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33590895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谈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内容摘要:杨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取 材广泛、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诗意浓郁,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做到了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加之语言精美、含蓄、新 巧、音韵和谐,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读者的喜爱,在中国当代散文 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关健词:杨朔 意境 托物言志 结构艺术 转承技巧个人简介 杨朔(19101968),原名杨毓(王晋),字莹叔,蓬莱城里人。当代著 名作家。著名作家。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 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文革开始后,扬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 斗对象。1968年7 月底扬

2、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 绝。绝望中於8月3 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 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是当代杰出的浪漫主义散文家,同时又是一位勤奋的诗人,深厚的 古典诗词的文学素养,把散文当作诗歌来写的创作主张,诗文并举、诗文互 济的写作方法,成就了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以其独特的诗化散 文,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主要从诗的意境的创造, 托物言志,结构艺术,转承技巧,语言等方面分析、探讨杨朔散文的艺术风 格。一、着力创造散文诗的意境、虚幻之美杨朔散文的魅力在于,他独具匠心地创造了诗意、形象和哲理熔于一炉

3、的诗化散文的风格,他散文具有诗一样的意境之美,诗一样的结构、布局之 美,诗一样的语言之美。杨朔常常运用多种构思法寻觅诗意。荔枝蜜就有这方面的特点。在行文中,作者先采用抑扬构思法,先写“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 “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后来,作者了解到 蜜蜂的生活习性:“最爱劳动”,“酿的蜜多,自己吃得可有限”,“从来 不争,也不计较什么”。作者便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接着采用联想和比喻构思法,作 者从蜜蜂“最爱劳动”的生活习性联想到辛勤劳作的农民;作者把蜜蜂的高 尚品质比喻人民群众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高

4、贵品质。最后,采用虚实构思 法,作者在文尾写道:“这黑夜,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 只小蜜蜂。”表达了作者献身人民,为人类酿造甜蜜的精神生活的豪情壮志, 同时也深深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和加入劳动人民行列的心愿。 作者从“厌蜂”到“看蜂”,又从“看蜂”到“赞蜂”,再由“赞蜂”到“赞 蜂式人物”,最后由“赞蜂式人物”到“梦化蜂”整个情感变化过程中,先 抑后扬,善用联想,巧用比喻,先实后虚,把随处可感的生活真实熔铸到艺 术的真实里和形象的塑造中,创造出清新可感,耐人寻味,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杨朔散文和诗一样,总是把情景交融作为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作者是 写景的大手笔,他的散文

5、往往由一连串异彩纷呈的画面构成,使人目不暇接, 叹为观止。但是最使人心醉神迷的是,杨朔总是把自己主观感情了无痕迹地融汇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似乎在向你倾诉着缕缕情思。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些情文并茂富有浓郁诗意的散文, 立意深刻、构思新颖,常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并着力于诗的 意境的创造。因此,充满了诗情画意。加之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 谐,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意境与诗意是杨朔散文创作的有意识的审美追求,他在东风第一枝小 跋中说中国古典诗章,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的意境,于是他就往这面靠扰, 在散文创作中以求得诗的意境。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言志”、“歌缘情”

6、。“志”和“情”是一切文学作品的主体,如何表现 这个主体?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其表现手法,不外乎这两大类:或明述事 理,直抒胸意;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杨朔的散文,大多采用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托茶花的美丽姿质,言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茶花赋);借浪花冲 击礁石的气势,抒写劳动群众同心协力,创建人民江山的力(雷浪花);托 蚂蚁垒起蚁山的奇迹,言非州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力量的雄伟(蚁山);借 蜜蜂酿蜜来歌颂当代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荔枝蜜)。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 手法,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作品的 艺术效果。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一贵贴切。如他在香山

7、红叶里借红叶喻 老向导就十分贴切。“我”原先带着向往的心情去香山看红叶,“不巧的很, 偏偏这天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看不到一片好红叶,同伴有人感到美中 不足”。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说道:“我却摘到一片最可贵的红叶、藏到 我的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 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这个“托物”手法 的贴切,不仅在于联系的自然和巧妙上,更在于“红”字的取义上“:红”对 于枫叶,从来就是美的标志,越红越好看,杜牧不是有“停车座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吗?“红”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则又是高尚的 思想品质的概括,越红越受人爱,

8、越受人尊敬。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二贵新巧。杨朔在茶花赋里大胆地以茶花 的资质咏叹祖国的面貌,是新颖、独创的。祖国如此博大,如此之美丽,仅 就一朵茶花如何容纳得下?仅得一朵茶花又如何比拟得像?这样,这朵茶花 的所包含的意义就是十分深邃而丰富,从它美丽的姿态,我们看到祖国的青 春健美;从它的饱含春色,我们感到祖国的欣欣向荣;从它生命力的旺盛, 我们禁不住喊出祖国万岁;从它们栽培者身上,我们想到祖国江山的缔造者; 从它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的笑脸,我们欢呼祖国的未来。运用“托物言志”法,三贵深刻。杨朔的散文所选择的题材几乎都是一 些平凡的事物:一花一果,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鸟一虫。然而经过 作者

9、的精心加工,提炼,尤其是通过作者巧妙的比拟和联想,这些原来不甚 惹眼的事物,却会闪射出熠熠耀眼的光彩,显示出深刻的道理来。三、实践结构的艺术追求杨朔的散文,一般采用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于云遮雾 障中间峰回路转,层层叠叠,变化多端,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同时, 他又善于运用虚实、隐显、疏密、抑扬、张弛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 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在结构上构思精妙,匠心独运,而 于开头,结尾处尤见功力。杨朔说,他在写散文时,“总要象写诗那样,于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 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他的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种艺术追求。雪浪花呈示出一个清晰、简单而精致

10、的结构。简单的故事情节,简洁 的自然景色描写,以“我”与老泰山的结识“,我”对老泰山认识的深化这一 线索串连安排,内容上层层深入而又前后照应,曲径通幽,卒章显志。文字 清新、明丽,注重语言的锤炼与遣词造句的精当,连人物对话也具有“诗一样”凝炼的特色。四、力求精湛的转承技巧杨朔的散文,很有它的特点,别的暂且不提,单看他文章的转承技巧, 就可以看出他驾驭文字的功力。所谓文章的转承技巧,即是将一层意思推进 或转化到另一层意思时,如何转得自然而不流于生硬,深刻而不流于肤浅, 别出心裁而不流于一般化与公式化。京城散记叙述作者怕思想发霉,出去看看新鲜景致,就来到陶然亭 在这里作者借用一位工人来将陶然亭的过

11、去作一对比,既渲染了陶然亭之美, 更歌颂了新社会的好。作者先写现在不知道古陶然亭在哪儿,这样,顺理成 章地让一位工人登场,向他指说:“那不是!”于是作者面对美景,连声叫好。笔锋一转,作者让那工人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人以为陶然亭原先 就是这样么?”当然未必是,作者知道这地方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开辟出来。不过,他 他以外的其他人包括我们这些读者,多半会认为“陶然亭既然先前是名胜古 地,本来应该也不太坏。”文章写到这里、又是再转,那工人忍不住道出了这里“早先是一片大苇 塘。死狗烂猫,要什么有什么。乱坟数都数不清,死了埋一层又一层,上下 足有三层。那工夫但凡有点活路,谁也不愿到陶然亭来往。”这样写

12、,就使作 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得到不断深入的发掘。五、展示语言的优美、文字的凝练是优美的散文都有文采。文采的风姿是多样的,有个性风格的散文,总 是显示有个性风格的文采,文采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杨朔散文就像一幅清 新锦绣的散文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清新锦秀的诗意美。杨朔的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它既平淡又华美,既明快又含蓄,既 有清茶似的隽永又如醇酒般的浓烈。杨朔自己说:“选词用字的精练也不容忽 视”可见,他在创作中是很重视推敲字句的,杨朔不仅重视推敲字句,而且 喜欢用单音动词,使得杨朔散文用语洗练,独具特色。如: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 好的东西。荔枝蜜一个“颤

13、”字,不仅能表达出作者此时已经被小蜜蜂的精神折服震动, 而且包含了很多感情在其中,有愧疚,对蜜蜂不理解的愧疚;有崇敬,对它 生命虽短却有如此伟大精神的崇敬,如果将“颤”换成“震”或“动”字, 效果都远远不如“颤”字有感染力。这就是杨朔的散文,在于选词用字,往往就用一个动词,略加点染, 便能精确的传达出事物的细腻入微之处,可见杨朔不愧是千锤凝一字的大师。 杨朔能根据生活的情况,调颜配色,把作品写的诗意盎然。杨朔的散文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很有特色,他的散文总是蒙着一层 神秘的色彩,总能让你从那些花、鸟、虫、草身上看到劳动人民的影子。读 后令人赞叹不已,正如黄政相同志所说:读杨朔同志的散文,就象走进苏州 园林,格局虽小,却峰回路转,境界深远; 读杨朔的散文像观赏扇面画幅, 咫尺之间,竟烟波云海,天地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