际呢?那就仿佛 避开白天而满足于烛光一样!对于我们一切表象来说,那些丰富的、强烈 的、具有独特明确性的内容,应用一般经验的练习内容,与实际、国家和时间的联系手段,对于人的客观现状的忍耐心,这一切都必须从精神生活 的交际与经验这源泉中汲取”。赫尔巴特的管理措施首先是威胁,但一定要绕过可能遇到的两种

22、暗礁即对置威胁不顾的本性顽强的儿童要及早教育防患于未然,本性软弱的儿 童应给予适当监督,但不能妨碍儿童自身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弥补威胁与 监督的弊端,应辅以权威与爱的补救措施,他认为 权威能约束儿童的超常 活动,培养心智的服从,爱则依靠师生情感的和谐使管理更为有效。赫尔 巴特的管理手段还有儿童活动,即给他们布置作业,以促其勤谨,防止做 坏事与不受管束,当这些措施都不能奏效时,应果断采用命令、禁止、惩 罚甚至体罚等手段。可以看出,赫尔巴特的管理方法首先立足于对儿童心 性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的管理措施,虽然所运用的心理 知识不够科学,但这种心理学化努力的方向是可取的。配合管理与教学还

23、有训育的方法,训育最大的特点是陶冶性,通过赞许和责备在儿童周围造 成影响儿童情感、思维的氛围,促进道德性格的形成。训育的进行同样应 依据心理发展的规律,因为在性格形成的因素中,除儿童天性与自然素质、 生活方式外,教育的影响力最为重要。编辑本段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教育性教学”的 首创者和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 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 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 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

24、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 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在 赫然巴特之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和阐述, 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赋予不同目的和任务。赫然巴特的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 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 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 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 在一起的”。从而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上,也使学科教 学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务,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赫然巴特还根据

25、“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 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 阶段。其中“清楚”是指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想”是指学生通 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与作业,把系统化了得知识运用于实际,检查是否正确 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后来,赫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 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为广大第一线的教师提供 了一个更为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模式。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又将 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

26、了推动作 用,还对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 20 世纪初,它曾借道日 本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第一次世界发展后,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等地兴起,赫尔巴特教育思潮 及赫尔巴特学派的影响逐渐衰落。第一阶段:明了(清楚)。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 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方法则采用叙述教学(或称单纯提示的教学),教师通 过实物的观察、图片的演示、简练而清晰的讲述,提示新教材,让学生在保持集中注意力中 观察、感知、分析每一个单一的感知对象,获得明晰的观念。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叙述教学的 简练性。他说:“开始时

27、特殊点的清楚是主要的,所以简短的语句是最适宜的”(张焕庭主编: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66 页,296 页,298页),但更为重要的则为直观,他说: “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 266 页,296 页,298 页)。第二阶段:联合(联想)。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 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方法则采用分析教学,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唤起已有的观念,使之与新观念建 立联系。第三阶段: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

28、出结论,使 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 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教学上采用综合方法。第四阶段: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练习,把系统化了 的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 趣正处于行动阶段。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是要求依次做到:“对于每一特殊的明确清楚,对于许多特殊 的联合,对于已联合的首尾一贯的次序,以及贯串于这个次序中进行的某种应用”(张焕庭 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 270 页)。他认为,这是教学新教材,传授新知识应 当遵循的心理顺序,不论教学的内容如何,不管学生年龄的大小和年级的高低,都必须一个 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