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案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3192670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鹤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鹤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鹤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黄鹤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过程: 一、放松心境,准备上课 二、吟诵诗歌,做好衔接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为学习新课做好衔接。) 三、回味生活,再现情景。 在长亭送别的音乐声中,学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适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目的是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在回味生活中,再现离别情景。) 四、读诗导入,揭题设疑 “人生自古伤离别。”杨柳依依,长江岸边,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刚才大家吟诵了不少有关送别的诗歌,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一首由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交流。 5、谈话激趣:学贵有疑。让我们打开课文,它文中包诗,对这首诗作了较好的扩展和阐释,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 6、(媒体出示课题)黄鹤楼送别,读题质疑谁与谁送别?什么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7、(媒体播放录象)黄鹤楼的简介。过渡:那么在这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黄鹤楼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录像中长江岸边、黄鹤楼上、烟花三月,景色优美学生多感官参与,初步感知:谁与谁送别?什么时候?

3、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五、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多媒体出示)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认真读课文,遇到你喜欢读的或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弄明白课文写了谁与谁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板书(李白孟浩然) 4、(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范读,(画面显示)。 5、(多媒体突出)“饯行”,齐读,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意思。 六、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1、过渡:在这大好的季节里,景色美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让我们进一步研读,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 2、(多媒体出示) 1)

4、、仔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从文中哪些语词感受到?用“”线划出; 2)、与同桌一起品读所划的语词,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研读课文,品位语言。 4、交流探讨,适时评价。 师: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之情),根据回答点击,(多媒体相应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

5、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继续谈朗读体会 (多媒体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 过渡:

6、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点击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出示背景图)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

7、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多媒体出示话别画面) 1)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 (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2)指名表演,引导评价。 (设计意图: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还可以从表演更好地中感受主人公的别情依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激情渲染,大胆想象 引读第四小

8、节。(多媒体出示文字)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相应动画)江上沙鸥点点(相应动画)。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 (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相应动画)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小组交流再指名交流。) 八、理解古诗,体会别情 1、(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把满腔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媒

9、体出示古诗及要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一读这脍炙人口的诗,找一找与文中与诗意相符的语句,连起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指名学生口述诗意。 3、(媒体配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诗所蕴涵的依依惜别之情。配乐朗读,品读体会。 (设计意图:俗话说:“情由境生。”一时书声朗朗,音乐如流水般倾泻,学生能更好地体味文字,别情依依,情意浓浓,诗味盎然。) 九、自主合作,自由作业 (多媒体出示):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课文的理解。 2、演一演与本小组成员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3、找一找课外积累更多的

10、送别诗文,并把它摘抄在摘抄本上。 黄鹤楼送别1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板书再读课题,我们自然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出示古诗)带着你的理解读。3谁能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情感和诗意。5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感人的6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到了哪几处场景?(课件出示):第一段(第1自然段):李白正在为孟浩然饯行。第二段(第 自然段至第 自然段):李白和孟浩然话别。第三段(第 自然段至第 自然段):李白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几处场景?7首先让我们读一读话别的段落,先读第二自然段,找一

11、找写黄鹤楼的句子。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俯临长江”写出了黄鹤楼的(生答)位置“飞檐凌空”写出了黄鹤楼的(生答)气势文中写黄鹤楼的句子还有吗?(没有)为何就一句?生:因为课文是写黄鹤楼送别,而不是写黄鹤楼,写多了,就走题了。此时此刻,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做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词用的最为传神?生:依依惜别,因为生:藏,师:他们在藏什么?为什么要藏?藏得住吗?藏不住还要藏,可见心中的情感是指名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以什么来藏的?“行”,板书。行藏不住情,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8课件出示:终于,李白( )举起了酒杯( )说:“孟夫子”如果让你来填,你

12、怎么填?生:颤抖地 慢慢地 读师:你体会到了激动。生:缓缓地 深情地 读师:缓缓带着不舍,深情表达着敬仰,你再读读。面对李白深情的敬仰与不舍的情,孟浩然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 )说道:“”生:安慰师:为何填安慰?生:师:你就带着劝慰的口吻读一读。生:意味深长生:心潮澎湃师:还包含着对友谊的自信。读出来吗?李白在说着,孟浩然在说着,作为此时此刻的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我想到了藕,藕断丝连。如果说第二自然段是用“行”来,那么这一段就是“言”,板书。终须别我们来看看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究竟怎么写的?生:我从“伫立”读出了不忍离去生

13、:我觉得杨柳在为孟浩然送别,沙鸥在为指引师:此处作者不惜笔墨,描写了江上的景色,为什么?生:“凝视”,(学生没有听懂老师的意思,还是说自己的理解,但刘老师能让他把自己的理解说完,难能可贵,为此,老师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师:作者着力描写这么多的景,写得这么细致,到底?生:因为这些景能衬托感情生:对应后面的古诗句师:看来,作者在这儿就是要融情于景,大词人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说前面注重“行”“言”,那么这里就是通过“景”来浓浓的情,景色描写还有什么作用?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好好体会体会。读明白了吗?生:没有这么美的景,李白也创作不出这么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指名读读第四自然段。配乐。李白按

14、捺不住,随即(齐背古诗)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呢?同桌交流他们的感情果真如长江水永世不绝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资料,大家了解一下,课后去研究赠梦浩然三)设计理念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 组句”“ 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自由读

15、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三)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四、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

16、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2)孟浩然, 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二

17、)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李白 孟浩然 ,并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出示词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1朗读古诗(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2)自由

18、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辞( )下() 尽()唯()(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1划出文中

19、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把句号变成冒号,概括全文意思,背诵古诗。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四名学生上台分句合作试默写古诗。4赠送题有送别诗(后附)的海南风景明信片,结束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