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3529248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 1.1 化学真奇妙 第 一 课时课标要求: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涉及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这样三个基本问题。为了形成初步的化学基本观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以“化学改变了社会”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感悟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文明、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本单元还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化学实验,选用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所有这些对于初学

2、化学者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从而喜欢化学、热爱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2.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重点)3.学习观察实验现象。 (难点)实验准备:多媒体;点滴板,酒精灯,石棉网,坩埚钳,镊子,镁条,稀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试液。板书设计: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一、 化学改变了世界天然材料:石头 棉花 木材等人造材料:塑料 玻璃 钢铁 合成纤维等 二、 神奇的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本质特征:生成了新物质。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能

3、量变化:光能、热能、电能的释放或吸收学习过程:师生互动活动意图一、创设情境,感悟化学(情境1):是真的吗1.你身上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大多是由石油变来的;2.充斥在生活各个角落里的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也是石油;3.澄澈透明的玻璃的前身竟然是石头和沙子;4.电脑的核心部件芯片,是由再普通不过的沙子制得的;5.能够治病的多种药物的成分也曾经栖居在石油或煤炭里。师:以上是真的吗?生:(惊讶、疑惑的)真的?假的?师:展示相关视频和资料求证。(鼓励学生搜集)师:(夸张的)真是难以想象啊,看起来又黑又丑令人生厌的石油或者煤,是怎样摇身变成美丽的衣服、“千姿百态”的塑料制品或者包治百病的药物的呢?普普通通的沙子

4、、石头也能变成透亮的玻璃、智能的芯片!这到底是怎样实现的呢?且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门新学科化学吧!(情境2)组词师: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让我们先给“化”和“学”两个字组组词。生:化变化 分化 融化 熔化 潜移默化 化肥 化工 学学习 学科 科学 学生 上学师:结合以上情境,发挥想象力,确定化学的含义变化的科学。(过渡)“变化”无处不在, “变化”让世界变的美好。(互动1)图片园地化学改变了世界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见ppt)。引导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生:观看图片,感受变化之美,感悟化学改变了世界,初解化学内涵.(互动2)教室里的人造材料师:仔细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品,说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做的,哪些

5、是人造材料做的,比例怎样?(板书一)生: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人造材料,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小组间讨论,达成共识化学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类文明。生活已离不开化学。以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实“吊胃口”,借鉴电视节目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进入化学学习情境。以学生熟悉的学习方式入手释义新学科内涵,容易接受,且初步形成认识。利用图片资料,强化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利用身边事实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建立正确的认识。二、 探究学习 获取新知(探究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师:演示折断镁条和燃烧镁条,引导分析镁条的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生:观察,

6、分析。前者:形状变,后者:不仅形状变,更变成了其它物质。师:展示图片神奇的化学变化葡萄酿酒光合作用铁生锈木炭燃烧生:分析以上变化的共同特点有新物质生成。(板书二、1、2)生:例举身边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探究二)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师:(过渡)在镁条燃烧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生:(讨论后)发光,放热。师:化学变化中还会伴随哪些现象呢?多媒体展示探究内容和要求:实验要求实验现象1.氢氧化钠中滴入酚酞先在点滴板的空穴中先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滴酚酞试液。2.锌粒上滴稀盐酸先用镊子夹取一枚锌粒放入点滴板空穴中,再滴入少量稀盐酸。3.硫酸铜中滴氢氧化钠在点滴板空穴中先滴

7、入少量硫酸铜,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巡视指导。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师:(点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推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要确定发生化学变化,最终还得看变化的结果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板书二、2)生:阅读教材第56页,结合蜡烛燃烧、煤炉做饭取暖、手机电池等生活实际,认识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板书二、2)师:(问题点拨)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目的有哪些?生:(讨论后)获得新物质,获取能量。 以清晰可见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和分析,为新知识的建立提供事实基础。初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化学变化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知,为学生提供

8、化学学习方法。三、课中检测,当堂达标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铜线导电 B.石蜡熔化 C.米酿成酒 D.木料制成桌椅2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3. 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火箭发射 B.水车汲水 C.太阳能热水器 D.风力发电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B.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光能、热能、电能的释放或吸收D.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答案:1.C 2.B 3.A 4.B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课堂总结)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教师点拨或指导学生中的疑惑。(布置作业)以“我心目中的化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感悟化学。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梳理整合,建立完整的认识。教学反思: 1、“是真的吗”和“组词”环节,使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积极引入情境,效果较好。2、对于开放课堂,生成性较强,感觉在把握上还不够果断,导致课堂延时。3、建议:锤炼语言,言简意赅,落地有声;创设情境环节,不要 “扯”太远,也不要面面俱动,争取在收放自如中以重点抓住学生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