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2476291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再忆陈嘉庚与厦大教育是立国之本”,心怀教育兴国理念的陈嘉庚,致富后一方面想到的是兴学报国。她先后在家乡集美开办小学和集美学校,还资助省内各地中小学70余所。19,陈嘉庚想到我省高等教育特别落后,又不能盼望当时腐败的政府在福建办大学,于是决意倾资三百万开办厦门大学,“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倾资开办厦大 陈嘉庚亲自勘察学校地点,选定了郑成功演武场遗迹附近作为校址。1910月,陈嘉庚前去上海,邀请出名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十人举办筹办员会议,共商兴学筹划。接着,陈嘉庚向省政府提出土地申请,遭到福建军阀李厚军的多次索贿,陈嘉庚不畏不惧,运用媒体揭发李的贪污腐败本质,使李无条件地批复了厦门

2、大学建校用地。19初,厦大先设师范,内分文理科、商学两部,聘定教职工,招收学生百余名。 194月6日,开校典礼正式举办,共有三千多人参与。为使厦大的开办在海内外产生影响,陈嘉庚将开校式组织得十分隆重,她以个人名义柬请了厦门官绅商学各界前来与会,并备小轮接送。美国出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及其夫人也参与了典礼并演讲。杜威对陈嘉庚先生开办厦大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她在开校典礼上说:“到会诸君,须景仰陈君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 由于开学时校舍尚未兴建,厦大暂借集美校舍办学。开学后,陈嘉庚就抓紧兴建校舍的工作,无论寒暑,都到演武场指引施工。1922年2月,第一批校舍(同安、集美、群贤楼)建

3、成,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名字命名其中的主楼,陈嘉庚却竭力反对,说命名不应具有私意;再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弟弟、“二校主”陈敬贤的名字命名,陈嘉庚也不批准。后来主楼定名为“群贤楼”,取“群贤毕至”之意。 “公司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厦大开办后,一切经费几乎全由陈嘉庚独力承当。从1926年起,陈嘉庚所经营的公司如江河日下。尽管困难重重,陈嘉庚还是竭尽全力支持厦大,兴建了大批校舍,添置了许多图书和仪器设备,医药、工学、新闻、法学等部科陆续增设,聘任了不少出名的专家,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到1930年,已扩展到文、理、法、商、教育五个学院,17个系。当时有人觉得“北有南开,南有厦大”。 1929年,在经

4、济危机和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袭击下,陈嘉庚公司亏损不下百余万元,有人劝她停办学校,她坚决不肯。1932年,外国某垄断集团提出以停止维持两校为条件把她的公司作为附庸公司加以“照顾”,她断然回绝,说:“公司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这时的陈嘉庚只得采用向华侨募捐、变卖厦大校业及陈嘉庚公司股本以及借债等措施筹集经费支持厦大,到1936年,厦大已经形成三院(文、理、法商)九系的规模,学生超过三百人。 1937年春,条件更加困难,陈嘉庚写信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提出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纪念陈嘉庚的功绩,在厦大特设征询委员会,以陈嘉庚为永久会员,并设立“嘉庚讲座

5、专家”和“嘉庚奖学金”。对此,陈嘉庚多次谦辞。为建校舍八十高龄亲自督工 图:解放后,陈嘉庚(前)视察厦门大学建南楼工地_ 解放后,陈嘉庚仍然十分关怀厦大的建设和发展。她信任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决断,从不干涉行政,用心考虑建设校舍的问题。从1951年到1954年,由她经手筹措经费、设计、监督建成的校舍,就有二十四幢,相称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一倍。其中就有建南大会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物理馆南安楼、化学馆南光楼等教学楼,宿舍国光、芙蓉、丰庭各三栋,医院成伟楼以及大型海水游泳池、十万平方米的大操场和室内运动场等。 为了建筑这些校舍,八十高龄的陈嘉庚不辞劳苦,手拄拐杖亲自到厦大督工。对图纸设

6、计、备料用料、施工筹划、工程进度与质量、经费开支、工人生活等状况,都一一细加查询,规定科学管理,保证质量,注意安全,注意节省。数年间,她坚持从集美坐班轮到厦大工地巡视,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以上,虽然遇到敌机空袭或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 陈嘉庚在投资办学方面不惜一切,曾有人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毕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然而她自己却毕生俭朴。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遗嘱中规定子女将300余万元存款所有捐给国家。 群贤楼前,陈嘉庚先生的塑像就静默在棕榈树旁,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所她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学校。对于厦大人来说,陈嘉庚的故事已如此熟悉,然却无多次都感动

7、。只因嘉庚精神已融入厦大血脉,绵延不绝。 本文重要资料来源: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校史等,编辑:边晓璇。一所大学和她的历史林语堂和鲁迅在厦大厦大高薪礼聘名师 陈嘉庚觉得,好大学除了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 厦大对国内专家,海外学人,不管学派观点如何,只要学术上有地位的,都广为罗致。 据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记载:当时,厦门由于偏处东南一隅,又非全国文化或经济中心,出名专家学者一般不肯前来。为此,厦大采用了重金礼聘的方策,规定专家月薪最高可达400元,讲师可达200元,助教可达150元。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银元(大洋),月薪25元就能养活一种五口之家,蔡元培在北大工资300块大洋,陈独秀为200块

8、,李大钊100块,而图书馆管理员毛润之只有8块大洋的年薪。相比之下可见厦大当时对教师的待遇的确优厚。不少出名专家、学者都应聘来校任教。如国学专家和文学家陈衍、林语堂、沈兼士、孙伏园、台静农、余謇,语言学家罗常培、周辨明,哲学家朱谦之、张颐,史学家顾颉刚、陈万里、郑天挺、郑德坤,教育学家孙贵定、朱君毅、杜佐周、姜琦、邱椿,化学家刘树杞、丘崇彦、张资拱、刘椽,生物学家秉志、陈子英、钟心煊、钱崇树,数学家姜立夫等等。这些名专家均亲自授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林语堂与国学院 林语堂在厦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对厦大的影响却是巨大的。1926年夏,林语堂应聘为文科主任兼国文系专家,获悉国学研究院正在筹办,便向

9、学校推荐北京国学专家沈兼士等人,并一一发出聘书。通过一种月的努力,厦大国学研究院完毕了各部机构的设立及职工的配备,校长林文庆任院长,林语堂任总秘书,沈兼士任研究主任,吸引了一批国学大师云集厦大。是年10月10日成立大会举办之时,莅会来宾三百多人,极一时之盛。刚创立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提出要以现代科学措施整顿中国固有的文化,成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仅有的四所国学专门研究机构之一,为厦大国学院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本。 林语堂在国学院当行政领导,还在外文系教英文。厦大外文系由于林语堂的到来而得以开设英文作文、现代文和英语发音三个科目。林语堂的英文纯正,学生们很爱听,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林语堂评价

10、学生并不根据考试,更多地来自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问题的问答是她评分的重要根据。更让学生们心服口服的是,一种月或几种月后来她仍对学生的课堂体现记得清清晰楚。 鲁迅先生在厦大 被公觉得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应聘到厦大任教,使厦大的学子深受鼓舞。鲁迅在厦大期间,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故事史课,每周4节课,还兼任国学院的研究专家。慕名而来的学生、教员乃至校外的记者把教室挤得满满的,场面十分壮观。拿不到讲义的人,上课便记笔记,下课赶紧借讲义抄。 为了编写讲义,鲁迅常常废寝忘食。因此上学时,她能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作品,引证丰富的材料,进一步浅出地阐明问题。听她授课的学生个个如逢甘露,当时的学生俞荻回忆

11、说:“听她讲学,仿佛小学生听教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唯恐时间过得太快!” 学生们不满足于只听鲁迅授课,她们更把鲁迅当作引路的导师。在鲁迅的支持和协助下,进步学生先后成立了“泱泱社”和“鼓浪社”两个文艺团队,筹办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鲁迅亲自“为之看稿”,并予以亲切的指引,集美楼也常常传出鲁迅与青年们亲切交谈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 此外,鲁迅还给国学院研究生作专项讲演,指引研究生学习,批改她们的作业。鲁迅在厦大的时间虽短,却完毕了好几部书的编辑、校订工作,写下了17万多字的文章,其中就有出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 八十近年过去了,当时鲁迅住在厦大的集美楼,目前这里是鲁迅纪念馆。鲁迅广场上,鲁

12、迅先生的塑像静静矗立着,提示着人们这土地上流淌着的中华文脉。本文重要资料来源:厦门大学校史、鲁迅与厦门大学的是是非非(原载第04期文史精髓,作者苗体君、窦春芳)等,编辑:边晓璇,董倩倩)一所大学和她的历史【厦大往事】【编者按】翻阅厦大校史,一页页时光滑落,每一种时刻都深邃而饱满。在这里,我们不妄图还原90年的宏大历史,仅截取某些节点,某些画面,某些声音,告诉目前和将来:一路风风雨雨的厦大和厦大人在历史长河中,有着历久弥坚、饱满灿烂的精神气儿。本版文字/图片重要资料来源: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校史凤凰花开我的厦大学生时代、厦大内迁长汀简史等再忆陈嘉庚与厦大教育是立国之本”,心怀教育兴国理念的陈嘉

13、庚,致富后一方面想到的是兴学报国。她先后在家乡集美开办小学和集美学校,还资助省内各地中小学70余所。19,陈嘉庚想到我省高等教育特别落后,又不能盼望当时腐败的政府在福建办大学,于是决意倾资三百万开办厦门大学,“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倾资开办厦大 陈嘉庚亲自勘察学校地点,选定了郑成功演武场遗迹附近作为校址。1910月,陈嘉庚前去上海,邀请出名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十人举办筹办员会议,共商兴学筹划。接着,陈嘉庚向省政府提出土地申请,遭到福建军阀李厚军的多次索贿,陈嘉庚不畏不惧,运用媒体揭发李的贪污腐败本质,使李无条件地批复了厦门大学建校用地。19初,厦大先设师范,内分文理科、商学两部

14、,聘定教职工,招收学生百余名。 194月6日,开校典礼正式举办,共有三千多人参与。为使厦大的开办在海内外产生影响,陈嘉庚将开校式组织得十分隆重,她以个人名义柬请了厦门官绅商学各界前来与会,并备小轮接送。美国出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及其夫人也参与了典礼并演讲。杜威对陈嘉庚先生开办厦大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她在开校典礼上说:“到会诸君,须景仰陈君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 由于开学时校舍尚未兴建,厦大暂借集美校舍办学。开学后,陈嘉庚就抓紧兴建校舍的工作,无论寒暑,都到演武场指引施工。1922年2月,第一批校舍(同安、集美、群贤楼)建成,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名字命名其中的主楼,陈嘉庚却竭力反

15、对,说命名不应具有私意;再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弟弟、“二校主”陈敬贤的名字命名,陈嘉庚也不批准。后来主楼定名为“群贤楼”,取“群贤毕至”之意。 “公司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厦大开办后,一切经费几乎全由陈嘉庚独力承当。从1926年起,陈嘉庚所经营的公司如江河日下。尽管困难重重,陈嘉庚还是竭尽全力支持厦大,兴建了大批校舍,添置了许多图书和仪器设备,医药、工学、新闻、法学等部科陆续增设,聘任了不少出名的专家,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到1930年,已扩展到文、理、法、商、教育五个学院,17个系。当时有人觉得“北有南开,南有厦大”。 1929年,在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袭击下,陈嘉庚公司亏损不下百余

16、万元,有人劝她停办学校,她坚决不肯。1932年,外国某垄断集团提出以停止维持两校为条件把她的公司作为附庸公司加以“照顾”,她断然回绝,说:“公司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这时的陈嘉庚只得采用向华侨募捐、变卖厦大校业及陈嘉庚公司股本以及借债等措施筹集经费支持厦大,到1936年,厦大已经形成三院(文、理、法商)九系的规模,学生超过三百人。 1937年春,条件更加困难,陈嘉庚写信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提出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纪念陈嘉庚的功绩,在厦大特设征询委员会,以陈嘉庚为永久会员,并设立“嘉庚讲座专家”和“嘉庚奖学金”。对此,陈嘉庚多次谦辞。为建校舍八

17、十高龄亲自督工 图:解放后,陈嘉庚(前)视察厦门大学建南楼工地_ 解放后,陈嘉庚仍然十分关怀厦大的建设和发展。她信任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决断,从不干涉行政,用心考虑建设校舍的问题。从1951年到1954年,由她经手筹措经费、设计、监督建成的校舍,就有二十四幢,相称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一倍。其中就有建南大会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物理馆南安楼、化学馆南光楼等教学楼,宿舍国光、芙蓉、丰庭各三栋,医院成伟楼以及大型海水游泳池、十万平方米的大操场和室内运动场等。 为了建筑这些校舍,八十高龄的陈嘉庚不辞劳苦,手拄拐杖亲自到厦大督工。对图纸设计、备料用料、施工筹划、工程进度与质量、经费开支、工人生

18、活等状况,都一一细加查询,规定科学管理,保证质量,注意安全,注意节省。数年间,她坚持从集美坐班轮到厦大工地巡视,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以上,虽然遇到敌机空袭或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 陈嘉庚在投资办学方面不惜一切,曾有人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毕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然而她自己却毕生俭朴。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遗嘱中规定子女将300余万元存款所有捐给国家。 群贤楼前,陈嘉庚先生的塑像就静默在棕榈树旁,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所她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学校。对于厦大人来说,陈嘉庚的故事已如此熟悉,然却无多次都感动。只因嘉庚精神已融入厦大血脉,绵延不绝。 本文重要资料来

19、源: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校史等,编辑:边晓璇。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本报记者 汤向男 林丹娅,笔名丹娅。厦门大学中文系专家、博导,重要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性别与文化等。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等。重要作品有白城无端事、生命的流象、女性景深等。主持“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台湾女性文学史”等国家、教育部、省社科项目。“学校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32年前,林丹娅在当年的高考志愿中一连填了几种“厦门大学中文系”,只因自小爱慕读书的她“据说上了中文系能读到好多书”,就铁了心要上中文系。还由于喜欢大海,厦门大学就在海边

20、上,因此,厦大中文系成为她坚定不移的选择。 林丹娅在我们7901词语中生动地回忆了当时求学的经历,“为了能在稿纸上磨练出一点好东西来,我们有几种人没有过晨昏颠倒、废寝忘食的经历?”林丹娅非常喜欢中文系老系主任郑朝宗先生,她通古博今、学贯中西,教给学生三样硬功夫:外语、古文、好笔头。有了“好笔头”的的鞭策,林教师的创作也就“名正言顺”起来。大学二年级,她的第一篇故事兰溪水清清正式刊登。“那是个文学的黄金激情时代”,林教师感慨万千。 随着林丹娅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声名鹊起,有不少名校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林丹娅都不为所动,她对厦大情有独钟对她来说,这里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在这里付出也在这里收获”

21、。厦大校园仿佛远离了纷繁世间的喧扰,“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安心读书、认真做学问。“女性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 作为文学研究者,林丹娅特别关注女性作家的作品,而她自身也是一位女作家。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让林丹娅对女性的研究更为立体和透彻。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身为女性的我,始终活在女性的世界里,因此历来就不能克制、也不会隐瞒自己对女性有着更深切的关注与偏爱。” 林丹娅主编的中国女性文学教程被列入一般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教材,作为高校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有关学者指出,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中国高校主流课程,妇女/性别的研究走向学科化、主流化,有

22、助于中国构建两性和谐的社会。 身为一名教师,林教师但愿把自己的理念传播给她的学生,变化人们老式的性别观念,摘掉对两性问题的有色眼镜,让人们意识到“女性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林教师布满信心,由于“女性声音的缺失,意味着社会的不完整,是有悖于我们今天发展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如今,林丹娅的一位已毕业的男学生,就在她的中学里初次开设了“性别教育”的有关课程。 “不要低估年轻人的结识和把握能力” 人文学院中文系的郭焱这样形容她的教师:“非常温柔布满母爱,喜欢发散思维,布满活力,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工作协调得较好”。 1982年,林丹娅开始刊登文学作品,她赶上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

23、黄金时代。有不少朋友劝她放弃教书,去做全职作家。林丹娅坦言,写作作为体现自己的一种渠道,的确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带给她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与感动,让她体认到了更大的满足。 ,女性主义话剧阴道独白在厦门大学上演,反响强烈。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科学时报等各方媒体的纷纷报道,让这场表演的讨论从校内扩展到了校外。 其实,早在,林教师就把这部剧的中文版带到厦大播放给她的学生看。“我虽有勇气把剧本带回厦大,却没有想到我们自己会克服那些预想中的障碍,去演这部编剧甚至可以不要版权但绝对不能改剧名的戏。”林教师坦言,“我们恐怕还是会如编者所预见的那样,在大庭广众面前羞于启齿。” 但该剧

24、最后还是被林丹娅的学生们发动全校学生志愿参与并搬上了舞台,从最初质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部厦大版的独白”开始,学生们反复和林丹娅商量,将其改编成反映中国社情的剧本,并最后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男女学生都认真排演剧本。“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认知与把握事物的能力。”林丹娅骄傲地说。她曾经没有勇气做的事情,她的学生却勇敢地做到了。从阴道独白到美人计到风语,表演者与观众的热情与反响,印证着性别教育的教学实践这一方式带来的成功。正是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和教学相长中,林丹娅不断地感受着作为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厦门大学颂恩楼群是目前厦大的最气派的建筑群,其主楼是印尼校友死后由其妻子捐建,也没有冠名,由于是天主教友,

25、因此取其颂主恩德之义。颂恩楼对面是美丽的芙蓉湖,由于我们有朋友领路,得以上到颂恩楼的顶层,上面可以360度全揽厦大的全景。上去之后才真正感觉到厦大的壮观,远眺白城海滨,厦大水库,五老峰,近看芙蓉湖,芙蓉楼,图书馆。作公益之用。1988年1月,林故校长之子林炳汉、林炳添先生,遵循其父遗嘱,致函学校领导,将位于鼓浪屿笔架山顶的住宅及庭园所有捐赠给我校。这幢别墅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庭园占地面积4316平方米。分享:0喜欢0赠金笔阅读(328)评论(2) 收藏(0)转载(1) 喜欢打印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前一篇:马来西亚的边沿人后一篇:在新彊在库尔勒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发评论蓝色的天空你

26、喜欢厦门大学吗?-7-14 11:29答复(0)吉祥祥三宝中国崛起之路上必须解决的几种重要问题政治上:履行公投,现阶段,县长可以全民公投,(时机已经成熟)打破任命制,让人民享有充足的民主权利,如美国大选那样之后是市长,省长实行公投!如是这样,诸多社会问题,矛盾都会迎刃而解教育上;实行高中免费教育,之后是大学免费教育!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弱则国弱,向发达国家接近!-8-1 13:34答复(0)发评论doris:分享到微博评论并转载此博文验证码: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收听验证码 匿名评论发评论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在新彊在库尔勒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不良信息反馈电话: 提示音后按1键(按本地市话原则计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