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文化影响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32481103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媒体的文化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媒体的文化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媒体的文化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的文化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的文化影响(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媒体的文化影响8.1 网络文化概念1. 网络文化界定人类在网络文化当中所发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目前网络社会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集中体现。1)两种切入措施: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注重网络的思想性特点,强调网络内容构成的文化属性。文化内容发生了变迁,文化模式也发生了转型。觉得网络文化的重要特性在于方式的一种虚拟性,主体关系的一种平等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以及占有的共享性和组织的无中心性等。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强调由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于老式文化范式的一种改革,觉得一种新的文化样式从此诞生。觉得网络文化的重

2、要特性在于技术实现的多媒体性,传播速度的及时性,传播空间的全球性和传播的交互性等2)从不同方面对网络文化进行展开理解,网络文化又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所构成的网络环境成为精神文化的物质基本。精神文化:重要涉及网络内容及其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既是互联网技术的鲜明特性,也是互联网精神的突出体现。互联网的浮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将人类的精神财富推向了一种新的高度。制度文化:涉及与网络有关的多种法律规范、政策制度、组织方式等。对互联网在社会当中的发展予以规范和形塑。三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3、、互相转换,显示出网络文化的独特规律和特性。网络文化是综合的社会现象,是网络中多种主体互动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2.网络文化特性1)技术层面虚拟性、互动性、全时性、多媒体2)精神层面开放、平等、自由、多元3)主体特性个性化、平民化、集群化、自主化3.网络文化层面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事件网络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精神(平等、自由、平民。)网络文化产业网络文化制度网络文化秩序8.2 网络文化建构一、研究网络文化最后的落脚点在于研究网络与现实社会的一种互动。互动涉及2个方面:1)社会现实会通过网络文化映射出来,通过网民的语言、作品和舆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建构。2)网络文化会对个人、群体、社会文化格局

4、产生影响二、网络文化建构的重要方式1.网络语言1)定义: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涉及物理技术语言和人类自然语言。物理技术语言: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有关的名词术语。 eg灌水、菜鸟人类自然语言:在网络生活中为实现人际沟通与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符号型数字型字母型中文型,又涉及语音谐音型,词汇转用型,词汇借用型,新词杜撰型,事件文体型。2)网络语言,特别的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中国网民三大社会心态:社会焦急、社会抗争社会分层一方面第一种心态就是社会焦急,反映出目前网民不可承受的压力之重,背后隐藏着是一种构造性的系统性的社会压力下的一种茫然和焦急,以及这样的一种群体性焦急

5、背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冷风趣。第二种是社会抗争心态,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很强,传播性很广,成为网民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重要平台,而网络流行语也成为网民宣泄和体现对社会公平缺失不满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三种社会心态就是社会分层,我们可以看到垂直流动的趋势慢慢停滞,让人们感到阶层固化难以逾越,但是通过这样一种戏谑和自嘲的姿态体现出来一种解构和重构,反映出深层的社会问题:如难以逾越的社会分层,狭窄的上升通道,以及不可忽视的贫富差距等等。2.网络作品1)恶搞缘起恶搞(KUSO)是由日本游戏界传人中国的Kuso原义:教导游戏玩家在买了一款超烂的游戏时,怎么样还可以玩得更开心。(认真地去玩烂游戏)传入中国后衍生成

6、戏谑、调侃的一种恶搞的态度。网络恶搞发轫于的网上大史记一种馒头引起的血案2)恶搞形式文字恶搞:红极一时的“挖掘机”体图片恶搞:“龅牙哥”和“茫然弟”、恶搞小胖音频恶搞:我不想说我是鸡视频恶搞: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3)这些网络恶搞对我们的网络文化有什么意涵?抵御 颠覆意涵1:亚文化的典礼抵御蔡骐:觉得恶搞文化以无厘头的方式,颠覆典型、张扬个性,成为一种独特的网络亚文化。英国伯明翰学派观点:抵御是亚文化的核心特性。体现为边沿群体和弱势群体对于支配阶级和霸权群体的一种抵御。如一种馒头引起的血案挖苦矛头直指无极当中的文化霸权。耗时3年,耗资3.4亿RMB你好意思拍这种烂片=(请捐给贫困学生好么恶 搞这

7、种类型的创作正是在模拟、戏仿和反讽的再编码中表达对抗。通过批评、颠覆、移植和篡改宣泄情感、张扬个性、反叛现实、谋求本我的认同。然而这种亚文化 的抵御重要体目前价值观、潮流、风格等方面,但愿通过观众的承认与欢迎来实现所谓的符号民主。但是回归到现实世界,无论是对于现实的政治秩序,还是经济体 制,它所能起到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恶搞文化所代表的的确是一种对抗,但只但是是一种象征和典礼的对抗。意涵2:一种后现代的颠覆之途恶搞的亚文化表征是由诸多后现代手法汇集而成的,从而制造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反讽效果。也 许恶搞者的初衷只是体现一种个体的解读行为,而她们采用的方略确是原则的后现代解构。将作品的能指和所

8、指扯破开来,从而崩溃其中所蕴含的深度模式。她们往 往以戏谑、搞笑的方式让人们开怀一笑,并给被批判者一种尴尬。因此复制与拼贴是恶搞文化的两大后现代特性。通过拼接式的组接,能指的重新排列,使所指发生 颠覆性的转移。从而为受众带来视觉的全新体验。但是后现代只重摧毁,无心建设的弊端也让我们看到了 恶搞的局限性。由于恶搞关怀的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的挑战和批判,但它自身并没有给出解决的措施。恶搞者大多致力于文本意义的发掘和受众狂欢的一种打 造。对于文本得以产生的社会语境的忽视,使她们的批判往往停留在表层,因此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也许可以协助我们来对恶搞的深层影响进行解读。4)政经制约恶搞的政治经济学所有

9、传播活动都发生在特定语境当中,作为文化她们会受制于政治经济的构造性制约,恶搞文化也不例外。一方面,随着恶搞文化的发展,一批红色典型的恶搞视频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文化的狂欢决不能超越政治底线。)其 次,非政治恶搞面临的则是此外一种危机消费主义经济对它的收编。恶搞文化看似娱乐颠覆,却不久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和生产方式。当商业机构也乐此不疲地参 与到类似游戏当中的时候,恶搞原有的反叛与个性已经慢慢消失。在商业资本主宰的语境当中,它们摇身一变成了机构牟利的一种工具。因此,作为网络时代的激情反叛的特性,恶搞文化所代表的但是是一种狂欢的典礼。它既也许消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打压之下,更也许沉没在商业利益的收编之

10、中。这一切消解了它原有的颠覆意义,剩余的也只但是是一种宣泄的典礼,一种虚无的抵御和一种潮流的商品。8.3 网络文化影响1 个体涵化(对个体的影响)1)涵化概念:cultivation theory美国宾州大学格伯纳在文化指数研究项目中创立的。格伯纳觉得人们生存的环境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环境、社会构造和符号环境(即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涵化理论基本观点:涵化的原型不是为了行使教化,不是为了说服。涵化所关注的是整个媒介信息系统的长期文化影响,而不是单个媒介信息的短期说服效果。涵化理论研究的是人们长期收看电视,它会产生什么影响。涵化是文化的一种浸润,通过符号环境的建构塑造我们的现实观、社会观和世

11、界观。涵化理论强调的是媒介,特别是电视媒介对人们的一种长期影响。2)主流化 共鸣主流化(mainstreaming):指大量看电视的来自社会不同群体的人在乎见上趋同的一种过程。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现进行强调,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现进行淡化。使得文化氛围越来越趋向于多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中间值,进而产生所谓的主流文化。共鸣(resonance):指人们在电视当中看到的情景同其平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不谋而合的时候,两者的叠加会强化电视信息的作用并明显提高涵化效果。主流化强调的是由电视所建构的社会现实对观众社会认知的一种影响。而共鸣则突出个人的亲身经验在理解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12、参照坐标。3)新媒体涵化效应体现:营造了一种暴力文化. 例如网络游戏将暴力无限制的美化营造了一种难以抗拒的暴力文化,极大地增强了网络暴力游戏对于青少年的涵化效果,让她们在暴力美感的体验当中获得了一种免除自身道德和责任的一种异样的娱乐。营造了一种犬儒(Cynicism)文化.犬儒主义是一种带着厌倦情绪的负面态度,对于她人行为的动机和诚信都采用一种不信任的态度。网络大量恶搞文化的流行, 就掀起了一场场调侃、戏谑的网络狂欢,不断地挑战权威,消解主流,似乎成为网络民间娱乐场的一种主旋律。对于网民,特别是年轻的网民长期浸淫在这种恶搞环 境当中,非常容易培养愤世嫉俗的犬儒态度,减少社会信任感和生活满意度。

13、例如说,研究发现,在微博上转发评论信息越多的顾客,其社会信任和生活满意度以及 对于民主的满意限度也就越低。因此社交媒体对于负面内容,对于恶搞文化的强调的涵化效果值得关注。2. 群体分化亚文化概念在文化层面除了个体涵化之外,新媒体的浮现也会对群体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一种明显的体现就是:加剧社会群体的分化。亚文化(subculture),如果从学术史来看,直到20世纪30年代,亚文化才开始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等领域日益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事实上,亚文化作为西方现代性问题的重要构成要素,早在西方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启动之前,就已经初现端倪了。随 着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的人际构造和阶级

14、构造日益复杂化,现代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不仅重构了个体在整个社会,经济构造当中的社会位置,并且 重构了各个阶层的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哺育了文化政治认同的诸多新的维度,也由此激发出多种新的社群归属意识,身份认批准识和维权对抗意识,成为亚文化政 治日益彰显的重要社会历史动因。马克思,韦伯、布尔迪厄等人的社会阶级和阶层辨别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多种新的性别、民族、种族、代际等等的文化认同维度 日益凸显。并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人群辨别意义和阶层政治文化内涵。David Popenoe对于亚文化有一种非常典型的定义:从广义上说,亚文化一般被定义为更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亚群体,这一群体形成一种既涉及亚文化的某种特性

15、,又涉及某些其她群体所不涉及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这一定义至少涉及两重含义,第一,它是一种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也就是dominianant culture相对的,涉及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之中并试图与之相区别的一种文化。第二,它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指由某一群体所共享的,因此亚文化也可以翻译成为亚文化群体。因此这两重含义都表白:亚文化既具有被主流社会所划定的又具有群体自我认同的特性。也就是说,当社会中的某一群体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特性,具有了其她某些群体所不具有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便被称为“亚文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亚文化群体是被主流社会贴上了某种标签的一群人。

16、她们往往处在非主流的附属的社会地位,她们有着区别于其她群体,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群体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诸多的鲜明特性,比方说偏离性、边沿性甚至是挑战性。3.群体分化芝加哥和伯明翰学派(1)【芝加哥学派】作为最早对亚文化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机构,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自20世纪代开始,就开始对移民、犯罪青少年这样某些亚文化群体展开系统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最后形成了芝加哥越轨亚文化研究。芝加哥学派对于越轨人群和越轨行为的研究,事实上为亚文化概念注入了生动地,具体的社会生活内容。她们从都市迁移、偏离和生活圈的角度来描绘亚文化身份,一般以经验主义和民族志的方式去接近亚文化。在芝加哥学派看来,亚 文化

17、的身份是由一种人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与那些处在弱势或者附属地位的社会团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芝加哥学派对于亚文化的界定,为考察边沿群体更 多形态的亚文化行为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基本,但是在探讨边沿群体和主流社会构造之间的关系时,芝加哥学派也暴露出比较明显的理论缺陷:也就是更多地 看到了构造对个体的强大塑造力量而对边沿群体的积极对抗以及这种对抗的效能却不抱信心。因此之后的伯明翰学派则将阶级维度明确引入到了亚文化的研究当中,在一定限度上克服了这一缺陷。 【伯明翰学派】20 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亚文化研究的重心从芝加哥转移到伯明翰。伯明翰大学1964年成立的现代文化研究中心开创了具有

18、政治实践导向的文化研究事 业,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伯明翰学派,她们对于青年亚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研究,综合调动了阶级、性别、种族和霸权等这样的理论视角,精辟地分析了各类青年亚文 化行为的符号象征,特别是典礼政治抵御的意义。在伯明翰学派看来,自二战后来到1970年代中期,在英国浮现的多种青年亚 文化群体和亚文化现象,比方说嬉皮士、光头仔、摩登派、摇滚派、朋克,她们一般都具有非常明确的典礼抵御意识。她们试图通过惊世骇俗的音乐。时装。舞蹈、 语言等方式,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去挑战和颠覆占支配地位的阶级所拥有的文化霸权,因此亚文化成了想象性的象征性的解决现实政治社会难题的一种特有的生活 方式。 (2) 群体

19、分化亚文化转向网络时代的到来,顾客生产内容的兴起,为多种亚文化群体的孕育和生长提供了一片热土,并推动了亚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的多重转向。一方面第一种转向,就是文化界定的转向。长期以来,青年是被基于成人价值观和世界观所建构的成人文化话语来强行描述的, 而不是由青年自己的语言来进行编码的。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者大多数来自中产阶级的成人学者,难免将青年群体传奇化而忽视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一般孩子,从而使青 年亚文化的界定和传播不可避免地限于某个阶层或者某个文化的小圈子。同步由这些成人学者的话语出发,青年亚文化往往被贴上类似的某些流行标签,比方说非主 流、反叛性、危险人物、越轨一族等等,但是网络技术所重构的公

20、共空间却可以向几乎所有的青年群体甚至向游离于亚文化群体之外的个体启动,从而导致青年文化 的话语权重新回归到了青年本体,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自我界定,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属于青年亚文化主体自己的一种话语权利。此外一种重要转向,就是文化空间的转向,青年群体通过纯熟地使用新媒体技术,为自身赢得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书写空间。 网络媒介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体现的自由通路,而自由体现始终都是青年亚文化得以生产和传播的基本前提。它可以使青年克服自身的怯懦,羞 涩,拘谨和不成熟,避开成人家长般的监视和压抑,充足自由地去体现自我。此外,青年亚文化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诸多特性,突破了老式亚文化风格的体现惯例,获

21、得了更自如的多样化的体现方式,从而实现了青年亚文化风格的一种转向。传 统意义上的亚文化符号重要体目前她们的衣着方式、言行举止和喜欢的音乐类型,而当下的青年亚文化却主线不用借助这些夸张的外在行头来体现亚文化的风格和意 义。她们更青睐于使用网络媒介所带来的新技术手段和新技术装置去表情达意,而将真实的主体形象以匿名的方式,掩藏在形形色色的技术形态当中。掌握技术的年 轻人,不再拘泥于某一种体现方式,而是杂糅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手段,轻松自如地参与到亚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之中,这是文化风格的一种转向。最后,青年亚文化的文化类型也迅速由单一转向多元,致使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青年亚文化类型层出不穷,此

22、起彼伏。我 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区化被全球化所取代,一元文化被多元文化所取代,青年群体也不再对抗任何单一的主流阶级和政治体系或成年文化,因 此,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的以阶级为理论基石的伯明翰学派的学说已经无法解释今天网络世界日益复杂,不断裂变的亚文化现象了。我们需要发展更多样,更丰富 的理论话语来理解网络时代的文化类型。不可否认,青年亚文化往往被视为主流社会文化的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和一种偏离常规的乱象,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青年亚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 发展变迁当中的一种积极意义。一方面新媒体的互动性使不同类型的青年亚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再生更加便利;此外一方面,新媒体的巨大影响,也促使

23、老式媒 体和主流文化无法忽视网络上众多的亚文化实践及其文化意义。事实上,网络虚拟空间的亚文化实践活动正在成为老式媒体跟踪、聚焦、报道的重要内容,青年亚文 化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野,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近年来,从芙蓉到凤姐,从贾君鹏到犀利哥,从山寨春晚到舌 尖上的泡面,无不是经由老式的主流媒体介入之后,成为整个社会的文化事件。不仅如此,新媒体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实践还也许激发对主流文化的重新审视,不断 丰富其内涵,甚至促成新的文化整合,为主流文化的将来发展提供最初的灵感和动力。因此,新媒体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不仅是当 下文化情境的症候式体现,折射出了主流文化的裂变和离散,并且也代表了青年群体所特有的一种与主流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的方式。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也正是 在这样的一种沟通与对话,融合和转化的过程中走向多元与开放。(PS:新媒体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显然深深烙刻着后现代的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