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8通论:文字.pptx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3218658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PPTX 页数:114 大小:8.6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汉语-8通论:文字.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古代汉语-8通论:文字.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古代汉语-8通论:文字.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8通论:文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8通论:文字.pptx(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汉语第8课通论:文字,王惠chswh,文字,六书汉字形体演变古书中常见的用字现象,一、六书,古人把汉字构造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叙”里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他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象形,象形是摹拟事物外部形状的造字方法。象形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象形(1):画物体轮廓,象形(2):画局部特征,牛羊左手又(右手),象形(3):连带画周围特征,有些东西很难单独画出来,造字的时候,把有关的事物,如周围环境、所附着的主体或所包含的东西一起表示出来。,

2、2、指事,用于无形或抽象的事物,通过符号指示出来。,指事字(1):纯粹符号,指事字(2):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刃,甘,本,末,3、会意,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表示一种新的意义。,会意(1):图形式,会意(2):偏旁连读,孬汆尘,会意(3):添加某一器官,咩,会意(4):重复同一偏旁,4、形声,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声符表示形声字的读音,意符的表意功能,少数形声字跟形旁同义如:爹、爸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只跟字义有某种联系如:枫、刻,声符的表音功能,声符与形声字读音相同皇:湟、煌、蝗、堭、遑、篁、蝗隍、惶、凰、鳇、徨、喤、锽声符与形声字读音相近工:空、红(韵母都是o

3、ng)有的声符已经跟它的本字完全不同音亚:恶、垩(),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左形右声:江、河左声右形:锦、刊上形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勝(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寳(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5、假借,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所需之字。,实例,台湾隋唐宋元时称为“流求”,古书写作“流虬、留求、琉求”等。北史流求传:流求国居海岛,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岭表录异:又经流虬国,其国人么么,一概皆服麻布而有礼。元史: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亦素不通。,6、转注

4、,这一类字,共用一个部首,而且可以互相解释,如“考、老”就是这一类字。颠:顶也;顶,颠也。柱,楹也;楹,柱也。,二、汉字形体演变,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阶段隶书草书楷书行书,1、甲骨文,现存的最古老的汉字。公元前14-11世纪商代后期。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记录内容多为占卜之辞,又称“卜辞”。,占卜方法,在龟甲或兽骨的背面,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将卜问内容刻写在甲骨上。,癸巳卜,争贞:今一月雨?王占曰:丙雨。癸巳卜,争贞:今一月不其雨?旬壬寅雨

5、。甲辰亦雨。前辞:占卜的时间、地点、人名贞/命辞:此次占卜所要问的事情占辞:做出吉凶祸福的判断验辞:结果应验的情况,绝大多数是用刀直接刻写,少数用毛笔蘸墨或朱砂写的,甲骨文字数,约有4500字,已经辨认出来的有1700多个。其余的字多属地名、人名、族名,可知其意,但不可读其音;也有不少字后世不再使用。,王田猎于某,十二生肖,甲骨文特点,1.图画意味浓厚。保留着汉字的许多原始状态,一看就明白其意思。2.笔划细、硬,字形瘦长。以刀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材料。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甲骨文特点(续),3.很多字尚未定形,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形体结构不固定,合体字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涉”,”

6、休“,甲骨文特点(续),4.字形大小不统一小字纤细如毫发;大字一寸以上。,“车”,甲骨文的特点(续),5.甲骨文中有较多“合文”,即把两三个字刻写在一个字的位置。如:,2、金文,铸刻青铜器上的汉字字体。古人称铜为金,故称“金文”。最常见的有字的青铜器是钟(乐器)和鼎(礼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周代达到高峰,特别是西周。因此可以说,金文是周代通行的标准字体。,现存的商周青铜器有五六千件,约有4000字,其中已考释出来的有2000个左右。金文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数,金文特点,1.基本上保持毛笔

7、字的样子,笔画粗肥、圆润。商代,毛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2.字形显现出竖长形特征,大小基本一致,结构趋于匀称。线条化:粗笔变细,方形圆形团块为线条所代替。平直化: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线条化,平直化,3、大篆,在金文基础上演变出来,主要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通行。西周末年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的史官,名字叫“籀”(zhu)。史籀篇是他编写的一部供人学习汉字的书。,诅楚文,秦王诅咒楚王,祈求天神保佑的石刻文字(公元前312-前310)。结构方正,笔画匀称线条光洁劲挺,有明显的粗细变化,收笔大多呈尖状。,大篆特点,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笔划粗细均匀一致。字形竖长特征已基本形成,

8、大小一致。结构比金文更合理,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的异体字得到统一。,六国文字,4、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在全国强制推行。小篆的名称是相对大篆而言的,又称“秦篆”。由秦国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改进而来,是秦朝的标准字体。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收9353个小篆字形。,泰山刻石,秦始皇称帝后曾五次出巡,所到之处多立石刻碑,皆为李斯所书。泰山刻石是秦篆保留至今的唯一真迹,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所刻。泰山刻石为典型秦小篆,是中国古文字的最后阶段。,泰山刻石的特点,泰山刻石,世称“玉筯篆”。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来习小篆者无不奉为圭臬。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

9、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渊雅。“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峄山刻石,峄山篆碑,正面、左侧面镌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立于峄山书门。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小篆与大篆对比,小篆特点,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具有圆转流畅的书体风格。笔划均匀一致,字形规整,大小一致;整体字形为竖长方形,汉字的方块特征基本形成。字形结构空前统一,异体字大量消失。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政府倡导的规范化字体。,5、隶书,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由篆书省易、简化、演变而成。“篆之捷,隶也”秦隶秦至西汉

10、的隶书,结体浑圆,又称“古隶”。汉隶字形扁方形,逆笔突进,波磔呈露,特别是撇和捺。,秦隶,介乎于篆隶之间含有篆书的体势及笔意,但已减少盘屈,化繁为简,字形从狭长渐变为正方。,云梦睡虎地秦简,用方折笔法改变篆文的圆转笔道,汉隶,东汉,隶书进入全盛时期。笔画上,波磔(zh)分明,左右八分,又称“八分书”。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乙瑛碑,石门颂,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杨守敬平碑记:“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曹全碑,东汉185年刻,现藏于陕西碑林。在汉隶中独树一帜,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字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有“回眸一笑百媚

11、生”之态。,隶变,由小篆变为隶书,是汉字发展是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称为“隶变”。改曲为直形体简化偏旁变形,改曲为直,把不规则曲线与圆转线条改为平直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确立汉字“横、竖、撇、点、折”的基本笔画系统。汉字字形由竖长形变为扁方形。,东汉张迁碑,省并,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把两个偏旁合并起来,改为较简单的笔画结构。,省略,直接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偏旁分化,偏旁的写法随位置而异,隶变意义,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根本上消除了汉字的象形性。汉字结构进一步简化,大大提高了汉字书写速度。奠定了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汉字形体的基础。,6、楷书,东汉末年,隶书用笔已略带方正,波笔

12、基本消失,开始向楷书转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楷书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字体,隋唐之际基本成熟,是通行至今的标准字体。,楷书与隶书的区别,(1)隶书有波势、挑法,楷书则无。横:末端不再向上挑,而是收锋;点:由长形变为带圆状;撇:方向改为斜向下,出尖锋;钩:不用慢弯,成为硬钩。(2)隶书字形为扁方,楷书为方形。隶书严格要求方整平稳,楷书则要方整中有自由,平稳中有生动(3)隶书向外伸展分散,婀娜飞动;楷书向内收缩集中,挺拔端庄。,早期楷书,钟繇(yo)(151230)最早的楷书书法家,三国人。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宣示表,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

13、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全然突破了隶书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给人以静美之感。,洛神赋,王献之(344-386),王羲之第七子。人称“二王”。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共计13行。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笔划隽秀挺拨,结构潇洒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被誉为“小楷极则”。,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书法家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以“欧体”之称传世。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楷书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简、明、美”的统一:笔画简单易写,横平竖直,没有波折。笔势伸展大方,自然端庄

14、。字形变扁方为方正,明晰匀称,区别性好。确立了汉字形体规范,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7、草书,草书也形成于汉代。草书是辅助隶书、楷书的一种简便字体。草是“草率、粗糙”的意思。章草:东汉今草:魏晋时代狂草:唐朝中期,章草,皇象(三国吴书法家)急就章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横、捺、点画多作波磔。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各字间均不牵连。,今草,今草是章草的继续,简便、自由、快捷,比章草更“草”。张芝所作草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张芝冠军帖,王羲之十七帖,笔意精到,平中寓奇。上下行势已有连属之意,朴厚灵和之气

15、溢于纸墨之外。,王献之中秋帖,此帖被称为“一笔书”之祖。书法纵逸豪放,上下相连。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有如黄河之水自天上来;又如风行雨散,润色生花。,狂草,唐朝中期以后再今草基础上发展兴盛起来的。狂草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龙蛇飞舞。大量改变字形,减少笔画,笔画的勾连看不出规律,甚至一笔到底,故也称“一笔书”。,颠张,张,指张旭,唐朝书法家,生活在唐玄宗年代。颠,指其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他的草书笔势连绵回绕,起伏跌宕,极尽提按顿挫之妙。常常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甚至以头濡墨书写。,张旭: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

16、热俱有益,醉素,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继颠”醉指其书法的特点: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也好饮酒,醉后奋书“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他的字若行云流水,李白赞为“草书天下称独步”。,怀素:自叙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草书改造隶书的方法,省去字形的一部分省并笔画,保存字形轮廓改变笔法,草书的偏旁,有的偏旁在草书中分化成几种形式,草书的偏旁(续),有些本有明显区别的偏旁,草书里混同起来,8、行书,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行”是流动的意思,因为这种字体笔画连绵有序,呈流动之势

17、,所以叫“行书”。行书是在楷书、今草的基础上产生的。魏晋时代,开始在民间流行。,王羲之兰亭序,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存世的唯一书法真迹。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米芾,米芾(1050-1107)北宋书法家体势展拓,隽雅奇变,淋漓痛快,笔致浑厚爽劲。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

18、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米芾淡墨诗帖,寥寥廿八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行书特点,行书似草非草,似楷非楷。兼具二者优点,书写效率高,字形清晰易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成为楷书最主要的辅助字体。近于草书,笔画连绵,同一段文章中的字或大或小,或长或扁,比较自由,写得较快,是楷书的草化。近于楷书,各自独立,易于辨认,是草书的楷化。,汉字演变规律,1、笔画线条化从甲骨

19、文到篆字,笔画逐渐形成直笔和圆转两种。隶变以后逐渐形成笔画匀称、线条统一的笔画系统。2、字形符号化由象形变成不象形,“隶变”从根本上打破了古代汉字的理据性。3、结构规范化汉字逐渐由不规范变得整齐规范、大小一致、造型美观。,三、古书中常见的用字现象,古书难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书用字情况复杂,同一个词时常有不同的写法。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1、通假字,本来已有某个汉字,但在使用过程中不用原来的字,而写成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艸草草:本义是指栎树的荚果,即皂角。说文:草,草(zo)斗,栎实也。毬球球:从玉,求声。本义:美玉。尚书禹贡:球琳琅珰。郑注:美玉也。,更多实例,早晚的“早”写成“蚤”屈伸的“

20、伸”写成“信”飞翔的“飞”写成“蜚”背叛的“叛”写成“畔”抗拒的“拒”写成“距”修养的“修”写成“脩”,2、异体字,定义: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例如:泪(从水,从目)涙(从水,戾l声)粮(从米,良声)糧(从米,量声)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群羣鞍鞌,1955年,中国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呆(獃騃)布(佈)痴(癡)床(牀)唇(脣)雇(僱)挂(掛)哄(閧鬨)迹(跡蹟)秸(稭)杰(傑)巨(鉅)昆(崑崐)捆(綑)泪(淚)厘(釐)麻(蔴)脉(脈)猫(貓)栖(棲)弃(棄)升(陞昇)笋(筍)它(牠)席(蓆)凶(兇)绣(繡)锈(鏽)岩(巖)异(異)涌(湧)岳(嶽)韵(韻)灾(災)札(剳劄)

21、扎(紥紮)占(佔)周(週)注(註),3、繁简字,简化字与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同形字同音替代字两个以上的字共简为一形,中华民国1935,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59年7月推行完毕。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包括515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1964年出版简化字总表,共2,236字。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共2,235个字。,新加坡,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502繁体字498简体字,汉字简化方案的方法,减省笔画,保留轮廓蓋盖傘伞樹树齒齿龜龟齊齐减省部件,以部分代全体:聲声開开糶粜醫医氣气遲迟,汉字简化方法(续),声符意符,以简换繁。願愿殲歼

22、億亿就地取材,草书楷化。書书車车東东符号化:用简单的符号替代笔画繁难的偏旁。僅仅漢汉勸劝,汉字简化方法(续),另造新字塵尘寳宝態态頭头幣币辦办采用古字雲云纔才從从同音借用醜丑臺台韆千,简化字的优点,减少笔画数目,便于学习和书写。简化字总表2,235个简化字,平均每字10.3画;被代替的2,264繁体字,平均每字15.6画。亂竈龜鬱乱灶龟郁很多简体字的表音表意作用优于繁体字態證戰叢郵衆塵滅竈慮态证战从邮众尘灭灶虑,简化字的缺点,破坏或削弱了繁体字的表音表意作用買买(贝)面麵(麦)一字多音(多音字)斗鬥斗(dou3dou4)髒臟脏(zang1zang4)一字多义(同形字)谷穀谷后後后,繁简字,在阅

23、读古书时要认真辨析後(先后)后(王后)史记孝景本纪:“孝文(汉文帝)在代时,前后有三男。”钟鍾(容量单位)、鐘(钟鼓)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瓯)、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课堂练习,1、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刃日除鱼象朱牧闻集月信暴山河旦车,2、下列各组字,哪一组全是会意字?莫步末向門表冠暴安涉取兼而監集寇,3、下列各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是()日石禾止竹女衣册马引子目玉人又虫,4、下列各组字,全是会意字的是()信武受字鸣炙秉相闲糸暴社北炎绝林好即戒羞,绝:从糸(m),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5、

24、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为形声字,而且形符相同的是()稼颖秊(nin)杉衫彩赶赴徒相材桃,徒:从辵(chu),土声。,6、下面各组中,完全符合括号内造字方法的是_木(象形)休(会意)江(形声)房(形声)座(象形)占(形声)架(会意)芳(形声)固(形声)攻(会意)旗(形声)本(会意)语(形声)究(形声)材(会意)见(象形),7、下列各字用“门”作声符的字是()问闭闻闢(p)闷,8、下面各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是()手抢慢力海拉琶监弦裹饮蜻跚峰地鹉警雾基羞,9、把下面形声字按形旁、声旁结合的不同形式归类。材攻管架固闷偏露案病问铜颊爸慈庭闻冻削芳斧阀证瓢芽恭园棋故宵忿匾扬鹉界膏裹雌凳衷左形右声:_右形左声:_上形下声:_下形上声:_外形内声:_内形外声:_,10、以下书写形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隶书行书楷书金文A、B、C、D、,11、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十二生肖中的文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并指出造字法类型。,12、下面是一幅汉字的演变图。请仔细观察,试着总结出汉字演变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