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作业模板二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3309202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刘莉作业模板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刘莉作业模板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刘莉作业模板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刘莉作业模板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莉作业模板二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2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七教学形式公开 教 师刘 莉单 位利辛潘楼中学课题名称风 筝学情分析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

2、)知识与能力目标: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趣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2、畅谈感受: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我们的童年以无尽的梦

3、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风筝,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风筝【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能渲染气氛,引发学生对儿时游戏的美好感受回忆;再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畅谈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最后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二、初读感知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回忆了哪几件事?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哥哥破坏了弟弟的风筝;哥哥想要寻求弟弟的原谅,可弟弟却忘记了。板书:哥哥弟弟三、品读感悟过渡:是什么原因使得哥哥的思想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找出文章中交待最根本的原因的语句。(一)触摸“不幸”表层学生找到后,投影出示: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

4、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1、学生齐读。教师随机板书:不幸2、抓“不幸”,设疑:通过看书知道了原本不知道的道理,理应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为什么对哥哥而言,这成了一件“不幸”的事?3、学生畅谈理解(允许学生的理解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只要提及哥哥懂得这个道理后,陷入了后悔、无法自我原谅的境地即可。)(二)深入“虐杀”内核1、哥哥如何给自己的这种行为定性?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精神虐杀2、“虐杀”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虐待人致死。我们通常把“虐”字与“肆”组合在一起用,比如形容风很大,我们会用“狂风肆虐”这一成语,可见“虐”字的分量很重,再加上一个“杀”字,

5、可见其分量显得更重。从“虐杀”这词可以看出哥哥对弟弟的精神伤害之深,也看出了我对这件事情反思极其沉痛。3、为什么称为“精神的虐杀”?过渡:不就是毁掉一个风筝吗?何以用上“精神虐杀”这么分量重的词?要求学生细读文章34节,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解读:可以抓一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句子。交流:(1)抓哥哥毁风筝时的关键词“抓、掷、踏”,体会哥哥的专制霸道哥哥实施了“精神虐杀”。A、投影出示:比较: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我即刻伸手弄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学生朗读比较、演示动作、想象当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抓、掷、踏”的表达效果:更有力度,更能充分

6、地表达出哥哥的愤怒、冷酷无情、专制、霸道。B、朗读指导:如何通过朗读传达出“我”的愤怒霸道?(动词加重语气,语速放快。)男生齐读,体会动词所表达的效果。C、小结:如此残暴地毁坏了小兄弟的风筝,此乃“精神虐杀”也。(2)比较哥哥和小兄弟对风筝的看法,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神往小兄弟遭受了“精神虐杀”。A、找表现兄弟俩对风筝态度的关键词句,重点分析小兄弟动作、神态的词。哥哥:“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张着”“呆看”看出弟弟对风筝的痴迷和神往;“惊呼”“跳跃”写出风筝的起落牵动着弟弟的喜怒哀乐,看出对风筝的喜爱。B、朗读指导:如何传达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神往?C、想象小兄弟

7、放飞风筝获得的精神愉悦,进一步体验精神虐杀的残酷。试想,如果哥哥没有毁坏风筝,弟弟会怎样放飞自己的风筝呢?请你描绘一番。点拨:参照文中第二节对故乡春二月景物描写和第三节中对弟弟看风筝时痴迷、神往的神态与动作描写进行想象。D、小结:在“自己买不起”,哥哥“又不许放”的情况下,小兄弟只能眼巴巴地看别人放风筝。弟弟那时候“多病,瘦的不堪”,放放风筝,锻炼锻炼身体多好,本来是多好的一件事。而哥哥却使弟弟一颗本来应该受到抚慰的心受了伤害,此乃“精神虐杀”!(3)抓关键词“苦心孤诣”,体会小兄弟做风筝的艰辛小兄弟遭受了“精神虐杀”。过渡:哥哥如此冷酷无情毁掉的风筝,是弟弟怎样做成的?找到文中关键词:苦心孤

8、诣A、“苦心孤诣”是什么意思?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B、从哪里发现小兄弟做风筝的苦心孤诣?a、花费的时间:多日b、地点:在后园,堆积杂物的小屋、尘封的什物堆追问:为什么不到前园拾枯竹而在后园呢?为什么要躲在尘封的什物堆做风筝?明确:为瞒着哥哥在后园拾枯竹,秘密躲在少有人去的尘封的什物堆做风筝,实在是苦心孤诣啊。c、成品:胡蝶风筝(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主顾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风筝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点拨:与上文第二节提及的他人放飞的风筝进行比较,体会小兄弟苦心孤诣。C、小结:这是一个天真聪明的孩子,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对于一个如

9、此挚爱风筝的小孩来说,风筝就是能承载着他童年的梦想和追求的,而哥哥却毁了“苦心孤诣”做成的风筝,此乃“精神虐杀”也。(4)比较风筝被毁后兄弟俩的神态,体会小兄弟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小兄弟遭受 “精神虐杀”。A、找到哥哥和小兄弟在风筝被毁之后的神态的词并加以体会。哥哥:傲然,写出了“我”在破获弟弟的秘密毁坏风筝后心满意足的神态。弟弟:绝望,即失望到了极点。弟弟没有反抗,没有乞求甚至连埋怨也没有,说明他彻底失望了,以后也不可能再做风筝了。分析:哥哥傲然步态与弟弟的绝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哥哥得到了完全的胜利,意味着传统观念得到了完全的胜利。B、朗读指导: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哥哥的傲慢,弟弟的绝望。C、

10、教师追问:那么哥哥踩踏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学生回答后,明确:一个如此迷恋风筝的人不再做风筝了,说明哥哥对弟弟的精神伤害到了极致。弟弟的那份童心也随着风筝的被踩踏而碎了,此乃“精神虐杀”!以上步骤不应机械进行,教学时宜视课堂生成情况进行前后顺序调整,相机阐发,允许发表不同且又合情合理的观点,不可硬性灌输。(三)聆听“虐杀”心曲轻声播放背景音乐虫儿飞:“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过渡:风筝在飞,心儿在飞,梦想也在飞,多么美好啊!而哥哥为什么如此残酷地毁掉了美好的风筝呢?1、解读“长兄为父”的爱痛苦、无奈、

11、盲目A、哥哥为什么要对弟弟进行“精神虐杀”?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在哥哥的眼里,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追问:换句话说,在哥哥的眼里,有出息孩子所做的事应该是怎样的?明确:有出息的孩子就是努力学习,将来好光耀门媚,或有朝一日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B、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哥哥?口述:鲁迅十六岁时,父亲忧愤成疾。正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鲁迅先生无法专注于“子曰诗云”,请医生,寻“药引”,几乎每天都要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插入背景材料:问:从中你感觉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最后明确:通过现象看本源,哥哥当时的身份既是哥哥,又是父亲。其实,小小年纪的哥哥又何尝不想让弟弟活得幸福

12、开心?可是,为了引导弟弟做一个所谓的“有出息”的孩子,只能对弟弟进行“精神的虐杀”。从中发现哥哥对弟弟的虐杀里包含着一种深深的爱这是一种痛苦、无奈,又有些盲目无知,带有一些悲壮色彩的爱。板书:爱心符号(四)感悟“不幸”实质1、投影出示:不幸者谁?A、哥哥:小小年纪担当了“长兄为父”的辛劳;严于自我反省又承受了自责、悔恨之苦。B、小兄弟:体弱多病,经受精神虐杀,心甘情愿被虐杀,而后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甚而他也许正以同样方式虐杀自己的下一代。C、像小兄弟一样的中国儿童:不知不觉地正经历着被虐杀的生活,而毫不抗争,也无力抗争。D、像哥哥一样中国家长:以“爱”为理由,正在亲手刨制虐杀自己孩子的精

13、神的方法而不自知,或不知悔改。2、挖掘主题:投影出示:“爱就是让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指孩子们编者注)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1)风筝意义何在?(或:你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写风筝吗?)交流明确:本文以反省“精神虐杀”为核心,抒写如何关注儿童问题,鲁迅期待通过这篇文章,能使这种盲目无知的“虐杀”和“被虐杀”早点结束。希望所有的中国孩子都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快乐天空,所有的成年人都能够记住风筝的教训,真正为自己的下一代营造一份和美与幸福!(2)挖掘风筝的现实意义鲁迅的风筝离我们渐行渐远,今天的我们再读风筝有哪些现实意义?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联系现实

14、生活中的自己和同学,充分讨论,学生渐渐能发现:本文就是在写自己或身边同学的生活,教育自己或同学的父亲该如何关注、对待儿童的问题。四、美读寄情同学们,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远在异乡的鲁迅,在思念怀旧的情绪中,他想到了弟弟,他嗅到了故乡散发出的温暖的醉人的春意。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二节,再次体会作者的那份情感!配乐齐读文章第二节。板书设计风筝鲁 迅哥哥弟弟精神的虐杀作业或预习试着写封信,给曾经“精神虐杀”过你的人(或被你“精神虐杀”的人),谈谈你读了鲁迅的风筝之后的想法。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中,紧紧抓住 “不幸”与“虐杀”两关键词,做足“语言”的文章:从语言角度,挖掘出文本在语文学习上的价值,感受作者的处境、个性、思想与语言表达的关系,使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获得阅读这一类文章(尤其是鲁迅文章)的方法,提高语文的感受能力、学习能力、鉴赏能力、思辨能力。整个环节显得开放、灵动、有效。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让学生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孩子的生命一定也能因“语文”而一路欢歌,从而享受到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