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界》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346198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95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与自然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人与自然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人与自然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与自然界》PPT课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当今中国百姓的一天,“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牛奶,然后开着锦湖轮胎的汽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尿素豆芽炖注胶牛肉,人造鸡蛋和着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回到豆腐渣工程房,煎条避孕药鱼,炒个膨大西红柿,炖碗石膏豆腐,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网,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核辐射算啥,很盐重吗?”,引言:为什么要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化自然”二、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三、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重大转折:可持续发展四、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及其对策,引言:为什么要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整个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基础,“三大块”的共同基础若对这一“大背景”没有正确、清晰地认识,就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也不能科学地改造自然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整个过程的中心线索。,2.时代的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人口压力,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二十世纪环境警示录)战争的阴影:“海湾战争”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核冬天”,3、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性,生活家园生产资源审美对象认知对象道德关怀对象宗教崇拜对象,4、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人是自然的内在组成部分人是自然演化发展的精华和顶峰人在自然中的统治地位人对自然的统治

3、必须服从于自然的内在规律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人工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使原有的自然的部分领域不断得到人化的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自在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一、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化自然”,1、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非生命世界,非人类生物界,人类生物界(人类社会),生命世界,整个宇宙(广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狭义),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天然自然“自在自然”(natureinitself),亦称“纯自然”、“天然自然”,就是“原始发生着的自然界”,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是指自然界中

4、尚未被人类认识到的那些部分。是未经人类实践干预的、与人类社会尚未发生任何联系、相互作用的那部分自然,是纯粹自在的自然;它是独立于人类主体之外,未被纳入人的实践范围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发展着的原生的自然界。它相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纯粹是“自在的”、“外在的”,故称为“自在自然”。其范围包括:a.人类目前的认识能力尚无法达到的宇观、微观空间。b.宏观世界中那些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人化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使原有的自然的部分领域不断得到人化的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自在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人化自然”(humanizednature),是马

5、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认为,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而实现的,其结果是:人所面对的自然界,是通过劳动来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是获得了“人的本质”的自然界,即“人化的自然界”。,所谓“人化自然”即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认识和改造的自然界。是指人类的观测手段所及并能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之间所构成的一个通讯系统。从构成角度看,被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天然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基础部分,被改造的自然(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的高级和核心

6、部分,两者构成了“人化自然”的统一整体。,现代科技革命:自然界的全面人化,(1)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粒子物理学、宇宙学、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等新学科的兴起,在继续深入认识世界宏观层次的基础上,从微观结构、宇观天体和生命世界等各个侧面,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微观和宇观两上方面都扩大了10万倍以上。(2)现代技术,特别是能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技术科学的兴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造物世界,诸如人造元素、人造原子、人造天体、人工合成的新材料、人工智能、以及人工克隆的各种动物、组织和器

7、官等等。,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所说:“在以前各个时代里,人类觉得他所面对的只是大自然本身。万物聚集的自然界是一个按其自身的规律而存在的领域,人类不得不设法去适应它。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人类如此彻底改造过的世界里,以致在每一个领域中不论我们拿起日常生活用具,还是啜食用机器制备过的食品,或是到被人类根本改造过的乡村去旅行我们总会遇到人工创造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遇到的只是我们自己。”,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教授西蒙也指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有人工技能的痕迹。”,人工自然,是指人类的实践手段

8、所及并为人类的实践手段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所构成的一个调控系统。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实践创造的对象世界;包括人创造的自然产品以及人类所改造和影响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关系”),“人工自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一个层次是人工控制的自然。如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第二个层次是人工培育的自然。它是一种较高形态的人工自然,在这种形态上,人已通过劳动过程,使天然自然物发生了某种状态上、结构上的甚至性质上的部分改变。例如,人工培育的动植物,转基因动植物等。第三个层次是人造自然物。即人类创建天然自然界中没有的事物,即包括人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和人工自然体(建筑物、矿山、

9、铁路、农田、牧场等),人改造了的自然环境(人造运河、人造森林、人造水库、人造天体等),以及人们克隆的各种动物、组织和器官等等。这些人类创造物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工自然,是人工自然的主体。,人工自然的特点:(1)能动性(创造性);(2)价值(导向)性;(3)演化发展的加速性;(4)中介性。讨论:人工自然扩大化的复杂后果是什么?,二、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作为自然人化的同一过程而发生的自然的异化,人类中心主义的消极后果: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立人类欲望的放纵与高涨自然的沉沦与死亡人类自身所面临的巨大危险科学拜物教与反科学思潮,1、何谓“异化”?,“异化”(英文alienation,德文entfre

10、mdung),源于拉丁文“alienation”,含有“转让”、“疏远”与“脱离”等意思。,马克思则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借用了异化这个概念,运用它去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思想。异化使“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因此,对于工人来说,他们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

11、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异化,实质是矛盾的一个属性或存在方式。异化就是指本属自己的力量,经过发展后,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制约、驾驭、支配自己的力量这样一种现象。,2、自然对人的异化人工自然的又一重性,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界成为属人的自然,为人所需要和利用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却使自然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祸害人、对抗人、奴役人的异已力量。,3、自然对人异化的集中表现:“生态危机”,所谓“生态危机”(ecologicalcrisis),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

12、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1)人口激增,原始公社时期,约3万年翻一番,在1万年前只有10万人;埃及法老建金字塔时,全世界只有几百万人;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马特伊加斯帕尔德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目前全世界人

13、口每年净增7700万人。2008年,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称2012年世界人口将达70亿,目前全球人口为67亿,人口数量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与美国,人口增长年表,人口数量问题,美国人口资料局12日发表报告说,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由目前的67亿上升到70亿,增长的人口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人口总数2050年将超过中国。说,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和加勒比海沿岸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世界人口大国:1中国,13亿2印度,10亿3美国,2.75

14、亿4印度尼西亚,2.12亿5巴西,1.7亿6巴基斯坦,1.51亿7俄罗斯,1.45亿8孟加拉国,1.28亿9日本,1.27亿10尼日利亚,1.23亿,人口压力生态压力经济压力社会压力政治压力,人口质量问题,生命质量指数(简称PQLI),也称人口质量指数,它由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所构成,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严重影响人口质量,人口素质指标的国际比较(教育指标为1997,识字率为2000,其余为1999年),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性别比例问题,据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为102个-10

15、7个。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100以上。海南省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35.64:100,居全国最高水平。2007年,去年北京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已达到108100,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的性别比例竟然高达128100,有比较明显的人为干预迹象。“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之日,全国将有3000万至4000万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光棍美国),老龄化问题,按照国际上,60岁以上人占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达到

16、老龄社会,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我国在1999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的老年达到一亿四千五百万,2030年中国将完全迈进老龄社会,(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按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通常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前者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可更新、可循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后者是指在现阶段不可更新、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据统计,全球土壤流失量已增加到每年600亿吨。目前全球大约30%的陆地发生沙漠化现象,平均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因沙漠

17、化和土壤退化而丧失生产力的土地,每年就有1800万公顷。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据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在500年前,地球的陆地面积有2/3为森林覆盖,总面积达76亿公顷,到1990年减到34亿公顷,覆盖着大约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目前,世界森林面积正以每年20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世界现有热带雨林19.35亿公顷,每年丧失近1100万公顷。这种趋势如果不改变,50年后热带雨林将从地球上消失。,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类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濒于灭绝的

18、危险。,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物种遗传因子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危害,宝贵资源的不可逆损失生态系统的脆弱化生物进化成果的损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然环境的人为改变和破坏生物的捕获和采集移植生物的干扰人类社会存在方式多样性的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对策,保存(Preservation):人类毫不介入保卫(Protection):维持现状保全(Conservation):适当利用,维持自然平衡,矿物资源也处在危急之中。现代工业国家消耗的矿物资源主要是燃料矿物和金属矿物。矿物资源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矿物燃料的短缺,又称“能源危机”。这种能源就是煤、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物同燃料矿物

19、一样,其消耗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金属(铁、铜、铝等)消耗量,超过了以往历史上的生产总量。美国已经在大量进口金属,而别的发达国家的矿物来源一般也不充足,只有依靠回收才能延续利用到一个世纪。,(3)环境污染,把污染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据统计,已经发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畴最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碳化氢、硫化氢和氨等。酸雨,通常是指和大气沉降相关的一种复杂现象,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臭氧层耗损。臭氧(O

20、3)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主要密集在离地面2025千米的平流层内,称为臭氧层。,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污染等,工业的废水、废料;农业的化肥、农药、地膜以及对生态结构的影响;城市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对地质结构、植被结构的影响,工业革命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仅占人类历史进程的0.2%,但在这一期间生活的人口却占人类人口总数的80%,耗能占人类历史耗能总数的99.9%。据估计,剩余能源还可以供人类用3040年,水体污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的3%,而这3的淡水中,能够直接饮用的只有0.3%。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空气、水和食物污染的报告称:全世界城市居民中有五分之四生活在受

21、污染的大气环境中,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土壤污染。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过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质影响的现象。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地球水圈总储量13.6亿立方公里,其中97.5%为海水;在2.5%的淡水资源中,有70%储存在两极与冰川,只有0.34%的淡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而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用水量激增,其中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0倍;与此同时,由于污染,可利用淡水资源却又正在减少。目前全世界已经有80多个国家面临缺水危机,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可将环境污染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化学污染。是

22、指人类生产活动、消费活动的产物、废物抛向环境造成危害人类健康、生物生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物理污染。是指以机器、仪器、设备装置等人造物为载体,以噪音,振动、辐射线、废热等物理运动形式散布于人类或生物环境,其运动强度超过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忍耐的限度,造成人类或生物生理损害的现象。,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核武器试验、核工业的放射性废物排放,各地核事故泄漏,以及各种带辐射源的装置,如x射线源等。热污染,主要是指由于某些化学污染物进入大气圈,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地表增温的现象。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大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

23、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氯氟烃以及水气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电子废弃物,小资料:计算机的环境效应,制造1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原材料和化学物质,其中大部分用在半导体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制造1块芯片有400道工序,涂料的刻划清洗要用高纯度的氢氟酸、氢氯酸、砷化氢、磷化氢等化学物质。制造0.01千克重的芯片需要0.28千克液态化合物,而中和这些酸则需要11千克的氢氧化钠。此外,酸洗液和清除和线路板的清洁还需要耗费大量水。硅集成电路片生产的无尘环境是靠大功率风扇吹向极细的过滤器得到的,其耗电约占芯片的60%。,据估算,制造1台电脑需耗水约3.3万升、耗电2315度。电脑

24、使用时的用电量也不少,家用电脑一般耗电量均在100瓦以上。美国微电子和电脑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脑的高物耗、高能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当今所有制造业中最大的。从计算机行业的整体来看,对环境影响大的主要是:(1)清洗剂。电子信息行业已成为国际上反对和禁止使用的ODS(消耗臭氧物质)清洗剂的主要消费者;,(2)能耗。由于计算机的开启、关闭和调用程序复杂费时,相当用户保持待机状态。实际使用时间只占开机时间的1/5,造成电力的大量浪费。(当前节电重要环节之一)(3)电磁辐射。手机辐射有损男性生育能力(匈牙利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4)包装材料。泡沫塑料等填充物(5)固体废弃物。计算机成为人类历史上更新换代

25、最快的产品。2000年,废弃电脑达到1.5亿台。,最近20多年来世界主要石油泄漏事故:,造成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是油船事故。据估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目前,世界上60%的石油是经海上运输的,由于油轮的触礁、碰撞、搁浅或失火,致使其运载的石油全部或一部流入海洋。这样的事情已发生了多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油田原油泄露也是海洋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79年6月3日1980年3月20日间,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溢油事件。墨西哥湾的克斯托克1号探测油井喷出泥浆之后,又喷出了石油和天然气,速度越来越快。石油和

26、天然气雾接触到正在运转的泥浆电动机后,顷刻发生强烈的爆炸,引起了一场熊熊大火,钻塔倒塌,使下面整个钻井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一周之内所损失的石油,约1亿4000万加仑原油泄漏入海;比1976年12月在马萨诸塞州海岸外的“阿尔戈商人”号溢油事件所损失的2.9万吨还要多。这样大的井喷事故虽不多见,但在正常的海底石油开发中,尤其是一些老的油井,石油的泄露乃是常事。由于海底油田的开发和井喷事故,全世界每年涌入海洋的石油在100万吨以上。,1981年初,由于英国北海油田钻井和一艘希腊油船漏油,造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数十万只海鸟死亡,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海鸟一旦接触到漂浮海面的油膜,羽毛便沾上油污而游不动、飞

27、不起,海鸟的羽毛将因此而丧失隔热和浮力的功能,海鸟变得怕冷以致冻死,或者当它们用嘴整理羽毛时,又会因吞食油污而严重刺激消化道,造成厌食以至最后饿死。侵入海鸟体内的石油化合物还能引起肺炎或造成神经失常。海岸到处是海鸟的尸体,一些海鸟奄奄待毙,进行着垂死挣扎。沿海居民目睹海鸟沾上油污后身处绝境的痛苦,纷纷拿起火枪或气枪把海鸟击毙,免得这些可怜的生命惨遭冻饿的折磨。,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Exxon)公司的一艘装载5,000万加仑原油的巨型油轮Valdez号在阿拉斯加威廉太子湾附近触礁,共泄漏出原油1,100万加仑;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2000

28、多万加仑原油泄漏;,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了2600万加仑石油;1996年2月15日,“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1800万加仑原油泄漏;1999年12月12日,“埃里卡”号发生断裂事故,法国西海岸被300万加仑石油污染;2002年11月19日,载有1800万燃油的“普雷斯蒂奇”号在西班牙海域沉没,泄漏200万加仑石油。,石油污染不但丧失了宝贵的石油,对海洋生物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石油污染后的海区,要经过57年的时间才能使生物重新繁殖;一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万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如此大量的石油进入海洋,造成海水严重缺氧,使海洋生物很快窒

29、息而死亡。,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印度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公司毒气泄露事故;巨型油轮泄露原油污染海域;洛杉矶、伦敦、日本的污染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

30、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

31、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5、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3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

32、,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以至于从1956年发现水俣病的病因,到1968年日本氮肥厂停止排放含汞废水,期间共拖延了整整12年的时间,使水俣病在当地不断蔓延。目前已知水俣镇的受害老人数多达1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到1997年5月,水俣病的赔偿金才全部到位。共10355人得到赔偿,氮肥厂为此而支付的赔偿金额和医疗费。生活费等费用累计超过300亿日元。另一方面,为了恢复水俣湾的生态环境,日本政府花了14年的时间,投入485亿日元,将水俣湾深挖4米才把含汞底泥全部清除。同时,在水俣湾入口处设立隔离网,将海湾内被污染的鱼统统捕获进行填埋。在整个水俣病公害中,

33、日本政府和企业至少花费了800亿日元。1999年5月,日本水俣市市长访华期间,他在北京大学演讲指出:“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从水俣病的阴影中走出来了我们希望全世界都能汲取日本水俣病的教训,摆脱愚味的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

34、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8、四日市事件,日本四日市是一个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城市。1955年以来,四日市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达13万吨,使这个城市终年烟雾迷漫。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人的肺内,使人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气喘病”。截止1972年,日本全国“四日市气喘病”患者高达6376年。,9、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

35、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切尔诺贝利

36、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4、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与生态自然观,(1)“生态危机”的实质

37、: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所谓“生态危机”,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纯粹地依赖和顺应大自然。当社会发展到“刀耕火种”(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人类凭借科学技术这个强有力的武器,在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获得了愈来愈多的前所未有的物质和消费品。人们普遍认为,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只有人类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权利,人类的利益是决定其他自然物是否存在的价值尺度,即所谓“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张扬,标志着人类由顺从者到主宰者的角色转换。,人

38、们一味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和统治,却忽视了我们对自然的每一胜利,都要受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恩格斯在总结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又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其主宰

39、;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向自然无度扩张和征服;人类不可能与自然隔绝建造自己的“乐园”,而是与自然息息相关,同生共死。,(2)“生态危机”的实践根源:工业文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尖锐冲突,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人类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当代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为其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生物生态系统三元结构,人类生态系统,至今却只有二元结构:人类是超级生产者、超级消费者,却不是超级分解者。人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主要有人的生产、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信息生产。,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

40、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它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生态自然观体现了下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人改造自然是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所谓人的内在尺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表征,可以概括为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需要、本性和本质力量以及对于自己

41、活动和本质的自我意识。所谓自然的外在尺度,即对象尺度,就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规律。人的内在尺度又不仅仅限于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它可以通过改变客观外部对象的形式,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创造出自己需要的人化自然界,实现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3)人既是自然的消费者又是自然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首先,人在生态系统中是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的。其次,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其调控的现实对象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影响,即“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三、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重大转折:可持续发展,1、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42、的理论,经济增长极限论经济发展决定论经济与环境协调论,()经济增长极限论,以罗马俱乐部的研究者为代表,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L梅多斯、人口专家WS汤普森、生态学家PR埃利希、学者W福格特等。其基本看法可以概括为:认为人类可用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认为各种自然资源消耗过快,人类受到资源耗竭的威胁;资源耗竭,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盲目增长,会导致社会崩溃;要维护人类环境就必须限制发展,停止经济增长。罗马俱乐部提出的人类社会存在“增长的极限”的观点和“零增长”的理论,为近代以来人类片面的高增长观敲响了警钟。,罗马俱乐部,1968年4月,来自十个国家的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

43、、实业家、国家的和国际的文职人员,约30个人聚集在罗马山猫科学院。他们在意大利的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工业企业经理、经济学家,奥莱里欧佩切依博士的鼓动下聚会,讨论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困境这个令人震惊的问题。罗马俱乐部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现在成员己增加到大约25个国籍的70个人。罗马俱乐部发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这份报告是有关环境问题最畅销的出版物,卖出了三千万本,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2)经济发展决定论,针对增长极限论,以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所长、物理学家H卡恩、经济学家GM凯恩斯、林肯、ZL西蒙、未来学家托夫勒等为代表的乐观主义派提出了“经济发展决定论”。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科学

44、技术的发展具有克服人类种种困境、解决种种经济增长难题的巨大力量;从长远发展趋势看,人类有利用自然资源的无限可能性,人类的前景是美好的;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潜力,是能够长期持续下去的;认为经济增长的比环境保护更重要,发展中国家应把环境质量放在第二位考虑。,主要代表著作有没有极限的增长(Z.L.西蒙)、今后200年(H卡恩)、第三次浪潮(托夫勒)等。H卡恩在1976年发表的今后200年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大过渡”理论,预言到22世纪初,世界大多数国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跨进人类历史上另一个伟大时代。1980年托夫勒在其发表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人类社会至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45、正面临着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知识革命),这是向前大跃进的年代。1981年,Z.L.西蒙在其发表的没有极限的增长书中强调指出,人类目前所遇到的“困境”,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插曲而已,人们完全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来消除“困境”而走向光明。,(3)经济与环境协调论,所谓“经济与环境协调”,就是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经济增长能够在稳固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上进行,确保人类的福利获得真正的提高。,“经济与环境协调论”主张:第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只能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持久、稳定的承载能力为基础。单纯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久的,一旦资源枯竭,生

46、态破坏,经济增长必然会停止下来,甚至会出现全球范围的负增长。,第二、环境与资源问题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要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地、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增加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对“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以保护环境。第三、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增进人类的福利。,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词,在国际上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990年改称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

4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联合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1年,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美国著名学者R布朗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途径;并谴责了那种不顾子孙后代的利益,肆意浪费地球资源的现象。1983年,第38届联合国大会成立了由当时的西德总理勃兰特、瑞典首相帕尔梅、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高级专家委员会,用了九百天的时间,到世界各国进行实地考察,分别发表了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个纲领文件:(1)勃兰特:“共同的危机”;(2)帕尔梅:“共同的安全”;(3)布

48、伦特兰:“共同的未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所必须组织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样结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布伦特兰委员会)在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的领导下,出版权威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比较全面而具体的建议,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这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人们通常把这个大会称作“地球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一个重

49、要口号:“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被誉为“地球宪章”)、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它着眼于三个“实现”:第一、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第三、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此外,还从政治平等、消除贫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产和消费方式、国际贸易、群众参与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详尽地阐述。1994年3月,中国政府编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标

50、志着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确认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参与。,3、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著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权威性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二是“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这一原则包

51、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那种主张必须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发展是集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力。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力尤为重要。,(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

52、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第一句话就是:“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认为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代际公平,强调

53、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这里包含两个基本点:其一,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加强对未来人负责的自律意识;其二,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为后代人提供至少和自己从前辈人那儿继承下来一样多甚至更多的财富。,二是代内公平,就是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地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在国际范围内,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显然,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代内矛盾占据主导地位,代内关系不协调,要想协调代际关系就是空话。体现公平原则的代内平等,要求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不能

54、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发展为代价。,(5)、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主宰和征服的对象,而应将其视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成员,与之和谐相处、协调共生。共生(symbiosis),原指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在生态学中,共生是指两个不同有机体之间有益的至少是无害的相互关系。,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巴里(H.A.deBary,1831-1888)证明了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互利共生。此后,科学家在许多植物、动物中发现了广泛存在的共生现象。在当代,透过生物共生现象,人们认识到

55、共生是人类之间、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命运关系。,4、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反馈机制,所谓反馈,就是把系统的(部分)输出又反过来作用于系统的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再输入产生影响,进而对于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并影响系统的进一步输出。它是使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换、改善系统行为和功能,排除干扰,实现协调稳定优化发展的重要机制,亦是实现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2)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反馈机制,四、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对策,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环境问题中国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

56、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1、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环境问题,德国之声特约记者对中国环境问题现状报导:中国经济在繁荣着,它的剧变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敬佩,但也引起了一些恐惧,因为高速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清晰。几乎没有一天是在没有报纸报导新发生的矿难,煤气爆炸,或者化学品事故的情况下空白着过去的。中国多年来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为了制服贫穷,保持国家的稳定。一个悲哀的小结:这个国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空下着酸雨,50多个湖泊由于环境被破坏而干涸,烟尘让城市的天空不再露出蓝色,70的中国河流受到了污染。,国际社会常用“挑战”、“难题”、“危机”、“威胁”、“灾难”等

57、来描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环境成本大约相当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15%,而有研究者认为可能高达20%;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臭氧消耗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者(威胁到南极);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的排放者(加速全球变暖);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者(不当使用农药普遍存在)中国的水电开发,不仅给当地造成环境和社会影响,还会引起下游国家的强烈关注,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2004/5指出,中国对伊犁河河水的工业污染和大量使用,是造成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湖巴尔喀什湖面临干涸危险的主要原因。2005年11-12月间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件),中国环

58、境问题现状,(1)沙漠可能吞没中国: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亿亩扩大到2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目前,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积相当于丢失一个中等县,几乎每分钟就损失45亩寸金之地,许多生态性灾难频繁发生。,“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水资源缺乏且严重污染,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几乎已成为“有水皆污”、“逢雨必酸”的境况。淮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

59、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淮河流域许多地区癌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出十几倍到上百倍,一些村庄23的人肝肿大,让人闯之莫不心酸国家水利部披露出一组令人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3)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大气

60、污染对北京市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影响,分别为每天增加41和59人,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分别为2550万元和3691万元经合组织的报告预计,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将导致2000万人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到2020年之前,污染会导致中国“60万城市人口过早死亡,每年发生2000万例呼吸系统疾病、550万例慢性支气管炎和健康受损病例”。这可能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损失13。,(4)电子废弃物,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电脑、电视、手机、电话、电子玩具和其他电子产品目前增长最快的固体垃圾:全球每年增加2000-5000万吨,中国每年扔掉400万台个人电脑含水银、镉、铅等有害物质。如每个传统球面显示器(

61、CRT)显像管内含近4公斤铅。1990年代,广东贵屿成为电子废弃物拆解基地,(5)自然灾害严重,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涝灾害、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退化,病虫害、酸雨等多数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恶化的直接结果。在我国,自然灾害集中表现为干旱、洪涝和病虫害三个方面。,(6)转基因水稻,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活体生物进口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2000):转基因活体生物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中国2005年5月加入该协议。绿色和平组织在湖北省发现了商业化种植的t毒蛋白转基因抗虫水稻,2004年有950-1200吨流入市场。,(7)冰川退缩,联合

62、国环境署在全球环境展望2004/5中指出:中国的青藏高原、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的冰川加速缩减。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喜马拉雅冰川每年退缩10-15米,成为全球退缩最快的冰川之一。绿得和平的一项报告:在过去的24年中,中国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了3000平方千米。按照此速度,2050年,中国显存的冰川将融化一半,而到2100年,中国的冰川将全部消失。,2、中国资源严重短缺,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资源质量不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我国石油近三分之一靠进口,2003年开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大石油进口国;世界观察(WorldWatch)研究所(L.R.布朗):“谁来养活中国?”(

63、粮食),3、中国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极左路线的生态破坏错误的人口政策土法炼钢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片面发展粮食生产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ThomasRobertMalthus,17661834年),的人口论,有三个主要的观点:“两个公理”:第一是“食物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第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在将来也是如此”。“两个级数”:“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稍微熟悉数量的人就会知道,前一量比后一量要大得多”;“根据自然规律,食物是生活所必需,这两个不相等的量就必须保持平衡”。“两种抑制”:当

64、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对此,马尔萨斯称其为“积极抑制”;另一种是要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马氏称其为“道德抑制”。,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马寅初(1882-1982年)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经济学家。在马寅初的提议下,年上半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年月日得出了普查结果:截止年月日午夜,我国人口为亿。仅仅年时间,全国就增加了亿多人口。年,他以人大代表的身分第三次回浙江农村调查:“人口出生率高得不得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这样发展下去简直不得了!”他又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长篇论文,提交给年月召

65、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年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年普查已经超过了亿,如果按净增率千分之二十计算,年后将达到亿,年后将达到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并大声呼唤,“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1957年7月,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新人口论理论,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4、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法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整执法力度不足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保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