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302368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祝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祝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祝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祝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祝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2. 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2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3理解文中含蓄的语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2认识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学法引导】1先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同时也明确文章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2.然后局部分析比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3.师生、生生合作,探讨祝

2、福文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文的语言特色,进一步理解鲁迅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因素。3品味小说语言技巧及其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封建思想、封建势力仍然压迫着下层百姓,尤其是妇女。1919年“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喊出“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以彻底反帝反封建为己任,妇女解放也成为思

3、想解放、社会解放的重要内容。写于1924年2月7日的小说祝福,正是借祥林嫂的形象,再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现实,表现作者鲜明的政治立场。小说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发表于同年3月15日的东方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对妇女的各种压迫仍然十分惨重。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牺牲于所

4、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进行批判。早在1918年8月,鲁迅就针对当时的复古主义者所鼓吹的节烈观,发表了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以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鲁迅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

5、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错一事,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祥林嫂正是属于第二种人,而且是补过无及而羞杀的。3小说主题什么是祝福的主题?主题就在于故意不把杀害祥林嫂的主凶明显地提示出来,以此来表现出封建制度的毒害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浸透到当时每人的精神里,所以一方面以此来毒害别人,而另一方面则又以此来毒害他们自己,作者的意图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封建统治的残酷性,在于诸如严刑酷法、杀人放火等等,这都是人人可以看得清楚的事情,夫权,族权,神权等一切封建礼教,虽然没有锋刃,也不会一直子置人于死地,却可以不用刀而杀人。杀人而没有血迹

6、,甚至于在无意中杀害人们的灵魂而不自觉。他之所以这样写,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在比严刑酷法还要严酷,被杀害的人数和范围也要更多更广泛,这就是祝福的主题。附:鲁迅谈祝福“喜剧”、“悲剧”、“惨剧”这种名称,也可以用到有些小说上来:比如祝福。祥林嫂到后来,弄得活既不成,死也死不得。如果有鬼,她将被锯开身子来;如果无鬼,将永远见不到惟一亲爱的阿毛了,悲惨到了极点。但这种痛苦,并不是她自己找寻出来的。祥林嫂并非被害死,再嫁本非她所愿,阿毛是狼拖去的,都出于无可奈何,所以是惨剧。4小说集彷徨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初版。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ll

7、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另一方面是讽刺封建余孽,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在个人反抗失败后的不同表现及其空虚、动摇的弱点。(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脉络。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zhng) 寒暄(xun) 监(jin)生 朱拓(t)编篡(zun) 少不更(gng)事 谬(mi)种 俨(yn)然负

8、疚(ji) 形骸(hi) 怔怔(zhng) 炮烙(1u)咀(j)嚼 搭讪(shn)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1)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 (瘦弱、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 (消失、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 佛、好像)是 (木雕、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 (一轮、一转),还 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2)镇上的人们也 (仍然、继续)叫她祥林嫂,但 (声音、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是笑容是 (淡淡,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 只是 (直着、瞪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 (永远、日夜)不忘的故事。【明确】 (1)瘦削、消尽、仿佛、木刻、一轮(

9、2)仍然、音调、冷冷、直着、日夜3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给课文画出结构图表和反映祥林嫂的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明确】祝福结构图表顺序 情节 内容 时间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三个半月两年约两年倒叙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祥林嫂的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快乐和幸福: 苦难与不幸:逃出婆家在鲁四爷家做工 被婆家卖掉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拼死反抗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有自己的房子 被鲁镇的人歧视(阿毛、额头上的疤)生了儿子 被鲁四老爷鄙视胖了 对地狱的恐惧捐门槛赎罪 参加

10、祭祖仪式被拒绝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因而死4本文在叙述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倒叙顺序,请简要概述这种叙述顺序的作用。(1)学生分组讨论,从多角度加以探究。(2)教师点拔明确:小说先写祥林嫂的死去,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悬念:祥林嫂为什么会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她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向“我”提一连串的怪问题?为什么鲁四老爷骂她“谬种”?倒叙既给作品造成了悲剧气氛,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又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问的矛盾,直奔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另外这种笔法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人胜。(四)总结扩展

11、总结祝福的强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揭示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紧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也设置了强烈的悬念。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和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回答下列问题。1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2从祥林嫂初到鲁镇至临死前,外貌(尤其是眼睛)有哪些变化?小说为什么着力写这些变化?3小说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

12、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2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体会祝福精彩的环境描写。(1)指导学生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部分。并讨论其作用。(2)点拨与提示: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靠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这

13、样,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

14、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3)教法指导:祥林嫂的一生是凄苦的,祥林嫂的死是悲惨的,可是小说的第一自然对新年气氛,也就是祥林嫂死的当晚的环境描写却是那

15、么的热闹,是为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以化解疑难。从方法上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衬托。最常见的就是正面衬托,像鲁迅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凄凉、冷落、昏暗,与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回到久别的家乡的心情是一致的;另一种是如本文的开头的景物描写,属于一种反衬,也就是从事物的反面衬托,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本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就属于以乐景衬哀情。从内容上理解:爆竹是新年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从“时时发出闪光”“震耳的大音”可以感觉到鲁镇新年的热闹气氛。但在鲁镇过年能买得起爆竹的有几个人?这接福迎神、拜求好运气的热闹必是富人们所为,而恰愉是在这富人们的声声祝福中,祥林嫂

16、却怀着极度的疑惑和痛苦惨死在雪地里,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呀!2作者多次描写祝福的景象,写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无限凄苦地离开人世,并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这些有什么深刻含义?点拨 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的反衬手法。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巧妙地加以运用,使作品产生了“益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明确 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至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

17、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3为什么要交代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明确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明以后士大夫所讲的封建伦理的学问;讲理学的,即信奉理学的,也就是道学家。道学家们坚决反对妇女再嫁,他们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凡入国子监肄业的,叫“监生”。在清朝只存空名,不施教育,可以用钱捐得监生资格。小说开头即点明鲁四老爷信奉理学,就为下文写他歧视祥林嫂作了提示。监生之上加一老字,说明这一资格已成历史陈述,与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相配合,写出他如何热衷功名,也就写出了他与一切改革必然格格不入。4如何理解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描写?明确 对书房的布置,

18、是依照“我”的观察,有顺序而又有重点地写的。因为房里被雪“映得较光明”,因为是“朱拓的”,又是寿字,所以能够“极分明的显出”,所以它才首先被“我”看到,接着按顺序看过去,就自然地看到了寿字两边的对联。陈抟是五代时人,擅长诗赋,因科举不中,在武当山和华山修道,传说他活了八百岁。书房里挂陈抟的“寿”字,说明鲁四老爷希望长命百岁。一副对联,是宋代理学家所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与方法,“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下联(上联应为“品节祥明德性坚定”),意思是:通晓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心气和平。鲁四老爷的实际行动,如大骂新党康有为,大骂祥林嫂是谬种,与那半副对联所标榜的“心气和平”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对鲁四老

19、爷作了有力的嘲讽。把一边的对联写成“已经脱落,松松的卷和放在长桌上”,一则便于突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半联,一则和下面的“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样,表现了书房的凌乱和书房主人的懒散。5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1)学生进一步通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绘祥林嫂外貌的语段并填写下列表格:时 间年 龄服 饰面 貌眼 睛初来鲁镇二十六七岁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两颊红顺着眼再来鲁镇三十一岁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有泪痕,眼光无精神临死之前四十岁上下手拄竹竿,

20、下端开了裂,手提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木刻似的只有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2)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衬林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明确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初来鲁镇时她青年丧夫,勤劳善良,安分耐劳,她本想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可却仍被婆婆再嫁到深山野凹里去,可是不久丈夫又病死了,儿子给狼吃了,生活中的惨重打击,使她重新回到鲁镇时“两颊上失去了血色”,“眼角有泪痕”。当她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四婶一声“你放着罢!”以及柳妈的关于死后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的惊,使祥林嫂的精神完全崩溃了。她在长期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精神麻木。她所产生

21、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以免除死后更大的苦痛与恐怖。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祥林嫂一步步被逼上死亡的道路。(3)研讨文中主人公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教师点拨与提示在学生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A结合“初到鲁镇”部分的有关段落,研究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劳动妇女?重点理解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特点。B结合“被迫改嫁”、“再到鲁镇”的有关段落,研究祥林嫂怎样对待周围的人们所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指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种种挣扎与抗争,以及这种抗争的悲剧性。C分析鲁镇的人们的思想性格和对祥林嫂的态度,分析鲁镇这一典型环境和祥林嫂这一典

22、型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合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来分析。D探讨祥林嫂是怎样从挣扎、反抗到毁灭的?(内因:她的思想性格;外因:鲁镇的社会环境。)小结:高尔其曾说:“文学是人学。”文学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文学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要从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造成什么样的人物,同时人物也能对环境起一定作用,把握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注意人物与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的关系,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在一系列事件中、一个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

23、来的。明确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挣扎面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洋林嫂是一位被“病态社会”摧残致死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的

24、形象。如果说善良和光明的毁灭是悲剧,那么祥林嫂正是一个被毁灭的审美形象,祝福深沉而忧郁的悲剧价值在于对旧中国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三)总结扩展总结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地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四)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三:联系课文内容,分析语段。第三课时(一)明确目标品读小说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下面句段的含义

25、或思想感情。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讨论明确。明确 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他要愤愤然地骂祥林嫂“谬种”。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特意”“满足”表现了这

26、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讨论明确。明确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明确 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她讪讪的缩了手

27、,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四婶着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两次反应不大相同,为什么?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讨论明确。明确 (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已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2)“祥林嫂,你

28、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到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明确 这是“我”对祥林嫂的死所发的愤慨。用逗号突出了“想”。人们,主要是鲁四老爷和太太,也包括与造成祥林嫂悲剧有关的人,如卫老婆子等。镇上的人们把祥林嫂叙述阿毛被狼吃掉一事拿来取笑,大家咀嚼赏鉴她的悲哀,进而厌烦和唾弃她的悲哀。把她当作“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堆里”,指尽管人们巳不关心她

29、的生活,她仍勉强挣扎活着。“活着有趣”与“百无聊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表达了“我”的同情和潮讽,那些人以为祥林嫂活着是多余的,所以“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我在艨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圆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她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提示 小说中惟一对祥林嫂表示同情,为祥林嫂的死而感到不安的“我”,在祝福的爆竹声中,也终于不再为祥林嫂的死而有任何精神负担了。这说明“我”对祥林嫂的同情毕竟是有限的。“我

30、”所感到的,不是世事的不平,而是“懒散而且舒适”,也就写出了神权在鲁镇的权威。 对祥林嫂这样备受欺压的妇女的死亡,天地间的神灵不问不闻,置之不理,在“歆享了牲醴和香烟”之后,却“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是“我”的想像,从想像中揭露了神权的荒诞,表达了“我”的愤慨。明确 这是小说的结尾部分。作者以喜写悲,描绘出当时严酷的阶级对立,富人所祝之福正是建立在穷人的不幸和痛苦的基础之上,表现了“我”的悲愤和憎恨之情。(三)总结扩展总结 1“祝福”的语言特色鲁迅先生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思想深邃,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剖析包含着深沉的感情。语言简洁、凝炼而寓意宏富。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的

31、感情。老舍说:“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祝福正是这样,特别是描写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很值得欣赏。例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子”,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写的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人物语言高度个

32、性化。祝福中“我”的话跟鲁四老爷的不同:“我”的话活像一个新派人物,鲁四老爷的话活像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卫老婆子的话跟柳妈的不同,卫老婆子活像是一个“中人”,柳妈的话活像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祥林嫂嫁给贺家,这个片断主要是由卫老婆子叙述的,语言特别生动活泼,既俗气又有野趣,跟前后片断格调迥异。肖像描写洗练传神,含蓄隽永。肖像描写是塑造人物的手段。小说多处描写祥林嫂的外貌,特别是对她的眼睛,做了精心的刻画,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不幸遭遇,展示她那每况愈下的苦难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三次集中的外貌描写显示了人物不幸的遭遇和内心的创痛,给人广阔的想像空间,填补了片断之间的

33、空白。后两次描写,多数语句用反复修辞,且同中有异,写出脸色的变化,显示祥林嫂更大的不幸。眼睛是人物内心的窗口,几次抓住眼睛描写,能使读者透过眼睛这个心灵窗口,窥见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2品味语言方法欣赏小说的语言,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其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具体方法:欣赏小说的语言,要注意语境的把握,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有效地解读并领会小说语言的隐含信息。欣赏小说语言,应注意选取人物的习惯用语,这些被强化了的习惯用语往往能形象地展现人物性格。欣赏小说语言,要注意分析能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的话语。欣赏小说语言,要注意对关键词语、特殊词语的揣摩,因为这些关键词语、特殊词语往往负载了字面信息之外更为丰富的信息。欣赏小说语言,还应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句式的选择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四)布置作业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之类的地主压榨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活害死了祥林嫂。全班或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