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哲学问题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3323954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哲学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哲学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哲学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哲学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l2天专LANZII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和凯学号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 ,现代科 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因而也 显得更加深刻。本文以计算机领域的几大变革性技术为例,论述其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证实与发展。关键词:哲学;马克思主义;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可谓现代科技革命的典型和重大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 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电子信息时代。在计算机的 发展史上,也经历了

2、几大变革性的技术,传统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 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掀起了人类科技和生活的一次次浪潮 ,有着重大的历史意 义和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自认为是“技术时代” 的根据。所有社会现象的方式,包括经济关系,都被马克思主义解释成技术生产力 的作用一切事物都依赖于技术发展。在计算机学科短短的发展历史中,学科交叉使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成为可能, 但这个领域的迅速扩张使人们感到定义计算机科学的困难,同时也给计算机科学 家提出了挑战:第一,对于什么是计算机科学,难以把握最本质的特征。人们以 往对计算机科学特征的描述要么太狭隘,只能适用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些子学科, 要么太

3、宽泛而没有把其他学科排除在外。甚至连计算机科学是否一种“科学”, 都是大有争议的;第二,很难找到一套确定的规则来指导计算机科学研究,因为 计算机科学家研究的领域包括:程序、逻辑、形式、人、复杂性、机器、可用性 和系统,而这套规则应该涵盖软件工程、复杂理论、可用性、程序心理、信息系 统管理、虚拟现实和建筑设计等领域。这就大大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引出的哲学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哲学也随之兴起。以下将简要介绍计算机科学研究 的三个方面引发的哲学问题。、Internet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今,因特网(Internet也称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

4、生活,它对人类社会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已经把蒸汽机的发明、电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称作 三次工业革命,因为这些技术创新引起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广泛涉及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导致社会的很大的变迁。那么,我们有理由将信息高速公路 的建设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事实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因特网已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目前全 世界已有190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多人在使用它,而且这一人数仍然保持着近似指 数增长方式在发展,其主机数和联入网数约每10个月翻一番,大型网站如雨后春 笋般地建立起来1。 原来只为科学研究、教育而开设的因特网,开始向各个行业、 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咨询和服务,并且形成当今

5、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IT产业, 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经济领域,它突出 了知识、信息的价值,使商贸信息得以广泛、迅速地传递,顾客、销售商和生产厂 家之间能更便利地沟通,消费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所需商品。电子商务、 网络经济也因此而蓬勃兴起。在政治领域,它使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更为方便, 有利于充分发挥公众的民主权利 ,加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政府机构的办公 效率、科学管理水平及决策水平。在军事领域,它可以使最高指挥系统迅速、全 面地掌握敌我情况,加强全军的快速反应和协调的能力。在教科文、医疗、卫生 领域,它方便人们查询、利用各种信息,进行科研合作、远程教学、

6、医疗诊断。在 日常生活领域,它向人们提供电子银行、电子报刊、电子教室、电子图书馆、电 子会议、电子邮政、电子论坛,可以实现电子购物、虚拟旅游、交互式娱乐,等等。与此同时,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正发生着令人惊异的变化。在现实社会中, 我们一直习惯于面对面地同他人交往和沟通 ,即同步交流,交往活动常依赖于物 理时间和空间,其范围是比较狭窄的。然而以因特网为基础,人们的交往方式常常 为异步交流,在那里切都简化成了符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甚至可以说它不需要任何社会关系基础。也就是说,因特网上的交流活动在深度 和广度上都是现实世界无法比拟的。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因特网正以特有的规律 与速度

7、把社会各部门、行业以及各国、各地区以它的方式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了 所谓的“网络世界”。现实的社会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因特网,可以说,离开 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陷入瘫痪,甚至于发生混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是历史进步的源动力。历史表明,任何种 革命性的科学技术的诞生,都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特网的出现为 我们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 和在生产中的应用,种新型的“知识经济”正在形成,科学技术也得以及时而有 力地向全世界的偏远地区辐射,那些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人们也能受惠于现代 科技;社会生产率得以极大提高 ,社会管理方式也正发生着引人

8、注目的变化 ,等 等。然而,历史也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一把锐利的双刃剑”。当今的这一信息化 浪潮同样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是极严重的社会问题。下面我们 将列举几个典型的现象作说明。1. 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互联网的中心指导思想就是使全世界的每个人都能 平等地使用信息资源,即“全民原则”。但是实际情况表明,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有 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世界各国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通力合 作。如果不能真正做到信息网络的平民化、普及化,建成后的因特网所联结的必 将仅仅是一些大城市、大公司和政府机构,在线的也仅仅是那些有钱人,那么这势 必加大公众获取信息的贫富差距,并且贫者愈贫,富者

9、愈富。这种交流信息的能力 的极端不平等,对“信息边远地区”、“信息贫民”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长此下去, 他们很可能永远落后于时代。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2. 因特网本来是为便利人们之间的沟通,但它同时带来人际关系淡化,道德、 法制观念淡漠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为人对 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网络中,随着“家庭办公室”、 “网上学校”、“电子商场”等机构的出现,人们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将大为减少 , 甚至有的人必须终日面对终端。这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 张、孤独的情绪,对来自现实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甚至无所适从,因此

10、也会造成 个人身心的健康问题。由于目前网络技术的原因,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是以“符 号”身份进行异步交流的,缺乏“视、听、嗅、味,触”等感觉的传播媒介,他人 的热情、友善、温和、紧张、愠怒与不满,我们甚至很难比较准确地感知。也就 是在网上,我们难于感受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 ,因此会以为自己面对的仅仅 是机器。一个人长期如此,其本性中的弱点也很容易暴露出来而难以自制,这难免 使他(她)不妨害他人和现实社会。研究表明,有些人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就有这方 面的原因,他们常过分相信网络的“屏蔽”作用,便以为自己无论怎样都是安全的, 从而走上犯罪道路。3. 我们知道,许多信息是带有地域性特点的,不同国

11、家、地区、种族的人们便 有不同的历史、信仰、价值观、世界观等。而因特网上传播或宣扬这些信息是无 法限制的,例如,在禁止色情信息传播的国家里,人们通过互联网仍然可以接收到 这种信息。有些信息的传播还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有些国家和组织正利 用因特网大搞政府颠覆活动,制造民族矛盾,甚至于造成地区或国家的冲突、对抗, 而他们正好从中渔利。4. 网上发布信息的影响是社会性的,我们常看到有人长时间占用网络资源 , 谈论无聊事情,还有人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上谩骂和人身攻击,等等。虽然这是他 们的“自由”,但妨害了他人和现实社会。可见,网络上的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 矛盾比现实生活中更严重。基于这一方面的研

12、究,我们还会发现另一种矛盾。“网 络世界”中的个人生活(包括经济法人的商贸活动)完全可以极其细致地以文件方 式记录在磁盘上,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出去或被不正确使用 ,那么个人隐私将受到 极大侵害(或商业机密泄露)。虽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可以保证个人信息在任何情 况都不能被泄露,但是社会又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 在“网络世界”里)负责,这就使得个人在网上的活动信息必须能够作为道德监督 或执法依据,以保障社会安定。5.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由科研技术网发展而来的,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随着 它被越来深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便出现了一大批因特网的主要建设者, 他们以赢利为目的,并

13、使网络资源大量应用于商业领域,如电子广告、电子商贸、 网络信息有偿服务等,而且网上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 如果这一趋势过分发展,那将违背建立因特网的初衷。如何限制这一趋势的发展 或者给它大的限制,是一个正被广泛争论的话题。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现象都可能 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然而,那些通常用以维护社会道德、法律秩序的管 理、监督、约束、制裁等机制,在“网络世界”里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结合各方 面学者、专家的研究,我们认为,要使网络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被利用,我们必须站 在哲学的高度来分析其本质特性 ,否则,我们可能要走很长的弯路 ,甚至走上歧 路。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哲学思考现代

14、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 能而言的,发展主要有两条途径。其一,利用电子技术成果,从脑结构方面模拟人 脑的智能活动。其二,用电子计算机从功能上模拟和代替人的某些智能,即功能模 拟。人工智能作为对人脑智能的模拟。它的产生、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 认识论联系最直接最紧密2。首先,它进一步表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属性。考察电脑对人脑某 些智能活动的模拟 ,不难发现人脑起码包括以下四种与电脑相对应的功能 ,即感 受、记忆、演绎、选择。当然,人脑的思维能力决不限于以上四个方面。这只是 说,目前人脑思维这四种基本功能已在电脑中得到了物化 ,可以用精确的物质手

15、段来加以再现和验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脑思维功能的更多的方而还会得 到物化,思维的奥妙会得到更全面、更深刻的揭示。既然电脑逐步地在不同的范 围内和程度上把人的思维模拟出来,使思维物化。这就具体表明了意识不是神秘 不可捉摸的东西,不是寄居在肉体之中脱离人脑的灵魂 ,也不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一种特殊的物质,而是人脑的机能。这就进一步充实了关于意识的本质的原理。其次,它深化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原理。人工智能是人类意识自我认识 的产物,电脑的出现意味着延长了意识器官。也可以说这是按照某种意识去思考 人脑,并创造着人脑。可见,这是意识对人脑的一种巨大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

16、内容 :其一,是浅层次的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 用;其二,是深层次的脑内神经与意识的相互作用。电脑的出现是意识对人脑的巨 大反作用的体现。这就是从意识与人脑的相互作用的深层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 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再次,它引起了意识论结构的变化,扩大了意识论的研究领域。电脑作为人脑 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已进入意识器官的行列。它能够帮助人完成一部分意 识活动,而且在某些功能上还优于人脑,突破了人类自然器官的许多限制,弥补和 克服了人类思维的许多短处。因此,在现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没有人工智能,就不 会有人类认识能力的突破性发展和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 ,不仅电脑依赖于人 ,而 且人也依赖于

17、电脑。这就使得在意识论的结构上增加了对人工智能的探讨这个部 分,并出现了人工智能与人脑功能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这一关系的人机互补原理, 这就扩大了意识论的研究领域。三、大数据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大数据(Big Data)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着人们探索世界的方法。所谓 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繁多、更新速度极快的数据库。其要义有二: 一 是指数据量大到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提取管理、分 析、处理和应用的数据集合;二是指提取、管理、分析、处理和应用这些数据需 要全新的技术体系。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 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上应有三大转变 :要全体不要抽样

18、;要效率不要绝对精 确;要相关不要因果4。这些理念上的变化正在引起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大数据时代,混乱是数据规模扩大的逻辑前提和必须付出的代价。维克托迈 尔舍恩伯格指出,执迷于精确的进步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但 如果从哲学层面进行分析,精确性与混乱性(或称为模糊性)是一对范畴,具有辩 证统一的关系5。首先,精确性与混杂性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混淆,这是由 主体的主观目的性与客体的客观规定性所决定的。任何被称为精确的东西在更高 的意义上或更大的范围内又是混乱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精确性才具有绝对的 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主体认识目的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变动

19、性,认识对象作为 系统自身具有复杂性,决定了其数据信息的混乱性。其次,精确与混乱相互包含、 相互转化,一方的存在和发展要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精确是以否定混 乱为前提,精确的目的是消除混乱;接受混乱,是为了得到精确,这就是大数据时 代的相关关系,人们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有必要知道为什么,而不同于小数据 时代所追求的因果关系6。因果关系往往来自经验,来自于经验中的直觉、信念, 经不起实证的检验。关于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科学与技术关系在大数据时代 背景之下的一种折射。科学是探究因果关系即因果律的学问,而技术是解决问题 的方法、技巧,两者关注的焦点存在差异,但两者并非对立的关系

20、, 如同技术解决 怎么做”、科学回答“为什么”一样,相关关系可以在实践中引导我们怎么做”, 而因果关系可以回答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其实,为什么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思维方式会出现种种新变革,除了追求不同 与小数据时代的相关关系外,;另一个原因在于即使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大家也一 直没有放弃过对因果关系的追寻,这是由我们的思维本性所决定的,我们的思维 智慧和习惯不允许我们仅仅止步于相关关系,而一定要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的因果 关系。进一步说,在我们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也一定在头脑中存在着关于因果 判断的各种猜测,尽管这些猜测可能并未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结果7。四、结语计算机科学中的几大革新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证

21、实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的若干基本观点,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它同时告诉时告诉我们,作为对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 正确反映、有着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由于它时刻严格地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实践、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因而没有业不可能过时。它正以其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高 度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色而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着蓬 勃的发展态势。参考文献1尹爱华,殷正坤,黄文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哲学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4):35-36.2吴亚琼.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 (1):49-50.3赵国栋,易欢欢,糜万军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4舍恩伯格W虬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18.5辛晓晖.模糊性和精确性应作为一对范畴纳入哲学教科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 (2):13-14.6宋海龙.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变革的哲学意蕴J.理论导刊,2014(5):56.7赵璐计算机革命与哲学的视域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