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79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3325312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79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79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79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79(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鞠琰莉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 518036摘 要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加TDP照射组。分别采用温针灸和针刺加TDP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20次进行疗效比照。结果:温针灸组大局部病症、体征消退,愈显率为89.06%;针刺加TDP照射组局部病症、体征消退,愈显率为62.50%。两组愈显率比拟,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主题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刺+TDP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等为特点的中老年性疾病,近5年来笔者应用温针灸对本病进行治疗

2、,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96例病人均来自本院康复科门诊,其中男39例,女5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0岁;病程在215年之间,5年者49例,5年者47例。依其来诊顺序,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加TDP照射组。温针灸组64例,男26例,女38例;病程5年者33例,5年者31例。针刺加TDP照射组32例,男13例,女19例;5年者16例,5年者1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两组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1中有关本病的诊断。2 治疗方法2.1 取穴血海、梁丘、

3、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2.2 方法温针灸组:采用直径为0.3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刺入以上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2 min,然后将2 cm左右长的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此乃1壮,每次共燃3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针刺加TDP照射组:针刺同时行TDP照射。针刺及疗程同温针灸组。2.3 观察工程临床病症和体征的评价。病症和体征包括:短距离行走疼痛明显,上下楼梯困难,需服止痛药物者计3分;长距离行走疼痛明显,上下楼梯欠灵活者计2分;长距离行走感轻度疼痛,上下楼梯尚自如者计1分;无疼痛,上下楼梯尚自如者计0分。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依据疗效指数

4、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疗效指数在60%99%之间;有效:疗效指数在30%59%之间;无效:疗效指数小于30%。3.2 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病症评分见表1,疗效观察见表2。从表1、表2中可见,温针灸组大局部病症、体征消退,愈显率为89.06%。针刺加TDP照射组局部病症、体征消退,愈显率为62.50%。两组愈显率比拟,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病症、体征评分症 状治疗组n=64对照组(n=3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疼痛2.910.35*2.811.63活动受限程度2.650.29*2.731.5

5、6与治疗前比拟,*P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拟 例组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愈显率%温针灸组6431265289.06*针刺加TDP328129362.50照射组与针刺加TDP照射比拟,*P4 典型病例谭某,女,66岁,退休干部。主诉:双侧膝关节疼痛10年余,加重3月。于2002年11月5日就诊。一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右侧膝关节疼痛,随即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伴行走困难,经口服西药及理疗病症减轻。3月前因受凉致疼痛加重,短距离行走及上下楼梯均困难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患者双膝关节局部无红肿,右侧内膝眼处明显压痛。X线片示双膝关节退行性变。取血海、梁丘、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穴,针刺得气后施

6、以平补平泻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2 min,然后行温针灸,共治疗3个疗程疼痛消失,活动自如。一年后随访未复发。5 讨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损害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中老年常见关节病之一,由于年老体弱,膝关节长期载荷传导紊乱,骨内压增高而形成,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认为膝为筋之会,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衰老,肝肾亏虚及劳累过度致正气缺乏、筋骨不固,风寒湿邪客于筋骨关节,致局部经络闭阻,气滞血瘀而发病。温针灸是将传统针、灸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它综合二者之长,取足阳明胃经梁丘、足太阴脾经血海穴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内、外膝眼局部取穴可温经散寒,舒利关节;取足太阴脾经之合穴阴陵泉、筋之会阳陵泉可祛湿强筋

7、,疏通经络。从疗效结果看,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优于针刺加TDP照射法。6 参考文献1 戴慎.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6针灸辨证论治治疗恢复期中风80例疗效分析雷 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四川 610072)摘 要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恢复期中风较佳疗法。方法:1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辨证治疗组、头电针组,观察比拟治疗前后病症变化。结果:辨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头电针组。结论:辨证论治针灸法治疗恢复期中风是较佳方法。主题词 辨证论治/方法;恢复期中风/针灸疗法中风病(脑血管病)在我国人口三大致残、致死疾病中占第一位。近年来其发

8、病率呈上升趋势,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社会劳动力,故其防治工作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攻关课题。笔者自2000年7月2004年1月,运用辨证取穴针灸法治疗恢复期中风患者80例,并与单纯头电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0例均为住院患者,按住院次序随机分为辨证治疗组(辨证组)及头电针组(电针组)。辨证组80例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5680岁,平均68岁;电针组80例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全部病例病程均在半个月到3个月内,其中脑溢血51例,脑梗死10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 病例选择标准病例选择之西医诊断标准参

9、照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参照198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符合上述中风病诊断标准中恢复期气虚血瘀及风痰瘀血闭阻脉络两个相关证型之患者,可纳入观察病例。2 治疗方法2.1 辨证组取穴:A组为内关、风池、血海、八风、气海。B组为金津、玉液、八邪、至阳、委中、气海。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从A组开始,每日选用1组,双侧取穴,每组除气海穴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之“温灸纯艾条悬灸1520分钟至穴区皮肤潮红为度外,其余穴位均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行针1次,

10、金津、玉液2穴不留针,行针13分钟后即可出针。2.2 电针组取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均取瘫痪对侧标准线,用直径0.32 mm,长4050 mm不锈钢针,与头皮呈15度角刺入头皮深达帽状腱膜下层。每条标准线上分别选择与督脉、顶旁线及顶旁线之交叉点为进针点。进针后略施提插捻转,得气后接以青岛G6805脉冲电针仪,并选用疏密交替波型,治疗时间为30分钟。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星期一至五为治疗时间,星期六和星期天休息,共治疗4周。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按卫生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根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或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

11、%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7%左右。3.2 治疗结果(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拟 例(%)组别例数根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率(%)辨证组8032(40.0)31(38.8)6(7.5)11(13.7)电针组8013(16.3)14(17.5)24(30.0)29(36.2)从表1可以看出,辨证组与电针组总有效率比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提示辨证组疗效优于电针组。4 体会对于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及风痰瘀血闭阻脉络型的针灸治疗,辨证治疗组与头电针组均有疗效,但辨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头电针组。不管出血

12、性还是缺血性中风,“血瘀髓海都是发病之关键,“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反过来进一步为致病因素。产生“瘀血的本因是多方面的,但气虚是主要根源之一;瘀血内阻,久必耗气伤气导致气虚气滞,痰湿内生。概括起来,气虚血瘀、瘀血痰湿闭阻于脑及经络就是中风病之共同病机。针对以上病机,取气海、血海益气活血;至阳、委中活血醒脑;内关理气和胃、除湿祛痰;风池、八风、八邪、金津、玉液祛风通络。临床上以辨证取穴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显著。电针结合脑神经促通仪治疗中风偏瘫59例李 健(广汉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 618300)笔者近年来采用电针配合脑神经促通仪治疗中风偏瘫59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并与单纯电针治疗进行比拟,现报

13、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90例,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1278岁(12岁1例为脑外伤引起偏瘫);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对照组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358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年半。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取穴:地仓、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太冲。每次选8个穴位,病人选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0.220.25 mm毫针直刺,得气后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选强度12 V、频率23 Hz,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2.2 观察组电针治疗同对照组,在电针治疗后,选用成

14、都科力克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K/NSJ-型脑神经促通仪治疗。先用医用酒精擦洗耳后皮肤,然后把电极安置于耳后乳突处,通电后调节治疗参数(一般选模式3,强度814),治疗30分钟。每日在电针后治疗1次。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病症及体征消失,根本能独立生活。好转:病症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及根本生活自理。无效:病症及体征无变化。3.2 治疗结果经过18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疗效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照 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观察组596(10.2)52(88.1

15、)1(1.7)98.3对照组311(3.2)23(74.2)7(22.6)77.4表1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照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4 体会本症属祖国医学中风之“偏枯“偏风范畴,电针治疗本症已有定论。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也一直困扰着医疗界同仁。成都科力克公司应用数字仿生物电技术,产生平安有效的治疗刺激脉冲电频,通过体表电极,无创伤地引入脑内特定神经区域,能迅速增加脑血流量,到达减轻和修复脑损害的目的。本法禁忌证有三:(1)有出血倾向者(如脑出血急性期)。(2)安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3)心房除颤的病人。研究说明,脑神经传导通路受仿生物电

16、刺激后,会影响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释放出神经递质及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使脑血流量增加,促进大脑修复。该仪器结合电针治疗,绝大多数偏瘫患者病症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康复速度加快,值得推广。“短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贾卫华(衡水市中医院针灸科,河北 053000)摘 要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正确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短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并与对照组60例进行比拟。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5.0%,对照组为6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良好,不失为理想的疗法。主题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刺法;短针浅刺法笔者

17、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采用短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并设对照组60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门诊,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2岁,平均39.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7天。对照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0岁,平均39.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5天。经Ridit处理,两组各项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主穴:取患侧风池、翳风、颊车、

18、地仓、颧髎、下关,健侧合谷,双侧太冲。配穴:鼻唇沟平坦配迎香、口禾髎;鼻中沟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目不能闭配阳白;面颊痉挛配四白、巨髎。手法:选用0.28 mm15 mm消毒针灸针,直刺5 mm,将针“挂在皮肤上,或刚将穿透皮肤。2.2 对照组主穴及配穴同治疗组。手法:参照?针灸治疗学?,面部诸穴采用斜刺或透穴,平补平泻。两组患者平均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假设未愈,那么继续下一疗程,但最多观察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

19、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3.2 治疗结果(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拟 例(%)分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愈显率(%)治疗组6043(71.7)14(23.3)3(5.0)0(0)95.0对照组6024(40.0)12(20.0)22(36.7)2(3.3)60.0经Ridit分析,治疗组的痊愈率、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较优。4 典型病例高,女,30岁,教师。2002年8月10日就诊。左侧

20、口眼歪斜4天。于4天前因吹风扇,感受风寒,致左眼不能闭合,左乳突部疼痛,颜面麻木,流涎,食物易滞于左颊部。查体:左眼不能闭合,眼裂0.4 cm,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鼓腮、示齿不能。舌淡、苔薄,脉弦细。BP 11.0/9.0 kPa,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双侧面颊无红肿,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力级,巴氏征阴性。诊断为周围性面瘫,取左侧风池、翳风、地仓、颊车、颧髎、下关、阳白、迎香、右合谷、双侧太冲,行短针浅刺法治疗。3次后,左眼已能闭合,能皱眉,已不流涎,经治8次,面瘫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5 讨论周围性面瘫亦称贝尔氏(Bell)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之“口僻“口眼歪斜等范

21、畴。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如治疗不当可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通过观察发现短针浅刺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短针浅刺法能够较好地促进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如发病后及时采用本针法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短针浅刺法起源于?内经?“浅内而疾发针,无针良肉,如拔毛状,以取皮痹“刺浮痹皮肤的半刺、毛刺等理论。现代临床研究说明,皮肤的某一点在大脑皮层上有它相应的代表点,因此,利用这种刺激而产生皮肤感觉,就会影响大脑皮层,从而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本针法就是充分利用皮肤表层广泛的感受器来调理机体的机能。由于进针迅速,极少疼痛,患者乐于接受,从而能更好地配合针刺治疗,进一步提

22、高了针灸治疗的效果。综上所述,本针法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疼痛轻,创伤小,患者乐于接受,优于传统的常规针刺法,值得进一步推广。灯芯围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林凌峰1 赖宏忠1 吴仁定2(1.德化县中医院,福建 362500; 2.永春县医院)摘 要 目的:探寻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灯芯草围灸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4.3%,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分别为43.7%、78.1%。两组比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灯芯围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23、主题词 带状疱疹/疗法;灯芯草;围灸法带状疱疹是临床中皮肤科的常见病。笔者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采用灯芯草围灸治疗此病,并设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7例,依就诊顺序,单日就诊者为治疗组,双日就诊者为药物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确诊。治疗组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3岁,平均51.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9天,平均4天。病灶在头面部4例,颈、胸、背、上肢5例,腰、胁肋、腹部23例,臀部、下肢3例。对照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0

24、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天。病灶在头面部3例,颈、胸、背、上肢部6例,腰、胁肋、腹部19例,臀部、下肢部4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灯芯草围灸法治疗,选取皮损部位水疱群上、下、左、右、中间五处穴位的正常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灯芯草沾少许植物油,点燃后,垂直对准患处的周围及中间点快速按下,即可听到“啪的声响,皮肤如有溃破者可涂阿昔洛韦软膏,3天治疗1次。2.2 对照组静脉点滴病毒唑800 mg,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每日1次;口服阿昔洛韦片,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两组均以

25、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皮损修复,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损修复约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损修复缺乏30%,仍有疼痛。3.2 治疗结果(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拟 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治疗组3526(74.3)9(25.7)0(0)35(100.0)对照组3214(43.7)11(34.4)7(21.9)25(78.1)由表1可见,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 典型病例陈,男,51岁,干部。

26、于2002年5月8日初诊。现病史:于1周前外出旅游回来后始感右胁肋处瘙痒感,继那么针刺样疼痛,逐渐加重,于2天前见有绿豆样簇状红色丘疹及水疱,约有巴掌样大,疱壁光亮伴周围红晕,灼热,疼痛剧烈,入夜尤甚不能寐。体温37 ,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二便通调。诊断为带状疱疹。取患处上、下、左、右、中间5点,采用灯芯草沾植物油少许点灸法治疗。第3天来诊,当晚疼痛明显减轻,夜卧能安,查体见水疱已干瘪,局部已结痂,现已无疼痛感,嘱其休息,清淡饮食。第6天来询诊,已痊愈。5 讨论西医认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发病迅疾,常沿着人体某些部位的神经区发病,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于人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诱发本

27、病。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蜘蛛疮等,多因肝郁化火,脾失健运,湿热蕴结,兼感毒邪而发,郁于肌肤那么红肿发疱,阻遏经络,经气不通那么痛。运用灯芯草围灸法能起到泻热解毒、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此法可增进皮肤免疫因子释放,增强局部抗病能力,减轻或解除无菌性炎病症态,加快新陈代谢,防止疱疹扩散,使疱疹迅速消失,促进淋巴循环,增强淋巴细胞吞噬能力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抗病防御能力。灯芯草围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飞针为主治疗踝关节外伤型综合征杨开云武汉市普爱医院,湖北

28、430033踝关节外伤型综合征是常见踝关节反复扭伤性疾病。其病因由外伤所致,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关节,往往容易反复创伤,形成踝关节外伤型综合征,以致踝关节长期肿胀、疼痛、活动僵硬,行走不利,行走运动过久疼痛肿胀加重。笔者采用以飞针为主、辅以梅花针负压罐及外用红花酊治疗踝关节外伤型综合征6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5例,男39例,女26例,男女比例1.51;年龄最小13岁,最大90岁,平均年龄43.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2年。所有患者均曾服用抗炎抗风湿止痛及中成药活血化瘀消肿之类药物,局部患者还有外擦、外敷、针灸等治疗史。1.2 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患踝关

29、节外伤型综合征半年以上,并出现反复扭伤,踝关节患处肿胀、疼痛、活动僵硬,行走不利,行走运动过久,疼痛肿胀加重,舌质紫、苔薄黄,脉弦紧。2 治疗方法医者戴上医用手套,用75%酒精对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用活力碘和75%酒精对患处皮肤严格消毒,先用飞针在踝关节患处骨缝间点刺23针,再用梅花针沿肿痛处由内向外螺旋状叩击,在顶部重叩,然后用负压罐在肿痛处提拔5分钟,接着去除局部污渍,再用75%酒精500 mL、红花20 g的比例配制外用药红花酊,反复在患处涂擦,让外用药物及时渗透肌肤深处。3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3 治疗效果65例患者经治1疗程后,痊愈:肿胀疼痛消失,活动自如,舌质、舌苔、脉象恢复正常

30、,经追综2年内无复发,计48例,占73.8%;显效:肿胀疼痛消失,但踝关节患处活动不利,行远路时有微痛感,舌质、舌苔、脉象恢复正常,计12例,占18.5%;有效:肿胀消失,疼痛好转,踝关节患处活动不利,行走时疼痛加重,舌质、舌苔、脉象无明显改变,计5例,占7.7%。4 典型病例李某,男,74岁,退休教师。门诊号130号。主诉:间断性左踝关节肿痛8年,加重2月。现病史:8年前因下楼不慎左足落空而致踝关节扭伤,出现外踝关节红肿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医院就诊拍X线片示无骨折,诊断为副韧带撕裂。经治好转,但近8年来在走不平坦道路或奔跑时反复出现左踝关节扭伤,曾用外敷药活血膏,口服三七片,独一味胶囊及针灸

31、治疗,但疼痛不止,仍微肿。2月前不慎左踝关节又扭伤,肿痛加重,于2001年9月15日来我科就诊。刻诊:左踝关节外侧红肿胀痛,不能行走,舌质紫、苔薄黄,脉弦紧。中医诊断:左踝关节扭伤;西医诊断:左踝关节外伤型综合征。在病机上中医认为由于踝关节反复扭伤,未得到彻底根治,以致致病物质长期瘀积凝滞在筋骨之间而本钱病。笔者先用以飞针为主,辅以梅花针负压罐及外用药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同上述。治疗2次后,患处肿胀消退,治疗5次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舌质、舌苔、脉象恢复正常。于2001年9月28日痊愈而停止治疗,追踪2年未复发。5 讨论踝关节外伤型综合征,中医称踝关节扭伤。其病因是由于从高处坠落,下楼落空,在

32、不平坦道路上行走或奔跑等原因而致踝关节处损伤。病理因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行走时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人的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因外侧副韧带较内侧薄弱,往往受伤时外侧韧带损伤多见,踝关节急性韧带损伤后治疗不彻底,出现反复扭伤,久之可致踝关节骨关节面创伤及踝关节患处筋膜慢性损伤及粘连,造成踝关节不稳定,而致病物质长期瘀积凝滞在患处,形成踝关节外伤型综合征。因通过多种方法治疗,踝关节患处局部病灶难以改善,所以笔者采取以飞针为主,辅以梅花针负压罐及外用药物综合治疗,可能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翻开治疗通道,飞针深刺,可直达骨缝间及筋膜的病痛处,

33、梅花针刺破肌肤,扩大通道,为下一步治疗制造条件;排泄致病物质,飞针及梅花针翻开了治疗的通道,再用负压罐进行提拔,将长期瘀积或凝滞在患处深部致病物质直接从患处拔出,排除体外,也正如?素问针解篇?所说:“菀陈那么除之者,出恶血也;祛瘀消肿止痛,疏通经脉。通过以上方法治疗后,将瘀积在患处深层及浅表的致病物质排出,瘀阻之物排除后肿可消,痛即止。到达了经脉畅通,恢复气血正常运行,使筋骨得到濡养而强壮的目的。水针刀疗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20例符祥原(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卫生所,海南 571144)笔者在20012003年间收治的肩周炎病人,运用水针刀疗法配合功能锻炼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

34、料本组1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其中由外伤引起的急性肩周炎37例,慢性肩周炎83例。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肩部酸楚疼痛,夜间为重,活动后痛加剧,且有僵硬感,肩关节功能障碍,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肢放散,日久关节粘连,一切活动近于丧失,肩部肌肉萎缩或痉挛。体征: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尤其是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杠肩现象,搭肩、梳头等动作均不能完成。2 治疗方法2.1 水针刀疗法1选针刀点根据患者功能障碍选压痛点进针:上举受限选肱骨大结节小结节处压痛点,搭肩试验阳性选喙突处压痛点,外展、外旋后伸受限选肩关节盂下结节处压痛

35、点。2操作选肱骨大结节小结节、喙突处压痛点时,患者取仰卧位;选盂下结节处压痛点时,患者取俯卧位。暴露治疗部位,术者立于患侧,在治疗部位按压,寻找最敏感的压痛点,用指甲掐一记号,常规消毒,选用1.5寸水针刀,在治疗点上垂直刺入针刀,深达骨面:分别做切开剥离或纵行疏通剥离,一边操作一边推药水,最后退出针刀,消毒针眼,贴上创可贴,术毕。术后嘱患者48小时后自行取掉创可贴,针眼处禁水2天,每周1次,13次为一个疗程。2.2 功能锻炼1爬墙锻炼:让患者侧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上画一高度标志,以手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上举度数。 2手拉滑车:可在屋

36、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的一端系在患肢,患者以健侧上肢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来帮助患侧关节的锻炼活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痊愈:肩部酸楚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搭肩试验、梳头试验-,局部压痛轻微;显效:肩部酸楚疼痛消失,功能无障碍,搭肩试验、梳头试验+,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幅度明显增加,局部压痛减轻;好转:肩部疼痛较前缓解,功能障碍较前减轻,搭肩试验、梳头试验+,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幅度略增大,局部压痛略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病症无明显变化。3.2 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13次治疗,痊愈99例,占82.5%;显效14例,占11.7%;好转7例,占5.8%。全部有效。临床

37、观察,急性者痊愈率高,慢性者稍差,详见表1。 表1 急性与慢性患者间的疗效比拟 例%性质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急性373594.6%2(5.4%)00100慢性836477.1%12(14.5%)7(8.4%)01004 典型病例陈某,女,45岁,教师。于2001年9月21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左上肢疼痛,伴活动受限1个月。1个月前有左上肢摔伤史,夜间为重,活动后疼痛加剧,伴活动受限。初诊检查,左上肢压痛阳性,搭肩试验、梳头试验+,左手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均受限。诊断为肩周炎。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恢复正常;治疗2次后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5 体会风寒湿邪侵袭、劳损是其外

38、因,气血缺乏,筋脉失养是本病内因。内外因合致筋脉萎缩而不用,日久关节粘连。中医认为通那么不痛,痛那么不通,阻滞疏通,气血流畅,阴阳调和,那么疼痛除,功能恢复。而水针刀疗法不仅具有小针刀的松解功能、切割功能、剥离功能,而且通过“松解液药水使针刀松解后局部软组织不致于再次发生粘连,稳固了松解疗法的疗效,在水针刀松解的根底上,再配合功能锻炼,把粘连的软组织拉开,防止再次粘连,从而大大提高了疗效。功能锻炼在治疗后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被许多医者忽略,实践证明,笔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用水针刀疗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方法对急性运动损伤性者疗效较好,对慢性损伤性者成效相对较差,但

39、有效率一致。 砭石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童晨光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91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1987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该病仅是临床诊断,目前尚不能做出实验诊断,也未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虽然未见近期的生命危险,但导致全身各脏腑机能衰弱,对健康影响很大。据统计,慢性疲劳综合征多在2050岁之间发病,女性多见,多由于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紧张、剧烈的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不能科学地调整和自我保护而导致CFS。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利用砭石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取得了

40、较好的疗效,并且无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反响,是一种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的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长期疲劳为主要特征,并可伴有各种临床表现,包括不良的心理行为、不振的精神面貌、对社会外界的不适应能力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某种不适等。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慢性咽痛、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疼痛、反复感冒等一系列难以用某一种病种予以解释的证候群,而一般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又无重大异常。发病人群主要是社会压力、精神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的脑力劳动者,加之现代社会的高强度、快节奏,以及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和剧烈的竞争,使他们身心疲惫。至今

41、该病确实切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长期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饮食与营养结构不合理、生活不规律及应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与中医的虚劳证有类似之处。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身体疲劳等多种原因,造成脏腑亏损、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肝胆枢机不利、脾胃运化失司和三焦湿热阻滞等,其中又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肝又主筋,如肝的精气衰那么筋不能动;肝主疏泄,有疏通气血,舒畅气机,条达情绪的作用,如肝郁气滞那么引起脾胃失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肌肉四肢,脾运失常那么生化无权,可见肌肉四肢无力。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所以三者与体力

42、的疲乏、精神的疲惫关系极为密切。所谓砭石就是用来治病的特殊石头。砭石疗法就是用这种石头治病的方法,也称砭术、砭疗。它是中医外治法的鼻祖,其形成年代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新砭石疗法是最近开展的以泗滨浮石为原料制成的砭具治疗疾病的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利用了泗滨浮石的感应增温、极宽的远红外辐射波谱、摩擦中产生密集的超声波脉冲等独特的生物物理效应,并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用泗滨浮石制作的不同形状砭具施以一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以到达祛病强身的目的。其对人体的作用包括:温助阳气,养筋荣脉;宣导气血,疏通经络;逐寒祛湿,消痹止痛;祛瘀止痛,清热消肿;潜阳安神,止悸定惊。它是一种非常光滑圆润的石头,不会损伤皮肤,非常

43、平安,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绿色健康疗法。下面介绍一下采用砭石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操作方法。1 清脑安神患者取仰卧位,闭目养神。医者用砭石的厚刃部自患者前发际向后头刮擦,频率由慢渐快,范围涵盖正中和两侧,如梳头状。然后用砭石头部或尾部点揉头面部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阳白、头维、太阳、四白、风池等穴,应力量适中,均匀柔和。由于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督脉及诸阳经均上达头面,砭石疗法借助其优异的生物物理效应用作用于头面部经络腧穴,从而可以充分调理头面部经脉气血运行,到达清脑安神的治疗目的。2 疏经通督患者取俯卧位,用砭石沿督脉、膀胱经及两侧足少阳经自上而下施以擦法、叩法,以患者感到舒适

44、为宜。然后用砭石头部或尾部点揉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诸穴。由于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为一身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并入络于脑。督脉两侧的膀胱经上分布有通于五脏六腑的背俞穴,故疏经通督之法可以振奋一身阳气,改善大脑和脏腑的气血运行,从整体上促进CFS患者的康复。3 疏理足三阴经患者取仰卧位,用砭石沿下肢足三阴经自上而下施以擦法、叩法。然后用砭石头部或尾部点揉下肢血海、阴陵泉、地机、筑宾、蠡沟、三阴交、交信、太溪、公孙、太冲等穴。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多为女性,由于足三阴经对女性的生理病理有重要意义,且足三阴经通于冲脉、阴维脉、阴跷脉,故疏理足三阴

45、经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疏理足三阴经一方面可以益肾健脾理气,另一方面更可以调节全身脏腑机能,使阴阳平衡、气血调达。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嘱患者进行自我调整,如加强锻炼,讲究膳食平衡,保证充足睡眠,工作劳逸结合,培养兴趣爱好等。此外,疏通心理压力,戒除烟酒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通过临床观察,砭石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推广。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焦虑症24例张锦华(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 355000)笔者近年来在门诊治疗颈、肩、腰腿痛病人中,发现焦虑症患者颇多,采用针刺、耳穴贴压治疗本症24例,疗效满意,现

46、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4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0天,最长5年。其中颈椎病10例,肩周炎8例,腰腿痛6例。心电图检查:心动过速4例,传导阻滞3例。均有焦虑不安及不同程度头痛、头晕、心悸、心慌、失眠、耳鸣等神经官能症表现。2 治疗方法2.1 针刺方法取穴:合谷、郄门、神门、心俞、巨阙。头晕、头痛者加印堂、太阳、百会;失眠加厉兑;耳鸣加支沟。有颈、肩、腰腿痛者治疗23次后,再选上述26穴,用无菌25 mm毫针刺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2.2 耳穴贴压取穴:心、脑、神门、小肠、交感。每次选取二三穴,在敏感穴位处用胶布贴压王不留

47、行籽,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68次,每次10下左右。2日换贴1次,5天为一疗程。3 疗效观察本组24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自觉病症消失,1年未出现焦虑症者15例,占62.5%;好转:自觉病症明显缓解,但偶然出现焦虑感者7例,占29.2%;无效:焦虑病症无改善者2例,占8.3%(无效2例病程5年)。总有效率为91.7%。4 典型病例李某,女,47岁,教师。2002年4月15日来诊。主诉:头晕痛,颈区酸痛,伴失眠半年。近4周自觉焦虑不安,精神紧张,失眠,颈区酸痛加剧。颈椎X线片:C4、C5增生性改变。经颈椎区针刺加电针、拔罐、理疗2次,颈区酸痛减轻,但焦虑不安、失眠、头晕痛改善不明显,经再次问诊

48、,患者诉孩子高考等家庭问题而出现精神紧张的焦虑症。在第3次治疗时,分别针刺合谷、神门、印堂、百会、厉兑;耳穴取心、神门,用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8次,每次10下以上,另嘱患者思想放松,正确对待家庭与社会问题。经5次治疗病症明显减轻,1疗程治愈。1年后随访未再出现焦虑。5 体会焦虑现象每人都可出现,但高度焦虑不安将使人出现疾病病症。尽管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新的社会问题、新的科技反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焦虑不安与压抑,即使一些无聊的事也变得复杂起来。焦虑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过于偏执,总是担忧孩子可能遭遇意外事故,被陌生人诱拐或在学校跟不上学习进度

49、。据有关报道,受焦虑不安、精神沮丧和精神紧张折磨的人,已从10年前的5%增加到现在的9%。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志与五脏、脑的生理功能相关。笔者在治疗颈、肩、腰腿病的根底上针刺合谷、郄门活血理气,安神定心;神门、厉兑、支沟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心俞、巨阙调补心气,利心解郁;印堂、太阳、百会宁心安神,醒脑益智。同时耳穴贴压以持续刺激。并做心理疏导,帮助病人调整心态,从整体上到达治疗焦虑症的目的。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0例和运志 苗振静 李 霞 范艳荣 张贵华(解放军第159医院理疗科,河南驻马店 463008)当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癌

50、症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易并发白细胞减少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笔者应用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本病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患者均为本院肿瘤科病例,均经过放、化疗治疗。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6岁,平均49岁;白细胞1.31093.6109/L。2 治疗方法取双侧足三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平放床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用5 mL注射器安装6号注射针头,抽取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后,先取毫针针刺双侧足三里,稍做提插待有酸、沉、胀、麻或触电样针感,且向足部放射时出针。然后在针刺穴位旁开1 mm处快速穴位注射,回抽无血后,将药液

51、缓慢注入1 mL(5 mg),每日注射1次,治疗35次后评定疗效。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治疗后白细胞上升至4.0109/L以上者为显效;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有所上升,但未到达正常者为有效;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未改变者为无效。3.2 治疗结果显效34例,占85.0%;有效4例,占10.0%;无效2例,占5.0%。总有效率达95.0%。4 典型病例患者,男,74岁。患食管癌,第1疗程化疗结束后,住院测得白细胞计数为1.5109/L,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心悸等。遂行双侧足三里针刺加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各5 mg,连续注射4次。查血白细胞计数达4.9109/L。5 体会本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日久损及

52、气血,加上手术、化疗等,使气血更加虚损。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强身健体之成效。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较广泛。笔者依据其具有使血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使中性白细胞增多的作用,应用于癌症病人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由于应用时间短、剂量小,未出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响。临床验证针刺加地塞米松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具有平安可靠、疗效好、本钱低等优点,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王丽平教授镇静安神穴方的应用经验周 炜(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北京 100035)王丽平教授在多年针灸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镇静安神穴方,临床应用于多种疾

53、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处方组成主穴:百会、印常、水沟、承浆、安眠、合谷、申脉、照海、足三里、三阴交。配穴:随疾病病种不同加减。2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用直径0.30mm,长2540mm毫针直刺或平刺穴位,进针深度为1330mm,小幅度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一个疗程。3 临床应用举例3.1 神经官能症(1)张某,男,56岁,退休干部。初诊日期:2002年6月11日。主诉:失眠2个月。近2个月来眠差,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每日睡眠约23小时,伴梦多、乏力、心烦口干、头目不清,舌红、苔薄,脉细数。既往体健,喜欢运动,理化检查无异常。诊断:神经官能症。治那么:清心泻火,镇静安

54、神。处方:上方加神门、内关、太溪。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一个疗程。经治疗1个疗程后,睡眠增加至67小时,其他病症消失或好转。(2)孙某,男,80岁。代诉:胡言乱语半年余。曾服用罗拉,病症时好时坏,有时整夜不眠,伴幻视幻听、便秘。生活不能自理,舌红、苔少,脉沉细数。诊断:神经官能症。治那么:养阴清热,镇静安神。处方:上方加内关、神门、太溪、本神、天枢。治疗1次后可以与老伴简单正常交谈,错语减少,幻视幻听减少,便秘亦好转。15次后,病症根本控制。未建议停用罗拉。3.2 面肌抽搐徐某,男,71岁,退休教师。初诊日期:2002年12月9日。主诉:左面肌抽搐反复发作2年余。病史:每年冬天发作,春

55、天缓解,频繁发作,紧张后加重,舌暗苔白腻,脉沉细。诊断:面肌抽搐。治那么:养阴通络,镇静安神。处方:上方加四白、迎香。治疗1次后抽搐程度减轻,次数减少,夜间入睡较前沉稳。5次后病症缓解明显,1月后病症消失。3.3 三叉神经痛 g,3次/日,可缩短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舌暗、苔薄,脉弦细。既往体健,理化检查无异常。诊断:三叉神经痛。处方:上方加支沟、迎香、颊车。针1次后,自觉疼痛部位舒适,发作时间进一步缩短,疼痛程度减轻。治疗5次后,开始减卡马西平药用量,10次后病症消失。 更年期综合征刘某,女,49岁,效劳员。初诊日期:2001年5月12日。主诉:心烦、失眠、汗出、头目不清、纳差1个月。近一个月

56、来,心烦易怒,心慌胸闷,入睡困难,睡后易惊醒;伴阵发性汗出,以头面部为主,烘热面红,头目不清,纳差。近半年月经不正常,既往体健。理化检查无异常。舌尖红、舌体偏胖、苔薄,脉滑数。诊断:更年期综合征。治那么:镇静安神,调理冲任。处方:上方加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个疗程。经治疗1疗程后,睡眠好转,由原来23小时到达67小时。心烦易怒,心慌胸闷,阵发性汗出,烘热面红,头目不清,纳差等症均好转。2个疗程后,除阵发性汗出、烘热面红外,余症均根本消失。3.5 不安腿综合征顾某,男,64岁,退休工人。一年前患脑梗死经治根本痊愈,遗留右手精细活动稍差。近2天发作右下肢疼痛

57、,以右小腿酸胀痛为主,夜间阵发性发作,影响睡眠。白天无病症。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诊断:不安腿综合征。治那么:养阴清热,镇静安神。处方:上方加通天、尺泽、外关。治疗1次后,右小腿酸胀痛明显好转,5次后病症消失。4 体会?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强调神在针刺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性。?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了神的重要性。神充足,那么身体强,神衰那么身弱,神去那么死亡。?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神的物质根底是精,即人的生命来源最根本的是阴阳二气相交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先天的精气。这种先天的精气是我们人体产生的物质根底,形体就是在这个根底上

58、发生、发育、成长起来的。而形体中的神,是形体中的产物,因此随着父精母血(精气)的媾和,当胚胎形成的时候,主宰生命的神也就产生了。?素问六节脏象论?云“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由以上可知,神在后天必须靠水谷精微来滋养、血气来充盈,才能旺盛。?灵枢本神?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那么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那么伤神,神伤那么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

59、而不收。由此可知,神对于人体生理病理的作用,王教授的镇静安神取穴法正是基于以上理论而产生的。其中百会穴为督脉之穴,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即诸阳之会穴,具有升阳益气,镇静安神之效;印堂为经外奇穴,?玉龙赋?云该穴擅治惊搐;水沟为督脉之穴,为督脉及手阳明之会穴,?千金方?云该穴为鬼市,治百邪癫狂;承浆为任脉之经穴,是大肠脉、胃脉、督脉、任脉之会穴,具有宣通血脉之效;安眠为经外奇穴,具有安神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其有养血通络之功用;申脉为膀胱经穴,系阳跷脉之所出;照海为肾经穴,系阴跷脉之所生,阴、阳跷脉从下肢内、外侧上行头面,交汇于目内眦,入于脑,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的作用

60、;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之成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及足少阴肾三阴经交会穴,具有补益肝脾肾之功用。以上所用穴位的思路来源于?内经灵枢?有关“神的理论,以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补益气血养“神。“神得养那么安,神安那么五脏气血和,诸病得去,身体健康。由此推而广之,镇静安神取穴法还可治其他种类疾病,这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要点张 平(松溪县医院,福建 353500) 高血压病是以头痛、头晕、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治疗本病一是要控制好血压,二是要最大限度地防止、延缓或减轻其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61、,降低死亡率。针灸疗法是本病较为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笔者体会,临床施治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明确针灸证治本病的目的仅就单纯的降血压而言,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已较为先进,到达了分子水平,并具备了降血压快、效果恒定、药物剂型多、服用方便等优点。针灸疗法那么较难到达同等的治疗效果,因此针灸证治本病的目的不能单纯局限在降低血压上,而应当确定在如何通过针灸的整体治疗作用,针灸的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气血等功能,来改善患者的机体体质,防止靶器官的损害,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再者针灸对患者的头痛、头晕、眩晕、失眠等自觉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确定为针灸治疗本病的目的之一。2 明确适应证及针灸施治主次地位广义地说,针灸疗法适合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