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3182756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名校。全国百强名校,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湖南省示范高中,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提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为办学目标,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文理兼通、英语见长的高素质现代人 ”为育人目标,以“开放教育策略、个性教育策略、自主教育策略”为育人策略。成为第四批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施新课程区,在全面实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些困惑。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一线教师来说可谓感触颇深。下面我仅代

2、表我们化学组的十几位老师,谈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一、感受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确“新”,它与以往教材相比,具有新思想、新理念,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到学生的培养方法和手段,不仅教师教的方式改变,而且学生学的思路在改变。看到这些模式,我感到高兴,直觉告诉我喜欢这种模式、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学,因为它能以实验为基础、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清晰,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

4、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新课

5、程注重知识与技能,它要求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4、新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

6、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5、新课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和培养。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

7、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为了实施新课程提出的“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一核心理念,我们致力研究“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1、教师探究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教师备“探究课”的本身就是探究过程。罗永恒老师曾开了一堂乙醇的复习型探究课,教案前后有4次大的改动,为了确定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了确定试剂的浓度,没课的时间

8、始终泡在实验室,进行了不下百次的实验。而他在二氧化硫的探究课准备过程中,为了搞清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为什么没有混浊,请教老教师、上网查阅资料、翻看期刊杂志,用尽了各种手段。为了在针筒中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准备学生实验,在实验室反复琢磨了两天,尝试了食品袋、储气袋、水枕、橡皮球等各种方法。所以,我们深深觉得:对教师而言,一堂探究课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体验。另一方面,在探究课堂中要建立师生共同探究的和谐气氛。新课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而是教师诱导,师生一起完成的关系。只有变“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为“我引导,你完成,你动手,我也动手”,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

9、意气盎然。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说:“。现在,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来解决。”而不是说:“这节课我讲的内容是”。同时,新课程中有许多崭新的东西是老师没接触过的,对于那些知识,在学生面前,老师并无多大优势。因此,教师要学会“退下来”,退到与学生一致的位置上去。以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发现。 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我在镁铝性质实验再探中,学生用镁、铝、稀盐酸构成原电池,发现镁铝两极上均有大量气泡,且随时间推移,镁条上气泡逐渐增多。这时我提出:为什么镁条表面仍有大量气泡呢?请充分发挥想象,探究其原因。这是一个学生想提而未能提出的

10、问题,是一个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学生总结出如下原因:镁条不纯,镁和杂质在盐酸中构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导致镁条上产生氢气;外电路由于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电阻过大,使电子不能顺利通过;铝电极上产生的氢气泡未能及时消失,引起铝与溶液间的电阻增大;镁铝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太小;溶液温度过高;可能还与浓度有关等等。对于这些假设,我均给予了鼓励并继续设计实验。2、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中倡

11、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但是,化学史实证明理论推导能力可以说是化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物质合成的直接推动力。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结合才是现代的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不应该片面强调实验探究能力忽略理论推导能力。我们在设计探究课时,可以把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更明显。课例1: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

12、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课例2: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物时,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何物?根据引导,学生分析出:钠是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必然是被氧化,水中只有氢元素可能被还原生成氢气。同时,钠离子不可能独立存在于溶液中,在钠、氢、氧三种元素状态下,溶液中该存在氢氧根离子。然后再设计实验以证明理论推导的可行性。课例3:验证Cl2和HClO谁具有漂白性?(人教版必修IP72)(1)问题: 氯水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真正起到作用的是Cl2还是HClO?(2)实验事实:氯水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在氯水中发生以下反应: Cl2H2O =

13、HClOHCl(3)推断:起漂白作用的可能是Cl2也可能是HClO(4)实验验证: 在两支实管中分别加入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然后依次通人干燥的Cl2, 观察现象。(5)实验现象 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没有漂白性。(6)实验检验 将有色布条深入到NaClO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微热发现布条退色,原因是溶液中的ClO-和H+生成了HClO,溶液中也没有Cl2,所以起到漂白作用的是HClO。(7)结论 HClO具有漂白作用,而Cl2没有,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Cl2和H2O生成了HClO的缘故。 (8)应用:要先生成HClO才可以漂白

14、物质的一系列题目。3、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自主探究指通过自学、上网查资料等系列自觉行为形成探究的氛围。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前布置有梯度的内容,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所研究内容的知识背景、研究目标以及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本、读图、读网络的同时,感知问题、感悟知识,接受探究氛围的熏陶。学生在课前充分的自学准备,无疑像一针强心剂,既能打动学生心灵,又方便形成统一的课堂气氛,使学中有探,探中有学。合作探究指学生间或师生间通过充分对话、答辩和争论形成探究的氛围。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即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充

15、分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当今的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大胆且有创新,除了可以互相交流,还完全可以与教师作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时时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比如我在教盐的水解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与讨论,让学生首先从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通过实验找出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规律;然后以水的电离平衡知识为基础,讨论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离子、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继而合作发现出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盐的溶液都显中性吗?(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P53 )(1)提出问题:盐的溶液都显中性吗?

16、(2)实验探究: 实验在6只实管里分别盛有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CH3COONa、Na2CO3、NH4Cl、Na2SO4 、NaHCO3、(NH4)2SO4七种溶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的变化,然后和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得到实验事实。(3)实验事实 滴有 NaCl、Na2SO4溶液的试纸显黄色,说明溶液是显中性的;滴有 CH3COONa、Na2CO3、 NaHCO3溶液试纸显蓝色,说明溶液是显碱性的;滴有 (NH4)2SO4、NH4Cl溶液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是显酸性的。(4)讨论为什么不同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呢?各种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呢(分子和离

17、子)?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溶液微粒C(OH-)和C(H+)的关系可能发生的反应微粒NaClNa+ Cl- OH-H+ H2OC(OH-) = C(H+)OH-和H+Na2SO4Na+ SO42- OH-H+ H2OC(OH-)= C(H+)OH-和H+CH3COONaCH3COO- Na+ OH-H+ H2OC(OH-) C(H+)OH-和H+CH3COO-和H+Na2CO3Na+ CO32- OH-H+ H2OC(OH-) C(H+)OH-和H+CO32-和 H+(NH4)2SO4NH4+ SO42- OH-H+ H2OC(OH-) C(H+)OH-和H+NH4+和OH-NH4ClN

18、H4+ Cl- OH-H+ H2OC(OH-)H+。CH3COONa = Na+ CH3COO- H2O OH- H+ CH3COOH 同样在(NH4)2SO4、NH4Cl的溶液里 NH4+结合由H2O电离出来的OH-生成了弱电解质,消耗溶液中的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OH- H+。 NH4Cl = NH4+ Cl- H2O OH- H+ NH3.H2O 在NaCl、Na2SO4的溶液中因为没有能够和水电离出来的OH-和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不能破坏水的电离,所以他们的溶液是中性的。(5)结论 象CH3COONa、Na2CO3这样的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

19、 象(NH4)2SO4、NH4Cl这样的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象NaCl、Na2SO4这样的盐(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6)应用 盐类水解的应用罗永恒老师对二氧化硫的探究式教学中,尝试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课前自主探究:课前给学生提供三篇阅读资料(1:酸雨2: 食物化妆品二氧化硫3:二氧化硫超标 北京31种食品全市下架),布置学生在阅读、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推测二氧化硫可能有的性质,并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推测。课上合作探究:第一步,全班分成12小组,小组交流讨论从资料中提炼的二氧化硫可能的性质,然后全班讨论总结二氧化硫可能的性质,达成共识。第二步,由于课堂

20、时间有限,12小组分成四大组,分别完成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四个任务。第三步,每大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其余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这样不仅借助于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当多的探究,而且通过不同组间的对话、答辩、争论使每位学生掌握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更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交流了情感、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4、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课本知识局限,很多课堂学习的内容

21、要延伸到课外 ,通过布置上网搜索、家庭小实验等作业促使学生在课外实施探究活动。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比如在化学1(必修)涉及到氨气的性质和氨的喷泉实验时,经我们高一化学组讨论,向学生展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2002年理科综合中的一道试题,对如何引发如图2装置的喷泉,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师:为什么此装置不能形成喷泉?学生:因为不存在压强差。教师:为什么不存在压强差?学生:氨气没能

22、溶解于水。教师:为什么氨气没能溶解于水?学生: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把烧瓶中的氨气和烧杯中的水隔开。教师:把导管中的空气挪挪位置怎么样? 图1 图2 通过师生之间简短的几句对话,减少了学生的思维跨度,因此学生给出了许多方案,如空气向上挪可以用给烧瓶降温或用注射器抽出部分氨气的方法,空气向下挪可以用给烧瓶升温或用注射器向烧瓶注入部分空气的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学生体会到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也感受到了殊途同归的奇妙。课下有同学问,老师,这些方法是不是都可以?老师说,我没有试过,你们可以试试啊!学生随即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并确定了最佳方法,师生互动延伸到了课堂外。其实,我们这样设计的

23、目的很明确:在细化过程、重视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以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思维过程中去。5、“知识点探究”与“知识整合探究”相结合在通常的新课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就某种物质的性质、某个实验的现象进行探究。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中学化学零星、细碎、易懂、易学,但日久易忘、难掌握,上课时轻轻松松、明明白白,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些都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外延、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使看起来零星、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化、网络化,整体化,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内

24、容。为此,熊红松老师开了一堂颜色的变化,把高中知识中有关颜色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整合,让我们领略了“知识整合探究”的实施。通过“颜色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整合了中学化学的有色物质。通过“颜色变化在化学中的应用”,利用“ 1. 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2. 定性的检验3. 定量的测定4. 沉淀的转化及平衡的移动”整合了涉及颜色的化学变化。通过“颜色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1.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2. 五彩缤纷的焰火”整合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6、“对比探究”与“讲授注入”相结合新课程中探究学习活动必须引导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做中学”,做是为了学。“学科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用

25、科学方法学科学,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注重科学理论或知识的学习建构过程 ,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概念。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什么是科学、初步了解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培养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下面我以高中化学1的教学中有关“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内容的探究教学设计为例讨论、分析如下:探究活动设计11提出问题:氯气通入水中,得到氯水。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氯气与水发生了什么反应?2指导学生闻、氯气、氯水的气味,从闻到的气味说明溶液中含氯分子;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说明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向氯水中滴加浓碳酸氢钠溶液-观察现象(有气体放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溶液中含氢离子;向氯水中滴

26、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溶液中含氯离子;向氯水中滴加品红溶液-观察现象(品红褪色)-说明溶液中含能使品红褪色的某种物质。4组织学生讨论,从以上现象可以知道氯水中含有哪物质?5教师小结,讲解氯水中含有的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HClO)。说明氯气溶解于水发生了以下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上述探究活动,包含了提出问题、学生的实验、讨论活动,指导学生从实验获得说明氯水成分的证据,得出问题的答案,完成了氯气与水作用实质的教学,学习了次氯酸的漂白性。从设计看,问题的提出(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的4项实验)都是教

27、师提出的。问题和活动直接指向所要学习的内容:验证氯水中存在的几种成分,理解氯与水的作用实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全是按教师预设的程序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迪,探究欲望的激发,归纳、推理的思维训练都比较欠缺。活动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思考、进行活动的机会,学习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探究学习活动,探究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的需要或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来自学生生活与直接观察。课堂的探究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设计、组织和预设,也需要学生自己围绕学习的内容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核心活动,需要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和优化,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也可以提出或进行自己希望进行的活动。如

28、果教师只是依据学习内容,按照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和一般过程设计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讨论,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就可能把“学生活动”变成“活动学生”,难以达到探究学习应有的效果,难以实现课程的三维学习目标。探究活动设计21.观察与思考。观察氯气通入水的实验(有尾气处理装置)。从观察到的现象看,你认为氯气能溶于水吗?说说你的理由。2问题与实验。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氯气能溶于水吗?交流、讨论所提出的实验设计。若学生提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师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后演示并进行评价。若学生未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教师设计的实验:用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再抽取20mL

29、水,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说明现象,推理,得出结论。3小结,提出新的讨论问题。80mL氯气与20mL水,振荡,得到的溶液小于100mL,说明氯气能溶于水。得到的溶液称为氯水。可以闻到氯水有氯气的气味。氯水是否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氯气与水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4根据同学的猜测、讨论,教师做简要归纳。并请学生观察如下实验,进一步思考、讨论问题3的答案。把一小片干燥的红色布条,分成三段,分别置与氯气、氯水、水中,观察发生的变化。5讨论小结,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实验证明氯水含有能使红色颜料褪色的物质,而氯气和水都不会使红色颜料褪色。这种物质是氯水中存在的新物质。可见氯水并不是

30、溶解在水中的氯气和水这两种物质的简单混合物。人们研究得知,氯气溶解于水时,部分氯气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称为次氯酸(HClO)的物质: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可以漂白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它还可以使一种红色颜料品红褪色(演示)。 按照氯气与水反应的研究结论,氯水中还应该存在盐酸。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氯水中存在的盐酸吗?和同学们讨论你的实验设想。6归纳讨论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所提出的可行的下列实验:用石蕊试剂或用pH试纸检验氯水是否有酸性;试验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或锌粒的作用;试验氯水与硝酸银溶液的作用。7实验小结、质疑。正如大

31、家从实验中发现的,氯水与硝酸银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氯离子。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有气体析出,可见氯水呈酸性。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氯水中存在的盐酸。同学们也发现,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溶液变红后却褪色了;用pH试纸测氯水,也发现试纸颜色变化有异常,锌和氯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不太明显。该怎样解释这些现象?能依据这些否定氯水中存在的盐酸的结论吗?请大家讨论。8讨论小结、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氯气溶解于水,部分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显酸性,存在氯离子,支持了有盐酸生成的结论。由于反应同时还生成次氯酸,它能使石蕊和pH试纸中的酸碱指示剂漂白褪色,所以用它们检验氯水的酸性

32、,不会有持久的红色显现。此外,实验还说明氯水中生成的酸的浓度较小。人们还发现,氯水保存久了,其中的氯气和次氯酸却逐渐消失了,氯水最终变成很稀的盐酸。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这里有一装满氯水的烧瓶,倒置在水槽中,放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顶部有气体出现,现在把装置放到阳光下,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并发表你的看法。9讨论小结。正如大家从实验观察中发现的,氯水中的HClO不稳定,能分解生成气体。进一步研究可以知道分解放出的是氧气,次氯酸转化为盐酸:2HClO = 2HCl + O2,光照可以加速它的分解。与探究学习活动设计1一样,设计2也把教学内容作为探究学习的中心,探究活动也包括提出

33、的问题、实验活动、讨论交流等环节。实践证明,设计2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无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都较好。设计2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以氯气是否可溶于水,氯水中含什么成分,为什么用石蕊、pH试纸检验氯水的酸性有异常现象发生,为什么氯水长久放置会变成很稀的盐酸等问题,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揭示了氯与水的反应实质、次氯酸的性质。设计的问题和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引发思考。无论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是理解、掌握所要学习内容的关键点,学生也易于发表意见。设计2也更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在预设的活动

34、方案中,教师也为学生留出了提问、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完成设计2所花费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的问题都要比设计1多。对氯气在水中溶解、反应的问题,讨论也深刻得多。学习活动没有停留在实验活动的操作层面上,比较重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让学生面对氯气通入水中,有溶解也有化学反应的过程,面对用石蕊、pH试纸检验氯水酸性出现的异常现象,产生疑问,引起思考。学生在新的实验事实面前,通过思考,联系新旧知识,是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概念更明晰。进一步扩大、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增进了对科学的理解。如果探究学习活动不能引发认知冲突,不能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不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问题,学生虽然表面

35、上获得科学结论,但并没有转变自己原有的前概念,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不能只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技能,忽视通过学科学来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实现概念转变。“科学探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不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用做科学的方式学习,要有利于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领悟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本质。设计2也不回避无法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得到知识或问题的答案。也不排除运用直接给学生介绍知识和前人研究结论的方法。但是,这需要在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欲望为前提。设计2,没有让学生通过探究来了解能使有机色质褪色的物质是什么,也没

36、有要求学生探究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因为这是学生的能力、水平达不到的。教师在学生需要解答问题时,适时做了简要介绍,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探究活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活动,探究方法强调动手操作,重视资料分析归纳的过程,重视实证和经验,但不能替代获得新概念或知识的所有方法。如果不顾学生的水平和基础,事事都要探究,或者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问题的研究,要求他们进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包含科学探究的各种要素的繁难的探究学习,只能让教师本人和学生都对科学探究产生畏惧,不可能也不现实。如果探究活动中就一些学生无法用实验、归纳、推理得到结论的问题,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牵强附会的解

37、释、“推理”,糊弄出结论来,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方法产生误解。设想,如果让学生从氯水能使红色布条褪色,直接“推理”得出其中含有次氯酸的结论来,再由此推出氯气和水发生的反应,还有“科学”可言吗?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讲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金属的化学

38、性质教学中,教材对于Na的化学性质叙述,只提供了Na与氧气、水的反应,而对于Na和可与之发生反应酸溶液、盐溶液等重要知识点,却只字未题。这对于学生学习和认识Na的化学性质,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Na只与氧气、水反应,从而错误理解为不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由于学生缺乏Na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经验,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又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氨 硝酸 硫酸对于“浓硫酸”的介绍,只阐述了其“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而对于其“酸性”、“吸水性”却未涉及。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

39、和知识结构中,很难去建构浓硫酸具有酸通性和“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三大特性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因此,教师的教授注入很有必要。再如,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烃和卤代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章节,只是简单地呈现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有机物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迁移有机化学知识很不利,且这些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和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章节的教学中,对于各有机物按照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继而分子通式)并通过结构式分析其结构特点对“结构”进行“四式一特”分析,继而简单地认识代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并系统地分析各代表有

40、机物的化学性质,并始终如一地按照“结构性质”这条教学主线建构有机知识系统。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是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7、“书面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相结合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日常作业以练习为主,以练促教。教师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

41、的掌握情况,适时强调和巩固重难点,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这是传统化学教学的作业形式,也是操作最简便、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这种作业形式是必需的。但新课程提倡的是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如果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传统的练习作业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形式的话,无法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也无法准确地认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到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的教材上,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与交流,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很多,例如

42、: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由于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只能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设置,决定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业,练习测评这样的作业形式;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体现,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43、在教师熟悉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可灵活运用,使用“拓展性作业”,作业内容不再单纯是课本中的习题,还可以围绕课标和教材教师集体编排适合学生完成的作业。“拓展性作业”,一是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适宜的广度深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不再是没题做或不会做,如同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课后习题与教材相差甚远,学生不会作,产生困惑,影响学习激情,甚至有的题目,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我们的作法是该摒弃的摒弃,有难度可以设置多步,层层推进,以降低难度,以防把学生拒之于门外,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必做作业”和“自选作业”因人而宜,因材而教。“拓展性作业”的几种常见形式有:(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

44、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 (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如主族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是非常有规律:A(1)、A(2)、A(3)无可变价态;正价奇族奇价A(3,5);A(1,3,5,7),偶族偶价(A(2,4);A(2,4,6);负价一般只有一种(A特殊(2,1);个别特殊:C在有机物中从4价到4

45、价都有,N从1价到5价都有,O无4、6价,F无正价。(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4) 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5) 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三、取得

46、的成绩与收获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在实施、研究、探索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丰硕成果。1、由化学组承担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网络资源库研究课题,在去年中期成果评比中获省一等奖。2、唐灵生老师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中主讲了科学探究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探究教学一课,罗永恒老师在市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中主讲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一课,均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3、罗永恒老师、黄海燕老师、黄文武老师、周鹏程老师等,在省、市级新课程教学比武中均获得一等奖。4、熊红松、周孝君、康燕玲、姚湘仁、卢忠发老师在市教科院组织的调研课中,均获得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5、在全市组织的新教材化学竞

47、赛中,我校高二年级获奖人数雄居全市第一。6、由化学组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收获颇丰。由唐灵生、马学品指导的中学生上网问题的调查研究性学习论文获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论文类省级二等奖、市特等奖。由张光辉老师指导的居室内的“隐性杀手”获市一等奖,由陈莹老师指导的长沙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建议获市一等奖,由唐灵生老师指导的修正液对人体的影响、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研究获市一等奖,由周国勤老师指导的长沙市市区亮化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获市一等奖,由吴建新老师指导的长沙市的垃圾及其处理、湖南电视事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获市二等奖,由鲁启芳老师指导的各年龄阶层所喜爱的运动获市二等奖。四、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作为一所省级

48、一级示范性学校,为了使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工作能起到辐射、带动全省的课改,在这近两年内,我们虽然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劳动,但工作做的还不尽人意,尤其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新课程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1、来自我们教师本身的困惑。新课程实施已近两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式,现在突然改变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为了高考,只有回归各种教辅书之中,探究被大量的重复的练习所替代,学生活动被超时超量的课时和讲解所取代,使我们的教学感到很茫然和被动。由于受高考的影响,目前有一种倾向是重考试大纲、轻课程标准,按明

49、日高考形势及思维路线组织今天的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都主要集中在高考上,教学中一步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超课时、超要求、超容量、赶进度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暗流。在这种形势下,新课程体系如何应对? 2、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课本中有些内容讲得太肤浅。由于减负,所以就把课本减得薄了又薄,认为这样就会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课本一减再减,但高考怎样测评,把握不住。化学必修两本书,一年时间基本把原来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实际很多内容都讲不透。例如,物质的量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约十几课时,现在只给三课时,但内容基本不变。实施新课程

50、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不够用,由于新教材,尤其是必修课,内容多、知识面宽,要把过去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一年时间里,而课时又少,粗不得又细不得,而且有些知识又介绍得非常粗浅,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在一年内只当作科普知识了解还行,但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是不够的。选修和必修知识层次悬殊太大,以学生在必修课上所具备的知识,很难接受选修课的知识内容,更别说探究了。一些内容过于宽泛,不够条理,还有前后重复现象,比如糖类、蛋白质等内容,在必修1、选修1、选修5中都有出现,原电池在必修2、选修4中都出现。化学课本和教参出现的个别错误:人教版化学反应原

51、理-选修4的第61页 第四行有错误;课后习题的答案多处有误。如第13页第6题答案的讲解;第32页第5和6题的答案;第52页第4题的答案;第67页第4题的答案;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不衔接,新书旧题。如第32页第8题有点超纲;第59页第4题设计到缓冲溶液的知识,这个内容课本没有。希望新版教材不会出这些现错误。3、来自教学方面的困惑。按照教材安排,内容中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都应该用起来,效果也很好。但是,如果全部应用起来,课程内容就讲不完。如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探究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一下演示,时间是够用了,但若让学生参与这一实验过程,并进行

52、讨论,时间就不够用了。不知教材编写专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是否对课时和教学量进行过实际测算?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都设置了科学探究,加大老师的备课和工作量不说,只是有限的课时就迫使你只能关闭探究的大门,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更令我们发愁的是,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面上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4、来自学生的困惑。新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可现在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下来,而且比以前更重了,现在有些新课程配套练习和教材内容相差甚远,为了考试只能是拓宽内容强化训练,学生仍

53、埋头于练习题之中,一个学生学习十门课程,除音、体、美以外,每门课均有大量练习,学生苦不堪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探究,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针对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一些资料,学生不是没有时间,就是家长不让上网,其次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大,让他们探究的问题,要么不吭声、不动手,要么一时兴起,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心思不全放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上,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时间过去了,效率下降了。 总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并亲身体会到了一些可喜的新变化,又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带着这些困惑向大家请教和学习,使课改能顺利进行下去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