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析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32354201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析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析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析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析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析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MODERN EDUCA TION SCIENCE 2008年第 2期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析 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3李清平蒋洪池成中梅摘要本文从要素分析的视角,续和谐发展为指向,以学科建设为支柱,指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大学文化与精神之上的 ,以大学的持综合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管理效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各种竞争要素所凝聚成的合力。大学文化与精神是形成竞争合力的基础 ,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是增强竞争合力的保障 ,学科建设构成竞争合力的主干 ,科研能力、管理效能和社会服务是竞争合力发挥作用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核心竞争力竞争要素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2、 文章编号 1005 5843 (2008) 02 -099 -03 作者简介 李清平 ,蒋洪池 ,成中梅 ,中国地质大学高教所 (湖北武汉430074)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种观点 :一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教授的的深化 ,使我国大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观点 ,他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 ,大学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力为核心 ,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成果产业竞争力。因此 ,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为当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今高教界的热门话题 ,而对大学核心竞争力内涵的要素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方面要素的效用凸

3、显而探析是该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二是大连理工大学迟景明、马辉两位学者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定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义 :大学以其资源和能力为基础 ,对学科建设、人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组织管理、精神文准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等竞争要素的既有优势和潜在市场所认可 ,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优势进行战略整合 ,确定发展目标、核心价值、关会 ;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 ;核心键因素与优先领域 ,通过构建并实施行动体系而显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能保证企业基现效用

4、 ,在阶段性评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升级转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发挥。换 ,使学校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加入 W TO和大学之间竞争的加剧 ,基于上述两种观点 ,在对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起源于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开始被引入高等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把大学核心竞争力定教育领域 ,引起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对大义为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大学文化与精神之上学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在国内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的 ,以大学的持续和谐发展为指向 ,以学科建设为点。有学者将其归纳为 “能力观”、“资源观”、“要支柱 ,综合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管理素观”和 “协同观”四大类。笔者较认

5、同以下两效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各种要素所形成的竞争合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立项项目 “学科建设视域中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 (编号 2006B040)的阶段性成果。 99 须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看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学术氛围等须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看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学术氛围等力。为了更为清晰准确地理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下文依据构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要素模型来阐述。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大学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的竞争要素所体现出的竞争力 ,而是由优秀师资、科研能力、办学资源、学科制高点、组织管理效能

6、、社会服务能力和大学文化等多种竞争要素构成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指向大学发展的合力(如下图所示)。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别的。1.大学文化与精神是竞争合力的基础大学文化与精神是大学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师生员工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无形地存在于大学的任何时间与空间之中,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变化。大学要把众多的师生凝聚起来,只靠经济和行政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大学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和信念,这些都离不开大学文化与精神的培育。文化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一所高校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隐性条件和精神基础。大学必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 “树型”模型图在模型图中 ,我们将某一大学的发展过程看作树木的

7、成长过程 ,代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合力指向为大学的发展。办学资源是大学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它制约着竞争力的大小。同时 ,竞争力强的大学能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 ,正如获取阳光的多少制约着树木的成长 ,参天大树有足够的优势去获取更多的阳光一样 ,学科建设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主干 ,它为高校的发展输送充足的养分和能量 ,决定着高校发展的方向 ,又贯穿于竞争力构建的整个过程。管理效能的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科研能力的增强、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的吸引以及大学文化的哺育和大学精神的培养等“枝叶”的发展都必须以学科建设这个 “树干”为中心 ,学科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大学核心竞争力其他竞争要素的发展。大学

8、文化与精神是高校这棵“大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土壤 ,学科建设等其他竞争要素植根于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重点发展适合大学自身条件的优势学科 ,以学科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以学科优势吸引师资、扩大生源 ,以学科发展促管理、抓服务 ,以学科建设成果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三、大学核心竞争力诸要素的地位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各构成要素在合力中所处的 100 形成独特的文化环境。 2.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是增强竞争合力的保障首先 ,师资力量表现为大学人力资源的储备能力和开发潜力 ,是形成高校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最直接的力量。只有广揽人才、尊重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努力建设一

9、支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优势师资群体 ,才能形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 师资力量的增强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来盲目吸引名师与优秀毕业生 ,应在注重培养有学科实力的本校师资力量的同时 ,以已有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来招揽、聚集各方人才 ,如此方能更为有效地发展学科优势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 ,丰富的办学资源是促进竞争合力诸要素不断提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决定了办学资源的争取是大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它直接影响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但绝非除此之外大学就无所作为 ,只要大学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提高 ,那么大学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办学资源 ,增强办学优势 ,提升大学核心

10、竞争力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3.学科建设是构成竞争合力的主干学科建设处于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各个要素的核心。学科建设代表着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 ,决定其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也决定着大学发展的前景。只有合理地规划学科发展目标、切实融合学科资源、逐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和学科群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提升。因此 ,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学科建设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大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科建设。首先 ,要明确大学学科建设的终极目标。有些 学者、领导认为学科建设的目标就是使某些学科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 ,依靠这些一流的学科构建学科群 ,从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11、这样提升竞争力的规划是无可厚非的 ,但学科建设的终极目标不是建设一流学科而是提升学生受教育的质量。有人分辩说 ,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使相应的学科能上一流的水平。其实这只是表象 ,建设一流学科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受到优质的教育。 它与大学出人才、出成果、上质量正相关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通过科研能力水平来体现。大学的科研能力是大学凭借一定的条件多出科研成果、快出科研成果、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础。大学要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就必须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应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建立有利于持续提高科研能力的科研运行机制 ,构建包括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内的良其次 ,要正确处理

12、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大化,好的科研环境 ,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大学科研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曾有人认为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弘扬创新、务实、开拓、协作的科学精神 ,提的子概念 ,科学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 ,相应学科的倡互助、互利、互惠、互让的团队精神 ,营造公建设也就上了一个层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公正的科研氛围 ,最终提升大学竞争的综合实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身的大学是不可能只重视科学科建设也不可能仅依靠科学研究。学学研究的 ,科的建设应该考虑大学的实际水平、办学层次、类型定位等多种因素 ,结合大学的办学理念去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研究型大学应以科学研究为龙头带动学科的发展 ,研教型大学应以科

13、研为主、教学相辅的策略发展优势学科 ,教研型大学可以采取教学为主、科研作引导的学科发展策略 ,教学型大学应以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再次 ,要以交叉学科的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在政策和管理层面上 ,高校主管部门及职能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合理配置科技力量 ,促进多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 ,提高交叉学科的整体科研能力 ,落实交叉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宏观调控上可以考虑将交叉学科课题的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应按一定的比例资助交叉学科课题 ,在条件成熟时设立交叉学科科学研究中心、建立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在微观操作上 ,学校应给予学科交叉研究人员学术讨论、访问交流、

14、信息沟通的必要机会 ,使其通过同行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获得学术价值较高的新信息、新观念 ,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思想的碰撞、渗透和融合 ,启迪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促进学科的交叉发展、创立新的学科领域打下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应当是 21世纪大学追求高质量、大品牌、快发展的一大主题。国内大学应该增强危机感与忧患意识 ,集聚优势力量 ,有意识、有目标、有系统、有计划地发展交叉学科 ,提升大学发展的有效竞争力。 4.科研能力、管理效能和社会服务是竞争合力发生作用的途径科研能力的强弱是学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 101 力。大学管理效能直接影响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实现程度。管理效能高的大学能使日常管理服

15、从于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能做出有利于大学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合理规划。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要通过高效能的学校管理得以完全的发挥。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 ,它能把大学的智力资源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当代 ,这种服务最主要的方式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 ,或者通过与企业的联合 ,达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目的。因此作为构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应包括人才培养、依托人力资源创办尖端科技产业、转化与应用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能力。注释 :刘守英 .战略 : 45位战略家谈如何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M.中国发展出版社 , 2002 : 203.刘向兵 .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 J .中国

16、人民大学学报 , 2006 , (2) : 143 -146.赖德胜 ,武向荣 .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J .教育研究 , 2002, (7) : 42-46.迟景明 ,马辉 .论核心竞争力与大学发展 J .辽宁教育研究 , 2003, (5) : 15-18.王志刚 ,郑存库 .核心竞争力构建与一般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05, (5) : 6-9.李培根 .解析大学学科建设的误区与真谛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07, (8) : 4-6.李红兵 ,闫卫华 .加快交叉学科建设 ,提升高校有效竞争力 J .中国高教研究 , 2007, (1): 44-46. (责任编辑 :刘新才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