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2256912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风中医诊疗方案缺血性中风(脑梗死)诊疗方案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一、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西医诊断及全国脑病协作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诊断。二、中医治疗思路中国急性缺血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中经络者常以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为法;中脏腑闭证当以通腑醒神、豁痰开窍为法;脱证则宜救阴回阳固脱为法: “内闭外脱

2、”可以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三、急性期西医治疗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进行治疗。四、急性期中医治疗方案包括: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情选择中风系列方、中成药(含院内制剂)、中药针剂。2、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剂型:汤剂、颗粒剂、中成药、针剂3、根据病情选择给药途径:口服、鼻饲、灌肠、静滴、外洗、外敷、沐足、中药药熨4、针刺疗法:脑梗死急性期中脏腑患者选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经络患者按诊疗规范辩证施针(灸)5、按摩推拿:辩证施针6、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洗、外敷、沐足、药熨、灌肠。五、中医治疗方法1、辨证治疗(

3、1)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兼症:眩晕头痛,面红身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脉象: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强有力治法:平肝熄风,泻火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钩藤 20g,菊花 15g,夏枯草 15g,天麻 10g,石决明 30g,生龙牡各 30g,栀子 10g,黄芩 12g,珍珠母30g,牛膝 12g,赤芍 12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风痰瘀血、痹阻经络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或不语兼症:头晕

4、目眩舌脉象: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腻,脉滑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夏 10g,白术 10g,天麻 10g,胆星 6g,丹参 20g,赤芍 12g,瓜蒌皮 12g,鸡血藤 30g,竹黄 12g,大黄 6g,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廉症: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脉象: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法:先治以通腑化痰: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 10g,芒硝 10g,瓜蒌

5、30g,丹参 20g,枳实 10g),大便通泻后,改清化痰生活血通络,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10g,胆星 6g,丹参 20g,赤芍 12g,鸡血藤 30g,竹黄 12g,大黄6g,枳实10g),每日一剂,水煎服。中成药:化痰通腑口服液1次 1-2支,每天 2 次。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气虚血瘀证。3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赤芍 10 克,归尾 10 克,地龙 10 克,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川芎 10 克,丹参 20 克,鸡血藤30 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中成药:芪归通络口服液1次 1-2支,每天 2 次。通络。方针剂:川芎嗪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北芪注射液配合活

6、血瘀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兼症: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出汗,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脉象: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阴虚风动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兼症: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脉象: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法:育阴熄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生地 20 克,玄参 15 克,麦冬 15 克,珍珠母 30 克,牡蛎 30 克,丹皮 12 克,丹参 15 克,白芍 15 克,女贞子 15 克,钩藤 20 克

7、,桑寄生 3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脉络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2)中脏腑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清窍证。主症:神情恍惚,甚至昏迷,半身不遂。兼症:平时多有眩晕、麻木之症,情志相激病势突变,肢体强痉拘急,面红,口干便秘。舌脉象: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神。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3g,生石决 30g,黄芩 12g,白芍 20g,栀子 10g,竹黄 12g,牛膝12g,丹皮 12g,大黄 10g),每日一剂,水煎服。痰湿蒙塞心神证。主症:神昏,半身不遂。兼症:素体多是阳虚湿痰内蕴,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继则四肢厥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脉象:舌质暗淡

8、,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方药:涤痰汤加减(法夏 10g,陈皮 6g,枳实 10g,胆星 10g,菖蒲 10g,郁金 12g,茯苓 20g,运志 20g,竹茹 10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醒脑静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配合参麦注射液北芪注射液滴注。痰热内闭心窍证:主症:神昏,昏愦,半身不遂。兼症:起病急骤,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吐血。舌脉象: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药:(黄芩 12g,珍珠粉3g,钩藤 20g,法夏 12g,竹黄 12g,石菖蒲10g,丹参30g,生石决 30g

9、,丹皮 10g,牡蛎 30g,夏枯草 15g,远志 10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主症:突然神昏,昏愦,肢体瘫软。兼症:手厥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脉象:舌淡,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治法,益气回阳救逆。20g,制附子 15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煎汤灌服或饲鼻,每日方药:参附汤加减(人参12 次。2、应急与抢救(1)吸氧:中经络者间歇吸氧,中脏腑者持续吸氧。(2)痰涎壅盛者应吸痰,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时行气管切开,以免引起窒息(3)出现吞咽困难时或中脏腑昏迷者,视病情可在48 小时后给予鼻饲。( 4)尿潴留或

10、尿失禁时,留置尿管。( 5)出现中脏腑之闭证,证属风火上扰清窍及痰热内闭心窍者,予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滴注。( 6)脏腑之闭证,证属痰湿蒙塞心神者,予川芎嗪注射液或活血化瘀类滴注。( 7)中脏腑之阴脱者,予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 8)脏腑之阳脱者,参附注射液或参麦液静脉推注或滴注。( 9)出现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及癫痫发作时,予相应处理( 10)出现颅内高压综合征、 脑疝前期及脑疝等, 当给予脱降颅内压药物, 如甘露醇、 甘油果糖、速尿等,对严重感染、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行中西结合治疗,予相应中西医抢救措施。六、针灸治疗1、中风中脏腑闭证运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

11、” :主方 1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忠肢极泉、尺泽、委中。配穴:吞咽障碍配双侧风池、双侧翳风、双侧完骨眩晕配双侧天柱。操作方法: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 1.0 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轻插重提泻法)捻转的角度180,频率为转 / 分,手法持续操作 1 3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 0.5 寸,采用雀啄手法(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采用雀啄手法) ,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尚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

12、,进针 0.5 1.0寸,行重插轻提之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3 次为度。副穴:极泉穴,原穴沿经下移2 寸的心经上取穴,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 0.5 0.8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者抽动3 次为度。尺泽穴取穴法应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者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 0.8 寸,用担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丢动外旋,以手动3 次为度。委中穴: 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 术者用左手握住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患者膝关节, 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 15,进针 1.0 1.5寸,用担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 次为度配穴:2 2.590)、高频率( 120 转

13、/ 分)假穴球麻痹:风池针向结喉,进针刺寸,采用小幅度(的捻转补法1 3 分钟,翳风完骨的操作同风池穴手指握固:合谷穴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食指抽动为度上述治疗方法为 1 日两次, 10 次为 1 疗程,一般需要治疗 3 4 个疗程。主方 2主要作为主方1 的替换穴位腧穴组成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患侧三阴交。配穴及副穴同主方 1操作方法:主穴:先刺印堂穴,刺下皮下后使针直立,采有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 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刺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 120 160 次 / 分,行手法 1分钟。内关、三阴交及副穴、配穴手法同

14、主方1加减:肝阳上亢者加太冲穴;风痰上扰者加丰隆、风池穴,肝肾阴虚者就太溪穴,吞咽困难者加风池、翳风、完骨穴;手指捏固不能屈伸者加合谷;言语不利或失语者就金津、玉液穴或廉泉穴;脱证者加灸神厥、气海、关元穴。脱证灸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神厥等、每日2 次2、中风中经络( 1)半身不遂:治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处方:肩禺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商丘。随症选穴:上肢还可取肩戮阳池、后溪等穴;下肢取风市、阴市、悬钟等穴病程日久,上肢宜配取大椎, 肩外俞, 下肢宜配取腰阳关

15、、 自环俞、 肘部拘孪加曲泽, 腕部拘孪加大陵; 膝部拘孪加曲泉;踝部拘孪加太溪;手指拘孪加八邪;足趾拘孪加八风;语言謇涩加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患部。( 2)口眼歪斜治法:疏经通络,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昆仑、养老。随症取穴:本病尚可取迎香、颧戮、童子戮下关等穴。流涎加承浆,善怒加太冲,多愁加内关( 3)失语治法:疏经通络豁痰开窍处方:哑门、风府、风池、完骨、天柱、印堂、人中、廉泉神门、内关、通里、三阴交、涌泉、金津玉液。随症加减:语言謇涩者,可取金津,玉液及舌面进行点刺;软腭反射消失者,可点刺软腭

16、;咽反射消失、饮水发呛者可点咽部粘膜,舌肌萎缩及舌下络肪痕血者点刺舌下脉络放血;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者,可加命门、关元,针区加灸,也可只用灸法;听觉功能障碍者可加针百会、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 伴意识障碍及情绪抑郁者可加针百会; 血压偏高者可泻太冲、 曲池、风池;声低息微、全身乏力者可针补气海、足三里,气海针后加灸;喉中痰鸣涎壅盛者可加针天突、中皖、丰隆。出血性中风诊疗方案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脑出血,是指引起脑动脉、静脉系统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一个组疾病一、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及全国脑病

17、协作组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西医诊断参照 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二、中医治疗思路平衡脏腑气血阴阳,整体调控,回阳救逆,止血活血。三、西医治疗参照 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治疗四、急性期中医治疗(一)辩证论治1、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兼症:眩晕头痛,面红身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脉象: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强有力。治法:平肝熄风,泻火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20g,菊花

18、15g,夏枯草 10g,天麻 10g,石决明 30g,生龙牡各 30g,栀子 10g,黄芩 12g,珍珠母 30g,牛膝 12g,赤芍 12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风痰瘀血,痹阻经络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兼症:头晕目眩舌脉象: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目腻,脉滑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法夏 10g,白术 10g,天麻 10g,胆星 6g,丹参 20g,赤芍 12g,瓜蒌皮 12g,鸡血藤 30g,竹黄 12g,大黄 6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19、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兼症: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脉象: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法:先治以通腑化痰:生大黄10g,芒硝 10g,瓜蒌 30g,丹参 20g,枳实 10g,大便通泻后,改清化痰热活血通络,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 10 g ,胆星 6g,丹参 20g,赤芍 12g,鸡血藤 30g,竹黄 12g,大黄 6g,枳实 10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滴注。气虚血瘀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兼症:面色苍白,气短

20、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脉象: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 30g,桃仁 10g,红花 10g,赤芍 10g,归尾 10g,地龙 10g,川芎 10g,丹参 20g,鸡血藤 30g),每日 1 剂,水剪服。针剂:川芎嗪注射液或能麦注射液、北芪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阴虚风动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兼症: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脉象: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法:育阴熄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

21、加减(生地 20g,玄参 15g,麦冬 15g,珍珠母 30g,牡蛎 30g,丹皮 12g,丹参 15g,白芍 20g,女贞子 15g,钩藤 20g,桑寄生 30g),每日 1 剂,水煎服。针剂:脉络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2、中脏腑根据其神识情况临床可分为阳闭(痰热内闭清窍) 、阴闭(痰湿蒙塞心神) 、脱症(元气败脱)。(1)阳闭(痰热内闭清窍)主症:半身不遂,神志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肢体强痉拘急,甚则手足抽搐,四肢厥冷,兼见鼻鼾痰鸣,躁扰不宁,便干便难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或沉实有力。治法:清热化痰,通腑醒开窍。方药:首选安宫牛黄丸, 1 丸, 2 次 / 日,溶于温水 30ML,胃管

22、注入鼻饲或化水点舌。中风 6 号(羚羊角 3g,钩藤 20g,生石决 30g,黄芩 12g,白芍 20g,栀子 10g,竹黄 12g,牛膝 12g,丹皮 12g,大黄 10g),每日 1 剂,煎汤灌服或鼻饲,清开灵注射液40 60ml,或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 5%GS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疗效评估:阳闭症多见于急性脑出血,本病来势急骤,虽说有脏腑失调之本虚,但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标实之候为主,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用潜阳熄风以制痉急,豁痰开窍以醒神,清热通腑以泻实,活血化痰以通络。我们运用中药复方“中风6 号”,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病阳闭证患者临床研究显示: “中风

23、 6 号” 与“安宫牛黄丸” 合用, 对患者的神识昏蒙,半身不遂,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证据均有明显的改善。(2)阴闭(痰湿蒙塞心神)主症:半身不遂,神志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面唇晦暗或苍白,静卧不烦,口淡不欲饮,舌淡苔白,脉弦细数或滑。治法:湿阳益气,活血涤痰,通腑醒神。方药:选用冠心苏合香丸,1 丸, 3 次 / 日,溶于温开水30ml,胃管注鼻饲或化水点舌。川芎嗪注射液 0.2G 加入 5%GS500ml中静脉滴注。中风7 号(法夏10g, 陈皮 6g,枳实 10g,胆星 10g,菖蒲10g,郁金 12g

24、,茯苓 20g,运志 10g,竹茹 10g),每日 1 剂,煎汤灌肠或鼻饲( 3)脱证(元气败脱)主症:神昏或昏聩,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瘦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缓沉微。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注射液 10ml 加入 5%GS20ml静脉推注, 或参麦注射液 40ml 加入 5%GS250ml 500m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 2 次。中风 9 号(人参 20g 制附子 15g 山萸肉 10g 五味子 10g),煎汤灌服或鼻饲,每日 12 次。(二)应急与抢救参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三)针刺疗法闭证运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主方 1一、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

25、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配穴:吞咽障碍配双侧风池、双侧翳风、双侧完骨;眩晕配双侧天柱二、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 0.5 1.0 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轻插重提为泻法)捻转的角度1800,频率为转 / 分。手法持续操作1 3 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 0.5寸,采用雀啄手法(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0,采用雀啄手法) ,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0 角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 1.0 寸,行重

26、插轻提之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3 次为度。副穴:极泉穴,原穴沿经下移2 寸的心经上取穴,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 0.5 0.8寸 , 用提插泻法 , 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 , 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穴取穴法应届肘为内角1200, 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 直刺进针 0.5 0.8 寸 , 用提插泻法 ,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丢动外旋,以手动 3次为度 .委中穴 , 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 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者膝关节, 刺入穴位后 , 针尖向外 150, 进针 1.0 1.5寸, 用提插泻法 , 以下肢抽动3 次为度。配穴:900)、高频率( 1

27、20假性球麻痹:风池针向结喉,进针刺2 2.5寸,采用小幅度(转/分)的捻转补法1 3 分钟。翳风、完骨的操作同风池穴。手指捏固:合谷穴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食指抽动为度。上述治疗方法为 1 日两次, 10 次为 1 疗程,一般需要治疗3 4 个疗程。主方 2主要作为主方 1 的替换穴位一、腧穴组成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患侧三阴交配穴及副穴同主方 1二、操作主穴: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 3 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刺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0,转速 120 160 次 / 分,行手法1 分钟。内关三

28、阴交及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加减:肝阳上亢者加太冲穴;风痰上扰者加丰隆、风池穴;肝肾阴虚者就太溪穴。吞咽困难者加风池翳风完骨穴;手指握固不能屈伸者加合谷。言语不利或失语者就金津、玉液穴或廉泉穴;胶证者加灸神厥、气海、关元穴。脱证灸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神厥等,每日2 次。特色诊疗方法针刺运动疗法( 1)半身不遂治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铺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双侧。腧穴组成:上肢: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商丘。随证选穴:上肢还可取肩髎、阳池 、后溪等穴;下肢取风市、阴市、悬钟等穴;病程日久,可上肢宜大椎、肩外愈

29、;下肢宜腰阳关;肘部拘挛加曲泽;腕部拘挛加大陵;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手指拘挛加八邪;足趾拘挛加八风。(2)口眼歪斜治法:疏通经络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双侧。腧穴组成: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赞竹、昆仑、养老。随证选穴:流涎加承浆。( 3)失语治法:疏通经络,豁痰开窍腧穴组成:哑门、风府、风池、完骨、天柱、印堂、人中廉泉、神门、内关、通里、三阴交、涌泉。随证选穴:饮水发呛咳点咽部粘膜,言语晦涩加金津、玉液及舌面点刺。(针灸前 / 期间 / 后)配合运针刺运动疗法:针刺前按摩上述穴位,针法以针下得气后平补平泻,动患肢或运动患部,留针30 分钟,日 1

30、 次, 6 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天,继续下 1 个疗程。操作:令患者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以捻转提插结合的平补平泻法,针感以能传导为佳,行针后令患者主动活动患侧肢体,如上举外展等动作,若瘫痪严重等不能自主活动者,可在医生帮助下被活动患侧肢体3-5 分,运动肢体后,予留针30 分钟,每 10 分钟活动患肢或患部1 次,术毕拔出毫针。若为口眼斜者,嘱患者做额肌、眼肌功能运动,特色诊疗方法:子午流注开穴法中风病(1)半身不遂治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腧穴组成:小海、神门、复溜、束骨。失语早期鼓腮漏气时,可用提紧上下唇做鼓腮运动口唇运动。失语者要求患者均匀地做喉声部门深呼吸运动,即快速深

31、呼吸,再缓缓的呼气,每日1 次。术毕,将毫针取出。治法:疏通经络,豁痰开窍。腧穴组成:神门子午流注针法:30 分钟,每 10 分钟行针 1择时开穴,因势利导,采用快速捻转进针法,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次,每次约 1min 日 1 次, 6 天为一疗程,休息 1 天,继续下1 个疗程。操作:13: 00 15:00 ),首先按子午流注纳支法进行按时取穴,心经和小肠经的流注时辰:心经午时(小肠经未时( 11:00-13:00 ), 取穴心经的小海穴,小肠经的神门穴。膀胱经和肾经的流注时辰:膀胱经申时( 15:00 17:00 ),肾经酉时( 17:00 19:00 ),取穴肾经的福溜穴、膀胱经的京骨

32、穴。常规消毒后,按时开穴,采用快速捻转进针法,得气后平补平泻法,留针30 分钟,并在留针期间予每10 分钟行针 1 次,约 1min 术毕,将毫针取出。中风后遗症期的诊疗方案(一)中风遗症期的概念中风遗症指中风发病后6 个月以上。(二)治疗目标恢复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语言、智力等),恢复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防止复发。(三)西医治疗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参照 2006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瘫痪康复评定手册进行治疗。(四)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1)气虚血瘀主证: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

33、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方药:后遗 1 号(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 30 克,当归尾 12 克,川穹12 克,桃仁 9 克,地龙 12 克,赤芍12 克,红花 9 克,菖蒲 9克。日 1 剂,水煎服。120 克,恐其性温过升,可酌加知母、花粉等凉润方中黄芪宜量大,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之品以制之。( 2)阴虚阳亢主证: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语言謇涩,口眼歪斜,头痛头晕,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牛膝治法:滋阴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后遗2 号熟地 18 克,龟甲 12 克,黄柏12 克,当归12 克,生龙牡各9 克,知母12 克,桃仁9 克,白芍9 克,红花1

34、2 克,锁阳12 克,陈皮9 克,日 1 剂,水煎服。6 克,石斛12 克,( 3)风痰阻窍主证: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口眼歪斜,舌暗苔腻,脉弦滑。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后遗 3 号(牵正散加减)当归白附子 9 克,石菖蒲9 克,远志6 克,天麻12 克,全蝎6 克,木香12 克,赤芍9 克,地龙10 克,日 1 剂,水煎服。6 克,甘草6g,丹参15 克,2、中成药(1)脑安胶囊,每次2 片,日服 3 次。(2)灯盏生脉胶囊,每次2 片,日服3 次。(3)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2 片,日服3 次,( 4)香丹注身液 30ml+5%GS或 NS250ml 静滴 qd10-15d 为一疗

35、程(5)脉络宁 30ml+5%GS或 NS250ml静滴 qd10-15d 为一疗程(6)葛根素 0.4g+5%GS或 NS250ml静滴 qd10-15d为一疗程(7)银杏叶 20ml+5%GS或 NS250ml静滴 qd10-15d为一疗程(8)血塞通 0.4+5%GS或 NS250ml静滴 qd10-15d 为一疗程(9)路路通 30ml+5%GS或 NS250ml静滴 qd10-15d为一疗程3、针刺治疗( 1)半身不遂治法: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处方: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36、、解溪、昆仑、商丘。随症选穴:上肢还可取肩髎、阳池、后溪等穴;下肢取风市、阴市、悬钟等穴。病程日久,上肢宜配取大椎、肩外俞;下肢宜配取腰阳关、自环俞。肘部拘孪加曲泽;腕部拘孪加大陵,膝部拘孪加曲泉;踝部拘孪加太溪;手指拘孪加八邪;足趾拘孪加八风;语言謇涩加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患部。( 2)口眼歪斜治法:疏经通络,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重竹、昆仑、养老。随症取穴:本病尚可取迎香、颧髎、童子髎、下关等穴。流涎加承浆,善怒加太冲,多愁加内关。( 3)失语治法:疏经通络,豁痰开窍处方:哑门、风府、风池、完骨

37、、天柱、印堂、人中、廉泉、神门、内关、通里、三阴交、涌泉、金津玉液。随症加减:语言謇涩者,可取金津、玉液及舌面进行点刺;软腭反射消失者,可点刺软腭;咽反射消失,饮水发呛者可点刺咽部粘膜;舌肌萎缩及舌下络脉痕血者点刺舌下脉络放血;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者,可加命门、关元,针区加灸,也可只用灸法;听觉功能障碍者可加针百会,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伴意识障碍及情绪抑郁者可加针百会;血压偏高者可泻太冲、曲池、风池;声低息微,全身乏力者可针补气海、足三里,气海针后加灸;喉中痰鸣、痰涎壅盛者可加针天突、中皖、丰隆。4、按摩治疗推拿按摩适合于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法:推、揉、按、搓、拿、擦。取穴:风池、肩井、天宗、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部位、颜面、背部及四肢,以患侧为重点。5、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在体表上,造成局部血管扩张和充血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的优点。我科常用的拔罐方法有以下几种:火罐:可分为闪火法、点火法、投火法;排罐:是在一个较大的面积的部位同时排列吸附较多的罐。其操作同闪火法;走将罐子是在平整光滑的罐口边与治疗部位涂以一薄层凡土林后, 将罐子按闪火法拔上, 然后用力将罐子上下或左右移动;刺络拔罐:是刺血法、皮肤针法与拔罐法的综合应用,即在散刺、叩刺后进行拔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