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40844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主考学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指导教师: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邮箱地址 : 2013年3月15日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摘要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3】。另外,精神心理因素对产后出血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救治此类人群时,不仅要迅速的查明原因,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有效止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外。还要做好产妇的精神心理护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该

2、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以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Key words】Flooding , First aid ,Nursing intervention 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Flooding)【5】。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的首位。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若短时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密的脑垂体功能减退即席汉综合征。因此应特别重视护理以加强防治工作。1 产后出血发病率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

3、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5例产妇产后出血进行调查发现,产后出血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出血、胎盘因素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绝大多数。2 产后出血的发病机制2.1 子宫收缩乏力妊娠后子宫在几个月内由原来的容量10ml左右增加5001000倍,而在产后数周内就要恢复到非孕状态,这主要依赖于子宫肌肉的收缩和缩复。子宫体部肌肉特备肥厚,呈螺旋状交错成网状排列。当胎盘剥离间排出宫胶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和缩复作用,使肌纤维间的血管、血窦受压闭合。血流停滞、血栓形成,使出血减少【9】。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附着子宫壁间血管、血窦不能关闭即可引起出血。

4、2.2 软产道损伤出血: 软产道出血的部位包括会阴、阴道、子宫颈裂伤和子宫破裂。还有会阴和阴道血肿。2.3 胎盘因素出血 胎盘剥离不全及胎盘剥离后滞留宫腔【2】。因整个胎盘仍滞留于宫腔内而子宫有效收缩受障碍,创面血窦不能完全关闭而出血。胎盘滞留是指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42%的胎盘滞留可在之后的30分钟自然娩出胎盘。极少数胎盘滞留在一个小时后自然娩出胎盘。Dombroweski等(1995)指出:足月妊娠胎盘滞留发生率2.0%明显大于极早产(37周)妊娠胎盘滞留发生率,其此值比分别为20%和3.0【2】。3 急救措施3.1 子宫乏力性出血 应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7】。腹

5、部持续按摩子宫,清除宫腔积血。如果按摩止血效果不明显时,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术前准备。3.2 软产到裂伤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的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消除血块缝合止血。 3.3 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出血者可加强宫缩,排空膀胱,娩出胎盘或行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可徒手取出或用大刮匙清宫。胎盘嵌顿者应用药物松解狭窄环植入者多需手术切除子宫【8】。软产道裂伤出血应及时准确地分层缝合裂伤处止血,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快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若并发DIC可按DIC处理。3.4 凝血功能障碍 若观察

6、发现出血不凝,会阴伤口出血不止等。立即通知医师,同时抽血做凝血酶原、前卫蛋白原3P试验等,急配血备用。 3.5 做好失血性休克防止措施 失血多甚至休克者,及时查找出血原因,积极抢救【10】。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液。注意为其提供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大量失血后观察产妇伤口情况及严格会阴护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意肾衰竭。4. 护理措施4.1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识别并治疗高危妊娠。如妊高征、肝炎、贫血、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有产后出血史的孕妇应提前入院。4.2分娩期 临产后

7、护士继续为孕妇提供精神心理护理,维持孕妇的正常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4】。防止产程延长避免孕妇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孕妇的休息。第二产程注意科学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指导孕妇正确运用腹压,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胎儿娩出要缓慢。胎盘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必要时注射麦角新碱0.2mg,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准确测量出血量、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损伤,如有损伤应给予缝合.4.3 产后期 产后2小时内产妇仍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因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这一阶段。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会阴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若产后出血较多应

8、及时查找原因以便及时处理。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分娩时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6】。病情稳定后让新生儿吸允产妇乳头,指导产妇排尿每4小时1次。4.4产后出血产妇的饮食 因产后出血产妇会有疲劳、贫血,感染等症状。合理的饮食不仅可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也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产后出血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身心疲惫,需要补充充足的热能。蛋白质可促进伤口的恢复,产后饮食中应含有优质的蛋白质。产后出血造成铁的缺乏,身体代谢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加。这些都需要食物全面、多样,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蔬

9、菜和水果是最好的补充。健康的烹调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有利于消化吸收。5 产后出血的预防5.1第一产程 合理应用子宫收缩药及镇静药【1】 。注意产妇的饮食,防止产妇疲劳。督促产妇排空膀胱,以免影响缩宫造成产程延长。5.2第二产程 根据宫缩的情况和胎儿的大小掌握会阴切开的时机,认真保护会阴。阴道检查及阴道手术动作轻柔、规范。指导产妇正确屏气及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免除过程延长。5.3第三产程 是预防产后出血关键,正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不要过早牵拉脐带,若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剥离阴道出血不多,可耐心等待15min。若阴道出血量多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

10、是否完整。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及血肿。6 小结产科出血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产后出血又是产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占产科出血的85%左右,除死亡外,PPH还可导致的严重病率包括ARDS、凝血障碍、休克、不孕、垂体坏死、甚至丢失器官等。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要高度的重视产后出血,必须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急救以及处理原则。减少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的分娩率。 参考文献1 孕产妇护理经典500问 张淑芬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11.11 173-1752 临床妇产科学 顾美昄 戴仲英 魏丽惠等主编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1.4 308-3123 妇产科护理学 曹艳平

11、 李金芝主编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43-145 4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112.7 81-825 妇产科实习手册 袁超燕 陈双郧等主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2 2456 产科速查手册 郝敏主编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9.11166-1677 妇产科护理指南 刘悦新 忻丹帼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138-1398 妇产科诊疗流程 刘新会 王晓东 刑爱耘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 2399 家庭医学全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家庭医学全书编委会编著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1 14510 急诊科使用护理手册 付立萍 何艳凛 李瑞等主编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7 205-2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