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形成及演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286148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字的形成及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字的形成及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字的形成及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的形成及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形成及演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汉字的形成及演变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汉字作为世界上几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唯一能够流传下来且生命力强大的文字。因此研究汉字的形成及演变就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一、 关于汉字的形成(一) 有关汉字的起源的传说和记载1、 河图洛书说易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传中以为:“伏羲王天人,龙马出何,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八图。”河图玉版又以为:“苍领为帝临于元息洛洞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报之。”这种文字神赐的说法当然更不可信。考之于今传的河图洛书的图文,只能算是一种数字游戏,可以说与文字毫无关系的。2、 结绳说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结绳记事阶段,应

2、该是可信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玄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然,结绳记事功能是极其微弱的。从整个结绳体系的本质看,应属于一种实物助记符号,与作为社会全民使用的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根本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东西。它不仅不能算作汉字,而且也不可能发展为文字。3、 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乃至秦汉都颇为流行。吕氏春秋君守篇说:“苍领作书”。其他如韩非子、淮南子、说文解字等都有相同的记载。文字不可能是由一两个人独立创立的,它应该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活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但由仓颉造字说我们大致可以推知,汉字的产生大约在黄帝时代稍前,而黄帝时代

3、,曾经由史官仓颉主持,进行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字同一工作。(二) 汉字的真正来源图画文字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或者说文字是图画符号化的产物。我国考古工作者,曾经发掘原始社会遗物时,发现了陶器上一些精美的图画,这些图画可以说是当人类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时,仍有个别少数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状态,他们还处于图画文字。例如:云南纳西族直到解放后才使用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的更进一步向前发展,劳动事务越来越繁忙,需要记录下来传播开去的事儿越来越多,人们没有功夫去画那些细致的图了,就把它逐步简单化。图画简化的过程就是它的旧质要素逐渐衰亡和新质要素逐渐增加的过程,也就是它逐渐脱离图画的范畴而变为

4、具有固定的读音、能表达一定意义的独立符号。这种符号就是早期的文字。汉语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目、口等就属这一种。这种文字由“文字画”演进而来,并未完全摆脱“文字画”的因素。如日长园便象其圆,月多缺便象其缺,山突出其峰,水突出其纹,目有珠,口有角,牛突出其角之长,羊突出其角之弯等。但他们都经过了“飞跃”,产生了质的变化,巳经不是图画而是文字了。这种文字最初自然是各自制造的,因此有些字包括好些种形体(写法)。这些形体不一的字后来经过整理统一,便形成了全民性的共同工具。例如:迄今所能见到的,真正形成体系的汉字最早的就是商代的甲骨文。二、 汉字的演变(一)甲骨文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

5、是殷商时代公元1130多年公元前1100多年间通行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字体,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这种文字有不同的名称。有的着眼于其用途,称作贞卜文字或甲骨卜辞,强调占卜,有的着眼于出土地点,称作殷墟文字或殷墟书契,有的着眼于书写方法,称作契文或契刻文字。从结构上的特点来看,因为甲骨文是用刻刀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所以笔画普遍细而直,多用直笔、方笔,基本上仍属于直线的组合体,但在结构上要比陶符更为复杂,除单体字外,还出现了许多复体字;此外,由于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在象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手段,其表意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二)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

6、字。古人称铜为金,措意这种字体称作金文。南周出土的铜器以铜鼎最多,所以又称钟鼎文。文字学所指金文一般指周代金文,两周铜器铭文是两周文字的代表。从结构上的特点看,与甲骨文相比,形体结构变化不大,形体态势变化大,圆润浑实,中间杂有肥笔,这是根据书写工具和所依附的材料不同造成的。西周晚期形体的象形性减弱,符号性加强,肥笔变成线条笔势匀圆、整齐,具备小篆的雏形。下列字例“车”,前为甲骨文,后为钟鼎文:(三) 六国文字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即战国古文,它是上承商周甲骨文、金文,在诸侯割据条件下形成的区域性的温习殊体。形体很不统一,笔划草率,简体、俗体不量涌现,秦统一之后,废除了不与秦文合者。(四)

7、秦国文字 这里的秦国文字指大篆和小篆。1、 大篆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大篆泛指小篆之前所有的古文字,狭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春秋、战国的秦系文字。文字学上都是狭义的大篆。秦系大篆:(有三种)(1) 籀文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班固自注:“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后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说法把史籀篇里流传下来字叫籀文,也叫大篆。(2) 石鼓文 唐初,陕西凤阳县,发现了十个馒头状的石头,上面刻写了四言韵文,内容是关于帝王打猎的事,形状也略像鼓形,所以把它叫做石鼓文。石鼓文字形很繁复,也是大篆的一种,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所用的汉字,共491个字。(3) 诅楚文 战国后期秦国的石刻,内容是诅

8、咒楚人的,所以称诅楚文。 以上三种都出自秦国,其结构特点接近,字体笔势整齐,且圆转匀称,比小篆结构繁复。 下列例字,前为甲骨文,后为大篆:2、 小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文字虽属同一符号体系,却各具地方特色。秦统一后,鉴于各地字体差异带来的交流上的困难,在丞相李斯等的倡议下,秦始皇下令以秦国文字为标准,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文字统一改革,废除了各地的异体字,以中央政府规定的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这就是“秦篆”。秦代的小篆较之先前的古文字,在形体上比大篆简单,结构上比金文整齐,字形略呈长方形,上密下疏,线条匀称,婉转圆润,在写法上有较严格的规范,它在基本消除了文字异形现象的同时,也为后来汉字向方

9、块字形的演变确定了方向。因此,统一的秦篆是汉字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下列例字,前为大篆,后为小篆:(五) 秦国后的文字秦后的文字,从汉字体势来说属于今文字范畴,主要包括隶书、楷书、行书、草书。1、隶书隶书是秦汉时代通行的字体。由于小篆是秦始皇敕命制定的国家标准书体,所以秦代政府机关的正式文件按规定都必须用小篆来书写。但小篆笔画圆转,曲线较多,书写麻烦,不便于在短时间内书写大量文字,有些在政府机关做抄写工作的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为了写得快些,往往把圆转的笔画简化成易于书写的方折,将曲线改为直线,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简单而便于书写的新字体隶书,包括古隶、今隶。(1) 古隶又称秦隶,是在古文

10、字阶段经过长期孕育而成的,是汉字由小篆演化到今隶的一种过渡性字体。古隶直接起源于六国古文和潦草的小篆。对早期的大篆也有所继承,同正式小篆在社会上并行。其结构特点是笔势趋于方正平直,书写方便,在民间流行。(2) 今隶又称汉隶,是在古隶基础上演变和发展的。西汉中业后,隶书变为正规字体。结构特点是笔势舒展,带有波势、挑法。(所谓波势、挑法,就是在撇捺长笔划上表现出波折、上挑等俯仰的形状,由于笔势向外分开,像八字那样,后人又称八分)。今隶与小篆相比字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屈、撇、捺、挑、勾的笔划,字体方正平直,极大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隶书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

11、新时期,使文字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古人称为“隶变”。下列例字,前为小篆,后为隶书:汉隶比小篆简便,但笔势波折书写不便,因而又有了草书与其通行。草书流畅、便利,但体势草率难以辨认,于是又产生了楷书。2、楷书 又叫真书,正书,是汉隶直接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到东汉末年时已经成熟,魏晋以后广为流传,成为主要字体。 其结构特点是:综合了隶书、草书的长处,勾撇定型,改变了隶书的波势挑法,笔划平稳,去掉了隶书的波折。笔势收敛,改变了汉隶向外摊开的笔势,由扁方型变成竖长方。3、 草书 可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章草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实际上市隶草,东汉章帝把这种隶草叫章草。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了章草的

12、波折挑法,全字楷书化,而为楷书的速写体。 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在唐代兴起,字体诡奇急速,变化多端,达到难以辨认的程度,所以只能作为一种书法艺术,供人欣赏,无实用价值。 4、行书 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楷书写得快一些,像人连续举足而行,于是成为行书,有“真书如立,行书如行”的譬喻。 行书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楷书、今草盛行之时,行书既受今草直接影响,又保存了楷书的笔法,因此凡是收敛笔势,接近楷书的称作行楷,放开笔势,接近草书的称作行草。行书比楷书写得快,效率高,由比草书易于辨认,集中了楷、草的优点,实用价值不在楷书之下,同样受到折后重视被广泛应用,晋宋以来成为手写体的主要形式。 述汉字书写形体上的变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文字方面与反动统治阶级进行不娜斗争的反映。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推动下,几千年来,汉字沿着由繁化简,变难为易的规律不断向前发展。 汉字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其形成与演变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及影响。中国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仍能延续至今,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应该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相信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字必将在国内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篇文章是结合当下公认的观点学说、有关参考文献及老师教授内容所成,如有部分雷同,敬请见谅笔者的知识浅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