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lil****n07 文档编号:13185387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你认真起来真好看!第四单元 土与火的艺术活动一 欣赏与体验课 型:欣赏与体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优秀作品。2、 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与陶瓷艺术创作的感性认识。3、 向学生传授有关陶瓷艺术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区别瓷器和陶器。教学重点: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受,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传达出这种感受。教学难点:能否以自己的眼光和鉴赏能力分析鉴赏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具体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教具准备:陶瓷艺术作品、日常用品的多媒体图片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操作体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出示英语单词china问:这个单词什么意思?还有什么意思?为什

2、么?引出课题二、 欣赏1、 播放视频,中国陶瓷的发展,引出“土与火”2、 问题:陶器产生于哪个时期?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陶制品(课件出示相关资料)3、 问题:这些陶制品上的图案主要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审美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并且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4、 瓷器的产生与发展。以唐三彩、唐代两大窑、宋代五大窑、元青花瓷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欣赏。(1) 唐三彩,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情。(2) 唐代两大制瓷体系的不同特点 。(3) 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窑的不同特点。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将各窑与作品连线。(4) 青花瓷,青花瓷的工艺成熟时期,青花用什么材料绘成,鬼谷下山图

3、罐的价格竞猜等方面向学生介绍。(5) 青花图案在生活中的运用。(6) 概括的介绍陶瓷的发展历史,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按时间顺序排列图片。(7) 生活中常见的陶瓷。(欣赏)(8) 了解艺术陶瓷与日用陶瓷的区别。三、 体验1、 欣赏学生作品图片2、 观察制作方法。引出泥条成型法。3、 体验泥土的特性,为下节课的实践操作作准备。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 作业课后多观察欣赏生活中常见的陶瓷品,体会其创作形式,表达的主题。六、 板书设计:土与火的艺术 陶器 新时器时代 800-1200度 以日用为主 神器、礼器 原料和烧制的温度不同 瓷器 东汉时期 1200度以上 唐三彩、五窑

4、、青花. 艺术、日用、随葬距今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发明了以黏土制成容器泥胎,经火烧烤成能盛放液体又耐火烧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当时,大部分陶器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实用的前提下,制作者又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注入到造型和纹饰中,使其具备了可欣赏的特质,为中国造型艺术翻开了灿烂的第一页。远古陶器大多采取用手捏制、用泥条盘筑或原始模制等三种方法形成,干后经打磨,再低温烧烤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制陶工艺历代都有传承和发展,如先秦的印纹硬陶、汉代的低温铅釉陶、唐代的三彩陶等。直至今天仍兴盛不衰,有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广东石湾的陶雕等,可谓多彩多姿。陶制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实用为目的的“陶器”,如各种日用器皿;另一种则以造型、观赏或精神需要为目的的“陶塑”,如秦兵马俑、汉说唱俑、唐三彩等;也有的既能实用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3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