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生产计划(共13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1661267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输生产计划(共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输生产计划(共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输生产计划(共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运输生产计划(共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生产计划(共13页)(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1货运生产计划的内容21.1运输量计划21.2车辆计划21.3车辆运用计划22货运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2.1运输量计划的编制32.2车辆计划的编制42.3车辆运用计划的编制53车辆运行作业计划93.1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内容93.2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类型93.3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编制94结论11参考文献12前 言货运生产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运输生产的纲领。汽车货运生产计划由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和车辆运用计划三部分组成。其中,运输量计划和车辆计划是货运生产计划的基础部分,车辆运用计划是车辆计划的补充。运输量计划表明社会对货物服务的需求,车辆计划和车辆运用计划则表明

2、运输企业能够提供的运输生产能力。编制货运生产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在需要与可能之间建立起一种动态平衡,即根据货物运输市场的运输需求变化以及企业的运输能力,来确定本企业计划年度、季度或月度的运输量计划;根据企业运输量计划的具体要求,计算出计划期应配备的运输车辆的数量、车型及其装载能力等,确定车辆计划;借助于车辆运用指标,计算车辆运用水平和车辆生产率,确定车辆运用计划。1货运生产计划的内容1.1运输量计划运输量计划以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的上年度的成绩、本年度及各季度的计划值以及本年度计划与上年度实绩之间的比较等内容。运输量计划的指标主要有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货运量包括

3、零担货物量,合同货物量,集装箱货物量和特种货物量。货物周转量包括零担货物周转量,合同货物周转量,集装箱货物周转量和特种货物周转量。1.2车辆计划车辆计划是企业计划期内的运输能力计划,主要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营运车辆的类型以及各类车辆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其平均运力。它是衡量企业运输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车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类型,年初、年末及全年平均车辆数,各季度车辆增减数量,额定吨位等。1.3车辆运用计划运输量计划中所确定的运输任务是否能够如期完成,不但与车辆计划所确定的车辆有关,还与车辆运用效率有直接关系。同等数量、同种类型的车辆,若运用效率有高有低,则完成的运输工作量也不会相等。因此车

4、辆计划必须与车辆运用计划紧密结合。车辆运用计划是货运企业在计划期内车辆的各项运用效率指标应达到的具体水平。车辆运用计划是根据运输计划、车辆计划来确定的,是平衡运力与运量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企业成产经营计划、技术计划、财务计划和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运用计划由一套完整的车辆运用效率指标体系组成,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最后可以求出车辆的计划运输生产效率。其指标包括营运总车日,平均营运车辆数,平均总吨位,平均日吨位,车辆完好率,车辆工作率,工作车日,平均车日行程,总行程,里程利用率,重车行程,重车行程载质量,重车在质量利用率,货物周转量,托运率等。2货运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2.1运输量计划的编制运

5、输量计划通常可以根据以下资料来制定:(1) 国家有关产业结构及运输业结构等方面的政策方针。(2) 运输合同等资料。(3) 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情况及可能发生的运输量转移情况。(4) 公路网的发展情况。(5) 企业长期计划中的有关指标和要求。(6) 运输市场调查及预测结果。(7) 企业的运输生产能力。运输量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当运力小于运量时,应以车定产。公路货运产业活动中经常存在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当运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时,只能通过运输市场的调查确定实载率和平均车日行程后,按照确保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采取以车定产的办法确定货物运输量的计划值。汽车货运企业计划期能够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式

6、2.1: (式2.1)式中P:计划货物周转量(tkm)A:平均营运车数(辆)D:计划期天数(天)d:车辆工作率(%):平均车日行程(km):里程利用率(%):营运车辆平均额定载质量(吨位):重车在质量利用率(%):托运率(%)计划期能够完成的货运量为式2.2: (式2.2) 式中Q:计划货运量(t) :计划期货物的平均运距(km)(2)当运力大于社会需求时,应以需定产。即根据运输需求量,决定汽车货运服务供给投入运力的多少。一般情况下,此种汽车货运服务供给应在保持合理车辆运用效率指标水平的基础上,预测投入的车辆数,并将生育运力另作安排。其测算方法如式2.3: (式2.3)式中A:运输量计划需投入

7、的车辆数(辆) P:已定周转量计划值(tkm)此时的剩余运力为式2.4: (式2.4)式中:剩余运力(辆)2.2车辆计划的编制(1)确定车辆数平均总吨位是指汽车货运企业在计划期内平均每天实际在用的营运车辆的总吨位数,其计算公式为平均总吨位=计划期总车吨位日/计划期日历日数平均车数和平均总吨位反映的是货运企业在计划期内可以投入营运的运力规模的大小,不能等同于企业拥有的车辆数和吨位,其区别在于是否投入营运。平均车数和平均总吨位是整个车辆计划的主要数据。编制车辆计划时,年初车辆数及吨位根据前一统计期的实有数据列入。对于这些车辆,首先应对其技术状况进行鉴定。对于性能低、燃油耗费高、维修频繁的车辆,应考

8、虑是否需要淘汰。再根据编制的运输量计划和预测的运输需求资料,研究原有车辆在类型上的使用程度:哪些类型的车辆多余,哪些类型的车辆不足,最后确定其应该增减的数量。(2)确定车辆增减时间增减车辆的时间通常用“季中值”法确定,即不论车辆是季初还是季末投入或退出营运,车日增减计算均以季中间的那天算起。为简化工作,可采用下表中的近似值作为计算各季度车辆增加后或减少前在企业内的保有日数。如表2.1表2.1车辆保有日数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增加后计算日/天32023014045减少后计算日/天451402303202.3车辆运用计划的编制车辆运用计划编制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值。各

9、指标的确定应该科学、合理、可行、先进而又留有余地为原则,应能使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载质量和动力等方面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科学合理的指标为组织汽车货运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反之,不切实际的指标必然直接影响运输计划的顺利贯彻执行。编制车辆运用计划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顺编法和逆编法。(1) 顺编法是以“可能”为出发点,即先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在此水平上确定计划可完成的运输工作量。其具体计算过程是:首先根据计算汽车运输生产率的顺序,逐项确定各项效率指标的计划数值,如工作车日数、总行程、重车行程载质量等;再计算保持相同水平时,可能完成的运输工作量;最后与运输计划相对照,如果符合要求,表明可以完

10、成任务,就可根据报告期的统计资料和计划期的货源落实情况,编制车辆运用计划。如果计算的结果与运输量计划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低于运输量计划时,则应调整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直至两者基本相等时,才能据以编制车辆运用计划。运用实例:某汽车货运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营运车数为80辆,额定载质量均为5吨,经测算,全年平均车辆完好率为90%,工作率为88%,技术速度50km/h,工作车时利用率为80%,平均日出车时间为10小时,里程利用率为70%,重车在质量一用率100%。运输计划中列示的平均运输距离为80km,货物周转量为tkm。根据这些资料,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划值。解:根据以上数据,得出编制车辆运用计

11、划的各项指标,如表2.2:表2.2车辆计划指标序号指标计算过程计划值1营运车日/车日809072002平均营运车辆数/量803平均总吨位72005/904004平均吨位55完好率90%6工作率85%7工作车日/车日720085%61208工作车时利用率80%9平均车日行程/km5080%1040010总行程/km400612011里程利用率70%12重车行程/km70%13重车行程载质量/(tkm)514重车在质量利用率100%15可完成货物周转量/(tkm)100%16平均运距/km8017可完成货运量/t/8018车吨位季产量/(tkm)/4002142019单车季产量/(tkm)/802

12、0车公里产量/(tkm)/3.5根据上表对车辆运用指标计划值的计算,该货运企业可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tkm,与已定运输量计划指标tkm对照,略有超额,符合要求,可据此编制车辆运用计划。(2) 逆编法是以“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既定的运输工作量来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必须达到的水平。各指标值的确定必须通过反复测算,保证其有完成运输任务的可能;同时也要注意不应完全受运输量计划的约束,若把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划值压得过低,则会抑制运输生产能力的合理发挥。运用实例:某汽车货运公司某年第一季度运输量计划中确定的计划货物周转量为tkm,货运量为91125t,车辆计划中确定的营运车辆数为80辆,额定载质量为5

13、吨,完好率95%,工作率80%90%,平均车日行程为220240km,里程利用率为7080%,重车在质量利用率为90%100%,托运率为30%。用逆编法编制车辆运用计划。解:主车产量=(10.3)tkm=tkm 总车吨位日=80905=36000车吨位日 车吨位日产量=计划期主车完成周转量/同期总车吨位日=/36000=140tkm即第一季度每一个车吨位日必须完成140tkm的周转量才能完成运输量计划。车吨位日产量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式2.5车吨位日产量= (式2.5)现在来根据这个公式确定车辆工作率、平均车日行程、里程利用率和重车载质量利用率的值,使车吨位日产量达到140tkm。现拟定四个组合

14、方案,如表2.3:表2.3组合方案组合方案d(%)Ld/km(%)车吨位日产量1852307597142.2329022070101.11403882407590142.5648023070100128.8这四个方案是综合考虑前期统计资料、本期预测资料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得出的。第一个方案满足条件,但是重车载质量利用率的值过高,实现的难度太大;第二个方案重车载质量不满足要求;第三个方案符合要求,第四个方案车吨位日产量达不到要求。通过比较,我们选择第三个方案。则可完成的运输工作量为:P=908050.882400.750.9110.3tkm=.714tkm测算出的总周转量.714tkm大于运输量计划

15、确定的周转量tkm,可以确保完成第一季度的运输任务。据此编制的车辆运用计划如表2.4:表2.4车辆运用计划表指标计算过程计划值主车营运车日车日80907200平均营运车辆数辆80平均总吨位805400平均吨位5完好率95%工作率88%工作车日车日72000.886336平均车日行程km240总行程km6336240里程利用率75%重车行程km0.75重车行程载质量tkm5重车载质量利用率90%货物周转量tkm0.9挂车托运率30%货物周转量tkm10.30.3主挂车综合货物周转量tkm平均运距km9112579货运量t7992805.6年吨位季产量tkm80518329.1单车季产量tkm80

16、91645.7车公里产量tkm4.823车辆运行作业计划3.1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内容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是运输生产计划的继续。运输生产计划然按年、季和月安排了生产任务,但是它只是粗略的、纲领性的生产目标,不可能对运输生产的细节作出细致的安排。车辆运行作业计划规定了每一辆车在一定时间内应该完成的运输任务、允许的作业时间、必须达到的效率指标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所以它是有计划地、均衡地组织企业日常运输生产活动,建立正常生产秩序,按期完成生产计划,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也是工作人员进行生产活动的准绳。3.2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类型(1)长期运行作业计划。使用与经常性的大批量的货物运输任务,如煤

17、炭运输,也适用于零担班车。通常其行驶线路、起讫点、停靠站点、运输量及货物种类等都比较固定。计划执行期间有一旬、半月、一个月及数月。(2)短期运行作业计划。该计划适应性强,主要使用与装卸点较多、流向复杂、货物种类比较繁多以及当天不能折返的货运任务。计划期一般为三日、五日等。其计划工作量大,要求有较高的车辆调度水平。(3)日运行作业计划。主要使用于货源多变、货源情况难以早期确定和临时性任务较多的货运任务,并且仅安排次日的运行作业计划。例如,城市地区货运计划可采用这种形式。日运行作业计划编制频繁,工作量较大。(4)运次运行作业计划。通常适用于临时性或季节性、起讫点固定的往复式的运输线路。短途大批量货

18、物运输任务,如粮食入库、工地运输、港站短途集散运输等,常常采用这种计划形式。3.3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编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必须以运输市场调查和预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企业内部生产能力以及车辆技术状况。其主要依据有月度货运任务和已经接受的托运计划、运输合同;运输市场及货物流量、流向、流时等的调查预测资料和长期运输合同;计划期的出车能力和装卸货地点的装卸能力;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各项技术参数;车连更运用计划中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要求;运输服务区域计划期内的道路交通状况和气象情况。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在货源比较充足时,要编制好车辆运行作业计划,以保持良好的运输生产

19、秩序,不失时机的完成尽可能多的运输任务;在货源比较紧张时,也要通过编制合理的车辆运行作业计划,尽可能提高车辆运用效率。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步骤为:(1)根据货运任务资料确定货源汇总和分日运送计划。(2)认真核实全部营运车辆的出车能力及出车顺序,逐车妥善安排车辆保修计划。(3)根据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前期运行作业计划存在的问题。(4)逐车编制运行作业计划,根据有关资料,合理选择车辆行驶路线,妥善确定运行周期,根据货物种类和性质选配合适的车辆。(5)核准车辆运行作业计划,交付运行调度组织执行。4结论运输在物流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编制运输生产计划来规划运输企业的工作秩序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十分必要。

20、因此,进行合理的生产计划编制,提高运输作业的效率,必将对提高物流活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流通产业的运行效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一切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离不开运输。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合理化,所以,在物流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中,运输是关键,合理的运输生产计划便对物流运作的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戴彤焱,孙学琴.运输组织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佟立本.交通运输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3 邵振一,董千里.道路运输组织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4 黄世玲.交通运输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5 朱新民.物流运输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 张远昌.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