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286400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ppt(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节目录,一、东、中、西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三、西部大开发,四、课堂巩固,1.东莞270252.深圳248703.温州240024.上海236235.广州224696.宁波223077.台州222458.北京219899.绍兴217110.杭州2168911.厦门2129012.苏州2126013.佛山2123414.无锡2089815.中山2031716.南京2031717.湖州2004618.珠海19856,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何规律?,分布规律:集中于东部沿海,2007年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排行榜(前18),一、东、中、西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9个,12个,10个,一、东、中

2、、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思考:东、中、西发展的速度有何差异?东、中、西的国内生产总值有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探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读下图,比较我国200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1)产业结构差异,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9.18%,13.74%,47.08%,40.98%,10.66%,48.44%,35.59%,46.51%,17.90%,38.59%,19.23

3、%,42.18%,“南轻北重,东轻西重”,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东部地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等综合影响结果。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其改进对策是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100,80,60,40,20,0,1989,2001,7.1,29.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7.0,50.6,53.9,42.3,25,0,某

4、市产业结构比例变化,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100,75,50,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2,1960,1978,1985,1992,2001,2.1,34.7,63.2,20.6,53.9,25.5,33.2,47.1,19.7,33.1,57.5,9.4,30.5,61.2,8.3,26.3,66.6,7.1,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探究,(%),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2)工业化差异,读“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图,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工业增加值(亿

5、元),占全国比重(%),3686.9,7258.3,22049.5,11.2,22.0,66.8,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工业产值东部地带中部西部。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而中、西部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3)城市化差异,根据下表说明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地高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

6、经济发展。,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相对滞后,较快,较低,较高,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较低,较高,较弱,较强,较小,较大,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

7、点状分布,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1.想一想,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针对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续表),(续表),西,干,北,半,旱,旱,干,区,东,部,风,季,区,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400等降水量线,3000m等高线,二、南方与北方,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二、南方与北方,请在图中指出

8、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看图,说出南方和北方地形的差异及主要地形区。,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1、地形差异,73E,53N,135E,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北方某地气候资料,南方某地气候资料,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2.气候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0C,800mm,800mm,2.气候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大,小,小,大,小,大,无,有,自南向北逐渐增长,3.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9、续表),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读图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北方,南方,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小,旱地为主,生产规模大,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单击图片放大,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发展重工业,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5.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第一

10、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较合理,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达,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优势:森林、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北方限制: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优势:热量、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南方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地形破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区域发展差异/东、

11、中、西差异,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提示:如饮食、建筑、文化等,三、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3”:“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西部大开发,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区域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1.4%。2002年,总人口约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西部地区与13个国家接

12、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千米,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有大陆海岸线1595千米,约占全国总海岸线的10%。,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经济发展,2.西部地区地理概况,3.西部大开发目的,区域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4.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方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世界前茅;能源(油气)资源优势明显,尤其是西部地区蕴藏有22.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9%;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3%,面积约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1.4%,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由于资金缺少和重视不够,开发利用率低

13、。西部地区丰富的草原和高山草场、能源、矿产、土地、旅游等资源是未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5.西部地区的劣势及措施,请你补充,区域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较落后;而东部地带位于沿海地区,以汉族为主,社会经济较发达。所以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了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差距,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活动,区域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活动,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

14、区,主要强调一定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的?,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可以说前者是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四、课堂巩固,区域发展差异/课堂巩固,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B.在西部大范围围垦,兴建大

15、型商品粮基地C.加速开发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向东部输送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解题思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向西部大规模移民,必将增加西部地区环境压力。更不能大范围围垦,因为围垦将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只有发挥其资源优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CD),区域发展差异/课堂巩固,2.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技术原因A.B.C.D.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D.东部较中

16、、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A,D,区域发展差异/课堂巩固,4.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区域发展差异/课堂巩固,(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材料1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区域发展差异/课堂巩固,材料1三个地带的

17、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在逐年增加,而_和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差异/课堂巩固,材料1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知识点导航,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东、中、西发展差异,三大经济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三大经济带综合比较,南北方地形差异,南北方气候差异,南北方经济情况对比,三大经济地带对外开放差异,南方地区发展模式,北方地区发展模式,西部大开发范围,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单击图片返回,单击图片返回,单击图片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