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答案刘军主编.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268315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3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机化学答案刘军主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有机化学答案刘军主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有机化学答案刘军主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答案刘军主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答案刘军主编.doc(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2 二种化合物。a=b=d=e均为2,3,5-三甲基己烷, c=f 均为2,3,4,5-四甲基己烷。2.3 烷烃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此, 沸点由高至低顺序为:(3)(2)(1)(5)(4)。2.4(1)最稳定构象:全交叉式 ,最不稳定构象:全重叠式 2.5 (1) 无游离基(引发剂)产生 (2) 光照射,产生Cl,氯游离基非常活泼与甲烷立即反应。 (3) 所生成的Cl重新变为Cl2,失去活性。 (4) 甲烷在光照射下不能产生游离基,故不能与Cl2在黑暗中发生氯代反应。解:设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XH2X+2,则:1

2、2x+2x+2=72 x=52.62.7(4)(2)(3)(1)2.8 异构体共六种:环戊烷,甲基环丁烷,乙基环丙烷,1,1-二甲基环丙烷,顺-1,2-二甲基环丙烷,反-1,2-二甲基环丙烷。对应结构式如下: 2.9 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 顺-1-甲基-异丙基环己烷 2.10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3.1 (略)3.2 命名下列化合物。(1)2-溴-3-己炔(2)2-甲基-3-丙基己烯(3)2-乙基-1,3-丁二烯(4)(反)-3,4-二甲基-3-庚烯(5)(顺)-4-甲基-2-戊烯(6)5-甲基-1-溴-1,3-环戊二烯(7)1-庚烯-6-炔,(8)2,6,6-三甲基-3-庚炔(9)(

3、E)-2,4-二甲基-3-氯-3-己烯,(10)(2Z,4E)-4-乙基-3-氯-2-溴-2,4-己二烯3.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2) (3) (4) (5) (6) (7) (8) 3.4 (1) (2) (3) (4) (5) (6) 3.5(1) (2) (3) (4) (5) (6) (7) (8) 3.6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能与氯化亚铜的氨溶液反应产生炔化亚铜沉淀的是1-戊炔,能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1,3-戊二烯,余下的为2-己炔。(2)能与顺丁烯二酸酐生成白色沉淀,因为只有S-顺构型的共轭二烯烃才能参与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余下的为。(

4、3)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丁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丁烯,不能反应的是丁烷。(4)能使稀冷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为1-丁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甲基环丙烷,余下的为环己烷。3.7(1) (2) (3) ,再与溴加成而得。3.8 烯烃的稳定性为反式顺式;连接在双键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越多,烯烃越稳定。不饱和烃的氢化热越大,说明原不饱和烃分子的内能越大,该不饱和烃的相对稳定性越小。 因此,烯烃的稳定性次序为:(1)(2)(3)(4)顺式;连接在双键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越多,烯烃越稳定。不饱和烃的氢化热越大,说明原不饱和烃分子的内能越大,该不饱和烃的相对稳定性越小。 因此,烯

5、烃的稳定性次序为:(1)(2)(3)(4) A B;(2) C A B;(3) A B;(4) A C B;(5) D C A B6.10 (1) 第1个反应较快。水的亲核性弱,反应为SN1机制,叔卤代烃反应较快。(2) 第1个反应较快。CN的亲核性强,反应为SN2机制,伯卤代烃反应较快。(3) 第1个反应较快。反应为SN2机制,SH的亲核性比OH强。(4) 第1个反应较快。反应为SN1机制,甲基为给电子基团,对苄基碳正离子有稳定作用。(5) 第2个反应较快。第1个反应中,两个邻位甲基使硝基不能与苯环很好地共平面,故其活化作用也就很小。6.11 (1) A D B C;(2) C D B A

6、6.12 (1) B D A C; (2) C D A B ;(3) A B6.13(1) I是强的亲核试剂,又是好的离去基团。(2) 1-氯二环2.2.2辛烷和1-氯二环2.2.2 癸烷的结构如下:1-氯二环2.2.2辛烷 1-氯二环2.2.2 癸烷1-氯二环2.2.2辛烷桥头碳原子因碳桥太短难以形成平面型的碳正离子,所以难以发生SN1反应,另外碳桥也阻止了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而构型的翻转亦不可能,所以也难于发生SN2反应。而1-氯二环4.4.0癸烷是典型的叔卤代烃,中心碳原子可以形成稳定的叔碳正离子,所以能按SN1机理迅速反应,但它对SN2反应也是难以进行的。6.14 6.15

7、反应按照消除加成机理进行。反应第一步由羟基负离子进攻卤原子邻位上的氢原子,而后脱去卤化氢生成活性中间体苯炔。苯炔不稳定,很活泼。它与羟基负离子加成后生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再从水中夺取质子生成苯酚。6.16(2) 由(1)得1-溴丙烷(3) 由(1)得1-溴丙烷6.176.18各化合物的构造式为:6.19各化合物的构造式为:6.20各化合物的构造式为: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7.1 (1) 4-丙基-4-庚醇 (2) 2-甲基-3-戊炔-2-醇(3) 3-氯-2-溴-1-丁醇 (4) (E)-2,3-二甲基-4-溴-2-戊烯-1-醇(5) (2R,3R)-3-甲基-4-戊烯-2-醇 (6) (E) 2

8、-丁烯-1,4-二醇(7) (1S,2S)- 4-环戊烯-1,3-二醇 (8) 3,5-二甲基苯酚(9) 1-苯基-1-丁醇 (10) 乙二醇二乙醚(11) 2-硝基-1-萘酚 (12) 4-甲氧基环己基甲醇(13) 1,2-环氧丁烷 (14) (2S,3R)-2,3-二甲氧基丁烷7.2 7.3C2H5H 不反应7.4(3) 不反应(5) 不反应7.5 7.6(1)D B C A;(2)D B A C;(3)B A C;(4)D C B A 7.77.8(1)室温下分别加入Lucas试剂,立即出现浑浊的是叔丁醇,片刻后才出现浑浊的是仲丁醇,室温下无明显现象的是正丁醇。(2) 室温下分别加入Lu

9、cas试剂,立即出现浑浊的是2-丁烯-1-醇,片刻后才出现浑浊的是异丙醇,室温下无明显现象的是正丙醇。(3) 分别加入含有少量硝酸的HIO4溶液,摇匀后加入AgNO3水溶液,有AgIO3白色沉淀者为2,3-丁二醇。7.9 7.10(2) 这两个反应都是卤代烷与醇钠的作用,根据卤代烷构造的不同存在取代(生成醚)和消除(生成烯烃)丙个竞争反应。在前一个实验中,伯卤代烷以取代反应为主,生成醚;而在后一个实验中,叔卤代烷在强碱醇钠的作用下只发生消除反应成成烃(气体),留下了乙醇。7.11(2S,3R)-3-溴-2-丁醇 (2S,3S)-丁二醇 有旋光性7.127.137.147.157.16(反应式略

10、)7.177.187.19 顺-2-丁烯 (2R,3S)-meso-2,3-丁二醇(熔点:32) 反-2-丁烯 (2S,3S)-2,3-丁二醇 (2R,3R)-2,3-丁二醇(外消旋体,熔点:19)7.20 二恶英是一个常见的致癌性化合物,查阅资料,了解1999年震惊世界的二恶英事件始末。二恶英7.21 含酚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查阅资料,了解含酚废水的主要来源及对环境的危害作用。第8章习题参考答案8.1 (略)8.2 (1) 2-甲基丙醛; (2) 2-甲基-3-戊酮; (3) 对硝基苯甲醛; (4) 1-苯基-1-丙酮; (5) (R)-2-羟基丙醛; (6) 2,4-戊二酮; (7)1

11、,1-二乙氧基丙烷(丙醛缩二乙醇)。8.38.4 丙醛:(2) 不能反应;苯乙酮:(1) 不能反应;(2) 不能反应;(4) 不能反应;(5) 难反应;(7) 不能反应;8.5 能发生碘仿反应的化合物:(2)、(5)、(8)、(10);能和饱和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合物:(1)、(2)、(3)、(6)、(9)、(10);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1)、(3)、(9)、(10)8.6 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的化合物:(1)、(2)、(3)、(4)、(6);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的化合物:(2)、(6);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的化合物:(1)、(4);8.78.88.9 (3) (5) (3)

12、(1) (4)8.10 (1) 首先在三者中加入次碘酸钠溶液,不发生碘仿反应者为丁醛;然后把能够发生碘仿反应的两者再加NaHSO3饱和溶液试验,能够产生白色结晶者为2-丁酮,无此反应者为2-丁醇。(2) 首先在四种化合物中加入Tollens试剂,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者为戊醛和苯甲醛,不发生反应者为2-戊酮和环戊酮;这样便把试剂分成两组。 把第一组试样(戊醛、苯甲醛)再用Fehling试剂试验,能发生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者为戊醛,无此反应者为苯甲醛;第二组试样(2-戊酮、环戊酮)分别加入次碘酸钠溶液、产生亮黄色沉淀者为2-戊酮,无此反应者为环戊酮。8.118.12 (1) 产物为 ;(2) A步错

13、,此氧化条件下,双键会被氧化;C步错,氢化时,溴将除去;(3) A步错,格氏试剂与羰基会发生反应;(4) A步错,反应的产物为环氧乙烷;(5) A步错,碱性条件下,-H会发生缩合反应;B步错,氧化时,醛基也将被氧化成羧基。8.138.148.158.168.178.18(反应式略)8.198.20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9.1 13,4-二甲基戊酸 23-甲基-2-丁烯酸 3对甲酰基苯甲酸4-萘乙酸 52,4-环戊二烯甲酸 62,3-二甲基丁烯二酸7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 8苹果酸 9柠檬酸10间苯二酸 11对甲苯基甲酰氯 12丙烯酰溴13N,N-二甲基乙酰胺 14苯甲酰胺 15N-溴代丁二酰亚胺(

14、NBS)16乙酸苯甲酯 17顺丁烯二酸酐(顺酐) 18苯甲酸乙酯9.29.3 (1)DCBA硝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方向一致,都是吸电子的。当硝基处于间位时,其共轭效应影响不到羧基,所以对硝基苯甲酸的酸性大于间硝基苯甲酸;而对于氯原子而言,其诱导效应为吸电子,共轭效应为供电子,对羧基的作用相反,当氯原子在间位时,其供电子的共轭效应影响不到羧基,所以间氯苯甲酸的酸性大于对氯苯甲酸。(2)ACDB羟基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供电子共轭效应。邻位,羟基与羧基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负离子,酸性相对最强。间位,羟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大于其供电子共轭效应,所以间羟基苯甲酸的酸性大于苯甲酸。对位,羟基的供电子共轭效

15、应大于其吸电子诱导效应,所以对羟基苯甲酸的酸性比苯甲酸小。9.4(1)CH3COCl(CH3CO)2OCH3COOC2H5CH3CONH2(2)C6H5COCl(C6H5CO)2OC6H5COOCH3 C6H5CONH2 (3)(4)甲酸苯甲酸乙酸丙酸戊酸9.5 (4) 1)水解后能与AgNO3 产生白色沉淀者为乙酰氯。 2)碱性条件下水解放出NH3者为乙酰氨。 3)能使NaHCO3 水溶液放出CO2者为甲氧基乙酸。 4)低温下用稀碱处理,放出NH3 者为乙酸铵。 5)室温下水解,再加NaHCO3 水溶液,有CO2 气体放出者为乙酸酐。9.619. 20. NaOOCCH2COONa + 2

16、CHI39.7(1)(2)(3)(4)9.8(5)9.9(4)9.109.11 (1)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烯醇负离子,生成共轭烯烃结构,sp3sp2sp3的转变导致消旋发生。(2)酸性条件下羰基转变成为烯醇,生成多取代的烯烃,sp3sp2sp3的转变导致消旋发生。9.12(1)溶剂化作用对酸性有较大的影响。支链羧酸的-CO2-基团被溶剂分子屏蔽,不能像乙酸盐负离子那样发生有效的溶剂化而稳定。(2)酸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共轭碱分子内形成了有效的氢键,它分散了羧酸氧的负电荷,降低了共轭碱的碱性。9.139.14: A : CH3CH2COOC2H5 B : CH3CH2COCH(CH3) COO

17、C2H5C : D : 某酯类化合物A (C5H10O2),用乙醇钠的乙醇溶液处理,得到另一个酯B(C8H14O3),B能使溴水褪色,将B用乙醇钠的乙醇溶液处理后再与碘乙烷反应,又得到另一个酯C(C10H18O3), C和溴水在室温下不发生反应,把C用稀碱水解后再酸化,加热,即得到一个酮D(C7H14O)。D不发生碘仿反应。用锌汞齐还原则生成3甲基己烷。试推测A、B、C、D的结构并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9.15(1)化合物A(C12H14O3)的不饱和度为6,可能含有苯环、双键或环等。 (2)苯乙酮与氯乙酸乙酯在无水惰性溶剂中碱性缩合剂作用下,发生的是Darzens-Claisen反应:综上所述

18、,A,B,C的结构式为:9.16 (略)第10章习题参考答案10.1 (略)10.2 (1) 3氨基丙醇 (2) 1, 6-己二胺 (3) 氯化三甲基丙基铵 (4) 2-硝基丁烷 (5) N, N-二乙基苯胺 (6) 邻甲氧基苯胺 (7) N-乙基环戊基胺 (8) 对二甲胺基偶氮苯 (9) 2, 6-二甲基-4-氨基辛烷 (10) 3-甲基-2-(二甲胺基)戊烷10.3 (1)利用Hinsberg试验法鉴别。(2)分别向A、B、C、D中加入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B,无变化的为C、D。再向A、B中加入FeCl3,显紫色的为B,不显色的为A。无沉淀的两种化合物中加入亚硝酸和盐酸,有氮气放出的为

19、D,无反应的为C。10.4 (1) 苯胺间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邻硝基苯胺(2) 对甲氧基苯胺苯胺对氯苯胺对硝基苯胺(3) 对甲苯胺苯胺乙酰苯胺邻苯二甲酰亚胺(4) 乙胺氨苯胺三苯胺10.5 这三个胺分别属于叔胺、仲胺和伯胺,在它们与对-甲基苯磺酰氯和亚硝酸等试剂反应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生成不同的产物。方法(1):Hinsberg试验 (溶解于水) (固体,不溶于碱) 不反应方法(2):与亚硝酸反应 (放出定量氮) (黄色油状液体) 不反应10.6 (1)对甲苯磺酰氯处理,加碱,过滤,滤液酸化后水解得纯乙胺。(2)加稀盐酸使苯胺溶解,除去油层中硝基苯,水层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分出油层苯胺。(3)

20、利用三苯胺近于中性,加盐酸使二苯胺成盐,溶解,然后用乙醚萃取出三苯胺,蒸去乙醚。10.710.8 在苯环上处于硝基邻、对位的某些取代基,如氯等常显示一种特殊的活泼性。这是由于它们受邻、对位上硝基通过苯环的共轭效应,硝基拉电子使和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电子密度降低,即正电性增加。有利于羟基负离子发生的亲核取代反应,而使氯原子带着一对电子离开,完成取代反应。而对于间位,电子云降低很小,不利于亲核取代反应的进行。10.9 若胺分子中氮原子上连有三个不相同的基团,它是手性的,理论上应存在一对对映体。但对于简单的胺来说,这样的对映体尚未被分离出来,原因是胺的两个棱锥形排列之间的能垒相当的低,约21 kJm

21、ol-1,可以迅速地相互转化。如三烷基胺对映体之间的相互转化速度,每秒钟大约103105次。这样的转化速度,现代技术尚不能把对映体分离出来。因此,化合物(1)、(2)和(3)中,(3)由于立体因素,其转化受到限制,可以拆分成对映体。季铵盐是四面体,氮原子上连有四个不相同基团时存在着对映体,对映体之间的转化是不可能的,能分离出左旋和右旋异构体。(4)能拆分成对映体。但(5)不能拆分成一对对映体,因为(5)有下列平衡:离解成叔胺后,由于其翻转迅速,不能保持原来的构型而失去光学活性。10.10芳香重氮盐与酚的偶联反应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酚在弱碱性介质中能形成苯氧基负离子,使得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22、更容易发生;然而当碱性太强时(如pH10),重氮盐则与碱发生反应,生成重氮酸或重氮酸负离子,使之失去偶合能力。芳香重氮盐与芳胺偶联需在弱酸性介质或中性介质中(pH=57)进行,因为此时的芳胺还不会产生不活泼的铵盐,而重氮盐的浓度也最大,所以偶联反应在此条件下很容易发生。10.12 由于邻位甲基对二甲氨基空间位阻的影响,二甲氨基必须扭转一定的角度,使氮原子上未共享电子对与苯环成一定的角度,未共享电子对很难被苯环分散,故其碱性增大。10.13 在多数情况下,Hofmann消去为反式消去-氢,但在反式消去不可能时,也可以发生顺式消去,但速度很慢。有-氢的叔胺-N-氧化物在加热时,分解为烯烃和N, N

23、-二烷基羟胺,它是一种立体选择性很高的顺式消去反应。10.1410.15 第11章习题参考答案11.1 (略)11.2 各主要峰的归属为:33203310cm-1:CH伸缩振动2000cm-1:CC伸缩振动29502850cm-1:饱和CH伸缩振动14701420cm-1:饱和CH弯曲振动11.3 化合物结构为:11.4 (1) 1-溴丁烷,4组;(2) 丁烷,2组;(3)1,4-二溴丁烷,2组;(4) 2,2-二溴丁烷,3组;(5) 2,2,3,3-四溴丁烷,1组;(6) 溴乙烯,3组;(7) 1,1-二溴乙烯,1组;(8) 顺-1,2-二溴乙烯,1组;(9) 烯丙基溴,4组;(10) 2-

24、甲基-2-溴丁烯,4组11.5 (1) A B C(2) B C A (3) A C B (4) A B E D C (5) C A D B (6) C B A 11-6 四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对应为:11.7 化合物的构造为11.8 相应的异构体结构为:11-9 A和B的结构为:11.10 A、B和C的结构为:11.1111.12 A的结构为:11.13 (1) * , (2) n* ,(3) n* , (4) * ,(5) n* ,(6),(7) n* 11.14 11.15 11.1611.17 化合物分子量为114,红外光谱显示有羰基,可推出分子式为C7H14O,为饱和酮,RCOR。根据酮

25、的碎裂行为RCO=71,R=114-71=43,故R为C3H7,而R=71-28=43,所以R=R。碎片峰无m/z 58,说明无Mclafferty重排,即无-H,所以R或R为异丙基。化合物为二异丙基酮。m/z 43为异丙基正离子峰。第12章习题参考答案12.1 (1) (2) (3) (4) (5) (6) 12.2 (1) 2,4-二甲基呋喃 (2) 5-氯-2-噻吩甲醛 (3) 5-溴-2呋喃甲酸 (4) N-甲基吡咯 (5) 4-甲基咪唑 (6) 吡唑12.3 (2) 喹啉被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成吡啶二甲酸,有强酸性。吡啶不氧化。(2) 呋喃有芳香性,可使Br2/CCl4退色,而四氢呋喃不

26、反应。(3) 糠醛易被高锰酸钾氧化成糠酸,有酸性。呋喃不氧化。(4) 吡咯遇盐酸浸润的松木块呈红色。噻吩与靛红在硫酸作用下反应呈蓝色。12.4 、三种甲基吡啶分别与含D2O的NaOH水溶液反应, 只有、-CH3发生D交换,-CH3不反应。因为N原子拉电子效应通过共轭体系只能使、-CH3上显酸性。12.5 CDABE12.6 (1) (2) (3) (4) (5) (6) 12.7 (1) (2) (3) (4) 12.8 12.9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18.1(1) (2)18.2(1)D-葡萄糖的结构式是: L-葡萄糖的结构式是: 二者具有镜像关系,因此是对映体。(2)-D-吡喃葡萄糖结构式

27、是: -D-吡喃葡萄糖结构式是: 他们只是C1的构型不同,其他碳原子的构型相同,因此他们是差向异构体,而不是对映异构体。18.3(1)葡萄糖与费林试剂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蔗糖没有 (2)麦芽糖与费林试剂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蔗糖没有(3)麦芽糖与费林试剂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麦芽糖酸没有(4)葡萄糖能与托伦试剂反应生成银镜,而葡萄糖酸不行(5)葡萄糖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而葡萄糖醇不行18.4(1) (2)(3) 18.5(1)异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的a-D-葡萄糖通过a-1,6-苷键缩合而成。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的a-D-葡萄糖通过a-1,4-苷键缩合而成;(2)a-1,6-苷键;a半

28、缩醛羟基;(3)有变旋现象;(4)还原性、变旋性、水解性、成脎。18.618.7以及他们的对映体。18.8 将这三种糖分别与苯肼作用,若生成同一种糖脎,就能证明这三种糖的C3,C4和C5具有相同的构型。18.9 (略)18.10 (略)第15章习题参考答案15.1 (1) 谷氨酰胺(2)亮氨酸(3)赖氨酸(4)谷氨酸(5) 色氨酸(6) 组氨酸15.2 S-天门冬氨酸 S-半胱氨酸 (2S,3S)异亮氨酸 S-酪氨酸15.3 I II III VI结构式I为L-苏氨酸,手性标记为 (2S, 3R)。 15.4 (1) (2) (3) (4) 15.5 加入水合茚三酮,氨基酸有显色反应15.6苯

29、丙氨酸含一氨基一羧基,为中性氨基酸,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因其等电点pI=5.84,故:pH=3.0时带正电荷:在pH=5.8时净电荷为零,为两性离子:在pH=10.0时带负电荷:15.7 (提示:考虑为什么杂环N在Trp中不是碱性的。)Lys的结构为: ,其分子中有两个氨基,在水溶液均可电离,必须加入碱才能抑制氨基的电离,使Lys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而碱的加入必然会使溶液的pH升高,所以,Lys的等电点为9.74,高于中性氨基酸。 Trp的结构为:,其分子中虽然有两个氮原子,但吡咯氮上的一对孤对电子参与了环状离域体系,碱性非常弱,在水溶液中并不电离,所以Trp的等电点是5.88,接近中性氨基酸。

30、15.8(2) (3) 15.9(1)(2) (3) 15.1015.11 A的结构为 或 (不稳定);相关的反应式如下:或:15.12这是因为2,4-二硝基氟苯具有强烈的-I效应,与其相连的氨基碱性极弱,所以不溶于稀酸水溶液中;而其他非标记的氨基酸可溶于稀酸水溶液中,借此可以分离。15.1315.14 Gly-G1u-ArgG1u-Arg-GLyArg-Gly-pheGly -G1u-Arg-Gly-phe 甘-谷-精-甘-苯丙15.15亮-苯丙苯丙-脯苯丙-脯-缬 缬-鸟 鸟-亮 缬-鸟-亮脯-缬-鸟 亮-苯丙-脯-缬-鸟-亮由结构可知,苯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和鸟氨酸之间的次序应为:苯丙

31、-脯-缬-鸟,鸟氨酸的C-端与亮氨酸的N-端结合以构成环状结构,因此短杆菌肽S的结构如下:亮-苯丙-脯-缬-鸟 鸟-苯丙-脯-缬-亮15.16 蛋白质主要以肽键连接,淀粉主要以糖苷键连接。区别方法:(1)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碱性茚三酮溶液,加热,显蓝色者为蛋白质,不显色者为淀粉;(2)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KI溶液,显蓝色者为淀粉,不显色者为蛋白质。15.17 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化学键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共价键包括肽键、二硫键和酯键,非共价键即次级键,如氢键、离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等。氢键、离子键和酯键存在于极性基团之间,疏水键和范德华力存在于非极性基团之间,二硫键存在存在于两个半胱氨酸之间,

32、肽键是肽链骨干的基本连接键,其他各种化学键参加链中与链间的联系。15.18 DNA和RNA在结构上有两点不同。(1)戊糖不同。DNA中的戊糖为脱氧核糖核酸,而RNA中的戊糖为核糖核酸;(2)碱基不同。DNA中的碱基有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鸟嘌呤,而RNA中的碱基有胞嘧啶、尿嘧啶、腺嘌呤、鸟嘌呤。15.19 (1)DNA分子是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平行多核苷酸链构成的。两条链的糖磷酸的主链都是右螺旋的,有一共同的螺旋轴。一条链和方向是53,另一条链则是35。螺旋直径为2000pm,并形成凹槽,一条较深,一条较浅。(2)两条链上的碱基在螺旋的内侧,戊糖和磷酸连接成的主链在外侧,两条链由碱基间的氢键相连。碱基对的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相邻碱基对平面间的距离为340pm,双螺旋每旋转180(即一转)有10对核苷酸,其螺距为3400pm。(3)两条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配对(T), A与T之间能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G)一定与胞嘧啶(C)配对,G与C之间能形成三个氢键。这种碱基之间配对的规律称为碱基配对规律或碱基互补。两个相互配对的碱基,彼此之间称为“互补碱基”。15-20 (略)第16章习题参考答案16.1(略)16.2(略)16.3 16.416.5(1)(3)(4)(6)(9)(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