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修厂总图运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31123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0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机修厂总图运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某机修厂总图运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某机修厂总图运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某机修厂总图运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机修厂总图运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录设计说明书1一、 厂址概况11.1 地理位置11.2 厂址自然地形条件11.3 动力及公用工程设施2二、厂区总平面布置22.1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22.2 车间组成和功能分区22.2.1、备料车间区(热加工区)32.2.2、加工、装配车间(冷加工区)32.2.3、辅助生产区32.2.4、动力设施区32.2.5、仓库区32.2.6、厂前区42.3 方案比选(见附图:方案1和方案2)42.4 推荐方案详述52.4.1 厂外道路与铁路的布置52.4.2 建构筑物布置位置52.5 厂区的通道和间距82.6 厂内道路的布置9三、 竖向设计103.1 竖向设计的形式及平土方式的选择103.2

2、平土标高计算103.3 土方量计算123.4 土方平衡计算143.4.1边坡土方量计算143.4.2 土方损益计算163.4.3 总土方量计算163.5 确定建筑物室内标高173.6 厂内、外铁路标高的确定173.7 厂内、外道路标高的确定18四、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五、设计心得体会20六、参考文献21七、附图22七、附表24设计说明书一、 厂址概况1.1 地理位置该机修厂厂址位于某钢铁厂的北端专用线以东距钢铁厂厂址边缘0.5公里处。接轨点坐标(X_5267.378,Y_4205.000),其标高为626.78米。厂区地形图见1:1000电子版地形图。1.2 厂址自然地形条件 厂址位于丘陵地

3、带,东高西低,为梯田状的旱地。厂址南面有一冲沟。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厂址土壤为黄土,属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层厚,场地工程地质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 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气象条件: 极端最高温度为36,极端最低温度为-15;风向:冬季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夏季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年总降雨量:958.6毫米;最大冻土深度0.5米;最大积雪:0.22厘米。1.3 动力及公用工程设施 由厂区供电:高压线6千伏由机修厂厂址南端引入机修厂变电所; 供水:由厂址南面山头上高位水池供给,由厂址南端引入 ; 排水:雨水和污水均排至厂址南侧的冲沟引入清潭河。二

4、、厂区总平面布置2.1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2.2 车间组成和功能分区该机修厂总平面布置包括六大功能区,为备料车间区、加工、装配区、辅助生产区、动力设施区、仓库区和厂前区,各功能区的布置要求如下: 2.2.1、备料车间区(热加工区)主要有:铸造车间、锻造车间。这类车间容易发生火灾和散发烟尘,要求考虑风向及污染。这类车间需求原料、燃料、货运量大且频繁,应位于出入口的地段,并与仓储区靠近。2.2.2、加工、装配车间(冷加工区)主要有机械加工、装配车间,它主要用半成品和毛胚多由配料车间供应,故与备料车间邻近。这些车间生产比较清洁,而且上班工人多,应靠近人流出入口。同时装配车间的发送部应考虑成品的

5、货流运输。2.2.3、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工具、机械修理、电机修理等车间,为全厂服务,主要为加工和备料车间服务。2.2.4、动力设施区锅炉房、煤堆场、乙炔站、空压站、氧气站、变电所、污水处理站。2.2.5、仓库区包括有油库,备料库,料库,金属材料库,主要考虑运输问题。2.2.6、厂前区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室,食堂,会议室,自行车库,传达室,浴室等。环境要求高,并应布置在便于生产管理,环境洁净,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城镇和居住区联系方便的地方。2.3 方案比选(见附图:方案1和方案2)车间布置的方位方案1中锅炉房与食堂和浴室布置较远,不利于其生产生活,而且锅炉房产生的烟气污染较大,会对空压站产生污

6、染,方案1中的氧气站与乙炔站布置较近,容易引爆,很难满足其防火间距。方案2中的锅炉房离浴室距离较方案近,场地利用也较合理,且氧气站与乙炔站距离较远,满足其防火间距,但煤堆场和锅炉房会对冷加工区产生一定的污染。交通运输联系两个方案的铁路运输布置大致相同,但是在道路运输方面方案1的运输联系不如方案2顺畅,方案1中,煤料堆场与厂内道路很难建立联系,方案2就省了这些麻烦,方案2中的铸铁车间现在放到中间,比方案1中的交通要便利许多。综上所述,方案2的车间布置比方案1合理。2.4 推荐方案详述2.4.1 厂外道路与铁路的布置该厂址位于某钢铁厂的北端专用线以东距钢铁厂厂址边缘0.5公里处,其铁路接轨点位于厂

7、区的南端偏西方向。为了节约用地,减少铁路扇形区域占地面积,应合理确定铁路的进厂角度。当铁路从厂区的南端接入时,接轨点和与厂区铁路的夹角较小,运输距离最短,节约了基建成本。2.4.2 建构筑物布置位置1)厂前区厂前区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应位于厂区常年最小风频的下风向,从风玫瑰可以看出,西北风是最小风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是最大风频,所以根据风向可以判断,厂前区应布置在厂区的东南角位置,根据地形,可以把厂前区布置在厂区的南端,南端与厂外道路连接,交通便利,方便职工的上下班。2)备料车间区的布置备料车间区包括:铸铁、铸钢、锻造、铆焊、热处理车间。这些车间都属于热加工车间,污染较大,应布置在常年最小风

8、频的上风侧,减小对其他的影响,铸铁与铸钢车间都需要大量的煤和其他许多相同的原料,所以宜靠近布置,且铁路是从厂区的南端引入的,综合考虑,这两个车间靠近南端布置,锻造车间、铆焊车间和热处理车间联系也较密切,宜靠近布置,但锻造车间振动较大,铆焊车间必须远离其车间,所以把铆焊车间布置在西南方向,把锻造车间和热处理车间布置在北端。3)加工、装配车间的布置由于机械车间上班的人较多,所以其布置时需求较便捷的交通运输,对环境要求也比较高。同时机械加工车间又与铸铁、铸钢等备料车间联系紧密,故应与备料车间邻近,装配车间的发送部还应考虑成品的货流运输。将机械加工车间面向厂前区布置在其北部,位于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9、且方便职工的上下班,避免职工在厂区内穿行对企业生产和运输的影响。同时其左边紧挨这铸铁、铸钢车间,减少了铸铁件和铸钢件运送的距离。机械加工车间与铸铁、铸钢、锻造、铆焊之间的运输主要是通过栈桥运输连接。机械加工车间面向厂区主干道,临近厂区的出入口,方便成品的外运。4)煤堆场、木料堆场、木模车间、木模库的布置煤是厂区生产的主要动力原材料,运量较大。铸铁、铸钢车间需要大量的木模,所以对木料的需求量也比较大。煤和木料的运输主要是依靠铁路运输,为了减少厂内铁路的长度,充分利用铁路资源,煤堆场和木料堆场布置时应考虑和铸铁、铸钢车间紧密布置,共同利用铁路线路,避免增设不必要的铁路线路,增加占地和投资。所以煤堆

10、场和铸铁车间成一列布置,木料堆场和铸钢车间车一列布置,且木模车间、木模库和木料堆场在一个功能区内,方便木料的加工和运输,同时也能保证木模成品以最短的距离运送的铸铁和铸钢车间。5)动力设施的布置乙炔站、空压站、氧气站、变电所对环境要求较高,一般布置在环境较清洁地段,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向;锅炉房产生大量的粉尘,应避开厂前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锅炉房是服务全厂的动力设施,需要大量的煤作为原料,所以其应靠近煤堆场布置。且锅炉房产生污染较为严重,应远离厂前区。将其与煤堆场一列布置在厂区的西南方向,位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不仅原料运输便捷,而且不会对机械加工车间和厂前区造成影响。乙炔站主要为铆焊车间

11、服务,其布置的时候应靠近铆焊车间,但是其对防火要求较高,所以布置的时候应远离散发火花的车间,要考虑防火间距。空压站产生较大的振动,应避开铆焊车间布置,与有防振要求的车间应符合防振间距。氧气站可以考虑与空压站一起布置,同时应避开乙炔站和油库布置。变电所布置的时候应考虑防振要求,所以应远离空压站和锻造车间。同时考虑到厂区供电是由机修厂厂址南端引入机修厂变电所,为了方便进线和出线,所以将其布置在厂区的南端。6)辅助生产区的布置机械修理车间和电机修理车间是为全厂服务的,主要是为加工和备料车间服务,其布置的时候应靠近机械加工和备料车间,方便运输。7)仓库区的布置油库布置的时候应远离散发火花的车间,同时与

12、氧气站之间应符合最小水平间距。所以将其布置在厂区的西南角偏僻的独立地段。备料库和金属料库布置时应有便捷的道路运输条件,可以组合布置成联合厂房,临近机械加工和备料车间布置。2.5 厂区的通道和间距厂区的通道应满足防火、卫生、安全和各种防护间距的要求。根据机械工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第4.7.1条规定,厂区的通道不应小于表2-4规定。表2-4 厂区通道的宽度 厂区围墙至建构筑物的间距根据机械工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第4.7.5条规定,厂区围墙至建构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表2-5所示。表2-5 厂区围墙至建构筑物的间距2.6 厂内道路的布置厂内道路的布置应考虑与厂外道路的连接方便短捷,同时必须满足生产的

13、要求,使汽车运输和装卸点之间运输距离短捷,少迂回。少绕行,运输安全、联系方便、工程量小,尽量减少与铁路相交。该厂的道路成环形布置,与厂外道路连接的2条道路将会是将来交通比较繁忙的地段,会有大量的原料和燃料运入,其中一条是南北方向,另一条是东西方向,所以将其设成主干道,宽度为9m,其他道路运输量相对较小设置成次干道和支道。宽度分别为7m和4m,同时为了安全的考虑,在厂区的周围设置了一条消防通道。主干道的最大坡度不能大于6%。次干道的最大坡度不能大于8%;在交叉口处主干道最小转弯半径为12米,次干道为9米。三、 竖向设计3.1 竖向设计的形式及平土方式的选择因为本厂区所属地区地形较平坦,所以可采用

14、平坡式,厂区总用地面积为6公顷左右,厂区南端有一个冲沟,厂区可通过其排出厂外,厂区的地形基本无其他古建筑,所以可采取连续式平土。3.2 平土标高计算采用方格网法进行竖向平土标高计算,其步骤如下:1)确定平土范围平土范围为场地围墙外1-2米,便于计算,取1.5m。2)确定场地的平土标高计算的坐标系统取厂区的西南角点为平土标高计算的坐标系统的原点,东西方向为X轴,南北方向为Y轴,3)确定方格的边长方格的边长一般为5的倍数,这里取方格的边长为a=20米。4) 确定场地的横向坡度i和纵向坡度j:i=10,j=5。5) 在方格网的交点上注明自然地面标高。根据地形中相邻两个梯田的标高,根据内插法读出地面点

15、的标高。6)求坐标原点O的设计标高 其中,。所以,建构筑物的基槽余土:道路的基槽余土:管线的基槽余土:则:所以: 7)场地任意点的平土标高根据计算出场地任意点平土标高3.3 土方量计算采用方格网的四点法进行计算,因为计算的方格网与前面一样,所以不用重新计算,直接从计算施工高度开始。1)计算施工高度h=设计标高-自然标高“+h”代表填方高度,“-h”代表挖方高度。2) 找出零线把各个零点找出来后,用折线进行连接,形成零线。3) 计算土方量(1)四点为全挖或全填时,其公式为(2)相邻两点为全挖或两点全填时,其公式:(3)三点挖方一点填方点或三点填方一点挖方,其公式:(4)相对两点为填方或挖方时,其

16、公式:根据上面公式可以求出总的填方和挖方如下表3.1所示表3.1 填挖方统计表 (单位:)类型四点为全挖或全填时相邻两点为全挖或两点全填三点挖方一点填方点或三点填方一点挖方相对两点为填方或挖方时填方量107297.597616.23172.000挖方量-110611.558243.65-3828.7349.33所以平土后总填方为115085.82,挖方为122733.26 。3.4 土方平衡计算3.4.1边坡土方量计算为了保证场地边缘的稳定,需要对厂区边缘填方和挖方地段进行放坡,坡度的选择应该根据土壤的类别、物理性质、结构、风化程度、气象条件边坡高度及施工方法等进行选择。该厂区厂址土壤为黄土,

17、属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层厚,场地工程地质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查表得当填挖方高度小于6米时均采用1:1的边坡,当填挖方高度大于6米时均采用挡土墙,得到的计算结果如下表3-2所示。表3-2 边坡土方量计算表编号施工标高距离断面面积体积12.76405.47546.5024.70403.763004.2432.241203.66879.3643.3629.89.131271.7052.54215.685.302287.9860.494.970.120.607-6.0078.7818.00-948.408-6.0031.0018.00-55893.6437.136.621245.78103.

18、6530.316.662110.60114.8344.8512.332209.65合计12050.01锥形坡在填方地段时,其土方量体积计算如下: 锥形坡在填方地段时,其土方量体积计算如下:总得锥形坡土方量:边坡土方量:填挖3.4.2 土方损益计算3.4.3 总土方量计算验证土方平衡,由于填挖方量均大于10万,故采用如下方法:,故填挖方量平衡。3.5 确定建筑物室内标高根据、计算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的标高一般为建筑物室外地坪最高点的标高加上0.15-0.3米。各建筑的室内地坪标高详见附图。3.6 厂内、外铁路标高的确定铸钢和铸铁车间都有铁路进入,所以其室内铁路线的轨面标高与其室内地坪标

19、高相同。厂内铁路线路最好是保持平坡,这样方便运输,所以厂内两条铁路的标高分别与铸钢和铸铁车间的室内地坪标高相同,分别为627.85米和628.28米。厂外铁路的接轨点位于厂址西南方向的钢铁厂专用线,接轨点坐标(X_5267.378,Y_4205.000),其标高为626.78米。根据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规定,该厂区的铁路为三级铁路,其最大纵坡为25,其最小曲线半径规定如下表:表3-6 铁路最小曲线半径(m)铁路等级一般地段困难地段600350350300250200工业企业铁路运输一般采用7号或9号道岔,该厂区的厂外铁路选用7号道岔连接,进厂的两条铁路线路的半径

20、都选用400米。其中7号道岔:, 。两个道岔间的直线段长为f=40.250米,大于规定的6.5米,所以符合要求。3.7 厂内、外道路标高的确定厂内道路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整平的坡度,这样可以减少二次土方量。由于铁路与道路相交时道路的标高必须和铁路轨面标高一致,且道口20米范围内道路必须为平坡,所以通过已确定的铁路的标高就能定出与之相交的道路的相交点标高。道路的整体坡向应该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这样有利于将雨水和污水顺畅排至厂址南侧的冲沟。同时考虑到车辆运输的要求,厂内道路设置也有最大纵坡的要求。查厂矿道路规范可知,厂内主干道的最大纵坡为6%,次干道为8%,支路为9%。道路的布置要低于附近的建筑的

21、标高,如果高于建筑的标高应采取措施,如在建筑周围布置加盖板的明沟等方法,防止雨水倒流进入建筑物。该厂区的厂外道路的接入点在铁路接轨点附近,为了减少修建时的工程量,应尽量顺着地势平坦的地段,避开起伏较大的山头。所以不能直线连入,需要线路有一定的转弯,所以道路通过一个圆曲线来连接。该道路为三级道路,所经地形为平原微丘,根据厂矿道路规范可知,此时道路的一般最小曲线半径为200米,极限最小曲线半径为125米;路面宽度为7米,路基宽度为8.5米,最大纵坡为6%,这里取的曲线半径是350m。四、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厂区主要技术指标表见表4-1所示表4-1 厂区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用地面积56

22、851.562建构筑物等占地26605.21其中建筑物占地9676.43构筑物占地16928.783建筑系数%17.024铁路长度m1016.00其中厂内铁路长度m257.51厂外铁路长度m758.495道路及广场用地面积9420.466绿化占地面积10825.897绿地率%19.04五、设计心得体会这次设计心得可能是我感触最深的,也是最痛苦的一次,每次课程设计都是前松后紧,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这次课程设计应该算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关于总平面和竖向的初步设计。首先,刚拿到设计任务书、地形图和建构物的各个块时,茫然,设计前几天就是单纯而又盲目地查阅规范,就是无从下手,后来慢慢地去尝试布置,渐渐地就开

23、始进入状态。最开始遇到的问题就是各种建筑物相互之间的联系还有污染问题,然后就是防振、防火间距是否满足,不断地进行微调,最后定出了两个方案。在进行竖向设计时,更是难上加难,光读自然地形和标自然地形标高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经常标错,又得不断反复的进行验算,这是方格网计算的一个关键点。当把土方量计算完后,验证其平衡不,不平衡又得反复调整,增加了工作量,直到平衡为止,最后就是对各厂区内进行标高设计,在标高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其实,确实受益颇深,一切尽在不言中吧。最后,感谢李锐老师和和林宇凡老师的指导,在你们的悉心教导下,我们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此次课程设计,当然,对于将要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此次

24、课程设计更是我们迈入社会的第一步,所以再次感谢两位老师!六、参考文献【1】机械工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JBJ9-9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2】国家标准. 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6)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3】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4】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5】国家标准.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6】雷明编著.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 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7】井

25、生瑞主编. 总图设计.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七、附图方案1方案2 七、附表附表1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1623.70628.284.582625.30628.182.883627.14628.080.944624.37627.983.615624.12627.883.766625.36627.782.427624.90627.682.788624.83627.582.759624.71627.482.7710626.58627.380.8011626.56627.280.7212622.38627.184.8013619.82627.087.2614616.70626.9810.28

26、15615.56626.8811.32附表2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16624.27628.484.2117626.73628.381.6518626.32628.281.9619626.28628.181.9020625.34628.082.7421625.7627.982.2822626.45627.881.4323626.67627.781.1124626.69627.680.9925627.15627.580.4326626.98627.480.5027621.23627.386.1528620.4627.286.8829617.32627.189.8630615.97627.08

27、11.11附表3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31624.31628.684.3732626.84628.581.7433626.68628.481.8034626.11628.382.2735626.17628.282.1136628.7628.18-0.5237630.36628.08-2.2838627.3627.980.6839627.3627.880.5840627.5627.780.2841622.09627.685.5942621.73627.585.8543620.21627.487.2744617.69627.389.6945616.36627.2810.92附表4序号自然标高

28、设计标高施工高度46626.7628.882.1847626.7628.782.0848626.32628.682.3649626.34628.582.2450629.73628.48-1.2551632.58628.38-4.2052632.56628.28-4.2853627.36628.180.8254627.97628.080.1155628.1627.98-0.1256624.7627.883.1857621.21627.786.5758620.14627.687.5459619.37627.588.2160618.47627.489.01附表5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61627

29、.06629.082.02 62627.38628.981.60 63628.64628.880.24 64629.3628.78-0.52 65629.7628.68-1.02 66633.36628.58-4.78 67632.8628.48-4.32 68629.48628.38-1.10 69629.26628.28-0.98 70626.83628.181.35 71625.36628.082.72 72620.73627.987.25 73619.84627.888.04 74618.96627.788.82 75618.68627.689.00 附表6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

30、76627.16629.282.12 77628.43629.180.75 78630.32629.08-1.24 79630.75628.98-1.77 80632.16628.88-3.28 81633.34628.78-4.56 82633.08628.68-4.40 83632.79628.58-4.21 84630.42628.48-1.94 85628.46628.38-0.08 86622.7628.285.58 87620.86628.187.32 88620.06628.088.02 89619.7627.988.28 90619.57627.888.31 附表7序号自然标高

31、设计标高施工高度91627.72629.481.76 92630.86629.38-1.48 93630.79629.28-1.51 94632.63629.18-3.45 95634.3629.08-5.22 96634.64628.98-5.66 97633.12628.88-4.24 98632.26628.78-3.48 99631.03628.68-2.35 100627.49628.581.09 101623.36628.485.12 102622.35628.386.03 103620.81628.287.47 104620.8628.187.38 105620.45628.08

32、7.63 附表8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106628.06629.681.62 107630.67629.58-1.09 108631.91629.48-2.43 109633.7629.38-4.32 110634.72629.28-5.44 111635.3629.18-6.12 112634.23629.08-5.15 113632.65628.98-3.67 114631.5628.88-2.62 115630.86628.78-2.08 116627.36628.681.32 117624.39628.584.19 118621.66628.486.82 119620.96628

33、.387.42 120620.67628.287.61 附表9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121629.36629.880.52 122630.97629.78-1.19 123632.93629.68-3.25 124635.7629.58-6.12 125636.06629.48-6.58 126637.49629.38-8.11 127637.56629.28-8.28 128635.83629.18-6.65 129634.6629.08-5.52 130632.87628.98-3.89 131627.5628.881.38 132625.82628.782.96 133622.36

34、28.686.38 134621.95628.586.63 135621.05628.487.43 附表10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136629.86630.080.22 137631.83629.98-1.85 138633.62629.88-3.74 139635.32629.78-5.54 140637.6629.68-7.92 141638.82629.58-9.24 142638.81629.48-9.33 143638.7629.38-9.32 144636.34629.28-7.06 145634.57629.18-5.39 146628.95629.080.13 14762

35、6.37628.982.61 148623.69628.885.19 149624.7628.784.08 150623.89628.684.79 附表11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151629.95630.280.33 152632.45630.18-2.27 153633.71630.08-3.63 154636.86629.98-6.88 155639.97629.88-10.09 156640.71629.78-10.93 157642.98629.68-13.30 158640.85629.58-11.27 159637.05629.48-7.57 160635.98629.38-

36、6.60 161629.24629.280.04 162625.76629.183.42 163625.32629.083.76 164625.01628.983.97 165624.97628.883.91 附表4序号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166629.99630.480.49167632.95630.38-2.57168633.3630.28-3.02169634.18630.18-4.00170634.95630.08-4.87171640.87629.98-10.89172643.15629.88-13.27173640.57629.78-10.79174638.06629.68-8

37、.38175633.95629.58-4.37176629.95629.48-0.47177626.02629.383.36178625.64629.283.64179625.7629.183.48180625.43629.083.65 37百手起驾 整理为您毕业论文写作流程一览表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论文的选题;2.论文写作框架的确定;3.文献综述;

38、4.开题报告; 5.论文的撰写。一、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选题首先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所学专业相关;其次,选题要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使其论文形成后既有理论支撑,同时要对现实有所促进;再次选题要注意一些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有争议的话题,或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本专业的老话题、与研究领域有关的当前热点问题、新问题、亲自参与实践调查的课题;第四,选题要结合考虑资料的利用。能找到比较充分的资料来源对于作者写作论文有重要帮助;最后,选题宜

39、小不宜大。题目范围太大易导致内容空泛,难于驾驭。(一)论文的选题的依据:1、依据个人兴趣爱好;2、依据个人知识结构;3、依据当前本专业的研究热点;4、依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局势;5、依据管理学权威刊物的近期发表论文;6、请教他人。(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1、注重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2)要注重选题的理论价值。2、勤于思考,刻意求新。(1)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2)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3)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4)对已有的观

40、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二、论文写作框架的确定论文写作框架起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一般来讲,学术论文框架需要采用递进的逻辑体系,不建议采用并列的逻辑体系,即论文的各个部分应该是层层递进,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如: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和涵义,第二部分是问题提出,第三部分是分析问题,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部分是解决问题需要实现的一些条件和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总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和添加。论文框架确定后,应交给导师审阅,再与导

41、师仔细探讨行文的思路,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最后确认论文写作内容框架,作为开题报告中的内容部分。三、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介绍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

42、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二)文献来源论文查阅的资料来源有:1、电子期刊。包括电子期刊网上的期刊论文、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以及一些电子书籍。2、纸质书籍。如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等。(三)文献综述的写作文献综述基本由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1、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2、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和展望,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

43、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分析研究。此部分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查阅文献的内容要围绕我们选题需要研究的主题内容,以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严禁文献综述的内容和查阅的资料和论文写作不相关;二是对文献查阅后,不能简单罗列,文献综述的重点在“综述述”,应该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和整理,进行综合的评述,不能只“述”不评,即只对观点、数据、事实等作纯客观的分析和介绍,不作评价、评议。3、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4、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前沿和结论部分和我的观点有

44、许多不符合的地方,所以没做修改。四、开题报告(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是简单叙述论文选题的背景,然后提出论文是为了研究什么,为了得到什么结果。研究的意义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是论文研究对于当前相关研究的理论有什么贡献(理论意义、学术意义),二是论文研究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实践意义、指导意义)。(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研究内容部分即前述的论文框架体系,研究目标重点介绍研究什么,拟解决什么关键问题。(三)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此部分视具体写作情况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情况而定。(四)研究进度计划时间和内容按照系里的统一规定填写。五、论文的撰写(一)论文构成1.论文题目 2. 论文目录 3.

45、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4.论文正文 5.致谢 6.参考文献(二)论文目录一般先要确定论文目录,即论文题目、大标题和小标题,这使得论文的起草有了初步依据。然后拟定内容提纲,把论文目录展开,加进必要材料予以扩充,使目录充实和具体化。编写提纲应该由简入繁,由部分到章节再到内容要点,逐步进行扩展。首先根据行文的思路用最粗的轮廓勾勒出文章的几大块,也就是主要组成部分,然后在各部分内填入相应的章节。具体来说写论文无非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理论、实证、结论),可以在先确定逻辑主线的基础上规划出三个部分,再用相应章节进行对应的填充,最后列出每一节的内容要点。需要注意的一是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二

46、是要平衡章节之间的长短,即合理安排各部分的篇幅,尽量长短相当,避免体例结构的不相称。对于引入的理论部分要把字数控制在整个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撰写2.英文忌用软件翻译,因为语法错误多,专业词汇翻译不够专业3. 关键词一般三个以上(四)论文正文论文的正文通常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1、绪论,又称前言、绪言,是正文的起始部分。这一部分一般可涉及以下内容: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提出问题,表明作者观点;说明作者论证这一课题的方法;概括介绍论述的内容或揭示问题的结论;历史回顾。绪论部分在论文中所占比例通常较小。要写得简明扼要,通常几百字即可。2、本论是

47、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前面说收集的相关资料来详细地阐述论文的研究观点、成果。可根据论题性质,用正面立论的或批驳不同看法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来论证文中的思想和新的见解。如果是作者自己提出新的、创造性的东西要注意最重要的是言之存理。这一部分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3、结论是论文的最后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研究的课题得出的答案;作者对研究的课题提出探讨性意见;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某种设想等。它的内容与绪论有关,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通常这部分可以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对本论部分进行强调(但注意不是本论部分的重复)。如果结论已在绪论或本

48、论部分作了提示,这部分也可以只做文章的收尾。论文的撰写一方面取决于资料的拥有,另一方面依靠平时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积累。撰写正文前,要对提纲进行再次检查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文章起草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切忌断断续续。起草阶段,要先形成初稿。初稿的写作就是按照提纲形成是构思填充内容。形成的论文应该是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叙述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论文各部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段落之间的衔接自然、舒展,逻辑性要强。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忌大篇幅引用,切忌抄袭他人论文,国内一般认为不超过200字就不算抄袭。然而,在考研与就业压力的夹缝中,大学毕业论文的生存处境日渐尴尬,弄虚作假现象泛滥,论文写作

49、陷入抄袭的怪圈,毕业论文写作只是“网上摘些,书上的借用些,最后整合一下就算大功告成”“ 写论文惟一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复制、粘贴的快捷键”。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抄袭的风险?首先,每个内容小点一定要自己拟定。紧接着,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小点内容进行扩充充实,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六、论文格式1、字体: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2、字号: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3、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

50、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4、目录:“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5、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一、有利于品牌资产的提高”;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一)有利于品牌资产的提高”;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可根据标题的长短决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点后面须加句号,如“1.有利于

51、品牌资产的提高”。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注: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如“有利于品牌资产的提高”:6、标点:注意论文文中标点的全角半角之分。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包括著作、论文等正式文献,也包括统计、工作报告等事实材料,还可以包括没有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资料。外文原文著作和论文,其参考文献的标题应当用原文列出。注释和参考书目的标题主体和标识顺序,按“作(著)者/题(书)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具体顺序为:作者姓名、文献名称、版次(第一版不标注)、页码、出版地、出版社或刊物名、出版日期或刊

52、物期数。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参考文献一般不低于15-20篇。七、论文撰写常见问题1. 一、二、三级标题不规范,特别是标点符号不规范2. 摘要非摘要、关键词不关键3. 论文词汇太华丽,太煽情,表述不严谨4. 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5. 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6.抄袭现象严重编号: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教 学 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一、课题的来源、选题依据、课题研究(或实践)的意义二、课题研究(或实践)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或实践)方法 三、主要工作思路四、课题研究(或实践)实施计划五、工作进度与安排六、参考文献指导教师

53、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教学系签章:年 月 日注:1、本表格由学生填写。2、要上交打印稿,由教学系存档。标准论文格式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

54、(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

55、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论文份数:一式三份。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