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泥土的味道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182132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7课泥土的味道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7课泥土的味道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7课泥土的味道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第7课泥土的味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泥土的味道2(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7课泥土的味道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泥土是最普通但又是最特殊的物质,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经火的高温烧结,用泥土塑造的东西可烧制成坚硬的陶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泥土制作的泥偶、陶器至今依然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本课的知识要点是让学生了解泥土与人类器物文化的关系,了解以泥制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基本的泥制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一、教学路径欣赏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的造物行为之一,如原始彩陶、泥偶,到后来出现的砖瓦、唐三彩、瓷器等等,泥制品始终伴随我们的生活,是人类器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泥是怎样被塑造的?是什么让泥土变得如此精

2、彩?这个变化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为了造物,这些东西又被做成了什么?体验由泥成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盘、捏、塑,器皿可以是泥条盘成的,也可以是泥片围合成型的,如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体验由泥成器的各种方法。应用一方面应用各种泥成型的方法,有目的地制作器型。另一方面或雕或捏,或贴或画,表现和装饰器型。创造以一种或多种泥成型法制作器型;用雕、捏、画、刻的方法装饰器型,用多个造型相互组合完成新器型。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了解、体验泥陶、泥俑的历史演变和制作过程;第二课时从紫砂壶引入,结合器型、装饰手法体验和创意完成作品。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以泥制器的发展历史。体验各

3、种泥制器物的器型和装饰特点,了解紫砂壶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知道泥条、泥片、捏等的基本制器方法,运用所学,尝试制作器型并加以适当的装饰。情感目标:感受泥陶、泥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各类器型中由造型装饰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韵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和基本掌握泥陶、泥偶、简单器具的制作工艺。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各时期各种泥制器物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韵味。三、教学准备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陶器、泥俑、泥偶的图片,传统紫砂壶到现代茶壶的图片、实物,陶泥或粘土材料、泥制工具、教学课件。四、教学的内容要点1. 陶器和陶偶:从新石器时代至今,陶制品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艺

4、往往会在陶器上留下痕迹,并且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因此从文化的角度讲,不同时期的出土陶制品往往会成为那一时期的文化象征,同时也代表着特定时期的艺术发展水平。2. 民间泥玩具:泥玩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以动物为主,兼有人偶、车马等。其造型稚拙有趣,色彩鲜艳醒目,创意多变生动。中国的民间泥玩具以区域划分有:河北玉田、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泥塑、北京兔儿爷、无锡惠山泥人,等等。3. 紫砂茶具: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中专用的器具之一,其工艺和器型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在制壶造型工艺中主要包括:手工制作、印模、镶身筒等方法。而壶的造型也被归纳为:贡春、合欢、提梁、硕艳、汉云、四方等等。紫砂壶的制作中包含有“泥

5、、型、工、款、功”五个方面。4. 陶器的创意:以陶器中的制型为主,其它工艺为辅,利用泥料的强可塑性进行创意制作陶器。以陶器的功能特点进入,注意形与形的结合与变化,可以尝试泥片、泥条、刻塑、挖切、图绘等综合创意。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探索与查阅(教学知识准备)查阅重要的古代陶器制品,了解这些陶器的器型、纹样、故事和文化。寻找和查阅有关紫砂壶的工艺特点和紫砂壶的器型变化图片资料,了解其背后的典故和传统文化。查阅了解现代陶器制作中器型独特,富有创意的作品,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环境。二、交流与探讨(教学知识要点)比较古代和现代的陶器制品,探讨其异同之处并寻找相关原因;讨论紫砂壶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赏析其审美表

6、现;探讨民间泥玩具造型装饰的地域变化,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寻找现代陶艺中的创意点。三、创意与制作(课程作业及要求)课程中作品的创意并不是简单的随手而为,首先应当遵循泥制品基本的成器工艺,在具有“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去完成作品,这样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如泥玩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一个主题下完成作品,形成一组具有场景性、故事性的作品;在创意陶器中,作品应具有器型、塑、刻、绘等综合工艺,以符合初中美术课程的要求。四、泥与陶器中的文化陶器从人类文明之初伴随到今天,在其恒久的生命力之后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件陶制品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紫砂壶更是积淀了丰厚的中国茶艺文化,挖掘其中的文化并串

7、联整个课程。教学评价建议一、本课教学中,在赏析传统文化、了解特定工艺的过程中,更要结合区域文化特征,特别是本土的地域文化、民间文化,从一个立足点出发,深入展开陶、泥的文化传承和民间艺术之美的发现,体验从泥到陶过程中的丰富创造力和美学价值。二、结合本区域的文化或民俗,创设与之相适应事物的作业主题,着力要求在作业中表现出特定的文化与民俗风貌。参考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陶器的产生与变化,体验陶泥制品的文化含义。2. 能运用粘土,并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创意、塑造器型。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陶器的产生及文化内涵。教学难点:设定主题,合作完成陶泥作品。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陶泥及制陶工具、颜料

8、、毛笔等。四、教学过程(一)音乐导课1. 媒体播放音乐古埙演奏片段,师生聆听,用心体会、感受。2. 教师讲述典故:音乐名为哀郢,郢是楚国的都城,曾两次被灭亡并毁城,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谱写此曲。3. 教师设问:听了这音乐有什么感受?有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猜测。4. 出示实物“埙”,介绍埙是一种吹奏乐器,是陶制乐器的一种,古称“颂埙”,类似的还有“陶笛”等。生活中实用的陶器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陶器。学生欣赏,引入课题。(二)欣赏感悟1. 媒体呈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如舞蹈纹盆人面鱼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师生共同讨论陶器产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2. 师生重点研究分

9、析作品陶马,了解作品的历史记录及文化价值。3. 用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造物行为之一,不仅在中国,制陶技艺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媒体呈现各地陶器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了解。4. 媒体呈现唐三彩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与前面的陶器作品相比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寻找并描述。5. 教师介绍: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陶器。唐三彩的制作,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的新一页,它的制作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到了宋代,陶瓷工艺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出现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三)分析探究1. 教师展示泥玩具实物,学生欣赏、讨论。2. 教

10、师介绍:泥玩具是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在民间颇具盛名。中国民间泥玩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3. 媒体呈现中外各类泥玩具作品,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思考以下问题:(1)中外民间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2)各地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3)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色彩有哪些特点?(4)仔细研究民间艺人们运用了哪些方式让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各小组依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并做相应的回答。4. 师生欣赏泥塑制作过程的录像,学生深入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并体验对泥土的揉、捏、压等基本技术。(四)合作创作教师要求每小组商讨一个主题内容,各小组学生按主题完成一件独立

11、作品,并组合完成同一主题下的一个场景。小组欣赏,交流体会与感受。(五)拓展延伸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自己生活地方的民间玩具,并收集其背景、故事。相关链接无锡惠山泥人无锡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的东南部。无锡惠山泥人,以其造型简练、色彩艳丽、形神俱备的独特风格而久负盛名。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无锡惠山泥人开始多以“耍货”泥玩具为主,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也应运而生。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

12、。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印模、彩绘、开相等。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惠山泥人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资料库山羊杯形彩绘陶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世沙出土公元前4000年陶面塑新石器时代江苏南京彩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国甘肃骑俑非洲艺术非洲联合国家馆上海世博会竹编欢乐壶唐伯琴宜兴陶瓷博物馆四神灵瓦当汉代泥虎民间玩具附注: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围绕人们熟悉的泥土展开美术课程的学习。泥土在地球的陆地中广泛地存在,是绝大多数陆生植物生长的土壤;泥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用来塑造各种各

13、样的形态;泥土还具有一种特殊的烧结特性,遇火高温,就可以凝结成坚硬,遇水不化的陶土,如果用泥土塑造成一定的器型,再经过高温烧结,就能够制成陶器。后来中国人首先发现,一种特殊的瓷泥(高岭土)还可以烧制质坚、洁白的瓷器。泥土是人类最早用来塑造空间的天然材料,并延续至今;用泥制陶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教材中本课,首先展开的是中外古代用泥材料制作的器具或工具,包括西亚两河流域中的泥板书写,华夏文明中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西汉的陶器,西晋的陶马及唐代的三彩艺术等等。叙述了泥土的特性和人类使用泥土造物的历史。之后,本课转入了民间工艺美术中的泥玩具,包括著名的无锡泥人和西部地区的泥

14、虎、泥猴等的介绍;最后将课程内容落在现代的泥创意设计“平台玩具”。教材的第二部分,以生活中的壶为例,着重介绍了江苏宜兴的紫砂陶艺和中外艺术家创作的现代壶艺作品。并介绍了用泥材料塑造器具或装饰的基本技巧,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实践体验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感受泥土的特性, 感悟泥土的味道,丰富对自然的热爱。认知目标:了解泥土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造物的意义。技能目标:掌握用泥土材料塑造的基本方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件作品。创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泥土的可塑造性,并塑造器具。教学难点: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创意设计。四、教学路径

15、(一)导入课程: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宗教叙事中,泥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可以用它来“造人”。在全世界新石器的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以上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泥土的兴趣。(二)新课讲授:1. 通过PPT或图片或仿制品,欣赏泥土制作的古代作品,包括人物、动物、器物。如泥俑、陶俑、原始陶器、建筑构件、泥塑、浮雕,等等。讲述它们的故事。在赏析这些作品的时候,简单分析它们的制作方法、用途等。2. 用泥来塑造。讲述泥土(粘土)塑造的基本方法:揉泥、捶泥、搓泥条、拍泥板;捏塑成型,塑造形态;在泥坯上刻、划、模印,塑造形态;盘泥条成型、塑造器皿;

16、围合成型、塑造器具。3. 通过PPT或图片,展示、介绍紫沙泥、紫砂陶艺;赏析紫砂壶艺术作品。通过PPT或图片,展示、讲述现代使用泥、陶材料的设计作品,评述这些作品的创意。4. 学生创意、操作实践。5. 课堂作品展示、评述。五、课时建议课时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赏析、了解泥俑、陶器的历史演变和制作过程,初步尝试泥的可塑造性;第二课时介绍中外陶器文化、紫砂陶艺、外国壶艺等,赏析作品;讲述现代泥、陶材料的设计作品,学生作业、评述。六、教学准备1. 陶泥、(粘土)2. 简单的泥塑工具3. 教学演示ppt4. 图片、实物(生活陶器、紫纱壶、民间泥玩具等)七、教学资源1. 网络搜索关键词:泥塑、陶艺、泥玩

17、具、紫沙工艺、紫沙壶、现代陶艺等。2. 查阅中外彩陶文化、陶俑,泥塑等,比较、分析。3. 收集关于以泥为材料的民间美术资源,特别是本土的民间美术资源。八、教学评价建议1. 评价学生对泥可塑性的体验,大胆尝试的探索精神。2. 评价学生对制作工艺、流程的计划意识。3. 评价学生的创意。参考案例课前准备1. 本课应在美术专用教室进行;2. 陶泥(粘土)、泥工制作工具、手动转盘(慢轮),等等。导入新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关于地球、土地、森林、庄稼的视频(可用图片编辑视频,配音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家说只有地球上才有“泥土”。生:那火星上是什么?师:火星或其他的岩石构成的星球(非气体星球)的表面上只

18、有岩石和尘埃。所以泥土是极其珍贵的东西,因为地球上的陆生植物就是在泥土中生长起来,包括人类的大多数粮食、蔬菜和水果。泥土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没有它地球上就会没有绿色,也不会有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许许多多生命的存在。那么,我们还能够用泥土来做什么呢?生:做砖,盖房子;做陶罐;做泥玩具师:对!看来同学们很熟悉“泥土”。不过用泥土制砖,因为要使用大量珍贵的泥土,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所以已被国家明文禁止。好!我们就来说一说人类开始用泥土造物的历史:(教师PPT演示新石器时代的泥陶人形、器物)师: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宗教叙事中,泥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可以用它来“造人”。西方的文化传说中,第一个“人”

19、叫“亚当”就是用泥土造的。在全世界新石器的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根据考古得到的物证,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开始用泥土来塑造自己。人类还学会了用泥土来书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最早的文字就是书写在软的泥板上的,有人知道这些文字是什么文字吗?生:不知道!(或有人回答:是楔形文字)师:那就让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是“楔形文字”,它是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字。人类还学会了用塑造的方法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我们来看看一组与骑马有关的泥塑图片:(教师PPT演示关于马的泥陶塑造型)这些是中外古代关于“骑马”的泥陶,有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的陶壶,非洲的陶

20、俑,中国汉唐的骑俑,等等。泥土既可以表现人们的生活,也可以用来记录历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件陶马的身上有些什么特别的东西?生:它身上有马鞍。师:对了,它身上有马鞍。最重要的是它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马镫,“马镫”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的,它对世界的影响很大,因为马是古代重要的战争资源,马镫对骑马技术的影响非常重大,它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骑马打仗的攻击能力。我们再来看看用泥土制作的陶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PPT演示)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们重要的生活器具,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砖瓦材料和建筑构件。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泥玩具人类最早的玩具也是用泥制作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泥土是最容

21、易得到和加工的天然材料。大家玩过什么样的泥玩具?生:(学生自由回答)师:好,我们欣赏了许多有关泥制作的各种物品,下面我们就来亲自感受一下泥的特性,亲手试一试泥的制作方法。首先是“制泥”什么是制泥?就是要将从土里挖来的粘性土敲碎、晒干、磨细、筛选去掉杂质,然后再像和面一样用清水发泥、揉泥,这样就制好了。打泥片,是泥制品的一种基本的方法。泥片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立体空间形态、特别是器皿,甚至还可以在泥片上雕刻、装饰,等等。泥条。是将泥块搓成粗细均匀的条状,像线一样,并可用它来盘绕成型。大家可以试一试。(学生使用简单的泥塑工具,动手实践,教师辅导。)师:好,大家都试过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体会?生:(学

22、生自由简短回答,如:与小时玩泥或玩面团有什么不同,等等。)师: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用自己打的泥片或搓的泥条来做一个简单的器皿。泥片可以围合成型。(PPT演示)泥条可以盘绕成型。(PPT演示)师:我们再来看看泥的这些基本的制作手法可以创造的器具。(PPT演示)紫砂工艺作品、其他设计师的作品。艺术家或工艺师在设计制作时强调设计的创意与制作工艺技术的完美结合。(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民乐背景。)学生作品展示、评述结束课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堂用泥制作的器具的设计应用课程,也了解了泥土制器的历史及意义,赏析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体会了泥土作为我们身边的物质,它天然的可塑性,为人类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

23、空间,希望大家爱惜泥土,保护泥土和它存在的环境。参考案例评述本课的侧重点是放在对泥土制器的历史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知并初步尝试用泥土制作简单的器具。它区别了泥手工或者是泥塑等其他类似性课程,强调了泥土对人类器具文化的重大影响,特别是陶器的早期发明与存在的广泛性,至今都在对全世界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与作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陶文化都有不同的特征和文化涵义,课程应对学生讲述这些文化。在泥的制作技巧上,虽然是基本的方法介绍,但强调了方法的专业性。对学生的课堂问题互动,不强调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制作也注重过程、体验、集体活动,不强调学生作品的水准高低,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建设性、赏识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