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36647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经济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答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参考答案目录习题一2习题二3习题三7习题四9习题五11习题六12习题七-八14习题九15习题十17习题十一19习题十二21习题十三25习题十四27习题十五29习题十六30补充习题32习题一1.简释下列概念:稀缺: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

2、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计划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市场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混合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

3、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符合这样的标准。内生变量:是指

4、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2.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仅从概念上就可简单加以区分的。消费这个概念和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都有,但含义和研究的角度不一

5、样。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即根据预算约束,消费者如何按自己的偏好选购消费品以实现效用极大化;而在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如何决定,及如何影响总需求水平等。3.经济物品是指()。有用的物品;稀缺的物品;要用钱购买的物品;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答:D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通货膨胀;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答:B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改进技

6、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答:B6.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1981年失业率超过9%;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答:C7.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某一行业中雇用工人的数量。答:B8.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

7、规范性的?答:经济理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是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是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极大。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

8、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的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所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当是自私自利及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已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不好的”、“不应当的”、“非理性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习题二1.简释下列概念: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规律: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

9、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的变动: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规律: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供给的变动: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

10、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需求的交叉弹性: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供给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供求规律: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

11、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2.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消费者收入增加了;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答: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

12、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3.假设一个坐标图上有两条形状为直线但斜率不同的需求曲线,在这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的弹性是否相等?假定这两条相交的需求曲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交点上弹性是否相等?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通过公式或几何图形都可以分

13、析出)。PP1Q0bHaH点,EaEbJK G HedP0ca b c4. 右图中有三条为直线的需求曲线。试比较a、b和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试比较a、d和e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答: Ea=Eb=Ec (运用弹性的几何意义解答)EaEdEe5.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轿车两类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轿车这类高级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

14、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轿车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6.什么是蛛网模型?蛛网模型的形式和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现象在现实生产中是很少存在的?答:略。7.某君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为,分别计算P=60和Q=90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提示:8.甲公司生产皮鞋,现价每双60美元,某年的销售量每月大约10000双,但其竞争者乙公司在该年1月份把皮鞋价格从每双65美元降到55美元,甲公司2月份销售量跌到8000双。

15、试问:这两个公司皮鞋的交叉弹性是多少(甲公司皮鞋价格不变)?若甲公司皮鞋弧弹性是-2,乙公司把皮鞋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售量恢复到每月10000双的水平,问每双要降价到多少?答:略9.假设:商品的需求曲线为直线请根据上述已知条件推导出Y的需求函数。解题思路:既然Y商 品的需求函数为直线,则可以考虑通过该直线的斜率及经过的某个点确定。10.在商品X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推导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并表示出均衡点。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2

16、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假设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个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X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对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何影响?实际上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总税额为多少?假设政府对生产出的每单位商品X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对1000名商品 X 的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 格和均衡产量有什么影响?商品 X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解:商品 X 的市场需求函数 D =10000d

17、 =10000(12 -2P) = 120000- 20000P商品 X 的市场供给函数 S =1000s =100020P = 20000P 此时个人需求函数变为 d= d +2 =12 - 2P -2 =14 - 2P市场需求函数相应变为 D =10000d=10000 (14 - 2P) =140000 -20000 P根据均衡条件:D=S,有:140000 -20000P = 20000P得:P =3.5,Q=70000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s = s +40 = 20P + 40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1000s =1000 (20 P + 40) = 20000 P + 40000由

18、 D=S,即 120000 -20000P = 20000P + 40000得P=2征收 2 美元销售税会使每一销售者供给曲线 向上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 2 美元。 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 s= 20( P -2) = 20 P -40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 S =1000 s =1000 (20 P - 40) = 20000 P - 40000由 D=S ,即 120000 -20000P = 20000P -40000得P=4,Q =4 0 0 0 0即这一征税措施使均衡价格由 3 美元上升为 4 美元,均衡销售量由60000单位减少到 40000 单位。尽管政府是向销售者征收税款,

19、但该商品的消费者也分担了税额的支付。在政府向销售者征税后,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 X 要支付 4 美元,而不是征税前的 3 美元,单位产品实际支付价格比征税前多了 1 美元。同时每单位时期仅消费40000 单位的商品 X,而不是税前的 60000 单位。销售者出售每单位商品 X 从消费者手上收到 4 美元销售款,但仅留下 2 美元,其余的 2 美元作为税金交给了政府,单位产品实际得到价格比征税前少了 1 美元。因此在政府征收的这 2 美元销售税中,消费者和销售者实际各支付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税额的负担由消费者和销售者平均承担的。 政府征收的总税额每单位时期为 240000=80000 美元。

20、1 美元补贴会引起每一生产者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为 1美元。 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 s = 20(P +1) = 20P + 20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 S =1000 s = 1000 (20 P + 20) = 20000 P + 20000由 D=S ,即 120000 -20000P = 20000P + 20000得P=2.5,Q =7 0 0 0 0即这一补贴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降到2.5美元,均衡产销量由60000单位增加到70000单位。 尽管这一补贴是直接付给了商品X的生产者,但是该商品的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好处。消费者现在购买每单位商品X只需支付2.5美元,而不

21、是补贴前的3美元,并且他们现在每单位时期消费70000单位而不是60000单位的商品X,其消费者剩余增加情况如下:在给补贴前即价格是3美元,产量是6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3)600002=90000元;在给补贴后即价格是2. 5元,产量是7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2.5)700002=122500元,故消费者剩余增加:CS=122500-90000=32500美元。习题三1、简释下列概念: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无差异

22、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边际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两者之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2、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上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会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

23、于单只鞋子。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3、假定某消费者只买X、Y两种商品,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当他购买时情况为,而总支出水平和PX、PY又既定不变,则他应当多买些X而少买些Y才能使总效用增加。答:因为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为分析方便计可假定PX=PY,预算线AB也就随之确定,并且AB与Y轴、X轴都成是45角。如右图所示。GYAFB XU1U2EO由于假定 PX=PY,因此,MUXMUY,这时消费者若将一部分用于购买

24、Y 的货币转向购买X,则由于多买 X 而增加的效用会大于由于少买 Y 而损失的效用,从而使总效用增加。在右图中,AB与一条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与U1相交于F,且U2U1。显然,U1在F点的斜率大于预算线的斜率(即U2在E点的斜率)。即:1 由于因此,1即:此时,如果沿着预算线由F向E移动,可以在现有收入和价格下增加效用总量,即通过减少一部分Y以便增加X的购买就可以使总效用增加(直到E点所代表的数量组合)。4、某消费者购买X、Y两 种 商 品 ,最初的=。若 PX 下降,PY 保持不变,又假定 X 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则 Y 的购买情况如何变化?答: 由题设知,原来该消费者的消费已处于均衡状

25、态。可设预算方程为PX X + PY Y = M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因此现在商品X价格下降(设为PX1),虽然X商品的购买量会增加(设为X1),但由于X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消费者用于X商品的支出还是减少了,即PXXPX1X。这样,在收入(M)不变的情况下,由预算方程易知用于购买Y商品的支出(PYY)应该增加了,同时PY又保持不变,Y商品的购买量也就会增加。U3HYAAFB B B XU1U2EO5、 某消费者

26、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 120 元,煤气的某些用途如取暖等可用电替代。现在煤气价格上涨 100%,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若该消费者得到 120 元作因煤气涨价的补贴,试问他的处境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作草图表示。答:该消费者处境改善了,因为该消费者得到120元补贴后,可以多消费电来替代煤气消费,由于电价不变,他完全可以用多消费电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如下图所示。(1)Y表示替代品(电),X表示煤气,AB表示该消费者的预算线,H表示最初的消费均衡点,此时的效用为U2。(2)煤气提价100%使初始预算线以A为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B为OB中点),在没有政府补贴时新的均衡点为F,此时因煤气涨价该消费者的

27、效用水平下降到U1。(3)政府补贴100%使该消费者能够保持涨价之前的煤气消费量,即补贴使预算线由AB平移到AB(即AB刚好经过最初的均衡点H),新的预算线与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U3相切与E。所以,政府实施该项补贴后该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提高,并且煤气的消费数量下降,替代品(如电)的消费增加。6、 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原来他消费 9 单位 X,8 单位 Y,现在 X 减到 4 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 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答:略7、 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 Y 上 ?答:略8、 设无差异曲线为,PX=2 美元,Py =3 美元,求:X、Y 的均衡消费量;效用等于时的

28、最小支出。答:略9、 已知某君消费两种商品 X 与 Y 的效用函数,商品价格分别为 PX 和 PY,收入为 M,试求该君对 X 和 Y 的需求函数。答:略10、行政配给制是计划经济一大特色,试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这种制度会减少消费者效用。答:行政配给制之所以会减少消费者效用,是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消费者无法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按自己偏好自由选购消费品。举个例说,假定某单位给其职工分发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年货,一种办法是给每个职工发5斤油,10斤猪肉(共值100元),另一种办法是把100元钱发给每个职工,让他们根据自己需要选购商品,显然,后一种办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效用。向前一种行政配给制就无

29、法使职工更大满足,因为每个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样。这种情况用无差异曲线图形表示,就是无差异曲线未能和预算线相切。11-13、略。习题四1、简释下列概念:生产函数: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这里A代表技术水平,K、L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a、b分别指K和L的产出弹性系数。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生产要素报酬递减:一种

30、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等产量曲线: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等成本线: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2、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

31、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的

32、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同时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现象。3、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假定生产某产品要用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

33、种要素投入。两种要素A和B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假定生产X产品使用A、B两要素,则A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的使用量增加。在要素A和B的当前使用水平上,A的边际产量是3,B的边际产量是2,每单位要素A的价格是5,B的价格是4,由于B是较便宜的要素,厂商如减少A的使用量而增加B的使用量,社会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产量。(5)扩大企业规模,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规模越大越好。答:不对。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如果,则均衡条件简化为,而这不等同于L=K。对。产出既定时使成本最小的条件可以写成,若,则,此均衡点即为

34、等产量曲线上斜率 为1的点。不对。当要素A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厂商会多使用相对便宜的要素A,少使用相对昂贵的要素B,即用要素A来替代要素B。同时由于产量效应,厂商对各种要素使用量都将较前增加。基于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的综合作用,要素B的使用量并不一定增加。不对。由题设,知。这意味着多花1元钱买进要素B所能增加的产量,小于少花1元钱使用要素A所减少的产量,即成本不变时总产量减少。或者说,为了补偿1元钱买进A所损失的产量,所需增加使用的B所费将大于1元钱,因而增加要素B使用量而同时减少要素A使用量将会使总成本增加而产量不变,而并不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的产量。(5)不对。扩大企业规模,固

35、然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各个企业的生产究竟要多大规模,才有规模经济效益,要由产品本身性质决定。如一个钢铁厂,几百名职工规模,通常难有规模经济效益,但一个理发店,也许几十名职工就够大了,可见,不是任何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过大,企业管成本会上升,也可以抵消扩大规模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有何区别?答: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而范围经济是指有的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的优势。可见,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不同;前者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后者指大规模生产相同产品而形成的经济。

36、5、某厂商使用要素投入为x1程x2,其产量函数为,求x1和x2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答:略6、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又设PL=3元,PK=5元,试求: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和使用的L与K的数值。 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Q、L与K之值。 答:略7、设生产函数为,r1、r2 为x1和x2的价格,试求该产品的扩展线。答:略8、 已知生产函数,证明:(1)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受报酬递减律支配。答:略9、 设生产函数为,试问:该生产函数是否为齐次函数?次数为多少? 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假如L与K均按其边际产量取得报酬,当L与K取得报偿后有多少价值剩余?(提示:即计算L与

37、K的报酬总量(L*MPL+K*MPK)-Q)答:略习题五1、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 时间长短;可否调整产量;可否调整产品价格;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答:D 2、 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 固定成本;平均成本;机会成本;隐含成本。 答:A 3、如果企业能 随时无偿解雇所雇 佣劳动的一部 分,那么企业 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 )。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上述任意一种。 答:C 4、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 平均成本上升;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总成本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答:B 5、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

38、量的( )。 最低成本点的轨迹;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答:A 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 TC 曲线的切点上,AC( )。 是最小;等于 MC;等于 AVC+AFC ;上述都正确。 答:D7、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果投入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那么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如果边际产量一开始就下降,那么成本曲线的又是怎样的?答:在短期,在固定要素(如资本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可变要素逐渐增加,到一定阶段,该要素(如劳动)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这就是所谓要素报酬递减规

39、律。当要素报酬递减时,由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成本就会上升。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所以会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形,就是生产要素报酬(边际产量)先递增再递减的结果。举个例说,假定生产某产品使用一定资本设备,其固定成本为120元,使用1单位劳动时的成本假定为60元,生产量为4件,则每件产品平均成本AC=AFC+AVC=FC/Q+VC/Q=120/4+60/4=45元。使用2单位劳动时假定成本为120元(单位劳动价格不变),产量假定为10件,则劳动的边际产量MPL=104=6件。产品平均成本为AC=AFC+AVC=120/10+120/10=24元,MC=C/Q=(240180)/(104)=10元。再假

40、定使用3单位劳动的成本为180元,并假定产量为12件,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MPL=1210=2件,这时产品平均成本为AC=120/12+180/12=10+15=25元,这时产品的边际成本为MC=C/Q=(300240)/(1210)=30元。可见,如果投入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则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都会先降后升。如果边际产量一开始就下降,那么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一开始就向右上倾斜(即上升)。8、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可假定是U形?为什么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仅有一点才和短期平均成本相等?答:短期平均成本(SAC

41、)曲线所以会呈U形,是因为,根据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在固定要素(如资本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可变要素逐渐增加,到一定阶段,该要素(如劳动)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当要素报酬递减时,由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成本就会上升。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所以会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形,就是生产要素报酬(边际产量)先递增再递减的结果。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所以也会呈U形,是因为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

42、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的不断增加,再增加产量会使长期平均成本最终转入递增。平均成本作为包络线的LAC曲线上的每一点总是与某一特定的SAC曲线相切,但LAC并非全是由所有各条SAC曲线之最低点构成的。事实上,在整个LAC曲线上,只有一点才是某一特定的SAC的最低点。当LAC处于递减阶段时, LAC曲线各点与各SAC曲线相切之点必然位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和上面,或者说有关SAC曲线之最低点必然位于切点的右边和下面。左边之LAC上的各个点都不是有关各SAC曲线之最低点。当LAC处于递增阶段时, LAC曲线各点与各SA

43、C曲线相切之点必然位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和上面,或者说有关A曲线之最低点必然位于切点之左边和下面。综上所述,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长期平均成本才和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9、说明为什么在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越来越接近?答:因为平均成本系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之和,即AC=AVC+AFC,故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差为平均固定成本,即AVC=AC-AFC。而当产量增加时,每单位产量分摊到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即AFC越来越小,因此,AC与AVC之差越来越小,表现在图形上这两条曲线越来越接近。10、在本章图5-6中,为什么

44、S、A和A都在同一垂直线上?答:略11、假定其企业将生产一件售价为10美元的产品,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00美元,该产品每件可变成本为5美元。试向该产品生产多少时正好无盈亏?答:由于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正好无盈亏,可设该产量为Q,则:10=5+5000/Q,得10Q=5Q+5000,因此,Q=1000。即产量这1000单位时正好无盈亏。12-15、 略习题六P109简释下列概念:完全竞争: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类型,它需要具备下列四个特征: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从而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产品同质无差异。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信息充分。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后

45、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销售数量的乘积。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边际收益: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会计利润: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会计成本(外显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或经济成本的差额。正常利润:是指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亦即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额。利润极大化必要条件:要求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等于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可用公式表示MR=MC。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的

46、全部产品供给的市场结构,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自然垄断:指由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引起的垄断。如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和污水处理等行业都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它们的成本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即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这些行业,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垄断势力:可以用价格超出其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的大小来衡量。它也是垄断企业对其价格的控制程度的一种指标。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厂商短期均衡:指在短期生产规模给定条件下厂商通过变动可变要素实现利润极大或亏损极小的均衡状态,要求满足M

47、R=MC。厂商长期均衡:指在长期厂商通过生产规模的充分调整实现利润极大的均衡状态,要求满足MR=SMC=LMC。行业长期均衡:指在长期通过每个厂商对其生产规模的充分调整(不再扩大或收缩生产规模)以及整个行业中厂商数量的充分调整(不再有新厂商进入或原有厂商退出)后的行业均衡状态,对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行业来讲此时所有厂商都不盈不亏,超额利润为零。2.利润最大、亏损最小的原则为什么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定理?为什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该定理可表述为MC=P?答:边际收益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收益,而边际成本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成本,因此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增加生

48、产就可以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而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增加生产就会减少利润或增加亏损,减少生产就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才能最大或亏损才能最小。MR=MC定理还可用微分法证明: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多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就是给定价格,即价格等于边际收益,因此,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定理可以表述为MC=P。3.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且有P=AR=MR?答:按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每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接受者,他改变销售量不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按既定市场价格可出售任何数量商品,既不要降价,也不能提价,如果稍有提价,

49、销售量便降为零。因此,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价格弹性的水平需求曲线,并且由于产品价格不随销售量而变化,因此,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都等于价格即平均收益。4.厂商的MC曲线在产量增加时常可画成向下倾斜然后向上倾斜。市场供给曲线是在单个厂商的MC曲线基础上作出的,为什么当产量增加时,市场供给曲线从不画成向下倾斜然后再向上倾斜?答:市场供给量是由该行业内各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而成的。而单个厂商的供给函数或者说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这条供给曲线由该厂商边际成本(MC)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以上的那一段构成。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的条件是P

50、=MC,可是,当P0及MR与弹性E之间的关系式可得。P(102)7. 试说明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距会随产量增大而增大。 答: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科,因此,价格下降,产量增加时,边际收益下降 比价格下 降得更多 ,即边际收 益曲位于需 求曲线左 下方。假定 价格10 元时售 2 单位,价格 9 元时售 3 单位,这时,虽然增加出售的第 3 单位产品可获 9 元的收益,但原来 2 单位产品现在都按 9 元出售,这就使企业在原来 2单位商品上每单位损失 1 元,故总收益增量即边际收益为 912=7 元,这 9元(价格)和 7 元(边际收益)之间的差距会随着价格下降和产销量增大而增

51、大。8. 为什么垄断企业不能把产品价格任意抬高? 答:从理论上讲,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的惟一卖者。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企业任意提价,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其他厂商看到有丰厚的利润会眼红,尽管垄断企业的产品没有良好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其它厂商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企业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走;同时国家也会对垄断企业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因此垄断企业不能把产品价格任意抬高。 9.与产品销售相比,劳务的销售中价格歧视

52、的现象更普通,如医疗服务可按人们收入的不同收取不同的的费用;交通运输服务可按年龄不同分别进 行定价。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劳务销售中价格歧视之所以更普遍是因为:第一,劳务市场比产品市场更易分割,因为劳务是给每个人提供服务的,很难象产品市场那样把定价低的产品拿到定价高的地方出售。例如,医生给每个病人看病的药方,不能适用于别的病人;第二,劳务市场比产品市场更有不同需求弹性。例如,收入越高的人,医疗服务的需求弹性就越小,有了病,医疗费用即使高也非治疗不要可。又如,交通运输服务中,年龄不同的人,需求弹性就不同,比方说,如果坐车的费用高,年轻人就可能步行,但老年人非坐车不可。 10-16略习题七-八1.

53、简释下列概念: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竞争与寡头都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类型。垄断竞争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的市场结构,而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其产量在该行业总供给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市场结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指厂商的两种竞争方式,价格竞争指厂商之间相互竞价,而非价格竞争指厂商就质量、性能、款式等产品品质及广告宣传、送货上门等推销活动展开的竞争。价格领导:是指行业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商开始变更价格,本行业其他厂商就随之变动价格。是通过某种默契进行相互勾结的一种寡头垄断形式。成本加成定价:是在估计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

54、加上一个赚头,据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是寡头垄断厂商不按照MR=MC原则追求利润极大化的一种常见的定价形式。纳什均衡:是指参与博弈的每个局中人在给定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条件下选择上策所构成的一种策略组合。2.问题讨论:(1)为什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会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答: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之间有较大的替代性,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需求曲线接近于水平线。当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时,如其他厂商不跟着提价,他的销售市场会缩小,使利润减少;反之,当垄断竞争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跟着降价,他的销售量只会稍有增加。因此,垄断竞争厂商之间一般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而宁肯进行非价格竞争(包括改进品质

55、、包装、商标,做广告等)。3、略习题九1.简释下列概念:要素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种价格,厂商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边际物质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价格的乘积。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

56、本支出。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逐渐减少(具体解释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基本上是向右上倾斜的。洛伦茨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别程度的收入分配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

57、起最大到1。2.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为什么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能否重新表述为MFC=MRP,为什么?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C=MR,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我们知道,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

58、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的条件就可以表述为MFC=MRP,也就是厂商把雇用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用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用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要素成本MFC)。理由是:假如M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

59、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MFC,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用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减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用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便是他雇用的劳动量的MRP=MFC。事实上,MC=MR和MFC=MRP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由于MRP=MPMR,因此,MRP/MP=MR,同样,MFC/MP=MC。这是因为,MFC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支出的成本,MPP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生产的产量,因而MFC/MP就表示多生产单位产品所多使用的成本,即MC,于是从MRP/MP=MFC/MP就得到MC

60、=MR。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那么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P就可以表达为MFC=MRP,因为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P=MR。这样,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的MRP(=MRMP)就可以表示为(等同于)VMP(=PMP),相应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就可以表达为MFC=MRP。3.边际收益产品(MRP)和边际收益(MR)有何区别?答:边际收益产品(MRP)指增加1单位某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边际物质产品)的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产品的边际收益之乘积。而边际收益(MR)指增加1单位产品的增加的收益。故二者有别,假定增加1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是5元,而增加1单位要素(如劳动)的增加的产量(边际物质产品,又称边际产量)是3单位,则边际收益产品是15元。4.为什么会出现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答: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而劳动供给可看成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劳动供给增加就是闲暇需求减少,并且劳动价格(工资)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或价格。从替代效应看,工资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或代价提高,劳动者会愿意用劳动来替代闲暇,即会导致闲暇需求量减少,而劳动供给量增加。但从收入效应看,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