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267006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同步测试(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山东省肥都市边院镇初级中学李军一、课标规定运用地图和其她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互相关系。二、教学目的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性与河流特性,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2归纳结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性的措施,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她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性,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4归纳结识大洲气候特性的措施,结识北美洲的气候特性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性,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性,简

2、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重要因素。2教学难点(1)归纳结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性的措施,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2)归纳结识大洲气候特性的措施,结识北美洲的气候特性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四、教学方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构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测、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措施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步,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构造框架。让学生懂得分析一种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

3、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性的措施。教学措施上重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测思维能力、语言体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氛围活跃的师生关系。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本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概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她学习用品。六、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

4、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步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教师:同窗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重要涉及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涉及地形、气候、水系等。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个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以视觉的享有激情导入,通过播放微视频及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摸索之旅,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爱好,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身在

5、亚洲的自豪感。讲授新课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结识亚洲的地形特性(分两步)环节1结识亚洲重要的地形辨别布与海拔教师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毕下列规定。 (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体的海拔。(2)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重要地形区,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3)说出亚洲的地形特性。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按照教师的规定,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体的海拔。(2)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6、的重要特性,对照图例结识陆高与海深,其中褐色代表海拔较高的 ,绿色代表海拔较低的 。(3)总结亚洲的地形特性:地势起伏大,中部 ,四周 ,地形复杂多样,以 、 为主。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勾画地形区,以及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地形特性: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环节2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地势特点教师布置任务:快乐之旅:结合“图6.8亚洲的地形”和“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路过过哪些地形区

7、?大体海拔是多少?有也许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旅行路线: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性(地名、海拔、景观等)。(规定:活动中各小组长总负责,并记录好所经地区的特性。)(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 部,平原重要分布在亚洲的 (部位),总结亚洲地势特点。预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体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设计意图:用“快乐旅行”设立情景,通过度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

8、生都得到了充足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布满新意与乐趣。课件出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活动二:结识亚洲的河流特性(分两步)环节1结识亚洲重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教师布置任务:(1)提供“知识拓展” 水系阅读:流域一般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多种水体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其中,水流最后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水流最后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2)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毕下列规定。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

9、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重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与否都注入了海洋。(注意辨别内外流河)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性?为什么有这些特性?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流入太平洋的有: 。流入印度洋的有: 。流入北冰洋的有: 。最后不流入海洋的有: 。(2)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因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水系特性有一种全面的结识。通过读图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环节2结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教师布置任务:(1)回忆亚洲的地势有何特性。(2)思考

10、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完毕下列任务:亚洲地势特点是 ,因此,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 ,呈 状流向四周的海洋。预设学生交流摸索成果:教师总结: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状况。受地形、面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结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承转: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学习,你觉得应当从哪些方面结识一种大洲的地形、河流特性?地形地势对河流有何影响?以此措施完毕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1、。活动三:拓展演习: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教师布置任务:完毕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性。 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体的海拔。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持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重要的地形类型。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重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

12、形的关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结识一种大洲地形和水系特性的措施的实际应用。通过度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学习目的。图片欣赏:亚洲自然风光。抢答:抢摘胜利果实!设计意图:图片欣赏,让学生放松一下,感受大自然之美,陶冶学生情操;抢答,贯彻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热情,快乐结束本节课。第二学时导入新课教师:同窗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人们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那么人们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

13、素来结识亚洲的气候特性。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既检查了知识,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板书:二、复杂的气候活动一:结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环节1结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因素教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种温度带。(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学生回答预设:10S70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14、。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因素。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环节2结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体现教师布置任务:观测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结识亚洲气候的差别。活动二:结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教师布置任务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学生完毕下列任务: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因此形成面积广

15、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结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活动三:结识亚洲季风气候明显的特点环节1结识亚洲季风气候明显的体现与因素教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3)提供“知识拓展”: 亚洲的季风气候明显的因素。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别明显,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明显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4)提供微课季风气候(本来你在这里版)。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在教材第10页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

16、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2)亚洲的季风气候明显的因素是什么?(3)欣赏微课,加深对季风气候的结识。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季风气候形成因素的拓展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微课季风气候(本来你在这里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季风气候的结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环节2结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师布置任务: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性。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性是什么?(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师小结

17、: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规定。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局限性,容易导致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导致涝灾。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贯彻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规定。通过度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结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活动三:拓展演习:结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教师布置任务:读图6.15,结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1)找出北美洲重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畴。(2)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

18、穿过的气候类型。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3)提供微课北美洲气候(大概在冬季版)。学生完毕下列任务:(1)在课本第12页图6.15上,找出北美洲重要的气候类型。(2)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结识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微课北美洲气候(大概在冬季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北美洲气候的结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课堂小结:从地势特性、地形特性、河流流向、河流分布特性、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特性等六个方面对比亚

19、洲与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性。预设学生回答展示:拓展延伸:运用学到的措施,读图分析并归纳出欧洲的地形特性和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性。预设学生回答展示: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亚洲的自然环境知识,教师列表,学生自己回忆,这是对本节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再拓展、再巩固。七、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伙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性的措施。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性之间的联系。如引导学生从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得出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结论,以此证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20、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互相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性。学完亚洲的这些自然特性之后,再去结识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性,进行仿真演习。这样,学生在后来的地理学习中,可以独立分析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互相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一方面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重要的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进行归类,从而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部流向四周。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

21、海洋”的结论。学生可以体验到地图分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微课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手段,在本节的教学中运用了三次,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亚洲的自然环境同步测试江苏省邳州市岔河中学宋成一、选择题(山东阳信学业模拟考)“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莽原(指草长得繁密茂盛的旷野)缠玉带;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歌词中蕴藏着亚洲重要地理事物特性。据此回答12题。1歌词中提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规定选全)( )A地形 B地形、河流 C地形、河流、气候 D地形、河流、气候、植被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自然环境的知识。答案

22、:D解析:歌词中提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山(地形)、河(河流)、莽原(植被)、风(气候)。2有关亚洲自然地理特性的论述,对的的是( )A地形单一,以山地为主 B高山多,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C河流多,且短促 D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自然环境的知识。答案:B解析:亚洲地形多样,中部多高山,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河流多,多为长河;亚洲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呈放射状由中心向四周流入海洋。(福建福州学业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3亚洲地势特点是()A西部高,中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考察目的:本题

23、考察读图提取信息以及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地势特点的能力。答案:C解析:从两幅不同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亚洲的地势特点应为中部高、四周低。4亚洲北部河流重要注入()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地势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答案:B解析:亚洲地势中部高,北临北冰洋,因此,北部河流重要注入北冰洋。5(山东济南学业考)下列示意图可以对的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河流的流向。答案:A解析:亚洲河流受其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影响,多呈放射状自中部流向周边的海洋,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A图。(原创)读北美洲略图,完毕67题。6下列地形剖面图可以体现沿

24、图中MN一线地势特点的是( )考察目的:本题考察读图提取信息以及运用地图归纳地势特点的能力。答案:D解析:观测图中MN一线地势特点是东西高、中部低,并且西部为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因此选项D更符合图中MN一线的地势特点。7下列有关北美洲自然地理特性的论述,错误的是( )A地形分为两大部分:西部山地,东部平原 B密西西比河向南注入墨西哥湾C五大湖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D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考察目的:本题组重要考察读图提取信息、运用地图阐明大洲自然地理特性的能力。答案:A解析:读图分析,该大洲地形应分三部分: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以及山地。8(山东德州学业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25、面积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列有关亚洲的论述,对的的是( )A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B受地形地势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C亚洲分布范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考察目的:本题考察的是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答案:D解析: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亚洲面积广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原创)根据下图,完毕910题。9图中四地与所相应的气候类型搭配,对的的一组是( )A甲地寒带气候 B乙地温带季风气候C丙地地中海气候 D丁地热带季风气

26、候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答案: B解析:甲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丙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10四地中所属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答案:A解析: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11(原创)下图中对的反映乙地气候特点的是( ) A B C D考察目的:本题考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性的判读。答案:C解析:图全年高温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图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图常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12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

27、典型、影响最广的大洲,季风气候重要分布在亚洲的(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A B C D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的气候特性。答案:B解析: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差别特别明显,其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畴也最广,而其中部和西部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3下图中四地所相应的气候类型对的的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考察目的:本题考察气候的分布。答案:B解析:图中数字至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14(山东滨州学业考)下列

28、有关亚洲自然地理特性的说法,对的的是(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河流短小而湍急C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D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的自然地理特性。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的核心应明确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利于长河的形成;重要位于温带,陆地面积广阔,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重要位于热带,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15(原创)北美洲占范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下列中的(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地中海气候考察目的:本题考察北美洲气候的分布。答案:B解析:北美洲气候以温

29、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为主。二、综合题。16下图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1)A 平原,B 平原,C 高原,D 盆地,E 洋。(2)比较甲、乙两图,北美洲的地势变化特点与亚洲有什么差别?(3)根据图乙,推测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分布特点。考察目的:本题考察学生解读地形剖面图以及归纳地势、地形特点的能力。答案:(1)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青藏四川太平(2)亚洲地势特点为中部高,四周低,而北美洲地势特点是中部低,两边高。(3)局限在北美洲西岸的狭长地带。解析:从图中分析地势高下起伏的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牢记各地理事物空间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7(原创)读

30、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1)亚洲多种气候类型中,序号_所代表的_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2)由于亚洲中部_,形成序号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气候。(3)国内东南沿海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基本处在同一纬度,均有北回归线穿过,可是阿拉伯半岛是炎热干燥的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而国内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_气候,因素是_。(4)有关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因素的论述,错误的是( )A南北跨纬度大,增长了气候的复杂性B东西离海远近差别大,增长了气候的复杂性C植被类型多,增长了气候的复杂性D地形复杂并且起伏大,增长了气候的复杂性(5)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性是( )A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高温多雨 D冬暖夏凉(6)受_因素的影响,气温逐渐_。受_因素的影响,降水逐渐_。考察目的:本题考察亚洲的气候类型。答案:(1) 温带大陆性 (2)地势高 (3)亚热带季风 国内东南沿海地区受惠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夏季风的湿润气流能带来丰沛的降水(4)C (5)C (6)纬度 减少 海陆 减少解析:由图可知: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阿拉伯半岛是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而中国的东南部是季风气候,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受地形、位置等影响,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