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q正传》有感5篇(二)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351739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阿q正传》有感5篇(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阿q正传》有感5篇(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阿q正传》有感5篇(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读《阿q正传》有感5篇(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阿q正传》有感5篇(二)(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阿q正传有感5篇精选读阿q正传有感600字 (一)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也是五四文化革命时期的优秀作品。那是个激情似火的年代,重读阿q正传好象也让我回到了那个年代,阿q的形象也深刻印记在我的脑海中。以前的我以为,阿q是个卑贱的,又可悲的中国农民,正如那时代的中国人民一样,是封建思想的产物,应该被时代所抛弃。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想:“是儿子打老子。”这不正是那个时代的最好写照吗?那时的人们不会想我们为什么会落后,我们为什么要被帝国主义侵略,想的只是以前,曾经,我们的祖先多么的风光如今,细细解读阿q正传又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过的地方。阿q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既高傲却

2、又卑贱,在别人瞧不起他的同时,他却又瞧不起自认为比自己还低贱的人-王胡、小d。阿q是悲哀的。阿q并不懒惰,他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女人,有一个家;阿q想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这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忙忙碌碌,巨大的压力侵蚀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没有本事,没有手艺,没有知识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达尔文的进化论残酷的说明了这一切。现在的我们,需要的正是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能自我安慰,自我振作。很多的人就是不能进行自我精神的解放,从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他们不

3、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社会淘汰了他们。我们应该学会阿q的那种精神,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生活。参考读阿q正传有感600字 (二)我一口气读完了它,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觉得可笑,又认为可悲。同时又佩服鲁迅先生的才华。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暴露出国民的弱点,写出国人的灵魂。从作品的宇里行间中,我能体会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作者也集中描写和痛彻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通过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现和悲剧命运,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广的背景和人物的命运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等糅合

4、在一起,组合得十分成功。阿Q这一当时国民性格的典型,他临死前,两件最遗憾的事情是:画押的圆圈画得不够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来。这是多么的可笑,更是多么的可悲呀!这决不是临危不惧,而是愚昧至极,他毫无真正的精神世界,连动物都会同情他这一套的精神胜利法,阿Q没有灵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软怕硬的躯壳,他的存在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会成为人们无聊时的谈资。阿Q死后,人们的态度各不一样,有的说:“阿Q是坏人,被枪毙就是证据。”有的说:“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还有的却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跟了一趟。”这些麻木的语言就是对自认比阿Q高一等的人们对阿Q最

5、后的“祝福”,令人可悲!阿Q正传就像是一个凹透镜,当时的人们就像是一束光,这束光穿过凹透镜集聚成了明亮的一点,这一点就是阿Q,他的身上汇聚了所有当时的中国人的东西希望阿Q会在现在的社会里消失,成为一个真正幽默的笑话。经典的 读阿q正传有感600字 (三)鲁迅先生喜欢嬉笑怒骂,讽刺是他常用的写作武器。这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刻薄的人。他的嘲讽用在那些不识时务的政治家身上比较贴切,而用在那些本应在世间受到怜悯的可怜儿身上就不尽人情了。看看鲁迅先生写的每个章节的标题:优胜纪略,恋爱的悲剧,从中兴到末路,大团圆让人看了只能赶到无奈而又无力的微笑。他是一件工具,在家务繁忙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他的存在,他是一

6、个被人遗忘在角落的社会最底层人物,他很可怜,但又不至于让人们对他像对祥林嫂那般产生怜悯,因为他也有可恨的一面。他虽然会迫于生计去做短工,但也是得过且过,对于与他的命运那样悲惨或比她更不幸的人们他采取的是其它人对他采取的态度侮辱、欺凌,是个典型的流氓混混,其实在我看来阿Q是未庄所有人的缩影,又或者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愚昧无知,阶级思想严重,没有人权意识,具有嘲笑别人的不幸从而达到自身心理平衡的精神胜利。但这又怪得了谁呢?当时的人们都没有知识或思想上的觉悟作为武器,来抵御压迫。他是一个小丑,在人们空虚到百般无聊的时候,便去招惹他,将他仅有的自尊心都踩在了脚底下。俗话说,狗急也还会跳墙。阿Q被羞辱

7、后本能地与别人打了起来。他打不过而他也终究不是勇士,受了一肚子气最后还是自取其辱。但他只是在形式上失败了,在精神上,他还是个胜利者,以他的想法是: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样一句话就能让他心满意足地离开。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怜又恨的人,因为小事丢了工作,赔了自己所有的家当,唯唯诺诺地受摆布,受压迫,还能麻木到将变卖家当所剩的几文钱拿去若无其事地喝酒。我真怀疑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灵魂!他除了本能地吃、喝、拉、撒外,过的日子都是糊里糊涂,后来,他到城里作了贼,偷了小东西回到未庄,身价就一下子涨了不少,但好景不长,因为参加了“革命”被捕,成了杀鸡儆猴的替罪羊。但鲁迅先生终究是睿智的,他将阿Q

8、的愚昧借着去杀头又深刻地,血淋淋地刻画了一番。最精彩莫过于文章最后两段,将民众的麻木地平淡描述了一番。模板读阿q正传有感600字(四)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鲁迅儿童文学选集,因为对阿Q这个名字好奇,所以阿Q正传是我读的第一篇文章,在阿Q正传的字里行间都刻有他的情绪和对社会的满腔悲伧。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庄的流浪雇农。阿Q深受剥削、压迫和凌辱,这本已是十分悲惨了,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对这些竟然麻木健忘,并且养成自卑自贱自欺自轻自慰的恶习,甚至靠那些凌弱的小者来发泄被人欺压之气,以让自己获得平衡。阿Q的性格之所以形成这样恶习是基于他所生活的环境和人生遭遇。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见到不会说话的人

9、他便骂,见到力气小的人他便打。与王胡打架打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经伸出头来等待了。对小D,则是扬起了拳头向小D摆出了一副挑战的态度,对没有抵抗力的尼姑则动手动脚。阿Q临死之前感到最遗憾的两件事是:一是画押的圆圈画的不圆。二是游街时,没能唱出几句戏来。这两件遗憾的事是多么的可笑啊,又是多么的可悲。这绝对不是临死前的临危不惧,而是愚昧至极。阿Q是没有灵魂的,就是死了也没办法上天。因为他只有一副以大欺小的躯壳,他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多他一个少他一个都没有关系。阿Q死后,人们对阿Q的死态度各不一样,有人说:“阿Q是坏人,被枪毙就是有力的证据。”有人说:“枪毙没有

10、杀头好看。”还有人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跑了一趟。”这些语言就是人们对阿Q的“临死祝福”。这篇文章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他自欺自贱自轻自慰不肯面对当今现实的性格,反映出当时我们中国人民的软弱。这种性格不仅是阿Q,还有许多雇农和他一样。阿Q给了我们一个不可自欺自贱自轻自慰的很好例子,使我们懂得了应该面对现实,不要被困难所吓倒。优秀的读阿q正传有感600字 (五)阿Q正传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鲁迅先生用他的笔形象地勾画出了中国人灵魂的病态。文章记录了主人公阿Q的一生。这其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始终是他制胜的法宝。阿Q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以靠帮别人打短工维持生活,可以说,阿Q是

11、一个勤劳的旧时代青年,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愿意干,这是他人生的闪光点。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近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有一些缺点。一则,他的头上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庄上的人都拿这点和他开玩笑,嘲笑他,讥讽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没有丝毫的情感可言,而这时,诸如“我终于被儿子打了”之类的话,便成了阿Q自我安慰的方法了。阿Q纯属于一个欺软怕硬的角色。鲁迅先生将此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被王胡和钱太爷的大儿子打了之后,只敢忍气吞声,然而见到比他还要弱势的小尼姑,却对其动

12、手动脚,这更让人觉得社会的黑暗已经到了极致。故事最吸引人的当属参加革命这一情节阿Q由于偷盗而趋于末路,但这一场“革命”又给他带来了新的生机,阿Q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却一味想参加革命,在他眼中,参加革命就会有钱,有房子,有女人,可以将赵太爷一家全都抓起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让阿Q完全沉浸在参加革命的幻想中。阿Q为了能参加革命,不得以便去找“假洋鬼子”,这本是他敌视的人,现在却有求于他,可见阿Q的尊严已完全丧失。之后,在赵家被抢,阿Q被诬陷抓进大牢去之后,他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在大牢里过得挺舒服,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时代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直到自己被枪杀了之后,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因何而死。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Q正传成了一幅以当时社会为背景的画卷,是对中国二十世纪知识分子心态的一个典型反映,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缺陷的一个真实写照。我想,身处如今这个时代,再去欣赏那个时代的作品,感受到的似乎更多一些。如今和过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以前那个黑暗的时代,人人似乎都是冷血的,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丝毫没有感情可言。可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通讯技术发达了,人与人更加不相互走动了,甚至邻里之间都老死不相往来,这难道不也是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时代的继续吗?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写下阿Q正传,一是为了批判现实,二也是为了提醒后世之人放下冷漠,放下私心,远离黑暗的心理。真正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