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三江港规划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3243443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鄂州三江港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州三江港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鄂州三江港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鄂州三江港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州三江港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江港经济区成立于2009年3月,是武汉新港南岸的核心港区之一,是“青阳鄂”循环经济 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辖4个乡镇、 45个行政村、人口 10万人。目前,区内已形成以仓储物流、现代制造、船舶制造、新型建 材、日用轻工五大产业,共有63家企业。调研中,专家组一行先后深入三和管桩、鄂冈大桥、鄂钢码头、长江岸线和光大船业, 实地察看了港口开发保护、港区地理位置、交通及岸线资源等情况,并就三江港区的产业布 局、概念性规划建设等提出重要意见。陈小龙说,三江港区是鄂州市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 是武汉城市圈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区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岸线

2、资源和腹地资源 优势,将成为鄂州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发展综合运输的重要节点。下一步,专家组还将对三江 港区概念性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力求项目设置与配套产品的最佳衔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 促进鄂州临港经济的发展。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韩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 专家们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我市三江港区概念性规划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全市各相关部门将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吸纳,进一步统一认识,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充分整合资源,搞好功能布局,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港区 建设,将三江港区打造成为集城市、港口、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临港新城。武汉

3、新港出台三大专项规划中外资深专家聚汉论证2009年2月,交通运输部、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审批的武汉新港总体规划,是指 导武汉新港未来建设发展纲领性文件。 2009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武汉 新港建设和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将咸宁区域内赤壁、嘉鱼的部分岸线、锚地、陆域 和港区纳入武汉新港的建设范围。为了做好武汉新港总体规划的深化工作,更好地推动武汉新港的建设发展,根据省 市领导的要求,武汉新港管委会组织编制了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武汉新港集疏运 网络规划、武汉新港产业发展规划三个专项规划。2009年7月 27日至29日,来自英国、美国、荷兰、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等五个国家 和地区的区域

4、经济、城市规划、综合交通、运输物流、港口水利等领域的14位资深专家, 在对武汉新港主要港区和相关区域进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听取了三大专项规划的汇报,并 进行了权威咨询论证。一带多廊两轴三区打造生态港城港城分离,港城互动带多廊,两轴三区城镇功能相得益彰武汉新港空间发展涵盖范围广阔,总面积7925(约 8000)平方公里,涉及武汉、鄂州、 黄冈、咸宁四城市大部分区域,各等级城镇多达57 个。长江岸线总长435.3 公里(武鄂黄 段 307.3 公里,咸宁段 128 公里);汉江岸线长 112.9 公里。整合港口岸线资源,长江段将形成23个港区,汉江段4 个港区。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规划提出武汉新港

5、建设宜采取港区与城区空间上适当分离、港城 互动的模式,区域联动、一体化发展,将该地区打造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 先导区、湖北省重要的临港产业发展集群、中部地区的沿江城镇连绵带。一带多廊,两轴三区武汉新港确定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为“一带多廊、两轴三区”。以长江航运为依托, 以港口城市为空间载体,提高港口扩散效应,形成沿江经济发展带。严格保护山水自然资源, 结合城镇、产业发展方向,构筑多条生态景观廊道。以武汉为核心,形成向东部扩展的武鄂 黄密集城市连绵带和西南部点轴拓展、簇团推进的城镇集群发展轴。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依 托,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整合各类空间资源形成内涵式发展链

6、条,形成武汉 新港核心发展区;以天兴洲长江大桥下游阳逻、白浒山、三江、唐家渡等港口资源为基础, 武鄂黄联动,向东拓展至安徽、江西等地,辐射至长江三角洲,形成武鄂黄新港发展区;以 军山长江大桥上游金口、纱帽、赤壁、嘉鱼等港口资源为基础,武汉西部、南部及咸宁联动, 并向西南辐射至重庆、向南延伸至长株潭区域,形成武咸新港发展区。城镇功能相得益彰按照“轻重并举、临港优先,拉开框架、跨越发展”的思路进行城镇功能布局,重点发 展物流、钢铁、石化、能源、装备制造、电子、汽车、食品、商贸等九大产业,形成“一条 长江产业经济走廊、三大产业聚集板块、五个综合物流中心”的产业空间结构。一条长江产业经济走廊:依托港区

7、建设,沿长江形成综合产业经济走廊。三大产业聚集板块:新港核心发展区产业板块(商贸服务及服装加工产业、光电子及生 物医药产业、食品产业以及临空产业)、武鄂黄新港发展区产业板块(钢铁、化工及环保产 业)及武咸新港发展区产业板块(汽车、机电及纺织产业)。五个综合物流中心:以东西湖保税物流区、阳逻保税物流区为主,北湖、三江和嘉鱼为 辅。专家点评专家建议该规划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合理,目标定位准确。规划着眼于区域的协调、 港城的互动和各项功能要素的整合,对武汉新港的空间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安排,具有较强的 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规划突破行政区划的约束,整合区域资源和城镇空间,有 利于发挥武汉

8、新港在区域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促进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规划基于港城适 当分离、产城互动的模式,较为科学地进行了武汉新港的城镇、产业空间的布局、疏港交通 系统的组织,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体系,为未来区域整体发展提供了 较为科学的空间框架。1、进一步统筹武汉新港区域内港口、产业和城镇的分工与布局,突出重点,优化城镇 布局,加强临港新城的空间整合,减少层次,增加武汉新港区域城镇远景人口规模。2、进一步做好港口陆域和物流用地的关联控制,预留发展用地,保障港口的发展空间。3、在空间规划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加强与港口规划、集疏运网络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互 动协调,衔接城镇、产业的布局、疏港交通

9、和城市交通。专家精彩点评回放(一)武汉新港跨武汉、鄂州、黄冈、咸宁四市,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为整合优势 资源、开展跨区域合作、形成港口规模效应提供了坚实基础,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一大创 举。(二)规划突出了集装箱运输,提出了“千万标箱”的宏伟目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 武汉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做大做强武汉新港的核心功能,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集聚作用, 带动武汉城市圈对外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三)规划“一带多廊、两轴三区”的生态保护布局,体现了超前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 发展的科学理念。(四)规划突破了常规的港口概念,把港口、产业、城镇、综合交通融为一体,通盘统 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

10、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直接成果。(五)武汉新港应当进一步区分各城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结合经济水平和结构的不同, 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在调整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发展适合地域特点的新型产业, 挖掘支撑武汉新港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六)武汉新港应当进一步预留发展空间,加快建设保税物流港区,统筹垂江、顺江两 个方向的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各种要素的互通互融和一体化发展。公铁水共筑疏港体系“两江三环四铁九射”无缝对接集疏运公路连起四地港区“工”字铁路穿港区依托两江连四海武汉新港的集疏运网络主要依靠已建、在建和规划的“两江、三环(武汉市三环线、武 汉绕城高速、城市圈大外环)、四铁(汉丹、京九、武九、京广铁路

11、)、九射(京港澳南北 段、福银、沪蓉东西段、沪渝东西段、武监、武英)”构成的对外交通疏港系统组成第三层 次的主要骨架,配以由武监高速公路、江北快速路(由江北快速路、平江路、江北一级路组 成)以及江北铁路构成江北沿江快速通道,由武嘉、武鄂高速公路以及江南铁路构成江南沿 江快速通道及局部港外公路、铁路连接线组成的第二层次主要疏港道路,再加上港内交通体 系自成的第一层次的港内交通,共同组成武汉新港的集疏运网络系统。公路连起四地港区武汉新港公路集疏运量预测2030年为24449万t,占总集疏运量的32.9%。以适应2030 年港区集疏运量需求为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武汉、黄冈、鄂州、咸宁四地综合运输规划,

12、合 理规划港区专用集疏道路,实现无缝对接、货流其畅的运输效能。“工”字铁路穿港区武汉新港铁路集疏运量预测2030年为7709万t,占总集疏运量的10.4%。根据港区集 疏运网络规划原则,港区铁路集疏运量通过利用现有的铁路专用线或新建港区铁路专用线与 地方铁路网或国家铁路干线衔接。从各港区的铁路集疏运量来看,铁路集疏运量为天兴洲大 桥以下为主,本次重点进行“工”字形规划。“工”上横为江北沿江铁路,“工”一竖为跨江铁路,“工”下横为江南沿江铁路。根据相关规划,随着客货运增长需求,黄冈长江公铁两用大桥满足不了长江南北两岸的 交流,须另开辟过江通道,在鄂州燕矶西规划另一条铁路过江通道,在黄州与鄂州两市

13、形成 一个铁路环线,以满足运量增长需求。另外,天兴洲大桥以上的金口港区正在开展铁路专用线的研究工作,规划从南车集团修 建 1 条铁路专用线至金口港区。依托两江连四海武汉新港水运集疏运主要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汉江进行集散。根据武汉新港分港区集疏 运量预测,武汉新港水运集疏运量(含内河和外贸)2030年为37148万t,占总集疏运量的 50%,其中武汉新港(汉江港区)集疏运量为1700万t,武汉新港(长江港区)集疏运量为 35448 万 t。专家点评专家建议1、武汉新港集疏运网络规划依据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武汉新港总体规划、 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根据各港区集疏运量预测,研究了各港区公路、铁路

14、、水路 等各种不同集疏运方式的需求,提出了各港区的公路、铁路、水路集疏运规划,并进行了适 应性分析,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的建议。2、规划思路清晰、方法正确、内容全面,对武汉新港总体规划集疏运规划进行了深化, 规划新增的公路、铁路方案基本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集疏运网络规划与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有机衔接,基本适应城市空 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要求。1、进一步研究不同货种的集疏运特点,组织相应的集疏运系统。2、进一步统筹港口集疏运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城镇内部交通、出入口交通和过 境交通,深化集装箱港区尤其是阳逻港区集疏运系统规划,保障集装箱运输的顺畅。3、在规划进一步完善过程

15、中,加强与港口规划、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协调。九大产业支撑亿吨大港三期目标展现产业前景重点发展9 大产业集群(到 2012 年)近期目标(2012 年):2012 年,区域所在地区经济总量达到9000 亿元,成为武汉城市 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成为“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发展典型示范 区,成为长江流域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港口。中期目标(2020 年):在港口吞吐量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前提下,力争到2020 年,武汉 新港经济总量再翻一番,成为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远期目标(2030年):到2030 年,武汉新港建立起完善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

16、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省自主创新和产 业转型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现代物流业:基本建成以武汉新港为中心,西连巴蜀、南通湘粤、东接江浙、北抵陕豫, 辐射华中、连接全国、面向国际的高效物流服务圈。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形成 3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 上,钢材深加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 亿元。石油化工产业:形成产业链较完备的3 个石化产业集群,石化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下降 12%,污水、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以上。汽车产业:形成整车100 万辆生产能力,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0%左右。装备制造产业:建成我国最大的重

17、型、超重型机床研发制造基地、中西部特种船舶、冶 金成套设备和环保设备等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形成3-5 家产值过百亿元的电子信息龙 头企业。食品加工业:年加工产值突破2000 亿元。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建设4个国家级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2 个工业品 销售市场(或基地)、2 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其他现代服务业:新港腹地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00 亿元以上;支持3个金融聚集区的设 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00 亿元。专家点评专家建议1、武汉新港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于本地优势,着眼长远,突出近期,具有特色。规 划思路较清晰,层次分明,基本达到了专项规划要求。

18、2、武汉新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充分考虑了国家及湖北省的产业政策,体现 了国家、省、市相关规划,紧密结合武汉新港区域经济特色和临港产业发展的态势,提出了 不同产业的发展战略设想及相关保障措施。同时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1、补充完善规划编制依据,加强与武汉新港总体规划、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 武汉新港集疏运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2、深入分析产业规划同全国、湖北省、各市已有规划的衔接,产业布局应合理划分, 分析竞争比较优势,分析各城市经济发展阶段采取不同产业政策,突出各地特色,利用现有 产业支柱和基础,注意发挥优势,进行合理分工。重视重点产业关联与集聚并推进产业的优 化升级

19、,确定优化升级方向。3、细化保障措施,特别是组织保障,探索跨行政区域的管理机制,研究市场化运作模 式,投融资的体制创新,以保障武汉新港建设的顺利进行。2008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提出突破狭隘的区域概念,建设武汉新港,将其作为 实施湖北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 要突破口。7月,湖北省成立武汉新港规划建设筹备领导小组,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市委书记 杨松担任组长,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敲定了武汉新港建设的10个作业区规划和未来两年启 动的12个项目。2009年2月10日,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了武汉新港总体规划根据武汉新港总体规划,武

20、汉新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由原武汉港和黄冈市、 鄂州市的部分港区组成,规划港口岸线173.722公里,划分为纱帽、军山、沌口、杨泗、谌 家矶、阳逻、林四房、团风、唐家渡、金口、青菱、青山、白浒山、葛店、三江、客运、青 锋、舵落口、蔡甸、永安堂、张家塆、杨叶22个港区。武汉新港建设完工后,预计2020 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80万标准集装箱;到2030 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标准集装箱,成为 以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商品汽车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具备装卸存储、中转换装、 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现代物流、商贸服务

21、等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继2008年启动了包括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黄冈唐家渡综合码 头在内的第一批16个项目,2009年2月18日,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 定,2009年武汉新港将再开工建设18个项目,其中包括总投资高达93亿元的唐家渡公铁 大桥项目和17个码头项目,总投资额近124亿元,以推进阳逻、林四房为重点的“北港”、 白浒山港区为重点的“南港”,及唐家渡、三江港区为重点的鄂黄港区建设。众所周知,因“内河经济”得势的湖北省,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无奈地跌入水运低迷的阴影。2001年至2004年间,长江干线水运货运量年均递增17%,湖北省地方水运货运量

22、年均 仅递增10.4%。2004年,湖北省地方水上运力149.3万吨,而江苏高达1300万吨,安徽1100 万吨,浙江800万吨,上游的重庆230万吨。就连并不临江的河南省,在长江上的运力也达 到了 100万吨。另一对数字也许更说明问题:湖北省2004年当年新增运力仅25万吨,而安徽同期新增 运力200万吨以上。笼罩在阴影下的水运,2004年后迎来复兴的曙光。当年,交通部正式批准长江干流 航道发展规划,决定在2020年以前,投资160亿元整治长江航道。2005年11月,标志着水运发力的“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北 京举行,长江航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3年来湖北省累计完成港航

2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亿元,是十五时期总和的4.3倍。 这3年成为湖北省水运有史以来投入最多、成效最大、效益最明显的历史时期。”湖北省交 通厅厅长林志慧向记者介绍。去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提出,突破狭隘的区域概念,建设武汉新港,将其作为 实施湖北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今年2月10日,交通部和河北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武汉新港总体规划接连不断的政策利好,为水运发展带来新机遇。水运升温激发“聚集效应”世界航运史发展轨迹显示,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航运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武汉正大步迈入这一阶段。目前,水运在湖北省铁矿石、电煤、磷矿石、砂石料、石油天然

24、气等大宗物资运输上均 担当主力,在全省集装箱运输上占据着龙头地位。2008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1.6亿吨, 年均增长5.1%,集装箱吞吐量为58.7万标箱,年均增长33%,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近3年来,湖北省沿江经济高速增长,GDP增长达53%。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 湖北省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旅游圈的建设,是水运阔步前行的强劲马达。从省发改委了解到,在安徽、江西、湖南、重庆等省市范围内比较,湖北水路集装箱吞 吐量已居第一位,运力、港口吞吐量及货运量居第二位。水运承担了全省大型企业生产所需 80%的铁矿石、72%的原油和83%的电煤运输,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 用。日

25、趋完善的湖北省水运体系和快速开发的黄金水道,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临江“筑 巢”。目前,80万吨乙烯、武汉石化、全国稻米交易中心,武钢200余万吨的深加工基地、 一冶钢构、亚东水泥、韩国耐火材料、北新建材等一批沿江大项目即将投产,武钢、武石化、 神龙汽车等大型企业已形成依托港口大进大出的规模效应。大量企业沿江布置所形成的沿线重化工业,形成了煤炭、原油、铁矿石、天然气、矿建 材料的巨大需求,为内河水运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保障。武汉:从“内河经济”到“海洋经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内河经济时代”的武汉,构建于农耕文明基础之 上;随着人口和经济的积聚,武汉成为名闻天下的商贸重镇;进入大江

26、经济时代”,武汉不 仅由此成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祥地,也成为现代中国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他认为,在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作为中部崛起领军城市的武汉要成为国际大都 市,必将向以物流、金融、高新技术及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商贸金融经济格局发展, 其航运主业开始由长江向海洋延伸,并由单一码头(主要是水运)向立体大码头(水运、铁路、 公路、航空及信息港等)转型,这时,也就步入了“海洋经济”。长江,让湖北连通世界;武汉新港建设,其意正在此。2008年11月12日,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四大项目在武汉、鄂州、黄冈同时启动,“亿 吨大港、千万标箱”的武汉新港从蓝图步入实施。武汉新港,不仅是集聚生产要

27、素、服务中部崛起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中部国际贸易发 展的内河国际港,是促进临港经济和城市组群发展的先导区,还是集纳高速公路、航空、铁路和水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它必将促成武汉从“内河经济”到“海洋经济”转型的奋力一跃。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亿吨级”武汉新港的重要决策。新港范围为武汉 港全部和鄂州港、黄冈港、咸宁港的部分,规划布置港区27个。新港鄂州段自然岸线全长 66.1公里,深水岸线长17.7公里,包括葛店港区、三江港区、白浒山港区(主要在武汉市 境内)鄂州部分,和预留港区杨叶港区,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可满足腹地未来30年以上发 展要求。武汉新港总体规划对鄂州段港口功

28、能定位为集装箱、件杂货、散货运输。按照 开发长江经济带的要求,我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力度,在鄂州港区后方布置产业 园区,引导适合水运量大的企业向园区聚集,以港口为平台带动经济整体跨越发展。目前, 我市重点布局的冶金建材、钢铁深加工、医药化工、电子信息、轻纺服装、商贸物流等6 大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临港已聚集各类大、中、小型企业近百家,具有年产值240 亿元的产业规模,武汉新港鄂州港区规划建设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高标准规划指导沿江开放开发我市在最新编制的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中,以将三江港区打造成武汉新港核心港区为 目标,围绕构建沿江基础产业带、沿江城镇密集带、集约型开发园区、发达的基础

29、设施网和 现代物流网,整体推进,有序开发,全面提升沿江经济带的生产力水平。三江港区是我市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是武汉城市圈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区之一,是我市 引导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发展综合运输的重要节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湖北长江经济 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要求,我市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抓紧编制武汉新港三江港区控 制性详细规划。详规以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为指导,对港区2015年、2020年、2030 年三个水平年的吞吐量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在港口岸线利用、港区及陆域纵深平面控制、工 业园和物流园布置、集疏运通道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利用岸线 6.681公里,控制陆域面积6.1平

30、方公里,布置5000吨级泊位48个,形成年港口综合通过 能力5016万吨(含集装箱361TEU)。详规初稿于4月底编制完成,后结合武汉新港三大专项规划和新增的,铁、公、水,和临 港工业项目,对规划进行了修编。12月1日,武汉新港三江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顺利 通过专家审查,待修改完善并经批复后将成为三江港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高速度建设构建综合运输网络按照建立三江港区“铁、公、水”综合运输网络的目标,我市集中力量加快沿江交通基础设 施项目建设,在2015年前完成市域内2条城际铁路线、三江港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鄂州 火车站改造;建成“四纵四横”市域交通主骨架和13条主要城市出口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国

31、省道为主骨架,市、区域干线为主干线,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实现高速 公路连通城区、一级公路贯连城镇、等级公路村村通达,全市公路网络化;建成5000吨级 深水泊位20个,新增年港口通过能力1500万吨、集装箱50万TEU,使武汉新港鄂州港区 建设初见规模。目前,汉鄂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完成投资5亿元,中期清表工作即将完成;三江港区重要 的疏港公品一一光谷大道延伸线葛店至三江段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鄂州至黄冈高速公路项 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我市与黄冈市签署了合作协议;316国道段店至临江 段大修已完成,并计划将路段外迁至港区外围,同时316国道鄂州段全线改造为四车道一级 公路

32、,目前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省发改委批复,设计资料正在进行报批,2010年 有望开工建设;连接市区和三江港区的樊口大桥已顺利合龙,年内可通车;武、鄂、黄(石) 和武、鄂、黄(冈)2条城际铁路项目实现全线开工;鄂州火车站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6.87亿元的三江港铁路物流中心已列入铁道部建设计划,按照,一场 三线”的建设方案,将建设占地面积500亩的货场和总长13.27公里的疏港铁路专线,目前 可研报告已通过铁道部专家评审,近期将获得批复。鄂东一级货运站(选址葛店开发区)项 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三通一平和透视围院,待初步设计出来后即可开工建设主体工程。高质量招商 扎实

33、推进港口建设武汉新港鄂州港区开发前期工作的临港工业项目有4个,分别是武钢集团鄂钢工业港、湖 北星丰金属资源加工项目及配套码头、超凡物流公司鄂州物流园及综合码头、湖北三和管桩 及综合码头等,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港口建设投资约6.5亿元,将利用深水岸线2.1公里, 新建16个30005000吨级泊位,形成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此外,三江港区集装箱作业 区码头21个泊位、黄柏山综合码头4个泊位的招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政策服务。按照武汉新港总体规划 港区规划功能对项目港址进行布置,协调联系有资质勘测设计部门,申报港口建设手续。目 前,鄂钢工业港2个5000吨级矿石泊位和2个3000吨级钢铁泊位分别通过省发改委项目核 准和鄂州市发改委项目投资备案,通过了岸线利用合理性评估,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星丰金 属资源后方加工基地正在抓紧土地平整,前方5个3000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项目申请报告 编制完成,按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程序已报国家发改委申请项目核准;超凡物流综合码头工程 已于近日开工建设;三和管桩后方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码头建设手续正在办理中,有望在 春节前后开工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