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g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319432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一些少一些g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一些少一些g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一些少一些g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多一些少一些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一些少一些g(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案单位: 年级:一年级 设计者: 时间:2010年4月课 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课 型新授课 案 序第9课时理论支持1寓教于境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活动和游戏,学习数学,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允分激活,而且能很好的解决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矛盾。2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新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

2、数的大小关系,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数学思考让学生感知、理解多、少总是相对的。解决问题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密切性。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运用词语正确表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黄豆、蚕豆和一盆,两摞书学具:练习作业纸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提问: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2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当春天来临时,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你们想不想去呀?(

3、出示小动物观聚的情景图)学生回答利用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激趣导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二、因势利导 自主探索1、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谈话:闷了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都出来啦,为啦迎接春天的到来,瞧,它们在做什么?(多媒体出示小猴和小猫折幸运星比赛的场景图) 提问:孩子们,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猫和小猴折幸运星的比赛情况吗?(教师小结并板书:多一些) 追问: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引导: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教师板书:少一些) 谈话:小猫、小猴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爱动脑筋,想带小朋友去果园参观,出发前,小猫数啦一年级两个班的人数发现(多媒体出示P40

4、第二题: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请你猜猜二班可能有多少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选40人? 追问:为什么不选16人?36人和16人都比38人少,有什么不同? 谈话:人数完全正确,我们出发吧! 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提问:(多媒体课件出示p39“试一试”)看,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说什么? 小朋友猜猜梨可能有多少个梨? 追问:你们认为谁猜对了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板书:少得多)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你能换一种说法吗?(板书:多得多)谈话:参观完果园,我们去参加拍球比赛了,看(多媒体课件出示p39“想想做做”第1题遮去小明的话。) 如果我们选12下,你猜小明会说

5、什么?50下,小明会说什么?如果我们选85下,小明又会说什么? 谈话:小明究竟说什么呢?(出示:我拍的比你多得多) 提问:小明说比小芳拍的球多得多,你能换一种说法吗?谈话:小明赢了比赛,心里特别开心,邀请我们去逛超市呢!(多媒体出示p40“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孩子们,阿姨这里说的“贵”是什么意思呢?“贵多啦”又是什么意思呢? 追问:小红想买乒乓球,如果阿姨说“便宜多啦”,小朋友知道“便宜”是什么意思?“便宜多啦”什么意思呢?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学生讨论后回答小

6、组讨论后回答全班交流后,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比较中,自己体会出:36人比38人少一些,16人比38人少得多。学生思考后回答同桌讨论后回答思考后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由于孩子认识事物比较直观,利用小动物比赛的场景,生动有趣,能促使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换一个角度思维,换一种说法,探究“少一些”的含义,自然顺畅。运用情景出现问题,让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掌握“少得多”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多得多”的含义,自然顺畅。本题我改变课本呈现的方式,采用开放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

7、力。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贵”、“贵多啦”、“便宜”、“便宜多啦”的含义。 三、延伸拓展,巩固内化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学会了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比较两个数的多少。除了比多少,我们还学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等。你能用刚才的说法来比一比老师与蒋健、张成霞的高矮吗?游戏:下面,我们来玩个比较数的大小的游戏,三人一组,每个小朋友分别写一个数,再选出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说一句话,看看谁说得好,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谈话:(教师拿出两堆本子。说明矮的一堆有20本。要求猜一猜高的一堆有多少本。高堆的本数大约是矮堆的2倍)重点让学生说说估计的理由。教师再拿出一堆本子(比40本略少),估计一

8、下这一堆大约有多少本。 操作:教师拿出一盆黄豆和一盆蚕豆,学生按提示操作回答问题。谈话:课后请大家回家也试一试。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表叙任意两人之间的高矮关系。学生相互游戏先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学生动手试一试让学生感知高矮总是相对的。让学生辨正的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学生通过操作,能够强化感知,内化理解。把数学由课内引向课外,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四、总结回顾,内化新知。今天你学会啦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附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 多得多 差不多 少一些 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

9、得多课堂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执教时间:2010年4月执教班级:海安县曲塘镇李庄小学一(2)班执教老师:陈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生1:现在是春天。生2:现在是春季。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当春天来临时,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你们想不想去呀?(出示小动物观聚的情景图)生齐答二、因势利导 自主探索1、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师:春天到啦,闷了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都出来啦,为啦迎接春天的到来,瞧,它们在做什么?(多媒体出示小猴和小猫折幸运星比赛的场景图) 生1:它们在折五角星。生2:它们在折星星

10、。生3:它们在折幸运星。师:从这幅图上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俩比赛的情况吗?生1:我知道小猫折啦38个,小猴折啦34个生2:我知道小猫折的比小猴折的多。生3:我知道小猴折的比小猫折的少。生4:我知道它俩折的差不多。师:谁能更准确地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猫和小猴比赛的情况生1:小猫比小猴多一点。生2:小猫比小猴多几个。生3:小猫比小猴多一些。师:多一点,多几个,都表示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一些。(教师板书:多一些 )师:你能用“多一些”说一句话吗?生1:我家养的鸡比鸭多一些。生2:我家里的人比叔叔家多一些。师: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1:小猴做的比小猫少。生2:小猴做的

11、比小猫少一点。生3:小猴做的比小猫少几个。生4: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师:少一点,少几个我们都可以用少一些来表示,我们可以说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少一些 师:小猫、小猴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爱动脑筋,想带小朋友去果园参观,出发前,小猫数啦一年级两个班的人数发现(多媒体出示: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请你猜猜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全班交流)生1:二班去啦36人。生2:我和何诚一样。师:认为二班去啦36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表决)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选40人和16人呢? 生1:二班人数比一班少,如果二班去40人就比一班多啦。生2:16比38少很多,不是少一些。师:36人和16人

12、都比38人少,为什么选36人,不选16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1:36比38只少2人,是少一些。生2:16比38少22人,是少许多。生3:36比38少一些,16比38少很多。师:人数完全正确,我们出发吧! 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试一试”)看,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说什么? 生:我们来到果园啦,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师:小朋友猜猜梨可能有多少个? 生1:梨有18个。生2:梨有48个。生3:梨有54个。师:你们认为谁猜对了呢?能说说为什么吗?生:我认为江梦梦说的18个是对的。师:选48个为什么不行呢?生1:梨比苹果少得多,48比50少2个不

13、能说少很多。生2:48比50少一些,18比50少32个,18比50少很多。师:梨有18个,梨比苹果少得多。板书:少得多师:梨比苹果少,还可以怎么说呢?生:苹果比梨多。师: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你能换一种说法吗?生1:苹果比梨多许多。生2:苹果比梨多很多。生3:苹果比梨多得多。师:梨比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我们还可以说苹果比梨多得多。板书:多得多师:参观完果园,我们去参加拍球比赛了,看!(多媒体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遮去小明的话。) 如果我们选12下,你猜小明会说什么?选50下,小明会说什么?如果我们选85下,小明又会说什么? 生1:选12下,小明会说拍的比小芳少得多。生2:选50下,小明会说拍

14、的比小芳多一些。生3:选50下,小明会说拍的和小芳差不多。生4:选85下,小明会说拍的比小芳多很多。生5:选85下,不明会说拍的比小芳多得多。师:小明究竟说什么呢?(出示:我拍的比你多得多) 师:小明说比小芳拍的球多得多,你能换一种说法吗?生1:小芳拍的球比小明少很多。生2:小芳拍的球比小明少许多。生3:小芳拍的球比小明少得多。师:小明赢了比赛,心里特别开心,邀请我们去逛超市呢!(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师:孩子们,阿姨这里说的“贵”是什么意思呢?“贵多啦”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贵就是多得意思,贵多啦,就是多多啦。生2:贵多啦就是多得多。师:你认为篮球是多少钱呢?为什么?生1:58元

15、,58元比25元多多啦。生2:58元比25元多得多。师:小红想买乒乓球,如果阿姨说“便宜多啦”,小朋友知道“便宜”是什么意思?“便宜多啦”什么意思呢? 生1:便宜就是少得意思,便宜多啦就是少得多。生2:便宜多啦就是少很多。3、小结。 师: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三、延伸拓展,巩固内化师:刚才,小朋友们学会了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比较两个数的多少。除了比多少,我们还学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等。你能用刚才的说法来比一比老师与蒋健、张成霞的高矮吗?生1:陈老师比蒋健高得多。

16、生2:陈老师比张成霞高得多。生3:蒋健比陈老师矮得多。生4:张成霞比陈老师矮得多。生5:蒋健和张成霞差不多高。生6:蒋健比张成霞矮一些。师:刚才有小朋友说蒋健和张成霞差不多高。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生1:差不多就是多得不多。生2:差不多就是两个人的身高相差得不多。师:你能用差不多说一句话吗?生1:小红和小明都上一年级,她们的年龄关不多。生2: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差不多。生3:教室里桌子和椅子差不多。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比较数的大小的游戏,三人一组,每个小朋友分别写一个数,再选出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说一句话,看看谁说得好,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情况?生:我们组的三个数是2、1

17、0、和50。师:谁会用他们组的三个数字,选出其中的两个说一句话?生:2比10少一些,2比50少得多,10比50少得多。生2:50比10多得多,50比2多得多。生2:10比2多一些,10比50少得多。师:10比2多,但是10又比50少,孩子们,你们发现,一个数和其它的数进行比较时,它是不是就一定大,或者就一定小呢?生:不是,比如40比30大一些,但40比92就小得多。师:(拿出两堆本子,第二堆相当第一堆的2倍)这儿有两堆本子,矮的一堆有20本。猜一猜高的一堆有多少本。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生1:高的一堆有40本。生2:高的一堆有46本。教师再拿出一堆本子(比40本略少),估计

18、一下这一堆大约有多少本。 生1:高的一堆有30多本。生2:有35本。师:这儿有一盆黄豆,我从中抓出一把黄豆,有50多粒,我再抓一把蚕豆,请你猜猜有多少粒。生1:30粒。生2:20多粒师:回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抓一把黄豆或蚕豆,也可以是花生米试一试,数一数有多少粒。四、总结回顾,内化新知师:今天你学会啦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生1:今天我学会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生2:我今天知道啦差不多的意思。生3:我知道一个数的大小不是一定的。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课堂教学反思 海安县曲塘镇李庄小学 陈勇整节课设计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寓教于境,活动感知本节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

19、具体的活动过程和生动的情境氛围中学习数学。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将教学内容贯穿于童趣的情境和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联系生活,拓展运用。在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不靠教师去讲清楚,而是让学生在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解,因为“少一些”和“少得多”,“多一些”和“多得多”是相对而言的,不在一定的认数范围内是很难选用这些词语的。生活中的多少,包括:高矮的比较、物品价格的比较,都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

20、上体会到“高一些、矮一些、高得多、矮得多”和“贵一些、贵得多、便宜些、便宜多了”的含义,以及这些词语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联系。让孩子尝试用语言描述,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新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三、由简到繁,逐层推进本课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层次进,脉络清晰。全课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童话情境引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二)因势利导 自主探索,引领孩子在相关情景图中感受几个概念。(三)延伸拓展,巩固内化,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描述两个量大小的关系,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同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四)总结回顾,内化新知。帮孩子形成明晰的知识结构。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