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2019尔雅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01527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4.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2019尔雅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2019尔雅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2019尔雅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2019尔雅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2019尔雅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单选题】石头,学名(C),是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A、奇石 B、观赏石 C、岩石 D、矿物2【单选题】奇石这一名称在我国古代就有,主要指太湖石“以为玩好也”,表示出具有(D)的含义。 A、稀有、罕见、奇特 B、瘦、漏、透、皱 C、假山叠石 D、奇特、怪异3【单选题】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用(C)一词来表示奇石,这一名称出自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 A、奇石 B、石玩 C、怪石 D、雅石4【单选题】南宋时代赏石文化传人日本,日本人称为(B), 在印尼、马来西业、新加坡等国则称为“雅石”,与中国奇石的同义语。 A、寿石 B、水石 C、盆石 D、山水石5【单选题】

2、(B)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的第一部奇石文章,作者是白居易。 A、雨花石记 B、太湖石记 C、灵岩石记 D、大理石记6【单选题】唐代诗人(A)也是奇石收藏家、鉴赏家,他为我们留下了著名的诗句“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一直到今天为许多人的口头禅。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李商隐7【单选题】最早对奇石高下等次分类的是唐朝 (D),他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开了唐末宋初分类品石之风的先河。 A、李德裕 B、魏征 C、白居易 D、牛僧孺8【单选题】我国有文字资料记载最早出现奇石鉴赏的标准是白居易的(A),他提出了“丑、形、质、色、老、势、气、灵、禅” 的赏石观

3、。 A、太湖石记 B、雨花石记 C、灵岩石记 D、大理石记9【单选题】我国的赏石术语如“奇石”一词自(D) 就开始出现开始使用,其中“假山”一词已成为园林叠山的正式名称。 A、晋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10【单选题】(B )是唐代宰相李德裕在洛阳城精心布置一大景观庄园,内置采自各地的奇古太湖石、泰山石、巫山石、罗浮山石等。 A、沧浪亭 B、平泉庄 C、瘦西湖 D、寄畅园11【单选题】“江南家家窗,何处无远岫”指的是文人雅士对奇石的玩赏在( D)时已经相当普遍。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代12【单选题】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奇石界最大的收藏家当属( A),他广泛搜集天下奇峰怪

4、石、名花异卉,比较典型的是 “艮岳”园林。 A、赵佶 B、牛僧孺 C、李德裕 D、米芾13【单选题】元郝经有诗曰:“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描述的是宋徽宗因石误国。历史上有名的( B)就是玩物丧志。 A、生辰纲 B、花石纲 C、玉石纲 D、丝绢纲14【单选题】苏州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B )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A、沧浪亭 B、留园 C、拙政园 D、寄畅园15【单选题】“石不能言”的意思指(B ),出自于南宋文学家陆游的咏石诗闲居自述。 A、石头不会说话 B、石头不需要说话 C、石头不是不能说话 D、石头不需要我们说它16【单选题】尚书.禹贡称:“海岱惟青州岱畎

5、丝枲铅松怪石”,这里说的上贡的物品 “铅松怪石”指 ( C) 。 A、太湖石 B、灵璧石 C、博山纹石 D、泰山石17【单选题】大诗人 ( A)不但精通诗词,又精于造园,他一生曾设计营造了四处园林长安新昌坊宅园、渭水之滨别墅园、庐山草堂、洛阳履道坊宅园。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欧阳修18【单选题】宋代赏石文化最突出的成就是杜绾( B)的问世,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石谱。 A、晴谷石谱 B、云林石谱 C、素园石谱 D、芥子园石谱19【单选题】乾隆皇帝的玲峰歌:“将谓湖石洞庭产,孰知北地多无限。万钟异石大房山,有奇心偶斯为伴。”写的是(A )。 A、青芝岫 B、青莲朵 C、青金石 D、

6、青须弥20【单选题】1921我国地学第一人( B)编写石雅,第一本从地质角度阐述奇石的著作。 A、许问石 B、章鸿钊 C、张轮远 D、王猩酋21【单选题】宋朝时期赏石活动空前发展,赏石理论研究相继问世,出现了许多的赏石大家,( A)是第一个提出以“瘦、漏、透、皱”四要素作为相石标准的赏石爱好者,至今还在沿用。 A、米芾 B、欧阳修 C、苏东坡 D、唐寅22【单选题】元郝经有诗曰:“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描述的是宋徽宗因石误国。历史上有名的(B)就是玩物丧志。 A、生辰纲 B、花石纲 C、玉石纲 D、丝绢纲23【单选题】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奇石界最大的收藏家当属(A ),他广泛搜集天下奇

7、峰怪石、名花异卉,比较典型的是 “艮岳”园林。 A、赵佶 B、牛僧孺 C、李德裕 D、米芾24【单选题】“江南家家窗,何处无远岫”指的是文人雅士对奇石的玩赏在(D )时已经相当普遍,奇石已成为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的普遍审美对象,所以说我国赏石进入文化成熟期。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代25【单选题】(B)是唐代宰相李德裕在洛阳城精心布置一大景观庄园,内置采自各地的奇古太湖石、泰山石、巫山石、罗浮山石等。 A、沧浪亭 B、平泉庄 C、瘦西湖 D、寄畅园26【单选题】我国有资料记载做到“人石合一”的第一人是( A),他“与石为伍,朝夕相对”,“与顽石交流待之如宾,亲之一如贤哲,重之如

8、宝玉,爱之如儿孙”。 A、牛僧孺 B、李德裕 C、白居易 D、魏征27【单选题】我国的赏石术语如“奇石”一词自( D)就开始出现开始使用,其中“假山”一词已成为园林叠山的正式名称,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代。 A、晋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28【单选题】我国有文字资料记载最早出现奇石鉴赏的标准是( A),他提出了“丑、形、质、色、老、势、气、灵、禅” 的赏石观。 A、太湖石记 B、雨花石记 C、灵岩石记 D、大理石记29【单选题】我国有资料记载最早对奇石高下等次分类的是唐朝( D),他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开了唐末宋初分类品石之风的先河。 A、

9、李德裕 B、魏征 C、白居易 D、牛僧孺30【单选题】唐代诗人( A)也是奇石收藏家、鉴赏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著名的诗句,其中“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一直到今天为许多人的口头禅。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李商隐31【单选题】( B)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的第一部奇石文章,作者是白居易。 A、雨花石记 B、太湖石记 C、灵岩石记 D、大理石记32【单选题】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一生有三爱:爱竹、爱兰、爱石,他常以此寄托自己耿直的个性,因爱而画,由画而咏,诗画中“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D )”的品格情操成了郑板桥理想、精神、人格的艺术化身,体现了他的执着追求。 A、廉 B、烈

10、 C、刚 D、骨33【单选题】1921我国地学第一人(B )编写石雅,第一本从地质角度阐述奇石的著作,应用了近代科学的一些观点,对我国传统赏石文化与西方赏石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比较和分类论述。 A、许问石 B、章鸿钊 C、张轮远 D、王猩酋34【单选题】乾隆皇帝的玲峰歌:“将谓湖石洞庭产,孰知北地多无限。万钟异石大房山,有奇心偶斯为伴。”写的是(A )。 A、青芝岫 B、青莲朵 C、青金石 D、青须弥35【单选题】苏州留园至今仍以艮岳遗石(A)名满天下。 A、冠云峰 B、瑞云峰 C、玉玲珑 D、皱云峰36【单选题】苏州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B )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A、沧浪亭 B、留园 C、拙政园 D、寄畅园37【多选题】长江石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ABD)()()等等。 A、江水墨石 B、芙蓉石 C、泰山石 D、绿泥石38【判断题】我国从唐朝开始称为奇石、峰石,明清称呼就以奇石为主了,之后唐宋以后赏石文化传至韩国,韩国称为寿石。正确39【判断题】中国园林起源于殷商,最初叫囿,是帝王奴隶主放养猎取的剩余动物的场所。正确40【判断题】“寿山艮岳” 是中国山水园林中运用假山的典型例子。( 正确)41【判断题】李鸿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地质学第一人”。 (错误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