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3514310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一、“老字号”从古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

2、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1.通假字。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下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四下”表示四年级下册。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下同);“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n”,不读“jin”。而在所见(一下13课)和夜书所见(三上9课)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三下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和张籍的秋思(五上5

3、课)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n”,应读“jin”。亡: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不读“wng”。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i”,不读“chi”。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i”。2.词牌名。词牌名的读音是古代词赋的“专利”,因而我们只能尊重古人的读法。例如: 卜:卜算子咏

4、梅(五上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中的“卜”读“b”。因为,读“b”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估计、预测”。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大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乐: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的“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不读“l”。3.古代单音节词。古诗词中,有的两个单音节词语连在一起,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较典型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妻子”和“衣裳”。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两个双音节词,“

5、妻子”和“衣裳”的后一字“子”“裳”均要读作轻声。但是在古代,“妻子”两个字分别表示“妻子”和“子女”;“衣裳”在古代也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是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是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鉴于此,在本诗中的“子”“裳”作为单音节词,不能读作轻声,应分别读作“z”“chng”。上例中的“卜算子”的“子”也是单音节词,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因而不能像现代汉语词尾的后缀词“子”那样读作轻声,也应该读作“z”。 另外,还要注意叠声词的读法。春晓(一下4课)中的“处处闻啼鸟”;小池(一下13课)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草(二下2课)中的“离离原上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二下

6、2课)中的“篱落疏疏一径深”;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三下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下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游子吟)中都有叠声词。古诗词朗读中,不能像现代汉语把叠词第二个字读成轻声,而应该读成本音。因为,有的叠字要单独表示意义,有的起重复强调的作用,而且五律或七律古诗中,各句字数相等,读来颇有节奏感,如果把叠字弱化后读得过轻,就可能给人少一个字的感觉。因此,叠字一般不要弱化读轻声,而要读出该字的本音。 二、“特殊字”从今在古诗词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

7、些字按古代的节律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现代汉语规范音却未收录这个旧读音。这时,我们就应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我们知道,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节律,但是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古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遇到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应该统一到现代规范音的标准上来,这样更便于教学。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斜”字的发音争议是此类问题的典型表现。斜:山行(二上4课)“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腹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腹也应是“a”。但是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

8、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xi”。“青山郭外斜”(四上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过故人庄)的“斜”也因为相同原因,念“xi”。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四下23课渔歌子)中,“斜”也得念“xi”,如果我们非要将这句的“斜”读成“xi”就显得太别扭啦。三、多音字从义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误读音辨析中,除了会遇到旧读音的麻烦外,我们遇到读音困惑最多的当属多音字。遇到多音字,我们要根据这个字词的意义来判断该读什么音。例如:挑: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有“tio、tio”两个读音。在“挑动”“拨动”的义项时念“tio”。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用竹棍等挑动泥土,翻找地里的蟋蟀,因

9、此,本句中,“挑”字读“tio”才是合理的。重: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的“重”是多音字。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而这里“重”要读“zhng”,不能读“chng”。而张籍秋思(五上5课)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三上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中的“重重”也表示“很多层”的意思。因而,这里的“重”要读“chng”,而不能读“zhng”。为:王安石的梅花中有一句“为有暗香来”。这里的“为”,有的认为该读二声,有的又认为该读四声,

10、到底该怎样读呢?“为”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应该读“wi”,不能读成“w i”。另外,这首诗里中的“墙角数枝梅”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指很多枝梅花,因此读“sh”,不读“sh”。应: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应”字读法也比较混乱,有读一声的,有读四声的。这个“应”字的读法当结合前两句诗意来确定。诗的前两句说,大概主人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访客的木屐齿踩坏了,所以,客人虽在柴门前轻敲许久,但却无人应门。这里,“应”解释为“大概”,也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揣测之意,含调侃意味。所以这个字要读作“yng”,不要读作“yng”。“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五上回顾拓展二

11、日积月累)的“应”也同解,同读音,而在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应”,作“回应”之意,因而应读“yng”。间:泊船瓜洲(五上5课)的首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间”,其中的“间”是“间隔”之意,因而读“jin”。这首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也是多音字,意思是“还乡,回乡”,因此读“hun”。更:纳兰性德长相思(五上5课)“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的“更”,有的版本标注为一声,有的标为四声,到底谁更恰当呢?“风一更、雪一更”表示一阵狂风又紧连着一阵暴雪,即整夜风雪交加。因而“更”是表示刮风下雪的时段,而读“gng”时就是表示时间段的,旧时一夜分

12、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可见,这里“更”读“gng”才恰当。而另一读音“gng”,是在表示“更加”时的读法。在登鹳雀楼中“更上一层楼”的“更”是副词,表示“更加”,所以这时该读“gng”。剥:清平乐村居(五下5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有两个读音,只有在“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念“bo”,而此处“剥”正好准确表达此义,因此,这个“剥”就念“bo”,不能读作“b”。露:小池(一下13课)“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字的读音也较难区分。人教社小语室专家认为,“露”在表示“显现”意义的时候有口语和书面语读法。用于书面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成语读“l”,用于口语的复音词中,读“lu”。只有少数的用于口语的“露白、露丑、露底、露富、露脸、露面、露头、露相、露光、露苗、露怯、露馅儿、露一手、露马脚、泄露、走露”时读“lu“,其它的皆读“l”。“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是书面语单音词,单独作动词用,所以应读“l”。兴:四时田园杂兴(四下23课)的“兴”,该读什么呢?“兴”,兴致也,因而读“xng”。 古诗词教学的读音问题十分复杂,我们要多查字典词典和有关资料,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处理,从而准确把握其读音。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7-8期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