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291546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doc(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概述5薄弱环节5E-learning5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 Instructinal Design)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5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61.1要点介绍6系统科学6系统方法6行为主义7认知主义7建构主义71.2思考与练习题8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8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的看法(新)。83、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94、教育技术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95、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06、请你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

2、。107、请谈谈你对因特网的出现及发展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的影响。(旧)11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1重要名词11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11直观教学11视觉教学11视听教学12戴尔经验之塔12视听传播12程序教学12思考与练习题12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12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12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34、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谈谈你对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

3、135、结合实践,思考混合式学习思想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新加,需要上网查)13第三章 教学资源14重要名词14教学资源14教学媒体14多媒体14超媒体14虚拟现实14流媒体14思考与练习题141、简述教学媒体的特征,并说明教学媒体的分类142、“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153、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关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的建设情况,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尝试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建设提出一些建议。154、请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155、试从“教学媒体

4、到教学资源”这一提法的变化的角度,说明教育技术内涵的发展和变化。16第四章 教学过程16重要名词16学习16教学过程16教学设计16教学组织形式16教学结构16思考与练习题171、试论述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172、结合自身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和维多罗克的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的理解。173、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的?174、如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强调以“学”为中心,那么师生的角色、任务、教学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185、比较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186、对照两类现行的不同教学结构,谈谈你对

5、“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解以及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会产生哪些影响?19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19重要名词19教学系统19教学系统设计19成分显示理论20教学策略20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20ABCD模式21思考与练习题211、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212、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213、试比较分析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224、试依据所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你所熟悉的某学科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设计,提出设计方案。225、请你谈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6、发展变化的认识。226、请查阅相关资料,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旧)237、假如你是教师,你对“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学如何进行设计?(旧)23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24重要名词24虚拟现实技术24教学系统开发模式(ISD模式)24课程24智能导师系统(Intelligent Tutor System,ITS)24Agent(智能代理教学系统)24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25积件技术(Integrable ware)25绩效技术25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25思考与练习题251、请你谈谈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旧)2

7、5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开发技术与教学系统开发过程模式之间的联系。263、请说明网络课程开发与通常的课程开发的区别。264、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你对智能化教学系统研究现状的认识。265、请说明集成化教学系统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研究内容。276、结合具体学科说明网络课程开发包括那些内容?27第七章 教育技术运用28重要名词28WEBCL的三个子系统说明28思考与练习题281、教育技术运用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92、为什么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运用已不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请举例说明。293、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294

8、、为什么说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能够推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观念乃至教与学理论的一系列变革,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请举例说明。305、你认为什么是绩效技术?它与教育技术有什么关系?如何发挥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30第八章 教学技术管理31重要名词31思考与练习题311、教育技术管理与一般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说教育技术管理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的重要保证?312、项目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应包括哪些主要管理内容?假如你是课题负责人,你将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试提出你的项目管理方案。313、教学资源管理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特点?32

9、4、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管理领域所引起的主要变化是什么?325、教学软件资源的管理与学校综合信息管理都涉及哪些内容?336、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及其对网络学习的作用。337、信息管理在理论上和手段上的不断发展对项目管理、学习资源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带来哪些变化?(旧)33第九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33重要名词33教育评价3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4计算机辅助评价(Computer Assisted Assessment,CAA)34思考与练习题341、教育评价与教育技术领域的评价范畴的关系如何?342、请说明教学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如何设计?关于教学过程的评价目前有哪些新方法?

10、343、你认为当前网络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54、请你谈谈技能性非客观题测评的现状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是什么?355、教学资源评价和教学过程评价的着重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旧)366、查找有关资料,谈谈你对第四代教育评价的看法,它对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有何启示?(旧)36第十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36重要名词36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36创新人才36教育信息化37远程教育3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7思考与练习题381、请你结合21世纪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382、教育信息化迄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11、382、请你谈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383、请你谈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393、为什么说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94、请你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由此分析我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能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吗?(旧)405、国外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何启示?406、结合实践,尝试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步骤。40网上学习资料41何克抗谈教育技术发展新动向41概述本学习笔记记录自己在学习教育技术学中的知识点。何克抗 李文光 编著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薄弱环节E-

12、learning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 Instructinal Design) 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 Instructinal Design):是指能够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其产品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一

13、些教学方案,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自动化的并不专指高度智能的开发工具,也不强调用机器代替教师、学科专家的所有职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它包含三种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第一章 教育

14、技术学概述 1.1要点介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旧)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新) 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

15、设计、开发、利用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或阶段,前者的输出是后者的输入,后者的输入是前者的输出。管理和评价贯穿于上述内容和阶段之中,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有关这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系统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问题的

16、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方法采用的一般步骤是:(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4)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5)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直到实现或接近理想设计为止;(6)应用和推广。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

17、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

18、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 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

19、需要交流与合作 。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 。 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 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体现在: 一、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基于“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念,基于这种观念,知识被视作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现实映象。而建构主义则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中的意义;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 二、区分了知识与信息(或者说区分了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简单知识)是稳定的、自足的、结构良好的、客观的,

20、而知识(特别是复杂知识,是以智慧的高度看待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主观的。简单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捕捉到、记录下来、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分配,可以分割,可以以语言和符号明示,可以以现成方式打包并加以传递;因而,教学就是对这种简单知识的传递、传授、传播,而学习就是对所教知识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而复杂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总是和认知者相关,与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相联系,因此,知识总是包括认知者对真理的质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所有这一切发生的情境脉落,因而,知识难于直接访取或传递给他人,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掌握这种知识需要掌握组织

21、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不同方面。 三、另外,知识同时具有个人与社会两个维度(以上观点似乎只强调知识对个体的意义,但是建构主义者同样认为知识具有社会这个维度)。 四、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情境中完成(是针对复杂知识不能以孤立方式掌握而提供解决办法,在情境中建构知识,而不是其它形式的传递过程)。 五、知识还具有默会性,可以区分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

22、性。ATI研究: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dtude Treatment 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类研究将重点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到媒体对人类学习过程可能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人的能力与教学干预(包括媒体运用、内在条件与学习支撑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简称ISM法)1.2思考与练习题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技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

23、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它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

24、科性质、学科发展的看法(新)。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它具有方法论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教育技术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包括: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教育技术学有自己独特的,与其它学科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扩展,从深度来看,它包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理论包括教学设计理论、课程开发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绩效技术理论等的深化。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工程、课程整合、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应用方面来看,过去主要是视听媒体应用,现在主

25、要是多媒体、网络。随着网络教育应用的深入,网上教学评价、网上课程开发、网上答疑与自动评测系统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提出了很多新的应用研究领域。在企业培训方面,我们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应该开展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模式和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绩效技术对教学设计影响的研究,此外,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也需要更深、更广的进行研究。3、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答:按ATEC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个规定性的一般性定义)(旧)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

26、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学习过程(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习资源(人力和非人力的一切可资学习的资源)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包括五个范畴: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开发(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运用(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和评价(对计划、产品、

27、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或阶段,前者的输出是后者的输入,后者的输入是前者的输出。管理和评价贯穿于上述内容和阶段之中,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有关这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4、教育技术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做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建立理论,推进实践。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三类: (1)哲学的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法 (2)一般研

28、究方法 A)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 B)量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法、测量法 C)综合的方法,如软件工程的方法 (3)专门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任务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课堂信息分析法5、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答:它们都是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系统科学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系统科学对教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29、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遵循整体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教学四要素的关系,成功的教学系统在于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再比如,遵循有序原理,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且能提供一个较大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即远离平衡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系统的有序发展。 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的归纳。由于教学

30、过程在某种程度(某种视角)上说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理论)、认知主义(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学习者为中心、主动的、意义建构、协作、情境、资源)。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对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教学理论着眼于如何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开发新的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样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6、请你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

31、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答:“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发展空间,如有人将教学系统视为一个混沌系统,其运动过程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因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产生了冲击,这种冲击必然会传导到以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技术,然而,网络传播在给教育技术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又正是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而得到跨跃式发展的契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以“校校通工程”等信息化建设在快速发展并显示了其对于教育(技术)的跨跃式发展的推动力量。 建构主

32、义理论被认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其所倡导的个性化、情境、协作、资源的重要作用等等对教育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只有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支持建构主义理论,为这一理论提供实践的广阔舞台。所以,重视并顺应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柱。 课程不再是跑道,而反映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理解的研究范式,是所谓的后现代课程观,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提供了课程设计四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它对于目前广泛开展的网络课程建设,利用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33、、综合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乃至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真正转变,意义是重大的。因而,教育技术需要去适应这种后现代课程观。7、请谈谈你对因特网的出现及发展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的影响。(旧)答:因特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正得到飞速发展,这种数字化的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第四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与获取。它与前三种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这些都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提出了挑战。 早期的传播理论中的7W、六阶段、

34、四律都是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时代形成的,而在信息极端丰富、交互及媒体呈现的手段同样极端丰富、观点意识形态多元共存共享的现代信息社会,早期传播理论中的许多原则都受到了冲击,有些冲击甚至涉及本质,如信息传播的PUSH与PULL的问题、信息源与受众群的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提供者的同时又都是信息获取者)等等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重要名词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 2是指二种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物化形态的技术与智能形态的技术 3是指三个教育技术发展阶段:手工技术时代的传统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的视听媒体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技术。 在这个2X3矩阵中,我们可以陈列一些典型的技术: 手工技术时代

35、的传统教育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智能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 机电技术时代的视听媒体教学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智能形态的技术(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 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智能形态的技术(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

36、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视觉教学 视觉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它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媒体种类不同。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视听教学 强调利用视听设施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把视听教材看做教师教学的传递工具和辅助教学工具,不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与视觉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戴尔经验之塔 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模型,愈上层愈抽象,愈下层愈具体。该理

37、论认为: 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视听教学是沟通上层抽象与下层具体的利器。视听传播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它是教育技术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的结果,也是受系统观影响教育技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的系统论的结果。视听传播的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

38、,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视听传播论把对提高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的研究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框架中,改变了传统视听教学论对视听媒体进行孤立研究的方向。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其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思考与练习题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 参见上面的重要名词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看作美国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要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是一个不小的话题,

39、只能试述一二: 我们应该像美国一样重视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 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应奢望追求所谓的终极真理,而是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理论、发展理论,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定义体现了美国人对于理论发展的务实性。 我们应该有一个类似AECT的组织,超越商业行为,组织优秀专家,持之以恒地发展教育理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在教育之中,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例证。 我们还需要正确对待人本主义的思潮,美国在教育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所追求人本主义思潮不无关系,我

40、们需要正确处理这些论调:教育的目标是个人的自我完成,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不需要对公众、集体、社会承担任何责任! 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是在移植欧美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改造与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国外的教育技术,着眼于现代教育媒体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比较严谨,有自己的特色。 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正积极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80年代,我们发展了计算机辅助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90年代,

41、我们成功借鉴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并纳入了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何克抗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系统、完整地吸收了AECT94的定义(2001年)。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我国的教育技术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完整的教育技术专业体系。 同时,我国通过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来推进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在中央及各级地方设立电化教育研究机构(电教馆),及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网络。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有误区,主要有: 重“电”轻“教”,重视电教设备的维修与保管而轻视其发挥教学功能及作用 重“硬”轻“软”,重

42、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忽视教师培训 重“教”轻“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偏“科技”轻“人文”,重视技术水平考察而忽视人文修养,技术是双刃剑,需要人文素养的正确引导作用。 (二)教育技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独立学科;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4、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谈谈你对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 无5、结合实践,思考混合式学习思想对教育

43、技术发展的影响。(新加,需要上网查)所谓混合式学习思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_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建构主义的观点:抛弃纯主观主义,坚持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既要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

44、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第三章 教学资源 重要名词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通过数模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再由计算机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使多种媒体

45、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超媒体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流媒体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解决多媒体信息在窄带宽上的传输问题,它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以满足实时性及无盘工作站的播放。思考与练习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特征,并说明教学媒体的分类媒体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语

46、言、声音、图形、图像等。二是存储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投影片等。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它是教学系统的四要素之一(另三个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它具有如下特征:稳定性:可以稳定地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需要时再现;传播性:可以被远距离传播,使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再现; 重复性:可以重复使用,使用者越多越能显示媒体所负载的信息的价值;组合性:媒体可以组合使用:工具性:媒体是工具,不能替代人(教师)的使用;独立性:在特定时空下,媒体可以脱离人独立起作用。教学媒体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三类,口语媒体指口头语言,是最古老最常用的人际交

47、流方式;印刷媒体如教科书、报纸、杂志等; 电子媒体指用电子信号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的载体,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分。教学媒体按作用的感官及信息流向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视觉媒体如幻灯机等;听觉媒体如录音机等;视听媒体如VCD、录像带等;交互多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2、“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这句话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可以理解为个人缺乏Internet信息搜索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素养。其实掌握网上的信息资源搜索方法并不困难,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一、使用Google,

48、Baidu等搜索引擎,可以通过关键字(及其组合)来搜索相要的资源;二、通过Yellow Page,或其它媒体(纸或电子媒体)上提供的URL地址来搜索网上资源;三、通过百度知道等方式,在网上提问然而,即便是一个会熟练使用Internet搜索方法的人,有时也会有这种感叹。因而,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Internet 需要不断扩展其应用(如BLOG,社会软件等),以更有效率地组织信息。3、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关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的建设情况,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尝试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建设提出一些建议。目前,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一些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规范,其中包括远程教育技术规范

49、教学资源库部分DLTS、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及一个教育管理信息规范(名不详)。这些规范已经较好吸收了国外的资源库建设标准,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未完4、请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媒体首先要遵循适用原则,即“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的超级媒体,各类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特性,关键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体,并充分发挥其长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有:学习者的特征,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认知阶段)、兴趣、动机、认知风格和认知技能等,选择符合学习者特点的媒体类型。学习任务,要考虑当前的

50、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媒体呈现效果,最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媒体选择时还要依据客观条件,考虑媒体的易获得性和适用性,也就是需要根据即时教学环境所能提供的物理及信息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媒体。当然,媒体自身的特点,也是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各种媒体在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性能,需要教学设计人员能充分考虑。5、试从“教学媒体到教学资源”这一提法的变化的角度,说明教育技术内涵的发展和变化。在教育技术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以前,人们习惯于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分析媒体的教学作用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媒体来提供教学内容的呈现效果。随着媒体本身的发展以

51、及传播理论及早期系统论对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人们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开始把媒体放到整个教学系统中考察,与教学过程等其他要素联系起来研究,形成依靠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在教学媒体阶段,教育技术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效果,以及媒体在教学中的科学性、经济性。教学资源的提出,反映了教育技术开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开始全面地分析问题(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运用技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如今,教学媒体只是作为教学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来被考察被利用。第四章 教学过程 重要名词学习 广义的学习可以理解为人类以获得的经验去适应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狭义

52、的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行为主义);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认知主义);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过程,也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一般地,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次,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最后,教学过程表现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双边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从教学规律出发,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方法

53、,从而形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具有:依附性、动态性、系统性、层次性、稳定性。思考与练习题1、试论述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有两种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一类是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另一类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分类体系。 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

54、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包括六个不同层次: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价值个性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准备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创作六个不同层次。 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将学习目标(结果)分为五个部分,它们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智力技能又分为辩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不同层次。 这两类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有相同之处,如基本上都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领域(加涅的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可归纳为认知总领域),对认知领域的细分目标

55、分类基本一致,都具有从低到高,层次分布有累积性(布卢姆的六个层次,与加涅对智力技能的四个层次划分及认知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种理论尽管使用的术语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教学目标的细分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另外,布卢姆是从测量学的角度出发来分类,有利于指导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而加涅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除了考虑教学测量外,还考虑了学习过程、条件及相互间的层次结构,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2、结合自身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和维多罗克的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的理解。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模型,与认知心理学所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一致,后者将人的认知与计算

56、机的信息处理过程相类比,加涅把情感(期望、执行控制)等人的因素融入这个系统而成。 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感受器),进行感觉登记,以可辨认的型式(pattern)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经过语义编码转化成有意义的模式后进入长时记忆,这些过程(知觉选择、型式化、语义编码)都会受到人的期望、动机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影响。学习者同时在期望、动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综合作用在通过反应器,激活效应器(肌肉)作出反应。完成一次学习过程。维多罗克对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作如下解释: 学习者长时记忆中影响知觉和注意的内容以及认知特点等进入短时记忆;由这些内容和倾向形成个体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选择性注意

57、;为达成对选择性信息的理解,进一步建构该信息的意义,即“语义编码”过程;对刚建立的试验性联系进行检验,以确定建构意义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返回去检查选择性信息,如果成功则进入下一步;达到对新信息的意义理解后,将这种意义同化或重构到长时记忆中。3、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的?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 一、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学习者的生理发展为物质前提;而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 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和保持的关键因素。 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

58、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因为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极为重要。 四、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特别是其中的认知风格)对学习有深入影响。 五、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六、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物质环境(设备设施等)

59、、及非物质环境(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等)对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如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强调以“学”为中心,那么师生的角色、任务、教学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讲授、板书,而学生的任务是听讲、记笔记,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也和过去截然不同。特别是在以网络为媒体的信息环境的网上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构筑以学为中心,强调以学

60、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从单一的教学信息的传授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专家等多种角色。教师的主要活动也由课堂讲授变为教学答疑、作业管理、主持讨论、考试管理、搜集课程资源、个别诊断与辅导等一系列的网上教学活动。教师帮助学习者诊断学习需求,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指导学生搜集、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 与此相适应,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从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理论上讲,在上述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的进度、节奏,基础是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地搜集

61、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5、比较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集体授课、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 集体授课的组织形式的优点是教师同时面对大量的学生,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可以广泛采用;缺点是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信息基本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流动,缺少交流机会。 小组协作学习可以按学生的能力、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进行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作用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充分体现,既培训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 个别化教学的优点是能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习者可以自行定义学习的节奏、进度,甚至是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真正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述三种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习者特征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6、对照两类现行的不同教学结构,谈谈你对“主导主体”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