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32692465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9.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典型光学系统通常把光学系统分为10个大类:(1)望远镜系统(2)显微镜系统(3)摄影系统(4)投影系统(5)计量光学系统(6)测绘光学系统(7)物理光学系统(8)光谱系统(9)激光光学系统(10)特殊光学系统(光电系统、光纤系统等)第一节眼睛的光学成像特性1. 眼睛的结构生理学上把眼睛看作一个器官眼睛包括角膜、水晶体、视网膜等部分人眼的光学构造: 角膜:由角质构成的透明的球面薄膜,厚度为0.55mm,折射率为1.3771; 前室:角膜后的空间,充满折射率为1.3774的水状液体; 虹彩:位于前室后,中间有一圆孔,称为瞳孔,它限制了进入人眼的光束口径,可随景物的亮暗随时 进行大小调节; 水

2、晶体:由多层薄膜组成的双凸透镜,中间硬外层软,各层折射率不同,中心为1.42,最外层为1.373, 自然状态下其前表面半径为10.2mm,后表面半径为6mm,水晶体周围肌肉的紧张和松驰可改变前表面 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变水晶体焦距;2. 眼睛的视觉特性应用光学把眼睛看作一个光学系统C 8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不同,就形成了视觉函数3.眼睛的调节和适应1.调节人眼灵敏峰值波长在555nm (黄绿光)眼睛成像系统对任意距离的物体自动调焦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调节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称为“远点”,远点距用lr表示,正常眼lr = 8 悠),或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称为“近点”,近点距用lp表示,正常

3、眼的近点距随年龄而变 化眼睛的调节能力用“视度”来表示,远点视度用R表示,近点视度用P表示:R- 1 P- 1rP (8-2)视度的单位是“屈光度”,屈光度(D)等于以米为单位的距离的倒数,即1D=1m-1 如某人的近点为-0.5m,则用视度表示为 P=1/(-0.5)=-2D眼睛的调节能力A = R P (8-3)在正常照明条件下,眼睛观察近物最适宜的距离为-250mm,称为“明视距离”在明视距离下观察物体,眼睛能长时间工作而不疲劳 年龄超过45岁后,眼睛的近点远于明视距离,这时称为老年性远视眼即老花眼2.适应 眼睛能在不同亮暗条件下观察物体,这种能力称为“适应” 眼睛瞳孔在外界光强变化时能

4、自动改变孔径,白天瞳孔为2mm左右,夜晚为8mm左右 当光线较暗时,杆状细胞取代锥状细胞感光,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从暗处到亮处称为亮适应,适应较快;从亮处到暗处称为暗适应,需较长时间3. 眼睛的缺陷与矫正 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即眼睛光学系统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上 对于非正常眼来说,其远点位置发生变化 若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远处(lr0),只能清晰接收会聚光束,眼睛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后, 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校正用正透镜若眼睛水晶体的折光能力不对称,则使细光束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主截面的光线不交于一点,即两个主截面的远点距不相同,视度R1NR2,称为散光,校正散光用圆柱面透镜第一节眼睛的分辨率眼

5、睛能分辨开两个相邻物点的能力称为眼睛的分辨率一般认为,在良好照明条件下,眼睛的极限分辨角为1若要长时间观察,且眼睛不太疲劳,极限分辨角取2或更大些比较适合在很多测量工作中,常常用某种标志对目标进行对准或重合,如用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重合,这种重合或对准的过程称为瞄准眼睛的分辨率是眼睛的重要光学特性,也是设计目视光学仪器的重要依据之一;眼睛分辨率:将眼睛刚能分辨的两物点在网膜上成的两像点间的距离称为眼的分辨率与网膜上神经细胞大小有关。要使两像点能被分辨,它们间距离至少要大于两个神经细胞的直径。黄斑上视神经细胞直径约为0.0010.003mm,所以一般取0.006mm为人眼的分辨率。另外一个最常用

6、的描述人眼分辨能力的是0.006mm对人眼的物空间张18y、= ftg0.006一般人眼在自然状态下物方焦距为f =-16.68mm,代入上式:有:爻y = -0.006 = f - tg . n .Wmin端-206000= 60 人眼的瞄准精度与分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互相有关联瞄准精度随所选的瞄准标志而异,最高精度可达人眼分辨率的1/51/10前面讨论的是人眼对两物点的分辨率。如果被观察的对象是两条直线,分辨率可以提高到10,其原因见图。 因此,一些测量仪器中都采用如图所示的对准方式,来提高测量精度。*因此tani-tane (8-11)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的正切6.双眼立体视觉 当双

7、眼观察物点A时,两眼的视轴对准A点,视轴间的夹角0称为视差角,两眼节点J1和J2的连线称为视觉基线,其长度用b表示。物体远近不同,视差角不同,双眼能容易地辨别物体的远近。 不同距离的物点产生的视差角不同,其差值0称为“立体视差”,人眼可以根据0的大小判断物体的纵向深度第二节放大镜1 .视觉放大器当细小物体位于近点处而其视角仍然小于极限分辨角时,就必须借助放大 镜将其放大,使放大像的视角大于眼睛的极限分辨角 放大镜是最简单的目视光学系统放置一块正透镜,并使正透镜的物方焦平面与物面y靠近或重合,放大镜将物体成一个放大的正立虚像对于目视光学系统,仅用垂轴放大率来表征是不够的对于目视系统来说,有意义的

8、是眼睛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必须用眼睛视角的放大倍数来表征,即视觉放大率通过放大镜观察时像的视角的正切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距离通常按明视距离计算tan we 250mm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的视角为tan wiP l 其中,P为眼睛到放大镜的距离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位于放大镜的物方焦点附近,像成在无限远处,则视觉放大率 r = 250 / f (8-13)放大镜的放大率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焦距 实际上,放大镜的焦距不可能太短,放大率一般在25X以下2.光束限制和线视场放大镜与眼睛组成目视光学系统眼睛是孔径光阑,也是整个系统的出瞳放大镜框是视场光阑,又是系统的入射窗、出射窗作为视场光阑的镜框不与物(像

9、)面重合,还起着渐晕光阑的作用放大镜系统的像方视场角就是物体经放大镜所成的像对眼瞳中心的张角3当渐晕系数为0.5时,放大镜的物方线视场为500龙rp(mm)(8-17) 式中,2h为放大镜框的直径 设放大镜直径为30mm,视觉放大率为5X(焦距50mm),眼睛位于像方焦点即距放大镜50mm,则线视 场2y = 30 (mm),也就是说,通过放大镜能看到物面上30mm大小的物体第三节显微镜系统生物显微镜学生用生物显微镜(36XC)双目生物显微镜(XSP-6C)测量显微镜读数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1. 显微镜的视觉放大效果 的物方焦显微镜成像时利用二次放大,使放大率大大提高一个微小的物体经物镜L1后

10、成一放大倒立实像,这个实像成在目镜L2 点附近(此时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一个放大的虚象& = 1 w物镜L1的垂轴放大率为fofo到目镜的物方焦点的距离250其中,f。为物镜焦距,为光学间隔即物镜的像方焦点 目镜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放大镜,其放大倍率用视觉放大率表示 整个显微镜系统的总视觉放大率为r = r =-250A250o efffoe(8-18) 式中,f 为显微镜的组合焦距 负号表明当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为正时,整个显微镜给出倒像;同时也表明组合焦距f是负的 显微镜从本质上来说相当于一个十分复杂的放大镜2. 显微镜的光学连接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可以更换,组合成不同放大倍率显微镜,使用

11、方便、灵活 显微物镜和目镜更换的要求是,更换后只需微调就可以立即找到像面,这就要求在结构上“齐焦” 不论怎样换物镜,物镜的共轭距不变,即物面位置不变,中间像面位置不变 不论怎样换目镜,始终以中间像面作为目镜的物面3. 显微镜的光束限制1)显微镜中的孔径光阑 对于普通显微镜,低倍物镜的物镜框是孔径光阑,高倍的复杂物镜的孔径光阑通常位于物镜中间 孔径光阑经目镜成像(L1”)就是出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附近 一般,在观察时,眼瞳与出瞳重合可以获得最佳观察效果 显微镜的孔径用“数值孔径”(NA )表示,有 NA = nsinu 式中,n为物镜的物方折射率,低倍时为空气;高倍时为了提高分辨本领通过加高折射

12、率的液体,称 为“油浸镜头” u为物镜的最大物方孔径角2)显微镜中的视场光阑 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安置在物镜的像平面(初次像面)上,对于测量显微镜,在物镜的像面上还要放置分划板 显微镜的视场,通常用能看到的物方视场直径表示,称为物方线视场4. 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受系统中孔径光阑的衍射影响 一个点物经光学系统后不再成一点像,而是一个弥散斑(爱里斑),使分辨本领下降 显微镜的分辨率用最小物方分辨距离。表示,。越小,分辨本领越高 按瑞利判据,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61 入 b =N (8-29) 按道威判据,显微镜的分辨率为P0SI NA L8-30)道威判据比瑞利判据更接近于实

13、际分辨率 显然,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方法之一是增大数值孔径( 可通过增大孔径角或提高折射率 通常对于高倍显微物镜,在物镜与物体之间浸以高折射率的液体(称为“油浸物镜”),使数值孔径达到1.5或更高提高分辨本领的另一个方法是改用波长更短的光来照明,甚至用紫外光为了充分利用显微镜的分辨率,使巳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被眼睛所看清,因此显微镜的放大率必须足够大,即。为人眼在明视距离处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o=250X0.00029Xe0.5k b =。是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NA e是用分表示的人眼的最小分辨角,为使眼睛较长时间观察而不太疲劳,e可取24 波长入取555nm 因此,视觉放大率应满足(有效放

14、大率) 500NA W r W 1000NA 若500NA,则显微物镜所能分辨的细节不能为人眼所分辨(放得不够大),浪费了物镜的分辨能力 若ri000NA,虽然物体放得很大,却不能分辨更多的细节,是无效放大5. 显微物镜 显微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大约在2.5X100X范围内,数值孔径随垂轴放大率增大而增大 与目镜的视觉放大率(5X25X )组合可获得不同的总放大率 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常用的物镜倍率有4X、10X、40X和100X ;常用的目镜倍率有5X、10X和 15X 一般,显微物镜NAW1.5,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率不超过1500X 某显微物镜上标明:40/0.65; 160/0.17, 其含

15、义是:显微物镜的放大率为40X,数值孔径0.65,适合于机械筒长160mm,物镜对厚度为0.17mm 的盖玻片校正像差 放大率与数值孔径的匹配关系菟型低倍中信高借高倍(油 浸型)放大率6-04063数值扎径0.04-0.150.15-0.30.4-0.851.25-1.4 低倍物镜结构比较简单,而高倍物镜结构则十分复杂 显微物镜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工作距离,即物镜前片顶点到物面的距离 物镜的放大率越高,工作距离越短,如100X物镜的工作距离只有0.2mm 测量用的物镜,为了观察较大物体,工作距离比较长6. 显微镜的照明方法 显微镜成像的物体一般自身不发光,需要通过照明系统对物体进行照明 照明系统

16、的形式通常有2种:临界照明和柯勒照明 临界照明把光源经聚光镜所成的像与物平面重合 在物面视场范围内有最大亮度,且没有杂散光 缺点是光源亮度的不均匀直接反映在物面上 柯勒照明光源经集光镜(柯勒境)成像在聚光镜的焦平面上,再经聚光镜成像到无限远,并照明物面 在集光镜的像面上放置照明系统的视场光阑,用以调节物镜柯勒照明的成像光束孔径 聚光镜将被光源照亮的集光镜成像在物面上 集光镜附近安放照明系统的孔径光阑,调节这个孔径光阑可以调节物面的成像范围即视场大小7.显微镜的其他组合介绍一种检查眼镜片光焦度的仪器一一焦度计图(a),1为物镜,在物镜的物方焦平面上放置一带有标记的分划板T,T成像于 无限远处,3

17、为辅助物镜,T最终成像在位于辅助物镜的像方焦平面的投影屏上(倒 立实像)图(b),在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上放置被测镜片2,由于2的存在,使投影屏上T的像变得模糊。移动T的位置,直到在投影屏上的标记再次变得清晰,测出移动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被测镜片的光焦度第四节望远镜系统对于远处的物体,当其细节对于眼睛的视角小于1时,就要借助望远镜来进行观察1.望远系统的视觉放大率 望远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即光学间隔=0入射的平行光经物镜后成像在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上,经目镜后又平行地射出虽然望远系统是一个无焦系统,但也有垂轴放大率。有f-2fi (3-32)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望

18、远系统是目视系统,应该用视觉放大率来描述f7e (8-38)式中,3为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3为通过望远镜观察时像对于眼睛的视角注意,通常|r| 1,即|8| 1望远系统的垂轴放大率实际上是小于1的但在通过望远镜观察时,确实感觉到物体被放大了这也说明对于目视系统,放大率用视觉放大率才有意义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框是孔径光阑,同时也是入瞳,其出瞳为物镜框经目镜成的像,位于目镜的像方 焦平面附近r=-D 视觉放大率还可以用出瞳直径D与入瞳直径D之比来表示D 168-2Q) 这个式子可以用来测量望远系统的视觉放大率,入射一巳知直径D的光束,测出其出射光束直径D, 即可求出视觉放大率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

19、,由于物镜和目镜都是正光组,因此r 0,成正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一般用于观察(如观剧镜)以及激光发射扩束系统2. 望远系统的分辨率及工作放大率 望远系统的分辨率用所能分辨的物方极限分辨角表示 在自然光照明下,极限分辨角与入瞳(物镜框)直径的关系为(140 丫 TD 式中,祖的单位为秒(”),D的单位为mm 物镜的直径越大,分辨本领越高 望远物镜所能分辨的细节必须放大到能被人眼所分辨,取人眼的极限分辨角为60”,则望远系统的视 觉放大率60 D可=23D (8-44b) 式(8-44b)给出的视觉放大率称“正常放大率”,是放大率的下限 若望远镜系统的放大率小于正常放大率,就浪费了物

20、镜的分辨本领 为避免眼睛的疲劳,通常设计时把放大率取得略大于正常放大率,称为“工作放大率” r = D(8-45) 地面望远镜通常用视觉放大率和通光口径来标注,如某双筒望远镜标注为:7X50,表示其视觉放大 率为7X,通光口径(入瞳)为50mm 天文望远镜通常用通光口径来表示其性能,反映了天文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和集光本领3. 望远镜的视场远镜的物方视场角为_y_tan w =七fo (8-49)其中,y是视场光阑分划板,分划板的框就是视场光阑角表示,望(分划板)的半径第五节目镜开普勒望远镜的初次像面上通常放置 巨部 望远镜的视场用物方视场点一般,望远镜的视场角只有几度,天文望远镜的视场角更小,通

21、常只有几十分或更小天文望远镜带有一个辅助望远镜来帮助找像目镜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供人眼观察目镜的主要光学参数有视场角23、镜目距P、工作距离1F等望远镜目镜的视场与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物方视场角相关:tan W = r tan w(8-53)显微镜目镜的视场与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物方视场相关:,Vy tan w =250 (8-23)望远镜目镜和显微镜目镜的视场角本质上是一样的视觉放大率越大,物方视场(角)越大,目镜的视场角也越大。一般目镜的视场角(23)为4050 镜目距(出瞳距)P是目镜最后一面到出瞳的距离一般来说,目镜的视觉放大率高,则出瞳距较短H 眼瞳与出瞳重合时

22、观察效果较好,过短的镜目距观察时易受眼睫毛的干扰,通常要求y I. A镜目距应大于6mm,义V%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光学系统如需要在戴防毒面具情况下使用的望远镜,其镜目距应不小于L .矿一20mm。出瞳大小也是目镜的一个参数通常要求出瞳直径应等于或略小于眼瞳直径,即24mm,使系统的光能量全部为眼睛所接收夜视仪器的出瞳直径可以大一些在剧烈颠簸状态下使用的系统的出瞳也应大一些工作距离1F是目镜第一面到其物方焦平面的距离通常,望远镜和显微镜目镜在其物方焦平面上放置了分划板(视场光阑)为了适应不同视力的使用者,目镜应能进行视度调节,即目镜应能沿轴向移动目镜应能沿轴向移动以进行视度调节目镜视度调节的范围

23、一般要求5D(即5屈光度),则目镜相对于分划板(视场光阑)的移动量为x = 5421000 (8-56)目镜的工作距离必须大于目镜相对于分划板的最大移动量,以免目镜在移动时碰到分划板电子目镜利用光学系统把物镜成的像成在感光元件上(CCD或CMOS)分辨率根据需要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像素通过USB接口把接收到的图像传送到计算机中,在屏幕上进行观察,并可以保存和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第二节摄影系统 摄影系统通常指传统(胶片)照相机、数码照相机(CCD或CMOS)、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等,是 光学系统和感光元件的组合1. 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 摄影物镜的光学参数包括焦距f 、相对孔径D/f 、视场角2 3等

24、1)焦距 摄影物镜的焦距基本决定了像和实物的比例 由于垂轴放大率8 = f /x,因此当物体距离不变时(即x不变),垂轴放大率(绝对值)与 焦距f 成正比 显微照相物镜的焦距只有几毫米 航空摄影物镜的焦距可达几米 普通135胶片(35mm胶片)相机的标准焦距为3850mm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尺寸比普通胶片(36X24)小,因此数码相机标准镜头 的焦距也要短 如尼康5700的2/3”CCD的感光面尺寸为8.8X6.6mm,其镜头的焦距为8.971.2mm,等效焦 距为35280mm 2)相对孔径 摄影物镜的相对孔径用入瞳直径与焦距之比D/f 表示,其值越大,物镜的理论分辨率

25、和像面 照度越高 摄影物镜利用可变光阑作为孔径光阑,用于控制曝光量,以适应被摄物体照度的变化 摄影物镜上用相对孔径的倒数即光圈数F来表示孔径的大小 3)视场 摄影物镜的视场用物方视场角表示。一般来说,摄影物镜的焦距越长,其视场角越小:htan w = f (8-63) 式中,h为接收器的最大横向尺寸 一般标准镜头的视场角(2 3)4050,60以上称为广角镜头 变焦物镜的物方视场角随焦距的改变而改变4)分辨率 摄影系统的分辨率用像面上所能分辨的2点间最小距离的倒数表示,与摄影物镜的分辨率和接 收元件的分辨率有关 系统的分辨率为111=+ N楫N 65) 式中,NL为物镜分辨率,Nr为接收器分辨

26、率 在自然光照明下,物镜的分辨率为N = 1475 D (mm一1) f(8-66) 分辨率的单位是每mm的线对数 物镜相对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式(8-66)给出的是理论分辨率,由于摄影物镜是大像差系统,实际分辨率较理论分辨率要低 许多 由于接收器的分辨率通常为每mm几十线对,与物镜的实际分辨率是匹配的 物镜有较大的相对孔径(1:2或更大)主要不是为了获得较高分辨率,而是为了获得较高像面照 度2. 摄影物镜的景深 在明视距离观察照片时,焦距越短、入瞳直径越小、拍摄距离越远,则景深越大 景深在表现照片的艺术感染力上有很大作用2.摄影物镜的类型 摄影物镜属大视场、大孔径系统,既要校正轴上点像差,

27、又要校正轴外点像差摄影物镜的形式较多。双高斯物镜是不少标准镜头采用的结构变焦距物镜的焦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不仅在摄影系统,还包括望远系统、显微系统、投影系统等,变焦距物镜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在某些领域几乎巳经取代定焦距物镜焦距的变化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的轴向移动、改变光组间隔来实现的焦距范围38.5151mm,2=40,全长第三节投影系统 一个被照明的物体以一定的倍率投影成像在屏上,这种光学系统称为投影系统 投影系统类似倒置的摄影系统,如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多媒体投影仪、缩微资料阅读机、测量投影 仪等描述投影系统的光学系统的参数主要有共轭距、工作距、放大率、视场、数值孔径等 共轭距共轭

28、距L受到投影系统结构尺寸的限制与放大率、焦距的关系为(8-71)共轭距有“齐焦”的要求,即当投影系统更换不同倍率的物镜时,不必重新调焦,即不同倍率的物镜应具有相同的共轭距工作距工作距指物体到投影物镜第一面的距离如果物体是图片之类的平面物体,则对于工作距没有特殊要求放大率放大率是关系到测量精度、孔径大小、观测范围和结构尺寸的重要参数放大率越大,投影系统的测量精度越高,同时物镜所需孔径越大,而被投影范围越小,共轭距越长,相应的结构尺寸也越大目前,常用的投影系统物镜的放大率有10X、20X、50X、100X等而对于测量用投影系统来说,被投影物体往往是形状复杂的零件,对工作距有一定要求视场投影物镜的视

29、场一般用物方线视场2y表示,它反映了被投影物体的观察范围由于投影屏实际上就是投影物镜的视场光阑,所以投影系统的视场也常用投影屏的直径(像方视场)表示孔径投影物镜的孔径用数值孔径表示放大率102050100数值孔径NA0.05-0.060.0S-0.120.150.2-0.22投影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放大率的关系第八节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2y =(1)(3)(4)(6)阑直径;(7)万能工具显微镜主显微镜光学系统设计。巳知:瞄准精度8 = 0.8um(用叉丝瞄准), 8mm,物方工作距11= -60mm,带有斯密特屋脊棱镜作为转像系统。求:整个系统的像的坐标系;总放大率;物镜、目镜放大率分配;物镜数

30、值孔径;物镜焦距;物镜通光孔径、孔径光阑直径、目镜焦距和视场角;出瞳距、出瞳直径;若目镜的视度调节为5屈光度物方线视场棚:婿光闻视场光求目镜的移动量。,(9)解:(1)设入射坐标系为左手系,则出射坐标系也为左手系,即出射坐标系与入射坐标系一致,得正立一致像。3(2) 总放大率应满足廷其中,。是人眼在明视距离上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是物镜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由题意,。=8 = 0.8um;用叉丝瞄准时,瞄准精度为10” ;为使眼睛长时间观察而不致疲劳,取瞄准精度为20”,有 250 x 20 x 4.8 x 10-6 .八0.8 X10-3r = 30 x4.8X10-6为把秒换算成弧度的单位3)

31、物镜、目镜放大率分配的方案可以有很多种。考虑到物镜的工作距要求较大(60mm),为使总共轭距不致太大,物镜的倍率不宜取得过大。另一方面,目镜的倍率也不宜取得过大,以免出瞳距过短,故取r 30NA = 0.1300 3008 1=-3X,f2=10X(4)对于测量用显微镜可以按r = 300NA计算放大率和数值孔径的关系(5)显微系统的结构图求物镜的焦距f 1 .l = X + f f1=-可-601 + 1345(mm)并且可以求得物镜到视场光阑(初次像面)的距离即1111 =180(mm)径-8 111= -3X(-60)=(6)测量显微镜的孔径光阑位置比较特殊,有物镜通光孔。物=2(11u

32、1+ y) = 2X(60X0.1+4) = 20(mm)孔径光阑直径 。孔=2f1u1= 2X45X0.1 = 9(mm) 视场光阑直径D 视=|81|2y = 3X8 = 24(mm)7)目镜焦距f,= 250 = 250 = 25(mm)2 r210视场角(见结构图)Q tan3=f24q = 0.4825.2 3=51.3。111Ql lp p其中,f2(8)出瞳距(见结构图)f=25(mm), lp=-(+ f2)=-(135+25)= -160(mm)lp=30.68(mm)出瞳直径D = D p = D L = 9 x 30,68 = 1.73(mm)孔p 孔l 160p9)目镜

33、的移动量当目镜视度调节为5D时,目镜相应的移动量5 f 2, 5 x 252x = = = 3.125(mm)10001000在选择目镜时,应考虑目镜的工作距大于3.125mm,以免碰到分划板例2带透镜转像系统的望远系统设计。巳知:物镜理论分辨率3.5”,视场角23=2。;物镜到目镜的距离L=700mm;转像系统的焦距f3 = 80mm,放大率8 3=TX。求(1) 物镜的通光孔径;(2) 系统放大率;(3) 物镜、目镜焦距;(4) 转像系统通光孔径;解:先画出其结构图(1)根据物镜理论分辨率祖与孔径D的关系所以孔径D = 140/小=140/3.5 = 40(mm)(2)考虑正常放大率r =

34、 D/2.3 = 40/2.3 = 17.4X因此,取r = 18X(3) 由于转像系统的放大率83 = -1X,所以物镜像面F1 到目镜物面F2之间的距离为4f3 (见结构 图),则有f,+ f = L - 4 fd 3f解该方程组,得物镜焦距f1=360(mm),目镜焦距f2=20(mm)(4) 转像系统通光孔径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Q * = /f f +2f式中,y1为物镜的初次像的像高。所以可以求得转像系统的通光孔径D3= 36(mm)第九节光学测微原理如下图所示的光学测微系统,光学透镜的焦距为f,当聚焦光斑在标尺上刻度为y时,试推导其测量微小 角位移原理。如欲测反射镜上距光轴为a处的某点的微小线位移X,推导其与标尺上刻度值y的关系式。如图所示,若平面镜转动9角,则平面光束经平面镜后与光轴成2。角,经物镜后成像于B点,像高为y, 焦距为 则有y=ftan2 92f9(1)平面镜的转动是由一侧杆移动引起的,侧杆支点与光轴的距离为a,侧杆的移动量为x,则tan99=x/a式代入式得:y=(2f/a)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