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291260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doc(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绪论一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含义: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历史过程。关注社会和公共学前教育史,研究 实践 发展 教育实践和制度 教育理论 揭示规律二 目的:以史为鉴三 方法:四 历史演变(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原始社会公有公育,家庭产生后家庭一直是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19世纪初,欧文为

2、工人子女创办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1840 福利倍尔又创办了幼儿园。在欧美相继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和福禄倍尔主义幼儿园运动近代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具有学校能力的婴幼儿通过经验利用自己的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福禄倍尔系统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了儿童研究运动、教育调查运动和各种学前教育实验活动,杜威和蒙特梭利等提出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活动课程和儿童的自我教育战后,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一编 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古代东方国家的

3、幼儿教育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一 幼儿教育的性质及形式原始部落或公社内实行儿童公有和儿童公育二 幼儿教育的内容(一)生产劳动教育(二)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三)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育在儿童教育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三 幼儿教育的方法(一)观察与模仿(二)尊长的讲授及示范(三)利用表演作为指导学习的方法四 原始人的儿童观被视为父母的隶属物品五 结语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的特点:公有公育,无阶级性,平等的教育权;学用结合;无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简陋;形式多方面性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一 古代埃及(公元前2500年)埃及出现了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学校二 古代希伯来家庭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

4、的目标三 古代印度在古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印度古籍吠陀被当做统治阶级信奉的经典,为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四 结语进入阶级社会后幼儿教育发生的变化: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儿童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一 古代希腊的学前教育(一)斯巴达的幼儿教育健体强身;(“法伊迪塔”)斯巴达的教育属于外铄论及国家(或社会)本位论(二)雅典的幼儿教育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雅典儿童在7岁以前,由家庭负责教养,其内容:音乐、故事、游戏、玩具、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二 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一)前期罗马的幼儿教育场所是家庭,母亲承担抚育子女的义务,内容主要是有关

5、礼貌及宗教色彩的知识,常以父亲的格言及歌谣的形式进行(二)后期罗马的幼儿教育基督教的兴起对儿童观及幼儿教育的影响公元318 罗马皇帝的君士坦丁发布文件,严禁杀婴,公元400年,罗马尼森宗教会议建立收养弃子孤儿的“乡村之家”是历史上最早的收容幼儿的福利机构第二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思想古代希腊式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摇篮,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学前教育思想,为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古代罗马的教育特色是实用一 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理想国。最早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出生至7岁的儿童,柏拉图把他们的教育细分为两个阶段,出生至3岁为第一阶段,施行

6、儿童公育;3至7岁为第二阶段,强调身心和谐发展。2030岁学习“四艺”和谐的教育应当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音乐来陶冶心灵”柏拉图赋予幼儿游戏以教育理论上的重大意义,他认识到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天性,应给予满足。但应遵守一条原则,即游戏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精神重视给儿童讲故事论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强调模仿【评价】简述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1)重视优生优育,奴隶社会第一个主张儿童公育;2)主张和谐发展的教育;3)指出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4)提出了慎选故事教材的问题,是教育性教学的萌芽;5)重视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习惯成自然”二 亚里士多德(一)年龄分期与教育程序亚里士多德

7、首次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依据灵魂学说安排教育的程序及任务即先重体育,其次德育(良好的习惯)然后智育(发展理性)(二)论学前教育的保育和教育从婴儿期到5岁止,为避免对他们身心的发育有所妨碍,不可教他们任何功课,强调通过练习形成的道德习惯,他关于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主张,成为后世西方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渊源三 昆体良他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法学者,西方教学论的奠基人,代表作雄辩术原理一)论教育与人的天性其关于教育与天性的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大致可以概括为:1)认定禀赋大致相同,肯定了教育的作用,反映了朴素的平等思想;2)指出了天性的不完善性和可塑性,肯定了教育的建树作用;3)强调个体的个别差异

8、,因材施教二)论学前儿童的教育1)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对保姆、父母和教仆提出了严格要求2)儿童的学习应早点开始,但也反对进程过紧3)在学前教育智育的内容方面,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试图改进当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育史上,昆体良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的问题4)强调模仿与教育三)论教师和教学原则提出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标准;把教学看成一种双边活动;精辟的论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奠定了教学中量力性原则的思想基础四 普鲁塔克其教育主张有许多内容是与昆体良相同或相似(一)与昆体良明显不同的地方是普鲁塔克对儿童体育的重视(二)在教学的方法上:反对强制儿童学习,主张用鼓励与提供合理动机的办法

9、,认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第三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一中古时期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一)性恶论的儿童观及畏神禁欲的教育(二)预成论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的成人化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的特点上的质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在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一 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文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1)批评了性恶论的儿童观,提出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培

10、养目标;2)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3)强调体育和游戏的重要作用;4)重视家庭教育;5)在教育工作上,注意到儿童的兴趣与积极性的启发二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北欧)代表作幼儿教育论,探索了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三 蒙田论儿童教育(法国)(一)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二)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三)反对娇生惯养及溺爱(四)重视道德教育四 康帕内拉论幼儿教育(意大利)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代表作太阳城(一)优生与胎教(二)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将所有儿童都能得到平等的养育和教育作为国家的责任;将科学文化基础教育、体育和劳动所构成的教育内容通过轻松的娱乐的方式进行第四章

11、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 生平和世界观一 生平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二 教育代表作:1)母育学校(1633出版)是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在家庭中进行幼儿教育的各个问题;2)大教学论(1632写成)代表作;3)世界图解(1654完成)是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三 世界观夸美纽斯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还集中体现在他的“泛智”的思想中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宗旨第二节 教育的作用及主导原则一 教育的作用(参见笔记)二 教育的主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主观原则。所谓

12、适应自然,按夸美纽斯的解释,主要是指遵循自然界的“秩序”。不足之处在于与自然机械类比第三节 论学前教育一 儿童观及学前教育的意义(一)儿童观(“种子论”)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二)学前教育的意义从教有适应自然的原则出发,把儿童比作种子,认为如果要将儿童培养成有用的人,就必须在他身心形成最早阶段就开始教育二 母育学校的性质、意义和任务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一所学校,孩子的父母亲(特别是母亲)便是教师。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考虑学前阶段教育的重大任务三 母育学校的教育内容及用书(一)保健“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精神快乐是人的生命的源泉”

13、(二)德育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三种:训斥、榜样和练习(三)智育是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为6岁以下的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外部感觉他为母育学校制定的智育计划包括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百科全书”重视训练儿童的“体外感觉”(四)父母教育指导书及教材责任;大纲;方法,并为儿童编写一本直接供其观赏的图画书世界图解,其用处有三:1)帮助事物在儿童心灵留下一个印象;2)使孩子形成一种观念,认为从书本上可以得到快乐;3)帮助儿童学习阅读,掌握语言文字四 论幼儿的游戏及玩具他认为游戏式最适合幼儿的活动,并提出了涉及游戏教育意义的一些重要问题:1)游

14、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能量的散发;2)游戏式组织愉快的幸福童年的手段;3)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的有力手段;4)游戏式生活的预备;5)成人领导或参与游戏的必要性五 论幼儿的劳动教育和语言发展六 论幼儿的集体教育第四节 在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贡献主要表现为:1)详细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2)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了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3)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及第一本看图课本世界图解;4)首次深入“研究了在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他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所编众多教材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祖国语言被称作“19世

15、纪的世界图解”,今天 儿童的看图识字出版物实滥觞于世界图解局限性:夸美纽斯受宗教束缚第二编 近代学前教育 第五章 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由此开创了近代贫民慈善学前教育的传统。主要目的在于挽救贫民婴幼儿的生命,教育的成分微乎其微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后来形成了一场运动(1760 产业革命)1840 福禄倍尔创办了幼儿园,为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儿童接受社会学前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开始出现“双轨”倾向:一轨为中下层,一轨为中上层所设【总述】1835 法国率先开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制度的历史进程;40年代英国通过政府拨款形式

16、,加强了政府对幼儿学校的控制;19世纪后半期,法美日等国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整个公立学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育一 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英国贫民政策中的幼儿保健和保育问题这种发端于英国的、作为贫民政策的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时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根源和胚胎二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幼儿教育的开创和发展(一)背景:首先是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其次是初等教育的内容提早到幼儿阶段成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三是社会问题(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运动是英国幼儿学校的著名领导人,于1920开办一所幼儿学校,堪与欧文(1816创办幼儿

17、学校)并举,对19世纪欧美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强调智育。其教学方法是“开发教育方法”:激发好奇心;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感觉教学;让孩子独立思考;把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为贯彻上述原则,设计了“阶梯教室”“教学柱”“教学架”“调换架”等教具“发展课本”等教材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幼儿阶段其幼儿学校的最高目标在德育方面对幼儿学校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英国政府的幼儿学校政策1840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这时幼儿学校才真正成为国库补助的对象三 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学前教育在英国,19世纪上半期主要是欧文的幼儿学校占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期幼儿教育的

18、发展主要是受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影响,19世纪50年代福禄倍尔幼儿由德国的伦克夫妇和别劳夫人传入英国(一)伦克夫妇引进福禄倍尔幼儿园的贡献最早向英国引入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是伦克夫妇(二)伦敦福禄倍尔协会的工作和幼儿教育的复活与发展1870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提倡的自由主义概念1876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我国是2007年实行)伦敦福禄倍尔幼儿园协会普及福禄倍尔教育方法,在英国,自引进福禄倍尔幼儿园以后,幼儿教育的设施出现了“双轨制”的局面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奥柏林开办编织学校的活动,拉开了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历史的序幕。自1835年开始,法国政府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把托儿

19、所视为公共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一 18世纪末至1835年以前的学前教育(一)奥柏林的编织学校(法国有史记录的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编织学校:1770年奥柏林创设编织学校,学校招收的对象包括36岁的幼儿,编织学校每周只开放两次,教学内容包括法语、宗教缝纫、编织的方法,在法国有一定的影响(二)托儿所运动帕斯特莱、柯夏和马尔波等是法国19世纪上半期开展的托儿所运动的著名人物帕斯特莱是法国慈善家和女教育家,是法国托儿所的创办者。1862年,帕斯特莱领导妇女会创办了法国最早的托儿所,收容儿童80名二 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19世纪30年代中期,法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一)学前教育转变的历史条件法国学

20、前教育性质发生转变时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加强这一趋势的反应(二)托儿所性质的转变1835法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1836教育大臣布雷发出传阅文件,明确指出托儿所是公共教育领导下的学校,标志着法国托儿所性质的重大转变,即由面向贫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对全体国家的国民教育事业(三)福禄倍尔幼儿园方法的传入1855 别劳夫人系统的介绍了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及其幼儿园事业,别劳夫人通过法国政府自上而下的顺利的把福禄倍尔教育方法引入法国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向双轨制方向发展(四)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1881和1882年议会先后通过“第

21、一费里法案”“第二费里法案”,确立了法国初等教育“免费”“义务”“世俗化”三位一体的原则,促进了学前教育的世俗化,在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该政令的颁布意味着基本确立了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凯果玛(法国)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指出了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双重目的:社会目的和教育目的(六)赛贡的弱智儿童教育方法法国的精神病医生,1837在巴黎比赛德医院开创一所弱智儿童学校,赛贡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着重感觉和运动神经训练第三节 德国的学前教育一 19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巴乌利勒托儿所是德国最早出现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德国的托儿所与英法托儿所的重要区别之一是:注重保育而不注意

22、文化知识教育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兴起二 19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一福禄倍尔幼儿园协会的活动)1857在在柏林成立了“福禄倍尔教育理论促进会”1871以别劳夫人为核心成立了“教育协会总会”运用福禄倍尔的教育原理,以求创造一种“新教育”莱比锡一位福禄倍尔主义幼儿园运动的核心人物是“H哥尔德休米特女士”(二)别劳夫人的历史贡献是德国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是世界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三)19世纪后期德国的幼教政策第四节 俄国的学前教育一 俄国幼儿教育概况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实行开明政策,起用伊别茨考伊于1763在莫斯科开办俄国的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19世纪60年代(186

23、0)俄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1869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月刊幼儿园二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主要教育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一)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核心)其民族性包含了爱国主义与人民性两个方面(二)论儿童教育(儿童观)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重视儿童自由活动和独立生活在其性格形成中的作用培养儿童个性的主要因素是祖国语言和劳动指出儿童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第五节 美国的学前教育19世纪以前,美国的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一 幼儿学校的兴衰和“家庭学校”的复归1824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新和谐村”,从事创办共产主义公社的活动二 幼儿园的初创及发展福禄倍尔式的幼儿园

24、在19世纪50年代传入美国,最早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的玛格丽特舒尔兹于1855在威斯康星州的瓦特镇创立的。以德语会话为主1860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开办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被尊为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三 慈善幼儿园的发展由个人、教会及各种社会团体开办,招收的对象是贫穷家庭的儿童,属于私利幼儿园,免收学费四 公立幼儿园运动公立幼儿园的建立是以公立学校为基础的。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是由威廉托利哈里斯和苏珊E布洛于1873在圣路易斯市的德斯皮尔斯学校共同创办。哈里斯是公立学校运动的积极发起者、执行者和支持者私立幼儿园和慈善幼儿园逐步被纳入公立学校系统【评价】公立幼儿园运动是美国学前教育史上的

25、一件大事,进入一个新时期:1)幼儿园不再是单纯的民间慈善护理机构,而是发展成为整个公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2)推动了幼儿园在美国的普及;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幼儿园和小学脱节的状况,相互衔接;4)对福禄倍尔教育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促进了幼儿园的美国化,又推动了美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第六节 日本的学前教育一 学前教育机构的初创1876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正式建立是日本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二 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传入及影响关信三发表译著幼儿园记是日本有关幼儿园教育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并编写了幼儿园20例游戏将福禄倍尔的20种恩物进行了图解说明1881年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修改了保

26、育科目,开设“修身”一科,把保育科目引向了德育主义方向1889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是第一个涉及关于幼儿园设施、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规定的文件,也是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综合而详细的法规。该规定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是日本学前教育走向制度化的重要尝试第六章 近代学前教育思想自然教育 自由教育 生活教育和教育心理化成为这一时期学前教育的基调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儿童的教育找到了出发点,裴斯泰洛奇由此开启了19世纪教育心理化运动。他们的主张成为福禄倍尔学前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一节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

27、是从经验中获得一 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把培养“绅士”作为教育的目的。主张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绅士二 体育 洛克重视体育的意义。认为“能忍耐劳苦”是身体健康的主要标准1)反对娇生惯养;2)应多运动,多睡眠;3)食物要清淡、简单三 德育 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德育的任务是理智 礼仪 智慧德育的方法:1)“及早”是洛克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2)把“爱”与“畏”看做是儿童走上重道德与爱名誉的大道的“大原则”,尊重与羞辱对儿童的心理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刺激;3)重视榜样的教育力量;4)因材施教也是洛克教育儿童的重要方法;5)说理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四 知识教育“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作的事也变成一

28、种游戏似的”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尽力使得一切事情变得很容易并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总结】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进一步发展了世俗的、理性的新教育。他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他的“白板说”和功利主义道德观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教育观点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洛克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强调教育者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他的锻炼说和儿童养护的观点对卢梭有很大影响第二节 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一 生平和世界观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代表作爱弥儿二 自然主义教育观(一)自然教育的涵义与近代儿童观的确立“回归自然”是其教

29、育思想的主要依据,从性善的观点出发,提出自然教育的原则作为批评旧教育和建树新教育的理论依据。认为人类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人和事物。只有使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保持一致,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要求教育适应人的内在自然发展的要求,促使人的身心的自然发展。是“主观自然主义”的典型代表要求教育者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以及性别特征。尊重并研究儿童。在此基础上决定教育的程度、内容与方法,这就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线,也是他对于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自然人”是自食其力的人他。他能迎接名誉的挑战,适应各种客观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二)自然教

30、育的基本要求1 自由教育人具有自由的天性,自然教育的首要要求就是自由教育“有节制的自由”“按照自然的秩序对他进行教育”2 消极教育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3 身心调和发展教育的最大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4 活动教育生活就是活动,强调教育者必须为儿童提供活动的机会和自由5 行动多于口训三 儿童教育的阶段、内容与方法把受教育者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提出各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及相应的教育任务与方法。婴儿期(出生2岁)身体养护为主;儿童期(212岁)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青年期(1216岁)智育为主;青春期(1620岁)道德

31、教育为主(一)儿童不应只跟从一个向导,受古罗马学者瓦罗的影响,认为教育、教训和教导师三样事情“为了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儿童是不应该只跟从一个向导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则真正的教师便是父亲”“用热心去弥补才能,是胜任用才能去弥补热心的”(二)儿童身体的养护与锻炼卢梭反对溺爱和娇惯孩子(三)论感觉教育锻炼感官,通过他们学习正确的判断。把感觉教育分成5方面: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四)童年时期的德育奠基工作“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把童年期的德育奠基工作的内容规定为:培养博爱精神和为人忠厚的品质,坚韧不拔的美德方法“自然后果”:如果儿童有冒失行为,只需让他

32、们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有他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惩罚,就可以禁止他。“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罚”【结语】积极:卢梭是世界教育史上一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主张被视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被认为历史上第一位深入研究儿童教育的思想家,他关于尊重儿童天性的主张成为许多现代教育原则的源泉。对欧美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被认为是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萌芽。消极:缺少实践基础,存在空想的成分。历史证明,卢梭的教育理论我们只能从精神实质上领会和把握,二不能在具体

33、方法上刻舟求剑式的盲目照搬第三节 裴斯泰洛奇的学前教育思想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瑞士教育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二 教育基本理论(一)人性论与教育目标(二)教学心理化与要素教育(核心)教学心理化是裴斯泰洛齐新式教学的总原则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是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化和民主性结合的产物一切知识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过程应从一些最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数、形、词”:数的要素是“1”,形的要素是“直线”,词的要素是“音”三 论家庭教育(一)起居室是“人类教育的圣地”(二)教育父母是教师最重

34、要的任务(三)必须从家庭教育中寻找教育科学的出发点四 论儿童的早期教育(一)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母亲的使命母亲是“教育的第一位力量”(二)德育内容与方法,首先是儿童的道德教育情感,爱应成为全部教育学的基础。教育者只能通过自身的内在情感唤起孩子心灵上和精神上的力量:其次是培养儿童的自我克制力;再次是鼓励儿童在道德上逐步独立式早期道德教育的第三个任务知情意行并举(三)智育“智育永远开始于经验”是裴斯泰洛齐的智育原则,在智力教育的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实物教学时首要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智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不勤奋的根源是缺乏兴趣其智育思想是他关于“教学心理化”口号

35、的具体体现。裴斯泰洛奇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培养智力确立为教学任务的人。他从心理学上具体论证了智力的本质,并探讨了发展智力的两个要素,直观和主动性,后来被认为是“形式训练之父”(四)美育(五)体育【结语】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口号,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他提出要素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初等教育分科教学法体系,极大的推动了近代国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裴斯泰洛齐是前幼儿园时期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以母爱为依托,以感觉和心灵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前儿童教育体系。是近代学前社会教育的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倡导者,并首倡学前教育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思想对福禄倍尔有直接影响。

36、福禄倍尔以其师的自我活动学说和直观教学法为基础,创立了近代学前教育学。欧文、赫尔巴特和第斯多惠等人也受其影响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一 教育基本理论将教育过程分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管理、教学、训育”二 论三岁前儿童的教育特别重视生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四 论4至8儿童的教育“智育性教学”:认为所有的教学者都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教育必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智育是全部教育的中心”赫尔巴特把48岁这个年龄时期的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前一阶段尚未开始正式教学,主要应当使包括回答儿童的问题在内的非正规教学。在这个年

37、龄阶段的后期,可以开始一些较正规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儿童智力的发展【结语】赫尔巴特从自己对于教育过程的理解出发,也将学前时期教育过程划分为管理、教学和训育三部分;反对直接的道德说教,重视幼儿合群精神及习惯的培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五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欧文把新拉纳克变成一个模范新村。1816在新拉纳克成立“性格形成新学园”,其中包括16岁儿童创办的“幼儿学校”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子女创办的幼儿学校二 性格形成学说(参见笔记)1813首次在新社会观 中进行有关性格问题的理论阐述,“人是环境的产物”认为性格由“外力”为他形成。人的性格是

38、环境的产物,以好的环境取代不好的环境,养成良好的性格欧文的性格形成学说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学说,并表达了对劳动阶级的同情。但欧文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吧人看出是环境的消极产物,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三 论幼儿学校(一)设立幼儿学校的必要性1)是性格形成和性格教育的需要2)有助于改善工人幼小子女的悲惨处境3)实行儿童公育制度的需要4)是建立新社会的第一个重要步骤【结语】欧文的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先驱。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质。从性格形成学说出发,欧文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主张儿童从幼年起就应该接受公共教育,重视直观教学和儿童的亲身经验;提倡从小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习惯;要求考虑儿童的兴趣;主张把

39、儿童培养成智德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创立了为贫民和劳动阶级子女服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学校。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第七章 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第一节 生平和教育活动1826发表代表作人的教育1846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幼儿园。好友将其1838至1840撰写发表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编辑成书出版,名为幼儿园教育学第二节 论教育与儿童的发展一 统一的原则与教育的本质任务人类必须首先认识自,进而认识人类,这是教育的任务二 人性论与教育顺应自然福禄倍尔断言人性是善的。自由与自觉正是全部教育和全部生活的目的与追求三 辩证的观点,发展与对立调

40、和人的发展过程和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一样,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序列。人的精神和性情的发展开始时是片面的、个别的和不完全的,到后来才上升到各个方面均一的、协调的和完全的四 创造性的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应及早的为年轻一代提供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机会;充分肯定了创造性活动作为教育方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种方式的教育不仅能够加强身体,而且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加强精神。通过这种“劳作浴”,儿童能够以新的生命去投入到新的智力活动五 社会参与式儿童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交往,才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认识人性。主张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来接

41、受教育“相互帮助”成为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座右铭,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成为福禄倍尔的重要教育原理【评价】福禄倍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儿童教育,把教育过程描述为一个由内外因矛盾觉定的、分阶段又相互联系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将人类对于教育心理学化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福禄倍尔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分期与各时期的任务一 婴儿期重视感官的发展二 幼儿期“游戏和说话是儿童这时生活的要素”三 少年期学习时期,幼儿的活动本能到这时发展为塑造的冲动第四节 幼儿园的教学一 幼儿园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福禄倍尔为幼儿园确定的教育任务是,通过游戏与各种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

42、德,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发展其体力和智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技巧,。培训幼儿园教师和推广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经验,也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二 自我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依据(参见笔记)自我活动是一切生命最基本的特性,因而也是人类生长的基本法则游戏被福禄倍尔看作是儿童自我活动的集中体现。游戏式一种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的方式三 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一)游戏与歌谣母亲与儿歌(二)福禄倍尔恩物(参见笔记恩物的种类)“恩物”:是福禄倍尔对他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玩具或教学用品的称谓。他认为,通过这些恩物,可以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认识复杂的大千世界,了解自然及其内在规律(三)

43、作业主要体现福禄倍尔关于创造的思想(四)运动游戏福禄倍尔运动游戏的积极特征是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五)自然研究激发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四 从幼儿园向普通学校的过渡第五节 地位与影响一 福禄倍尔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总结出一整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体系,在促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理论领域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 他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思想对19世纪后半期直至20世纪初期的世界幼儿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三 福禄倍尔的影响不限于学前教育,对小学乃至整个中学的课程设置也产生深刻影响四 局限性在于其教育理论有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和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陷入所谓的“恩物主

44、义”第三编 现代学前教育第八章 20世纪六国的学前教育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战后至80年代智育中心主义占居统治地位;80年代以后到现在其一般趋势是:1)政府日益重视;2)提早幼儿教育起点,重视学前科研工作;3)学学前机构多样化,入园率提高;4)重视幼小衔接;5)确立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奠基地位;6)重视学前师资质量;7)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8)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学前教育制度二战前,英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保育学校的创立和发展,1918费舍教育法和1933哈多报告是这一时期政府颁布的与学前教育有关的两个重要文件(一

45、)保育学校的创立和麦克米伦姐妹的活动1905在教育院提出要为35岁的幼儿设立“保育学校”,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是由麦克米伦姐妹来完成的麦克米伦开设的保育学校,主要宗旨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确保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一是提供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二)费舍法案(1918)1918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问题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三)哈多报告(1933)1933公布了三份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白皮书(也称哈多报告)是推动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哈多报告立足于儿童中心主义(四)罗素的学前教育思想1 罗素认为幼儿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2 游戏

46、是儿童最显著的特征3)提出了当时幼儿教育中最实际存在的双轨制二 战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白特勒法案1944丘吉尔联合政府通过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白特勒法案,为57岁儿童设幼儿学校。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幼儿学校教育仍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而包括在初等教育之中(二)普洛登报告和1972教育白皮书普洛登女士发布,提议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增加更多的教育成分教育白皮书提出“扩大幼儿教育”三 当代学前教育概况及新发展1 概况:英国幼儿园里没有任何正式的课程。幼儿以自由活动为主2 新发展:“幼儿凭证计划”(1995)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7.3

47、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年龄在4岁的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3 存在的问题:入学过早4 特点与启示:1)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在英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后者指义务教育开始5岁以前的儿童教育2)英国的幼儿教育现在仍存在着双轨制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参与是一大特色4)在幼儿园和幼儿班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20世纪以后,法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受到两股重要教育思潮的影响,即新教育思潮和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影响一 20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为“母育学校”比纳与智力测验比纳是法国

48、心理学家,1905与西蒙出版了第一份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以313岁儿童为对象比纳的智力量表是新教育的产物二 战后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郎之万一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并首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他的原则影响着战后几十年法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进程(一)学前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法国从1957 10月1日开始把儿童入学年龄提前到5岁9个月1976 政府颁布关于母育学校的法令1989 教育方针法的附加报告对20世纪末的法国学前教育起重要的指导作用1989 教育方针法提出的“学生处于教育系统的中心”(二)学前教育概况法国从近代起就非常重视母育学校的环境和设施,以实现学前教育

49、的目标1990年26岁儿童入校率是:2岁36.2%,3岁98.0%,46为100%简述,法国学前教育能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首先在于法国政府历来重视学前教育,视之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解决母亲不能照顾子女这个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次,法国政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并通过教育立法和有关规定和文件,使学前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再次,法国学前教育重视研究儿童的个别差异和教学个别化第三节 德国的学前教育一 战后联邦德国的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园又分普通幼儿园、特殊幼儿园和学校附属幼儿园 店铺幼儿园 “白天的母亲”“店铺幼儿园”:1968 在柏林出现了一种新的

50、反对权威主义的“店铺幼儿园”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但当保育工作“白天的母亲”1974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的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联邦德国的学前教育管理和学前教育政策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联邦德国的普通幼儿园一般不按年龄分班,而是建立36岁的混合班第四节 美国的学前教育20世纪是美国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上半期的显著特点是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兴起、蒙台梭利热的短暂红火以及保育学校的传入一 20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一)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杜威领导)1

51、 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给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以极大影响的是心理学家霍尔和哲学家、教育家杜威2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安娜布莱恩。布莱恩是美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著名先驱二 1965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端计划”(见笔记)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具体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进行为期数月至1年的保育。这一计划的实施无疑大大地促进了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 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60年代儿童心理学家魏卡特领导,探讨学前教育成效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计划(二)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改革进入80年代后,美国学前

52、教育从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教育实施等各方面都开始了以整体性、综合性为特点的教育改革,以期解决现存问题1 学前教育观念的演进1)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2)在功能上,既强调教育,有强调保育,强调二者的统一;3)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儿童的整体发展;4)注重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5)在教育对象上,强调学前教育面向全体儿童2 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实施1)加强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发展;2)增加学前教育的政府拨款;3)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管理3 学前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幼儿园、保育学校、日托中学,出现了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学前教育计划4 学前师资培训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新的要求此外,美国学前教育还注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

53、段,包括电视、录音、录像及教学机等第五节 日本的学前教育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学前教育(一)幼儿园令与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幼儿园令及同令实施规则。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部较为完整而又独立的法令颁布幼儿园令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在法律上把学前教育视为教育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环,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地位(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876日本建立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二 战后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学前教育事业的突发猛进(二)幼儿园教育大纲的制定与修改文部省于1948年3月颁布了保育大纲。是由国家编制的日本第一部学前教育大纲,以“自由游戏”为主(三)幼保一元化的进展“幼保一元化”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

54、制度上实现一体化保育工作者于1947年“保姆”改称“教谕”。进行幼保一元化的尝试有“多闻台式”(四)战后流行的几种保育论思潮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社会中心保育;集体保育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推动集体生活而使其得到连续性发展的铃木镇一,音乐教育家。创立“铃木方法”,认为:才能激发学前教育儿童的学习热情,进行小提琴训练,模仿、识谱,掌握了优秀琴艺,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德和意志力(五)特点和启示1)以法治教,以法促教。2)选择学习外国经验,建立自己学前教育体系3)广开学路,调动一切办学因素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5)注意学前教育理论的宣传和探究第六节 苏联的学前教育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苏联学

55、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一元化,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现在强调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一 学前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1917年11月12日建立了教育人民委员会学前教育局。儿童的公共免费教育必须从儿童初生时开始1918年8月,在彼得堡设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国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1944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则表明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至此已基本确立二 战后学前教育的改革托幼一元化的发展1962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婴幼儿教育的大纲幼儿园教育大纲苏联学前教育的特点(一)中央集权(二)保教结合(三)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

56、使之听话,压抑了儿童的个性1989学前教育构思提出了“个性定向型相互作用的模式”,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儿童个性的形成第九章 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第一节 生平及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一 生平和教育著作1896建立芝加哥实验学校。代表作我们怎样思维(1910)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1928)经验与教育(1938)二 教育思想体体系的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经验论强调经验的能动性与连续性,尤其是行动、操作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二)社会改良主义与民主主义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工具(三)机能主义心理学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即在其本能的发

57、展过程,而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发现本能生长的规律第二节 论教育的本质一 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因而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重视生长的过程二 教育即生活(学校社会化)杜威批判美国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想脱离,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是使学校社会化,因而又提出“学校即社会”三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连续性”和“交互作用”是衡量一个经验是否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两个标准综上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这些观点是杜威改革旧教育的纲领;其次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是他的教育哲学的3个主要命题;再次,杜

58、威力图把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统一起来;最后,杜威对于教育本质的表述存在着不够科学的问题第三节 教学论含义:一 从做中学“人们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的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二 课程与教材批判“静听”的教学主张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的中心三 教学五步骤 “好的教学必须唤起思维”这是杜威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教学的步骤必须依据思维的步骤,他把思维的过程分为5个步骤:疑难的境地;指出疑难点所在的位置;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在行动中检验假设。强

59、调自己去发现。杜威提出的教学五步骤也被称为“五步教学法”或“杜威教学法”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他以“做中学”的原则的教学论体系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和冲击。他设计了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第四节 论幼儿教育一 幼年期的意义在杜威看来,幼年期不仅使人生奠定基础的时期,还能为以后的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或借鉴二 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意义,把游戏看作应当加以利用的一种儿童的本能幼儿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实验学校幼儿园的工作完全以重演家庭和邻里的生活为中心”洛克反对给儿童买玩具,杜威主张让儿童自己做玩具在幼儿教育的课程方法,杜威主张以照料布娃娃为核心加以安排

60、杜威还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组织其他活动课程杜威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顺序问题第五节 地位与影响杜威的幼儿教育主张成为美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第十章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 生平和教育活动意大利的教育家。于1907创办儿童之家。代表作教育人类学(1908)童年的秘密(1933)儿童的发现(1948)第二节 论教育的功能和目的一 教育的功能:把教育视为促进人类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看作是实行社会重建和拯救人类的最佳手段二 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双重目的“一是生物学的目的,二是社会学方面的目的”三 “儿童之家”的意义1 有助于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使

61、家庭教育向社会化方向迈出第一步;2 儿童之家的设立还有“纯教育意义”它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进行教育,为儿童的自然发展提到了适宜的环境,促使其身心协调发展第三节 论自由、纪律与工作自由活动是蒙台梭利教育学说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一 论教育学上的自由概念把“活动”看作实现儿童自由的关键。“自由就是活动”。心理的发展总是借助于在环境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二 协调自由与纪律的“工作”对于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自由与纪律如同一枚徽章的两个面,因为科学的自由会导致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成套的动作准备:首先要使孩子们在思想上分清好坏;二自由选择有趣的工作是形成纪律的关键环节。第三,用“肃静课”来巩固所取得的纪律【评价】蒙台梭利以“工作”为中介将自由与纪律协调起来的思想史富有创见性的。儿童的纪律与自由并行成长,相互依赖第四节 论儿童之家的教学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础是儿童在准备好的环境中自由活动安排儿童之家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效的发展儿童的三种功能: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和身体适应功能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推行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