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3206691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目 次1 总则1362工程规划1363 工程设计1384 水泵选型与配套1395 管材与连接件1406 附属设备1427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1428 工程验收1439 运行与维护1431总则1.0.1为统一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范、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与维护。1.0.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将井、水泵、管道系统及田

2、间工程统一考虑,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显著。1.0.4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的机井:新井必须经验收合格;现有机井必须是符合SD188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完好机井。1.0.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工程规划2.1规划原则2.1.1应准确占有规划区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文地质、表层土壤、工程现状、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地形等资料。2.1.2规划应在当地农业区划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应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2.1.3规划中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达到投资省、效益高、节水

3、、节能、省地及便于管理的目标。2.1.4在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时,宜以年费用最小为主要依据选定规划方案。2.1.5水源水质应符合GB5084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2.2主要技术参数2.2.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宜不低于75%。2.2.2管系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5.2.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区,应做到田间工程配套齐全、灌水方法合理、灌水定额适当,其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5.2.2.4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0.2.2.5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灌水定额,;计划湿润层土壤干

4、容重,;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850.95;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600.65.2.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2.3.1应根据规划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所提供的不同典型年地下水可采量,结合配套设备能力,确定可供水量;以成井区还应根据多年采补资料,对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加以复核,分析确定可供水量。2.3.2需水量应包括灌溉、牧副渔业、工业及生活等用水量,并应考虑发展计划。2.3.3不同保证率相应典型年的灌溉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降水可利用量等计算确定。2.3.4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水量供需平衡计算。2.3.

5、5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时,宜调整种植比例,减少灌溉面积或增辟水源。2.4管道系统布置与畦沟灌水要素2.4.1一般宜用单井管道系统;采用多井汇流系统,应经技术经济论证。2.4.2应根据机井位置、地块形状、种植方向及田间工程配套等因素,通过比较确定采用树状管网或环状管网。2.4.3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灌溉面颊(或流量)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旱作物区,当系统流量小于30时,可采用一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在3060时,可采用干管(输水)、支管(配水)两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大于60,可采用两级或多级固定管道。对于渗透性强的沙质土壤区,末级还应增设地面移动管。2.4.4应力求管道总长度短、管线平直、减少折点和起

6、伏。2.4.5干、支两级固定管道在管区内的长度,宜为90150.2.4.6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支管间距宜采用50150m,单向浇地时取较小值,双向浇地时取较大值。2.4.7给水栓(或出水口)应按灌溉面积均衡布设,间距宜为50100m,单口灌溉面积宜为0.250.6,单向浇地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2.4.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条件下的畦田与灌水沟规格及适宜流量,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照表2.4.8-1和表2.4.8-2选定。表2.4.8-1畦田灌水要素表地面坡度0.0020.0020.0050.0050.01灌水要素土壤透水性畦长(m)单宽流量L/sm畦长(m)单宽流量

7、L/sm畦长(m)单宽流量L/sm强255056306056507045中306056407045608045弱4070455080348010034表2.4.8-2沟灌灌水要素表地面坡度0.0020.0020.0050.0050.01灌水要素土壤透水性沟长(m)流量(L/S)沟长(m)流量(L/S)沟长(m)流量(L/S)强30401.01.540600.71.060800.60.9中40600.71.070900.50.6801000.40.6弱50600.50.6801000.40.5901200.20.42.5规划成果2.5.1应提交工程规划报告,报告内容宜分为下列部分:序言;基本情况

8、与资料;主要技术参数;水量平衡计算;规划方案及比较田间工程机井装置实施安排;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附图。2.5.2附图中应有下列主要图件:1/5000或1/10000水利设施现状图;1/5000或1/10000管道灌溉工程规划图;1/1000或1/2000典型管道系统布置图.3工程设计3.1设计流量3.1.1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灌溉系统设计流量,;a 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A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T次灌水延续时间,d;t日工作小时数,h。当大于水泵流量时,应取等于水泵流量,并相应减少灌溉面积或种植比例。3.1.2树状管网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管

9、道设计流量,; n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口水口)个数 N全系统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3.1.3管道系统、各级管道及给水栓(或出水口)的实际流量,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3.2设计水头3.2.1管道系统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应分别按式(3.2.1-1)和式(3.2.1-2)计算式中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m;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m;管道系统进口高程,m;参考点1地面高程;在平原井区,参考点1一般为距水源最近的出水口,m;参考点2地面高程;在平原地区,参考点2一般为距水源最远的出水口,m;、分别为参考点1与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m,出水口中心线高程应为所控制

10、的田间最高地面高程加0.15m;、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3.2.2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宜按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的平均值近似取用式中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m。3.2.3滴灌系统设计扬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滴灌系统设计扬程,m;机井动水位,m;、分别为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3.2.4水泵运行的扬程(流量)范围,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3.3水头损失3.3.1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式中沿程水头损失,m;管材摩阻系数;L管长,m;D管道

11、内径,mm;m流量指数;b管径指数。各种管材的f、m、b值,可按表3.3.1取用。表3.3.1f、m、b值表管材类别fmb硬塑料管1.774.77石棉水泥管1.854.89旧钢管、旧铸铁管1.95.1当地材料管7.7625.33注:1.地埋薄壁塑料管的f值,宜用表列硬塑料管f值的1.05倍; 2.n为慥率,水泥沙土管n=0.0143.3.3.2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式中局部水头损失,m; 局部损失系数; 管内流速,m/s; 重力加速度,为9.81.3.3.3给水栓(或出水口)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试验或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可按表3.4.1选择管内流速.表3.4.1管道流速表管材混凝土管石

12、棉水泥管水泥沙土管硬塑料管移动软管流速(m/s)0.51.00.71.30.40.81.01.50.51.23.4.2管道系统各管段的设计工作压力,应为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大工作压力(不含冲击压力)的1.4倍;最大工作压力应根据运行中可能除险的各种情况比较确定.3.4.3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含冲击压力),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得为负值.3.5水锤压力3.5.1管道系统设置单向阀时,应验算突然停泵时的水锤压力,3.5.2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水锤防护措施:水锤情况下,管道内压力超过管材公称压力;水锤情况下,管内可能出现负压.3.6镇墩3.6.1遇到下列情况时,管路应设置镇墩: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6m,且管轴

13、线转角大于等于;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3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3.6.2镇墩应设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按受力要求确定尺寸.3.7出水口防冲设施3.7.1出水口处应设置防冲池;地面移动管道出口,宜有防冲措施.3.7.2防冲池宜就地取材,优先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3.7.3防冲池池底,应至少低于地面15cm;防冲池占地宜为0.10.25.3.8其他设施3.8.1在管道轴线起伏段的高处和向下弯处,应设置进排气设施;在管轴线起伏段的低处和管道系统的最低处,宜设置泄水阀和渗水井。3.8.2在顺坡管道节制阀下游侧,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侧,以及可能出现负压得管段,应设置负压消除设施。3.8.3

14、埋于冻层以下,且埋深不少于70cm的管道,可不计算温度应力,必要时可设置伸缩节或者柔性接头。3.9设计成果3.9.1应提交工程设计说明书3.9.2说明书附图应包含下列主要图件(1)1/1000或1/2000的管道系统平面布置图(2)典型管道纵剖面图(3)必要的连接安装图(4)附属建筑物设计图(5)管槽断面图(6)典型田间工程布置图4水泵选型与配套4.1新配水泵的选型与配套4.1.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新配水泵,应选用国家公布的节能型产品,严禁选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4.1.2选用水泵的流量应满足灌溉系统设计流量的要求,且不大于根据抽水试验确定的机井出水量,扬程应根据灌溉系统设计扬程合理选定,

15、在灌溉系统设计流量下,水泵应工作在高效区。4.1.3应分别校核在管道系统在最大工作水头和最小工作水头下,水泵的工作点是否在高效区,如偏离过大应重新选择水泵或调整管道系统的设计。4.1.4井用潜水泵的配套泵管,在经济上合理的情况下可增大一级管径,但不影响水泵的安装和检修。4.1.5水泵的选型和配套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农用机井技术规范的要求。4.2现有机井装置的利用和改造4.2.1利用现有机井装置建设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测试水泵扬程、流量、转速及动力机能消耗等参数,根据水泵及配套装置的技术指标,目前技术状况、设计要求等,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确定其利用、改造的可行性。4

16、.2.2应制定现有机井装置的具体技术改造方案,并据此进行改造、检修和验收。4.2.3经检修或技术改造的水泵应符合4.1.2条河4.1.3条的规定。4.3机井装置效率4.3.1新配备机井装置的装置效率应符合农用机井技术规范规定的指标,现有机井装置的装置效率,电动机配套应不低于35% ,柴油机配套应不低于30%。5管材与连接件5.1一般规定5.1.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所用管材与连接间,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非现场制作的管材与连接件,应为定性产品,或经过技术鉴定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生产的非定性产品。(2)现场制作的管材与连接件,应进行技术鉴定并有相应措施保证其质量不低于鉴定时的指标。5.1.2管

17、材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5.1.3连接件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管材的公称压力,其规格尺寸偏差应满足连接米粉要求。5.1.4水泥预制管和现浇混凝土管不应埋设在硫酸盐浓度超过的土壤中,在硫酸盐浓度大雨小于的土壤中埋管,应选用铝酸三钙含量小雨%的水泥。5.2塑料管与连接件5.2.1低压输水塑料管宜选用薄壁或双壁塑料管其性能指标及检测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5.2.2地埋塑料管由静荷载和动荷载引起的总径向变形率即径向变形量与外径比值不得大于5%,当埋深大于70cm时动荷载可忽略,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方法见附录B5.2.3塑料连接件材质宜与管材相同5.2.4焊接成型的硬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连

18、接件应符合下列力学性能要求(1)高度自由坠落不破裂(2)4.2倍公称压力保压不渗漏1h5.2.5当管道采用粘接剂连接时粘接剂的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固化时间应与施工条件相适应(2)粘附力强易于涂在接合面上(3)粘接强度应满足管道使用要求5.2.6当管道采用橡胶圈作接口密封材料时所用橡胶圈不应有气孔裂缝或接缝其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拉断强度大于等于16mpa(2) 伸长率大于等于500%(3)邵氏硬度为45-55度(4)永久变形小于20%(5)老化系数大于0.8(在70温度下,历时144h)5.3水泥预制管与连接件5.3.1管材及连接件的工作压力应不大于抗渗试验压力的50%5.3.

19、2用三点荷载试验数据确定管上的允许填土荷载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5.3.3管材内壁应光滑内外壁无裂缝,壁厚允许偏差为2mm,内径允许偏差为3mm.5.3.4在不均匀沉降地段应采用柔性连接5.4现场浇筑混凝土管5.4.1管体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径小于等于200mm时不低于15.00mpa(2)管径大于200mm时不低于20.0mpa.5.4.2管道外压强度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5.4.3管道最小壁厚应为内径的1/10加15mm.5.4.4管道内径允许偏差为7mm.6附属设备6.1一般规定6.1.1在管道系统中,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应配置分水、给水、泄水、安全保护、量水等设备

20、。6.1.2承压附属设备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所接管材的公称压力,与管道连接必须密封坚固。6.1.3附属设备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便于管理、养护和维修。6.1.4附属设备应为定型产品或经技术鉴定的非定型产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6.2给水栓或出水口6.2.1给水栓或出水口应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密封性好、操作方便且水流阻力小、有足够的过流能力。6.2.2给水栓或出水口应有密封水压值和局部水头损失资料6.3安全保护装置6.3.1安全保护装置应结构合理 运转灵活 牢固耐用.6.3.2限压通气管应设置在管道系统进口或可能发生危害性水击压力的位置其内径应不小于管道内径,管顶高出设置点设计水位应不小于6.3.3

21、进排气阀应铅垂安装通气孔直径应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排出空气流速可取6.3.4安全阀的排放能力在管道压力上升但未超过管材公称压力倍时应达到管道的设计流量6.4量水设备6.4.1管道系统应设量水设备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6.4.2量水设备规格应与管道流量相适应6.4.3量水设备应水头损失小、牢固耐用、维修方便、田间量水计量精度应不低于7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7.1一般规定7.1.1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不得自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7.1.2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7.1.3施工中应成立质量检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

22、保施工质量7.1.4施工中应执行机械电器设备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7.2施工准备7.2.1物料准备要求(1)应根据设计备足工程物料(2)管材连接件及附属设备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扔或剧烈碰撞(3)塑料管材和连接件在贮存时应避免阳光暴晒7.2.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施工人员应通过技术培训7.2.3应根据设计核对工程物料的数量、规格、并检查质量7.2.4施工环境要求(1)施工宜避开雨季(2)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应备好排水设备(3)物料场地应开阔便于运输和操作7.3管槽开挖7.3.1施工现场应设置测量控制网点。宜在管道中心线上每隔打一木桩,并在管线的转折点出水口闸阀等处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加桩,桩上应标

23、注开挖深度。7.3.2管槽开挖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根据当地土质管材地下水位冻土层深度及施工方法等确定断面开挖型式(2)根据管材规格施工机具操作要求确定管槽开挖宽度槽底宜挖弧型管床管床对薄壁塑料管的包角应不小于(3)管槽开挖深度宜使管道工作在冻层以下且埋深不小于如在冻层中埋设应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有相应措施(4)管材与管件连接处管槽开挖尺寸可适当加大7.3.3管槽弃土应堆放在管槽一侧以外处7.3.4槽底应平直密实并清除石块与杂物排除积水,如超挖则应回填夯实至设计高程,遇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7.3.5管槽开挖完毕经检查合格方可敷设管道7.4管道系统安装7.4.1管道安装前应对管材管件进行外观检查清

24、除管内杂物不合格者不得就位7.4.2管道安装宜先干管后支管承插口管材承口在上游,插口在下游依次施工7.4.3管道中心线应平直管底与槽底应贴合良好7.4.4塑料管应按下列要求连接(1)热扩口承插应将插口处挫成坡口,承口内壁和插口外壁均应涂粘接剂其搭接长度应大于倍外径(2)带有承插口的塑料管应按厂家要求连接(3)塑料管连接后除接头外均应覆土7.4.5水泥预制管应按下列要求连接(1)平口包括企口式接头宜采用纱布包裹水泥砂浆法连接,要求砂浆饱满,纱布和砂浆结合严密,严禁管道内残留砂浆(2)承插式接头承口内应抹水泥砂浆插管后再用水泥砂浆抹带封口接管时应固定管身(3)预制管连接后接头部位应立即覆厚湿土7.

25、5现场浇筑混凝土管施工7.5.1施工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7.5.2管内壁必须灰浆饱满均匀光滑7.5.3初凝后应立即回填湿土至管顶以上7.5.4施工暂时中断时应安排在连接件处7.6建筑物施工7.6.1管道系统的所有建筑物都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7.6.2建筑物的地基应坚实必要时应进行夯实或铺设垫层7.6.3出地竖管的底部和顶部应采取加固措施7.6.4管道穿越道路或其他建筑物时应增设套管等加固措施7.7试水回填7.7.1管道系统和建筑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试水7.7.2安装结束后必须对每条管道进行水压试验7.7.3管道系统试水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 安装好测压仪表(2)认真检查被测管道系统设备是否安

26、全进排气阀是否通畅安全阀给水栓是否启闭灵活(3)认真检查被测管段覆土固定情况7.7.4管道试水时环境气温应不低于7.7.5试水压力应为管道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保压时间塑料管和预制管不小于现场浇筑混凝土管不小于应检查管道系统的渗漏情况并做好标志和记录渗漏损失应符合管道水利用系数要求不允许有集中渗漏7.7.6试水不合格时应采取修补措施在修补处达到预期强度后重新试水直至合格7.7.7管道试水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7.7.8回填应按设计要求和程序进行有条件时宜采用水浸密实法采取分层压实法时回填密实度应不低于最大夯实密实度的7.7.9初始回填应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回填材料应不含直径大于的石块和直径大于的土块回填

27、达到管顶以上后再进行最终回填回填料应不含直径大于的石块7.7.10对管道系统的关键部位如镇墩竖管周围及防冲池地基等的回填应分层夯实严格控制施工质量8工程验收8.1一般规定8.1.1工程验收前应提交下列文件规划设计报告和图纸工程预算和决算试水和试运行报告施工期间检查验收记录运行管理规程和组织竣工报告和竣工图等8.1.2工程施工结束后应由主管部门组织设计施工使用单位组成工程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8.1.3工程未验收移交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8.2验收内容8.2.1应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技术数据是否正确可靠8.2.2应审查管道铺设长度管道系统布置和田间工程配套管道系统试水及试运行情况是

28、否达到设计要求机泵选配是否合理安装是否合格建筑物是否坚固8.2.3工程验收后应填写工程竣工验收证书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加盖设计施工使用单位公章方可交付使用9运行与维护9.0.1应成立管理机构或明确专管人员制订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应培训后上岗9.0.2应根据灌溉制度制订科学的用水计划9.0.3运行前应检查机井装置管道系统和附属设施是否齐全完好9.0.4灌水时应先开启出水口后启动水泵改换出水口时应先开后关停灌时应先停泵后关出水口9.0.5停灌期应把地面可拆卸的设备收回经保养后妥善保管9.0.6在冻害地区冬季应及时放空管道9.0.7应根据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工程及配套设施的状况并及时进行维护修理

29、或更换附录A附录术语与符号A1术语A1.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以管道输水进行地面灌溉的工程,简称管道灌溉工程。管道系统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2Mpa。A1.2 管道系统进口 管道系统与泵管的连接处。A1.3 管系水利用系数 设计工况下,管道系统出口流量与进口流量的比值。A1.4多井汇流系统 2眼及以上的水源井同时以压力管流方式汇流的管道系统。A1.5给水栓 向地面管道提供压力水源的节制装置。A1.6 出水口 管道系统向田间毛渠或畦,沟供水的节制装置。A1.7 限压通气管 连通管道与大气的竖管。管内水面可随管内压力而波动,过高溢流,过低补气,以此限制管内压力升高和防止负压。A1.8 进排气阀 充

30、水时排除管内空气,负压时能自动补气的装置。A1.9 安全阀 当管内压力超出设定值时,能迅速开启排出管中水流,从而限制管内压力过高,保证管道安全的阀门。A1.10 泄水阀 排空管道的阀门。A2 符号A2.1 水头 H。_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 H max_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 H min_ 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 Ht_管道系统实测工作水头。A2.2 水头损失 hf_沿程水头损失; hj_局部水头损失;hf0-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hj0-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 hf1-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 hj1-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

31、1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 hf2-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 hj2-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f-摩阻系数; -局部阻力系数。A2.3 扬程 Hp-灌溉系统设计扬程。A2.4 流量 Q0-灌溉系统设计流量;t-灌溉系统实测流量; Q-管道设计流量。A2.5 速度与加速度 V-管内流速; Va-排气流速; g-重力加速度。A2.6 容重 r-水的容重;rs-土壤干容重。A2.7 灌水参系数m-灌水定额、流量指数;h-计划湿润层深度; B1-适宜土壤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B2-适宜土壤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A-系统设计灌溉面积;a-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t-

32、日工作小时数;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灌溉水利用系数;n-某级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糙率;N-全系统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A2.8 高程与高差Z1-参考点1地面高程;Z2-参考点2地面高程;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Zd-机井动水位;Z1-参考点1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Z2-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A2.9 管径与管长 D-管道内径; dc-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L-管长。A2.10 其他w-机井装置效率; Ni-机井装置输入功率;b-管径指数。 附录B 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B1.0.1 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选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D2

33、412所推荐的修正的斯潘格勒公式 DKWX=_ 0.149PS+0.061E Y=1.1X式中X 、Y-管子水平和垂直变形量,即直径变化,cm; D-变形滞后系数,最大值取1.5; K-基底常数,根据基底支撑角度自表B1选取; E-填土反作用模量,N/C; PS-管材刚度(变形5%时),N/C;W-管上荷载,N/. E值随着土壤质地和回填情况的不同变化很大,很难准确确定,可参考美国PVC管道手册中给出的由哈沃德进行100多个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得到的不同的E值,见表B2.表B1 基 底 常 数 K 值基底支撑角度04590120180K0.1100.1050.0960.0900.083 表B2

34、哈 沃 德 的 E 值 (N/C)土壤回填 类型情况液限小于50%的细粒土,其粗颗粒含量25%粗粒土,其细颗粒含量12%不夯实回填3570140夯实程度85%140280700 W值可根据水利电力出版社排水手册中提供的马撕敦公式进行计算: W=CdrBcBd/100 (适用于柔性管) (B2) W=CdrBd2/100 式中 Cd-荷载系数,根据回填土种类及H/Bd值,由图选取;填土容重,m3; Bd-管顶处沟宽,m; Bc-管外径,m; H-管埋深,m。 附加说明 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条 文 说 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