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2577233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毕业论文(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办公楼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摘要在全球信息化与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和信息传输速率日趋急迫,在科技现代化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内,除有通话、监控、暖通、消防、照明电路以外,智能化通讯线路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字化的信息社会,无论在办公室、家里、餐厅或是购物中心,代表数字化的线缆正在快速发展。因此为了使快速发展网络通讯线缆不至于行成泛滥而无法控制,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综合布线系统满足办公楼对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要求,各子系统功能实现和性能水平满足智能建筑的整体要求,软硬件均保证采用知名品牌产品。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基础、适度超前”的原则, 注

2、重基础建设并适度超前,达到国际先进的系统水平;针对一般的办公楼使用5类和超5类对绞线作为综合布线电缆已经不能满足以太网的要求和人们对高速信息的需求,现在设计应用6类对绞线作为综合布线电缆,以满足人们对高速网络的需求。系统充分考虑智能化集成特点,拓扑结构满足信息传输和智能化控制的各种要求。 关键词:通信线路;综合布线;智能化;6类对绞线 ;拓扑结构 Cabling system design of an office building ABSTRACTWith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 the global economy of the r

3、apid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is increasingly urgent,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modern building, in addition to a telephone, surveillance, air conditioning, fire, power and lighting circuits ,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line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4、 society, regardless of the cable at the office, home, bank or shopping malls, on behalf of digitization is rapidly spread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ke the extens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cables will not cause flooding and can not control,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design is b

5、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The cabling system meets the functional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each subsystem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levels to meet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intelligent architecture, hardware and software products are guaranteed well-known brand. The

6、design principle of overall planning, step by step, to strengthen basic, moderate advance, focusing on infrastructure and moderate advance, the system has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use Category 5 twisted pair Category 5 and super for general office As cabling Ethernet cable can not m

7、eet the requirements, design applications now Category 6 twisted pair cabling as cable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high-speed networks.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ology to meet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K

8、eywords: Communication lines;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Intelligent; Category 6 cable;Topological目录1绪论1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11.2系统设计原则21先进性22可靠性33扩展性和灵活性34开放性35标准化36易维护管理性31.3工程设计原则31设计思想应当面向功能需3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当合理定位43经济性44选用标准化定型产品42综合布线系统介绍5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51工作区52配线子系统63干线子系统74设备间85管理96建筑群子系统92.2综合布线的系统结构及拓扑结构102.2.

9、1综合布线的系统结构102.2.2综合布线的拓扑结构111基本星型网络结构112分层星型网络结构122.3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规划132.3.1需求分析131需求分析的基本要求142需求分析的范围152.3.2设计整体流程162.3.4设计等级171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布线系统光缆系统的分级172综合布线系统等级17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183.1设计综述183.2设计步骤193.2.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步骤191明确工作区的面积大小192计算信息点的数量203.2.2配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211水平线缆部分212楼层弱电间配线设备部分213.2.3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231确定垂直干线走线方式23

10、2光缆和电缆的选择243.2.4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步骤253.2.5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步骤263.3设计的相关计算281计算工作区插座具体数量282水平子系统缆线用量计算293干线子系统缆线用量计算294结论与展望314.1结论314.2展望31参考文献32致谢33附录A341绪论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的通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智能大厦、商业大厦、办公楼、住宅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现在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将所有电话、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组合在一起,同时将各种设备终端设备插入标准的插座内成为可能。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布线系统就通过这样的综合布线

11、将所有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设备集中在一个综合布线系统里,当终端设备的位置需要变换时,只要把插头拔起,然后把设备插入新地点的插座上,再接一些简单的跳线,这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再布放新的电缆和安装新的插座。综合布线系统是能相容,所以各个不同制造部门的电话、数据、图像及多媒体设备可以互通。所以再也不需要为不一样的设备准备不一样的配线零件和复杂的线路标记与管理线路图表,由于其开放的结构能够成为各类不同产业标准的准则。最重要的是综合布线配线系统具有更大的适用性、灵活性,同时能够控制最低的成本对终端设备的重新安排和规划,而且是在最小的干扰下。本设计是为一栋5层办公楼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设计主要分为方

12、案设计和图纸设计两部分。方案设计主要是对图纸设计的一个文字表述,针对图纸设计中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原则进行阐述。图纸主要的设计内容是对计算机网络网点、语音点和其他智能化子系统(如: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防范报警系统、会议系统等智能化子系统)智能网点的平面布点;系统图设计和各楼层弱电间机柜大样图设计。本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结合规范进行设计的。系统水平部分采用的是六类双绞线,垂直部分则采用12芯多模光纤和100对大对数线缆作为主干线缆,能够满足用户对网络高速传输速率的要求。同时系统采用内网、外网、涉密网和智能网,四网各自物理隔离的结构进行设计。1.2系统设计原则设计综合

13、布线系统,要按照一定的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初步设计和产品的选型是要以综合布线系统的行业标准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为前提的。开放式结构的综合布线系统,应能够满足数据、图像、语音和监控等系统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与网络技术联系密切,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时应考虑到使用到的网络技术,要做到两者在技术性能上的相一致,避免不必要的硬件资源冗余和浪费,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时要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1 先进性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时可适度超前,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不仅做到即能反映当前的水平,而且还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就目前发展而言,综合布线厂

14、商都有15到20年的质量保证,也就是说在这15到20年期间,如果客户没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和变动的话,系统就能适应通信的要求。2 可靠性尽量避免恶劣的环境,所有的双绞线都是PVC阻燃管和耐火材料保护,全部的插头、接口、接点、设备的选用都是按照最高可靠性考虑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把可靠性排在首位,选用世界上成熟的集成技术。3 扩展性和灵活性综合布线系统是开放式的结构,能支持广播、视频、监控等系统的需要。在设计时,应根据最近的业务和网络结构,适当的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和信息服务发展数量的可能,预留一定的发展冗余。所有的线缆和配线架都预留足够可扩展容量,整个系统可提供计算机网络升级发展和扩容的需要。4 开放性

15、可适应不同厂商设备和不同的网络平台。可支持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应用,兼容传输数据、话音、图像及控制信号的传输,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升级性能。5 标准化在设计时应要符合最新的综合布线标准,要支持基于国际标准的不同厂家的网络通信产品。同时在设计中选用产品要符合国家或国际有关技术标准,未经国家批准的产品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使用于工程项目中。6 易维护管理性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型树状结构,层次管理。网络结构的改变都可以借助于跳线完成。1.3工程设计原则 对于不同的建筑物,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构成了不同的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6、:1 设计思想应当面向功能需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特点,分析综合布线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还应结合未来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支持的业务不但可以有图像、语音、数据,而安保、监控、机房、会议和信息发布等系统也可以共用一个综合布线系统。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当合理定位在整座建筑物的空间利用时,信息插座、配线架的标高和水平配线的设置应要全面考虑,合理定位。同时房间的尺寸、几何形状、预定用途和用户意见等均应仔细分析,使得综合布线系统真正融进到建筑里,以达到完整一体、美观实用的目的。3 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在达到先进和可靠的前提下,实现功能和经济的最优性。综合布线系统比传统布线系统有经济优势,主要是因为

17、综合布线系统可以适应相当长时间需求;而传统布线系统改造很浪费时间和金钱。4 选用标准化定型产品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使用的产品应要通过国家质量检验机构鉴定合格。推荐使用国际和国家知名公司的名牌产品。在一个综合布线系统中应该采用同一种标准的产品,以便于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2综合布线系统介绍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影像等应用,而且还能支持综合型语音和多媒体业务,同时对其服务的设备具有独立性。所以一个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设计,由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管理、建筑群子系统6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图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

18、1 工作区工作区又称为服务区子系统。工作区由配线子系统系统的信息插座连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和适配器构成。把水平电缆和工作区内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电缆,是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之间的传输介质。一些专门的硬件设备还可能包括在工作区里,从而可以通过工作区所安排的通信电缆进行信号的接受和发送。工作区结构如图2所示:图2 工作区子系统图2 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又称为水平子系统。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等组成。它负责从管理子系统也就是从分线盒出发,用对绞电缆将管理子系统连接到工作区子系统的信息插座。配线子系

19、统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部分,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配线子系统是指在一个楼层上,只和信息插座、电信间连接。配线子系统一般用的是4对对绞电缆,在特殊要求的时候也能采用光缆。配线子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图3 配线子系统图3 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也称为垂直干线子系统,它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最主要链路。干线子系统是把设备间与各楼层的管理子系统连接起来,作为建筑物内垂直干线电缆的路由。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到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管理系统,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架和设备线缆和跳线组成。干线子系统包括:干线或远程通信电信间、设备间之间的竖井或横向的电缆;设备间连接电缆;干线电信间与各远程通信电信

20、之间的连接电缆;主设备和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干线电缆。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持久的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图4 干线子系统图4 设备间设备间是综合布线系统中为各类信息设备提供信息管理、信息传输服务的。设备间的作用是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其作用是把各智能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的设备互联起来,其中包括电信部门的光缆、电缆、交换机等。为使建筑物内系统的节点可任意扩充、分组,必须采用配线架等设备。它还包括建筑物的入口区的导线,所有的高频电缆也集中于此。一般情况下,设备间应包含部分还有:大型通信和数据设备;电缆终端设备;建筑物之间和内部的电缆通道;通信设备

21、所需的电保护设备。设备间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5 设备间结构图5 管理从布线的角度看,楼层电信间或配线间对电缆进行管理,可称为管理子系统;但从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角度,称之为管理更合理。所谓管理就是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等设施,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的管理方法。包括管理模式、标识、色标、连接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便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花费和工作量。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整个布线系统与设备、仪器构成一个清晰有规律的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配线区域,通过跳线变换,就可以重新安排线路路由。管理子系统有3种应用,也就是配线与干线的连接、干

22、线子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6 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就是建筑物之间连入公用通信网,它也是公用通信网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的性质和技术性能基本一致,其技术要求也基本相同。建筑群子系统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组成。建筑群子系统一般适用于多栋建筑,单栋建筑物一般不会涉及到这一子系统。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项目是单栋建筑还是多栋建筑,如果是多栋建筑就要考虑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建筑群子系统如图6所示:图6 建筑群子系统图2.2综合布线的系统结构及拓扑结构2.2.1综合布线的系统结构(1)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7所示,其中,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

23、也可不设置集合点。图7 综合布线系统基本结构图(2)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结构应符合图8所示要求,其中,图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干缆线;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直线连至CD,如图TO也可以经过水平缆线直接连至BD。图8 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结构图(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应符合图9:图9 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结构图2.2.2综合布线的拓扑结构1 基本星型网络结构这种形式是以一个建筑物配线架BD为中心,在每个楼层间配置一个楼层配线架BD,同事楼层配线架又连接多个信息口TO,这就是传统的两级星型拓扑结构,这种形式有较好分配网络流量,是单栋智能建筑物

24、的内部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形式。如图10所示:图10 基本星型网络结构图2 分层星型网络结构这种形式是以某个建筑物配线架CD为中心,建筑物配线架BD为中间层,相应的有再下层的楼层配线架和水平子系统,构成多级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1所示。这种形式一般多用于多栋智能建筑物组成的智能小区,其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规模较大,网络结构也较复杂。设计时也要考虑适当对等均衡的网络流量分配。图11 分级(多级)星型网络结构图实际上,从上述两种结构可以看出综合布线系统无论是在局部还是在整体上都呈现物理上的星型拓扑结构。2.3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规划2.3.1需求分析综合布线系统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智能建筑和智能园区,

25、为了所设计的系统能够达到用户的标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点的数量、位置和功能进行分析。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是系统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数据。每一座的智能建筑的功能都不尽相同,而且规模也不一样,因此用户需求分析必不可少。以近期需求为主,兼顾长远发展需要智能建筑一单建成,其建筑性质、建筑规模、结构形式、使用功能、楼层数量、建筑面积和楼层高度等一般都已固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使用特点和用户性质(如办公楼或商贸业务楼等)。因此以“近期为主,兼顾未来” 为需求预测方针是非常必要的。建筑物内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主干布线和水平布线,主干布线大多数都设置在建筑弱电井,

26、更换或扩充相对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或管道里,如果要更换或增加水平布线,不但损坏建筑结构,影响整体美观,而且施工费用比初始投资的材料费高。为了保护建筑物投资者的利益,可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平布线尽量一次到位”的策略。因此,在用户信息需求分析中,设计的时候,信息插座的分布数量和位置适当留有发展和应变的余地。对各种信息终端统筹兼顾、全面调查预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和互换性。它是将各种信息终端设备的插头与标准信息插座互相配套使用,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所以,在分析的时候,要对所有信息终端设备进行考虑,不应遗漏某种信息。根据集到的基础资料,初步得到综合布线系

27、统工程设计所需的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的范围工程区域的大小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区域有单栋独立的智能建筑和由多栋组成的智能建筑群两种。前者的用户预测只是单栋建筑的内部需要;后者则包括多栋组成的智能建筑群内部的需要。信息业务种类的多少综合布线系统应当满足以下几个子系统的信息传输要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库系统、有线电视收系统;消防监控系统。虽然建筑物内的所有信息流、数据流都可已接入综合布线系统。但限于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目前国内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语音和数据通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布线系统也融入监控等其他信息传输子系统。随着建

28、筑物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融入到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智能化子系统也将越来越多。因此,在用户信息需求分析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智能化程度实际水平,作出综合布线系统中信息业务种类的需求分析。用户信息需求量估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信息包括语音、数据、图像和监控信号等许许多多的信息点,因此信息点估算比较复杂,目前还未有完整的估算方法,即使有参考的技术指标,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形势而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对智能建筑信息需求量的估算,一般按建筑物的面积的估算方法,或采用人员数量和面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估算,对于特殊的办公环境需求,还可以按组织机构的设置,按参与活动和往来人员的多少,按经营规模的大小等来进

29、行分析估算。2.3.2设计整体流程工程设计时,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用途性质、用户人群和用户需求来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点布线设计。工程设计的一般如图12所示:图1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流程图2.3.4设计等级1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布线系统光缆系统的分级。电缆布线系统等级划分电缆布线系统划分为A、B、C、D、E、F共6个等级。等级表示为由对绞线和连接器所构成的链路和信道,它的每一对对绞电缆所能支持的传输带宽,用Hz表示。综合布线电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划分如下表所示:表2.1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系统等级传输带宽/MHz支持应用器件电缆连接器件A0.1一一B1一一C163类3类D1005/

30、5e类5/5e类E2506类6类F6007类7类光纤布线信道等级划分对于光纤布线信道划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各等级光纤信道所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和200m。2 综合布线系统等级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通常对于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的信息终端设备端点的平面布置,商住楼每10平方米设置1个信息点,办公楼每10平方米设置2个信息点。对于开放办公环境的信息点数按每2.5平方米一个信息点进行设计。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通常对于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的信息终端设备端点的平面布置,商住楼每10平方米设置1-2个信息点,办公楼每10平方米设置2-3个信息点。支持

31、的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通常对于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的信息终端设备端点的平面布置,商住楼每10平方米设置2个信息点,办公楼每10平方米设置3-4个信息点。支持的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如若需要监控、安保、时钟、消防报警等系统,也可共用一个综合布线系统。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3.1设计综述本次为一栋5层办公楼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BD/CD-FD”结构建设,本次综合布线由设备间、楼层配线间两级构成。设备间(中心机房)位于2层西侧的网络机房,网络机房通过12芯室内多模光纤与楼层配线间链接,采用星型设计。按照不同网络功能的要求,结合楼层为办公设计,办公楼的计算机网络分

32、为外网、内网和涉密网,同时也预留了智能网点和语音点的接入点,主要通过每个房间配置的弱电箱进行预留。外网,主要用于用户接入Internet进行信息访问。考虑办公网的主要对象是未来用户,系统采用预留主干的方式进行设计,每个弱电间预留1根12芯多模光纤和1根100对大对数线缆。涉密网主要用于自用层办公人员进行涉密信息访问,专属信息内容。内网主要用于自用层办公人员进行局域网内部信息访问。智能网,指的是能够为智能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提供信号数据传输的网点,支持TCP/IP协议的基于网络连接的专网。主要包括BAS、安防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等)、BM

33、S、BAS系统等。本次智能专网主要针对大楼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设计,为整个办公楼的智能化子系统提供运行平台。考虑到未来用户的使用情况,结合楼层为办公设计,因此具体的布点原则如下:休息室里一个床位布置一个内网点和一个外网点,部分布置一个内网点、一个外网点和一个涉密网点;每个办公桌一桌子布置一个内网点和一个外网点,部分布置一个内网点、一个外网点和一个涉密网点;每个技能训练室布置七个内网点、六个外网点和四个涉密网点;在特殊仓库、气瓶间、工作间和会议室布置内网点、外网点和涉密网点,详细看系统图。本次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可靠性高,传输率高等特性,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及冗余性的特点。采用标准化的产品,适用于较复

34、杂的空间环境,不受高频设备、电磁波辐射干扰,在系统中传输的各类信号互不干扰,保证信息安全的可靠的传输。整个系统具备较强的系统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故障的排除。系统具有充足的冗余,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而且系统能够通过跳线或信息插座来变换线路的路由,具有良好的灵活性,能够满足智能化系统的传输要求。按照国家最新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结合办公楼项目布线系统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1)工作区(2)配线子系统(3)干线子系统(4)设备间(5)管理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3.2设计步骤3.2.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步骤工

35、作区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信息插座的数量、安装位置和选型。一个好的工作区要能够保证满足用户的需求。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平方米进行估算,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所调整面积。每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数量应该按照规定配置。信息插座有许多样式,有嵌在墙上、嵌入地上和安装桌上的,标准的RJ45/RJ11接口有单、双、多孔等各种型号。信息插座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固定的。但要考虑智能大厦的使用情况,用户可能会在未来改变使用性质,应以近期需求为主,端口的分布数量和位置要应留有一定的发展和应变的余地。一般的设计步骤可分为5步:1 明确工作区的面积大小工作区面积的大小决定了信息插座数量的多少,

36、而工作区面积的大小不是确定的,它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来确定,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工作区的面积是不同。工作区的面积需求可参考表3.1:表3.1 工作区面积需求表建筑物类型及功能工作区面积/平方米网管中心、呼叫中心、信息中心等场地3-5办公区5-10会议、会展10-60商场、生产机房、娱乐场所20-60体育场馆、候机室、公共设施区20-100工业生产区60-200按照上表,因此本次办公楼的工作区面积是5-10平方米。得出了工作区面积后,下一步要做的是统计整座建筑物的所有的工作区面积。这里有一点要明确的是,要对工作区的使用功能的类别,区别对待,有些原则需要灵活运用。有些工作区是用户特别指出的,我们在设计的时

37、候在不影响系统运作的条件下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2 计算信息点的数量明确信息点的总量是工作区子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信息点配置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工作区的功能和用途,依据设计等级来配置的。如若基本型的配置,每个工作区就只配置一个信息插座;增强型配置或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就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插座。这些等级要求就要看用户对信息量的需求来确定的。但这并不是确定信息插座数量的唯一依据,在确定数量的时候还会根据用户自身的要求的配置。现阶段,一般的用户在办公楼信息插座数量的配置上,会要求设计方每张办工桌至少配置一个数据插座和一个语音插座。因此在本次设计中,信息插座的数量主要是按照每张办工桌至少配置一个4孔数据

38、插座面板,包括3个信息网孔和一个语音网孔的方式来配置,其余非办公区则按照规范和设计等级来进行设计。设计大样图如图13示:图13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大样图3.2.2配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规定,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交换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配线子系统的配线电缆或光缆长度不应超过90米。在能保证链路性能时,水平光缆距离可适当加长。室内水平拉线离地高度根据室内环境而定。室内垂直线缆敷设时,所有线缆应外加保

39、护层以防止机械磨损。1 水平线缆部分本方案根据TIA/EIA568-B 的水平线独立应用的原则,数据点的水平线缆采用新国际标准批准的六类UTP铜缆,铜缆内部具有交叉支撑架以确保线缆给整个系统的性能;语音线缆采用3类100对大对数线缆和四芯电话线缆。 2 楼层弱电间配线设备部分建筑物内弱电井作为楼层弱电间(FD),楼层配线架设在弱电井内。根据楼层配线架至最远的信息点线缆敷设距离不超过90米的原则,弱电间要进行合理分配,或者可以添加壁挂式机柜。楼层配线间(FD)为楼层和主干线缆提供交接的地方,水平系统和干线系统的线缆都是经过配线间进行管理的,把工作区和水平的信息数据从干线子系统送到设备间进行交换。

40、相当于一个中转站。1)在各楼层配线间(FD),均采用标准综合布线机柜安装所有的光纤配线架及相应的网络设备。所有机柜都采用统一19英寸标准机柜。2)楼层配线间(FD)语音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采用110型机柜式配线架来管理语音信息点。并配有充足的安装背板,衔接块和标签条。数据水平线缆部分均采用标准机柜型24口六类RJ45型配线架,自带线缆过线槽,并且根据六类数据信息点量按1:1的比率配备原厂管理区六类铜缆跳线,长度尺寸为0.254米。3)光纤采用19寸机柜式光纤配线架,可以同时端接单多模耦合器于一个1U光纤配线架。在各个子配线间都用统一品牌的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所以的配线间和其他网络设备。光纤接头及相

41、应的耦合器根据具体的交换机型号采用SC/LC光纤接头,全部采用光纤尾纤熔接安装方式。楼层配线间(FD)的配线架跳接示意图如下:图14 配线架跳接结构原理图在楼层的天花板间有金属线槽,到达工作区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沿墙壁而下(或上)引到各个信息点。本次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金属托架,安装在吊顶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铁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线槽的材料为金属板,相关技术参数可以查询相应品牌产品的技术参数表。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弯曲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

42、,来满足线槽需弯曲的要求。要确保线路的安全,槽体要有良好的接地端。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分配线箱都要整体连接,然后接地。如果不能确定信息出口的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各信息出口。4)设计大样图如图15所示:图15 配线子系统设计大样图3.2.3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1 确定垂直干线走线方式根据本设计的实际情况,采用电缆井法。电缆井法一般是用于干线通道。电缆井是指在楼层上开设井孔,让电缆和光缆能够通过这些开设的井孔到达相邻的楼层。电缆井的大小主要是看电缆和光缆数量的多少来确定。光缆和电缆的选择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43、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口。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按照以上规定,因此本设计的语音和数据干线的选择就为以下配置:1)数据主干:从楼层配线间房到中心机房网络光纤采用多条12芯( 50/125um)室内多模万兆级光纤敷设。2)语音主干:由语音总配线间向各子配线间星型配出大对数电缆,采用三

44、类100对大对数电缆,可以充分保证系统容量需求及通话质量,支持各类语音的应用,并通过跳线管理可灵活配置语音网络。其中由建筑物外连接进入建筑物内部,并接到各楼层配线间或其他配线设备的主干线缆,可以作为主干电缆和主干光缆;建筑物配线设备通常是指主干电缆端接到各楼层的配线设备。干线子系统通常在两个楼层之间,特别是在位于中心机房这种公共系统设备多而且要提供多个线路设施。系统包括所有的布线电缆,包括一栋多层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干线布线的内部电缆,和从主要单元来的所有电缆。网络接口通常放在设备相邻的房间。3)设计大样如图16所示:图16 干线子系统设计大样图 3.2.4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步骤设备间(BD/CD

45、)子系统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室,相当于一栋大楼的中心机房,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由此处向各楼层配线间敷设语音、数据主干线缆,再经过从配线架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设备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信间,但又与电信间有一些差异,设备间一般为整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提供服务;而电信间只为一栋大型建筑物的某层中的一部分提供服务。设备间必须相容所有的电缆和电缆通道,保证电缆和电缆通道在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之间的导通性。设备间的大小和位置应该根据设备的数量、类型、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本次设备间位于2层西侧的网络机房,设备间所有布线设备均及相应的网络设备采用标准的19英寸机柜安装,设备间配线

46、架采用模块化方式管理主干铜缆及主干光缆。1、在设备间所采用的语音配线架是与楼层配线间(FD)相同的110型机柜式配线架来管理语音信息点,并配有足够的安装背板,衔接块和标签条。2、在设备间所采用的光缆配线架均为19英寸模块化机柜式配线架,配备较先进的高性能,低损耗LC光纤接头,符合新一代OM3多模光纤接插标准。根据设备间光纤SFF连接头配备原装原厂万兆多模光纤跳线,长度尺寸为10英尺。3.设计大样图如图17所示:图17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大样图3.2.5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步骤综合布线布线系统中,网络结构中某个设备或环节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当进行维修时,一旦没有对布线网络进行标识或使用了不正确

47、的标识,都会使让用户不得不付出更高的维护费用来解决问题。建立和维护标识系统的是综合布线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也是体现综合布线系统行进性,高效性的特点。本次综合布线系统要求每一条线缆都有唯一的标识,一般做法是配线架上的编号对应于工作区的编号,比如工作区的编号为1F01,则配线架端的标号也要和工作区的编号一致。要求工作区的标号对应于配线架的标号,一个24口配线架本身自己就带有124的端口标识。可以结合楼层的管理间或配线间进行编号,例如:“楼层(15F)”表示:15层中的一层;“管理间(A、B、C)”表示:A、B、C三个管理中的一个;“配线架(0110)”表示:0110号10个配线架中的一个;“端口

48、(0124)”表示:0124号24个端口中的一个这样就可以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些编号进行快速的检测查找,快速查处那条线路出现问题。要说明的一点是编号规则并不是一定,主要是要根据具体的项目和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编号规则。因此在具体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信息点和各楼层的配线架端口进行统计和编号,并且要在图纸上表面,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若没有图纸进行参照,很可能会出现错误编号,一但错误编号,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会对维修照成非常巨大的影响。同时有了图纸,也方便用户的审核。设计大样图如图18所示:图18 管理子系统设计大样图3.3设计的相关计算1 计算工作区插座具体数量信息插座的具体数量可

49、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计算各个楼层信息点的数量Ti=Tv+Td式中,Ti表示第i层信息点的数量;Tv表示第i层支持语音的信息插座的数量;Td表示第i层支持计算机的信息插座的数量。表3.1各楼层信息点统计表楼层/i信息插座/Td语音点/Tv信息点/Ti195671392100751753977617341007417457351124合计465320785计算各层RJ45的数量Ji=Ti*4*(1+15)式中,Ji表示第i层RJ45的总需求量;Ti表示第i层信息点的数量;15表示预留量。表3.2各楼层RJ45数量统计表楼层TiJi1139639.42175805317379584174800.4

50、5124570.4合计7853611计算各层信息模块的数量Mi=Ti*(1+3)式中,Mi表示第i层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Ti表示第i层信息点的数量。在工作区,把信息应用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盒体和面板,要按照终端设备的型号和用户所需等级来进行选择。表3.3各楼层信息模块数量统计表楼层TiMi1139143172175355.253173178.194174179.225124127.72合计785808.552 水平子系统缆线用量计算水平电缆用量计算根据设计图纸各信息插座的位置,可计算出水平电缆用量。Li=(Ls+Ll)/2+f1+f2*Ti式中,Li表示第i层水平电缆用量;Ti表示第i层

51、信息插座的数量;Ls表示第i层配线间至该层最近信息插座水平电缆的长度;Ll表示第i层配线间至该层最远信息插座水平电缆的长度;f1表示在工作区电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1-0.3m;f2表示在配线间电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5-1.0m。表3.4各楼层水平电缆用量统计表楼层TiLs/mLl/mf1/mf2/mLi/m113912600.31.05184.7217513640.31.06965317312700.31.07317.9417411680.31.07099.2512418750.31.05927.2合计32494水平光缆用量计算根据设计图纸配线架的位置,可计算出水平光缆用量。Li=

52、(Ld+Ln)/2+f1+f2*Ti式中,Li表示第i层水平光缆用量;Ti表示第i层信息插座的数量;Ld表示第i层配线间至该层最近光纤信息插座水平光缆的长度;Ln表示第i层配线间至该层最远光纤信息插座水平光缆的长度;f1表示在工作区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1-0.3m;f2表示在配线间光缆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表3.5各楼层水平光缆用量统计表楼层TiLd/mLl/mf1/mf2/mLi/m113912600.35.05740.7217513640.35.07665317312700.35.08009.9417411680.35.07795.2512418750.35.06423.2合

53、计356343 干线子系统缆线用量计算各楼层光缆用量计算Li=Pi*(Fi+f1+f2) 式中,Li表示第i层水平光缆用量;Fi表示第i层FD到BD之间的距离;f1表示在配线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f2表示在设备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Pi表示第i层干线子系统光缆的根数。表3.6各楼层光缆用量统计表楼层Pi/根Fi/mf1/mf2/mLi/m124442422144183244424428443252124440合计1384结论与展望4.1结论本次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已经基本完成。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办公自动化和高效化的要求。设置了外网、办

54、公网、智能专网的布线系统。实现不同区域应用网络的隔离,将未知网络安全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小化。这样设计能够更好的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网点的预留可以大大减少后期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控制点布置的工序,比如在做视频监控系统时,监控点就可以直接接在综合布线系统预留的智能点上,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重新布点的工作量。采用六类线则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高速的办公环境。同时在干线子系统中采用的是48芯多模光纤和100对大对数语音电缆,能够很好的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留有足够的冗余。4.2展望通过本次方案的设计让我认识到了,一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首先要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需

55、求分析的结果来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布点布线和系统架构的设计。这些设计方案并不是单纯的文字表述更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方案表现在图纸上,图纸要经过不断的修改才能最后用到施工现场中。只有当图纸上的东西都能够有效的运用在实际现场中,才能说这份设计方案是成功的。因此由于时间的紧迫和个人能力的原因,本次设计只是一个初步设计而已,远远还没达到施工设计的水平,同时该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布线网络过于复杂,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布线系统与其他智能化系统的联动的灵活性还不够,这一问题还要进一步去研究;设计还未涉及到具体产品厂家型号的选择,若要进一步的设计,则这些问题是务必要考虑的。但通

56、过本次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参考文献1梁裕.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王用伦.综合布线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余明辉、童小兵.综合布线技术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李金伴等.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5王亚娟.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6程控、金文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张海涛等.综合布线实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刘华君.综合布线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工业出版社,20089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0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