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适宜技术(共25页)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349023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儿推拿适宜技术(共2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儿推拿适宜技术(共2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儿推拿适宜技术(共2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适宜技术(共2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适宜技术(共25页)(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儿推拿实宜技术阳城县中医院目 录一、小儿推拿治病的机理二、小儿推拿的作用三、小儿推拿的优点四、小儿推拿的特点五、小儿推拿适宜年龄六、小儿推拿适应症七、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八、小儿推拿基础手法九、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十、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方法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泄泻便秘呕吐厌食疳积遗尿脑瘫保健按摩小儿推拿适宜技术小儿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经过几百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具有可靠的疗效,并可避免小儿打针服药之苦,见效快,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增强人体

2、抗病能力,故很受病家欢迎。一、小儿推拿治病的机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故古人将之称为“纯阳之体”,也就是说小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小儿的细胞、组织具有超强的修复与再生能力。小儿推拿正是充分调动并增强机体的这种能力,使其有力的驱除外邪而快速有效的治疗疾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小儿机体的免疫力也可显著增强。二、小儿推拿的作用小儿推拿的作用可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具体表现为: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小儿推拿可增强免疫功能,并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食欲旺盛,发育正常。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小儿推拿通过按摩小儿身体的穴位,通过经络的络属,使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达

3、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未病先防,已病防变(1) 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提高了小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2) 防病传变: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重症,小儿推拿可及时阻止病邪由表入里,防止危重情况的发生。三、小儿推拿的优点1见效快、治疗范围广、疗效高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肺部疾病效果更佳。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见效快,大部分疾病一般1-6次即愈,对于慢性迁延性疾病短期内也可明显见效。2.方便易行、安全稳当小儿推拿手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4、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而且,只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按照小儿推拿的操作规程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3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推拿是一种单纯的物理疗法,治疗过程中避免了药物治疗的某些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是一种有百利无一害的治疗方法。4治病除根,不易复发慢性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疾病所累及的脏腑气血功能下降。小儿推拿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针对病因,运用手法,调理气血循环,恢复其脏腑功能,达到治病除根的目的;可调补体质减少疾病再发机会。对于身体虚弱者,不仅可治愈已发疾病,同时也可提高免疫功能及身体素质。5.无痛苦,易于接受其他疗法小儿都要遭受痛苦,即使是服药,小

5、儿也难以接受,给疾病治疗带来麻烦,影响疗效。应用小儿推拿疗法,儿童无痛苦感,无恐惧心理,可配合医生,提高疗效。四、小儿推拿的特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能力较强,且病因单纯,疾病过程中受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1小儿推拿以推法、揉法、运法等手法为主,要求手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不可竭力攻伐。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2小儿推拿所用穴位有些为小儿所特有,这些穴位呈点状、线状或面状,以两手居多。3.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是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在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姜汁,滑石粉等以滑润皮肤,提高疗效;4小儿推拿治疗疾病见效快,治愈率高。五、小儿推拿适宜年

6、龄小儿推拿对12岁以下的儿童都有效,尤其对1个月至5岁的儿童效果更好,年龄愈小治疗效果愈佳。六、小儿推拿适应症一般的常见病症都能应用。尤其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小儿痹证等方面有满意的疗效。1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发热、感冒咳嗽、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肺炎等。2消化系统疾病: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厌食、溢奶、呃逆、呕吐;流涎、口疮、鹅口疮、地图舌;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脱肛等。3其它类:惊风、夜啼、自汗、盗汗;尿频、遗尿、疝气;肌性斜颈、面瘫、脑瘫后遗症、弱智、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弱视、斜视、假性近视;脊柱侧弯、小儿麻

7、痹后遗症;婴幼儿湿疹、生长发育迟缓等。4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不乳、新生儿吐乳、新生儿惊风、新生儿夜啼、婴幼儿急疹、风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七、小儿推拿的禁忌症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疮疖等,局部不宜按摩;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组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各种恶性肿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穿孔、胆道蛔虫引起的胆囊炎等;骨折、脱位、急性出血等。八、小儿推拿基础手法1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8、。(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2揉法(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3.按法: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4.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 6.捏法:(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

9、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运法: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九、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1.攒竹(天门):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2.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3. 太阳: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4. 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5. 腹:即腹部。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

10、指摩称摩腹。6. 脐:即肚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7. 丹田:脐下2-3寸之间。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8. 脊柱: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9. 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10. 龟尾:尾椎骨端。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1. 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12. 肝经:食指

11、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13. 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14.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15. 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两者统称推肾经。16. 大肠: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自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的桡侧为清,称清大肠。两者统称推大肠。17. 小肠: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沿小指尺侧缘处指尖直推向指根

12、为补,称补小肠;沿小指尺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小肠。两者统称推小肠。18. 胃经:拇指掌侧第一节。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两者统称推胃经。19. 四横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用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20. 板门:手掌大鱼际处。指端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本穴还常用割治法治疗疳积。21. 内八卦:为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纹的2/3为半径所作的圆。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22. 二扇门:手背第三掌

13、指关节近端两侧凹陷处。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23. 外劳宫: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24.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为大推三关。25. 天河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直上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26. 六腑:前臂尺侧边缘,自腕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附:小儿捏脊疗法用双手的中指

14、、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图4)。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捏脊不仅可用于儿童,而且也可用于成人。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二指捏法与三指捏法均可。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捏脊的动作要领如下: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2.应避免肌肤从手

15、指间滑脱。3.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此法适用于高热。十、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方法发热外感发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掐揉二扇门,推三关,拿风池以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清天河水。咳嗽痰多者加运内八卦,推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脘腹胀满或不思饮食者加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揉中脘,推天柱骨;烦燥不安,睡卧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阴虚发热: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搓涌泉。肺胃实热: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退六腑,摩腹,揉天枢。感冒1.基本手法(1

16、)患儿由大人扶抱或俯卧位,医者以手掌蘸少许生姜汁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用大鱼际着力推搓背,腰部,以红热为度。(2)医者以双手拇指在背部风门、肺俞穴分别按揉1分钟。(3)患儿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推鼻翼两侧各2030次,然后推印堂、攒竹穴,3050次 ,再向左右分抹额部,抹到太阳穴后用拇指按揉,3050次 。如此反复数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4)医者以拇指先点后揉曲池、合谷穴各13分钟。 2随证加减风寒感冒:常用手法加(1)重推三关穴500次。(2)拿风池,35次,揉外劳宫100次。(3)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4)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风热感冒:常用手法加(1

17、)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2)按揉大椎穴13分钟。(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推脊200300次。(4)拿肩井35次。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直推脊柱510次。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100300次;分腹阴阳100200次;推揉扳门,推揉各200次;推天柱骨300400次。 烦躁不安、睡卧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300次、掐

18、揉小天心,揉200次、掐10下;掐揉五指节,掐35下,揉3050次。咳嗽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推攒竹5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30次,揉乳根50次,推三关100次,掐揉二扇门35次。 风热咳嗽:清肺经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揉肺腧100次,分推肩胛骨100次,揉乳旁50次,揉乳根50次。 内伤咳嗽 脾失健运:补脾经100次,揉中脘200次,按揉足三里200次,推揉膻中50次,揉肺腧100次,捏脊35遍。 肺虚咳嗽:补肺经100次,推肺经100次,补肾经100次,揉乳根100次,揉乳旁100次,捏脊治疗35次,揉肾顶100次,揉二人上马100次。小儿支气管哮喘常规手法:推攒竹(开天门)30次

19、,推坎宫(分头部阴阳)30次,揉太阳30次,按揉膻中、乳旁、乳根穴,每穴12分钟,补脾经500次,运内八卦400次,掐四横纹,每横纹35次,揉板门500次,搓、擦胁肋100次,三指揉大椎、左右定喘穴各100次,双指揉肺俞100次,分推肩胛骨100次;左右向擦肺俞穴,以热为度,拿肩井35次。对症手法:寒喘:加推上三关300次,按揉风池1020次,擦脊柱及两侧膀胱经,以热为度。热喘:加清肺经300次,清大肠200次,退下六腑300次,推脊300次,揉丰隆100次。虚喘:补肺经300次,补肾经500次,揉丹田35分钟,按揉足三里20次,双指揉肺、脾、肾俞各1分钟。【注意事项】 1.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

20、户外活动,以增加体质,减少发作次数。2.对反复发作者注射哮喘菌苗。3.找出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4.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5.若经推拿治疗无效者,应立即补液、吸氧、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6.依据中医冬病夏治的观点,在伏天予以推拿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发作后缓解期的推拿治疗,可起预防作用和减轻发作的程度。泄泻1.寒湿泻: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2.湿热泻: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3.伤食泻: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龟尾。4.脾虚泻: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

21、七节骨,揉龟尾,捏脊。便秘常规手法:揉中脘2分钟,摩腹23分钟,双指揉天枢、大横穴35分钟,揉双侧膊阳池、足三里各1分钟,双指揉大肠俞12分钟,推下七节骨300次。揉龟尾300次。对症手法:实秘:加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脾经200次,推板门200次;虚秘:加推上三关300次,补脾经500次,清大肠200次,补肾经300次,双指揉肾俞1分钟。呕吐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三柱,揉中脘。2热吐: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推下七节骨。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22、注意事项】 1.对呕吐患儿应适当控制乳食;呕吐频繁者,必要时应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酌增饮食量。2.呕吐时应及时将患儿头部置于侧位,避兔呕吐物吸入气管。3.反复呕吐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厌食常规手法:补脾经100-300次,补大肠100-300次,揉板门100300次,掐揉四横纹100次,分腹阴阳30次,揉中脘100-200次,摩腹5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50-100次。对症手法脾运失健型,加:运内八卦100300次。脾胃气虚型,加:揉外劳100300次,推三关100300次。脾胃阴虚型,加:运内八卦100300次,揉膊阳池100300次,揉二人上马100次,

23、清胃经100200次,揉涌泉100次,补肾经100300次。肝旺脾虚型:清胃经100300次,清肝经100300次,运内八卦100300次,清天河水100300次。【注意事项】1. 营养合理搭配,少食肥甘厚味之品,多吃蔬菜,粗细粮混合搭配。2. 在饭前或饭中适量饮水,进食前勿食糖果。3. 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引导进食。4. 病后及时调养,食用易消化而营养价值高的食品。食量应逐渐增加,切勿暴饮暴食。疳积1.积滞伤脾(1)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2)处方: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补脾经,分推腹阴阳,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2.气血两亏(1)治则:温中健脾,补益气血。(2)处方:补脾经

24、,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外劳宫,推三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此外: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运内劳宫;烦燥不安,目赤多泪加清肝经;若有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者加补大肠;便秘者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另外可单用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也有用板门割治的效果也十分明显。【注意事项】1.注意调养:在喂养方面,应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先软后硬的原则。2.注意营养搭配。 3.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对原发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疗遗尿揉百会,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推气海,揉关元,摩腹,推擦命门、肾俞,

25、揉三阴交。 【注意事项】1.应帮助患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及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不使其过度疲劳。2.应及早治疗。3.夜间入睡后应定时叫其起床排尿。脑瘫常规手法:1按揉百会、四神聪,每穴1分钟,扫颞部,每侧3050次,拿风池及颈段棘旁肌肉,上下往返移动2分钟,揉大椎2分钟。2按揉双侧骶棘肌,自上而下往返2分钟,揉膀胱经背俞,自上而下往返,心俞、膈俞、脾俞、肾俞为重点,每穴1分钟定点指揉,3指揉至阳、筋缩、命门,每穴1分钟。4擦督脉、膀胱经,以热为度。5摩腹,指揉气海、关元共5分钟,按揉足三里,每侧1分钟。对症手法1上肢瘫痪者:按揉肩部三角肌,搓肩关节,按压肩三穴,肩关节环转,约5分钟。拿肱三头肌和

26、前臂屈肌群,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后,约3分钟。揉外关、阳池,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过伸,拇指外展,约3分钟。2下肢瘫痪者:重点按压、按揉环跳、承扶,髋关节内、外旋转和后伸,约2分钟。按揉股后、小腿后及跟腱,踝关节背伸,约3分钟。髋关节外展,拿内收肌,弹拨内收肌,约3分钟。揉血海、阳陵泉、解溪,擦胫前肌,以热为度,约3分钟。3屈膝压足。【注意事项】 1加强心理卫生教育。 2. 积极锻炼。 3对重症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营养,预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小儿保健按摩推拿小儿保健按摩推拿简单易行,无痛苦,操作方便,具有健脾和胃,增进食欲,强壮身体,预防疾病,使小儿更趋于健康的作用。具体手法如下:补脾经200500次;摩腹25分钟;揉脐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5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