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1371108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18、小鹿的减法 计划课时 2主备人李永霞复备人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能获得成功。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3、学习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

2、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一、复习 1、词语:退却、浑身、汗淋淋、坚持、成功、方便、流逝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围绕“减法”提问激趣 1.速读全文,思考:小鹿的减法是指的什么?用线划出有关语句。 抽读,齐读 2出示句子一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理解句子:小鹿说的“成功”是指什么成功呢?造桥和减法有什么关系?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 三、品悟“

3、减法”,悟文激情 (一)为什么要做减法 1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出示默读要求)思考:小鹿为什么要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2.理解“退却“一词 (1)他们去做这些工作了吧?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退却) (2)他们为什么都退却了呢?(得花一年的时间) (3)原来他们遇到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生活有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句话。 (4)练习用“退却”一词填空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10个跟头,但他没有()终于学会了。 (二)做减法的结果怎样 1后来小鹿下定决心做减法,它做的结果怎样呢?引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说说结果如何? (三)

4、怎样坚持做减法的 过渡:是呀,小鹿为什么成功了,而獐子却一事无成呢?他们都是怎样做的? 1默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把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出示句子二: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1)抽读,齐读句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鹿造桥轻松吗? (2)请小朋友们借助插图想像一下,太阳升起或月亮出来的时候,小鹿忙于造桥的情景。它不仅累得浑身汗淋淋的,还累得怎么样?(学生想像,发言) (3)仿照这种形式,把下面句子说具体。 出示:累得 笑得 3.学习獐子与小鹿的对话。 (1)当小鹿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吗呢?(学生想像说话) (2)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它

5、究竟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呢?小鹿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俩对照插图分角色表演读37自然段。 (3)创设情景理解“坚定”一词 造桥要花那么多时间,还那么辛苦,不仅獐子劝小鹿别造了,森林里的其它动物也来劝小鹿,小鹿会怎样回答呢?(学生小组想象小动物劝小鹿的情景,说一说。) 师:第1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他从(学生读句子二),獐子见了,劝他说(学生以獐子口吻劝说),小鹿摇摇头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天,烈日炎炎,小鹿还在造桥,他从(学生读句子二),松鼠见了,劝他说(学生以松鼠的口吻劝说),小鹿摆摆手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0天,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小鹿仍然在造桥,小熊见了,劝他说(学生以

6、小熊的口吻劝说),小鹿很有信心地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200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小鹿还在造桥,小动物见了,都劝他说(学生以动物的口吻劝说),小鹿很坚定地回答(学生读句子一)。 师:看,小鹿无论遇到谁的劝阻,都不动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造桥,这就叫坚定,大家带着坚定的语气再读读句子一 4、理解“造桥”和“减法”的联系 (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小鹿会把造桥看成是在做减法) 师补充小节:小鹿干一天的活,也就是减少一天,他就离造桥成功近了一天,他干10天活,就离造桥成功近了10天当他一天一天的干完活,他也就一步一步的接近了造桥成功。 4、小结:小鹿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造好了一座

7、坚实的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你想对小鹿对獐子说些什么呢?希望孩子们能做生活中的小鹿,遇到困难,要学会做“减法”。 四、拓展延伸,想像说话 (出示小鹿、獐子图片)獐子遇到困难,就退却了,都一年了,它的路还没有铺,谁会喜欢他呢?现在,我们来改改这个童话故事,让獐子也像小鹿一样成为一个恒心、有毅力的孩子。(学生同桌想象说话,改编故事) 抽生说说自己改变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18、小鹿的减法 小鹿造桥坚持成功 獐子修路退却发愁教学反思课题19 爱发脾气的孩子 计划课时 2主备人李永霞复备人教学内容分析爱发脾气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9课。课文主要讲了

8、一个男孩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揭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教学目标1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两个带有金字旁的生字“错、钉”。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多音字。3通过读书体会“小男孩是个爱发脾气的孩子”。4. 运用多种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教学重难点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两个带有金字旁的生字“错、钉”。教具学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1、 谈话引入课题。概述本课故事,激发引起学生了解的愿望。2、3、 在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孩子的转变过程进行分析,达到理解课文。3、学后拓展,引导学生结合

9、自身经历说感想、谈看法,从而拓展深化主题。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第一课时一、故事激趣导入:1教师讲小鹿的故事,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2. 导入:是啊,小鹿爱发脾气,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生活中也有一个像小鹿一样爱发脾气的孩子,不过啊,他可比小鹿强,因为他后来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毛病。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样改掉这个坏毛病的吧。3.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了难读的字词可以用一个小三角标记在它的下面,并且多读几遍。2指名交流自己遇到的难读的字词。师:看来课文中不好读的地方还不少呢!小朋友们赶快自己读一读课后需要认识的生字吧

10、,争取读准字音,开始吧!3.生自由读生字。4.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读对了,全班跟读;读不正确,请同学帮助。师:生词大家读准确了,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们有一个句子读得不太准。谁来读读这个句子?5.指导正确读好多音字“钉”。(1)出示句子:“下次你再要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一颗钉子,等你想道歉了,再把这颗钉子拔出来。”(2)指名读句子。师:这个句子中加粗的“钉”字是个多音字,课文中有两个读音的注音,自己读读。什么情况下读“dng”,什么情况下读“dng”,自己动手查查字典。(引导学生了解作为动作时读“dng”,作为事物时读“dng”)(3)小结学法:当我们遇到多音字读不准字音时,可以借

11、助字典,了解了不同读音的意思,再联系词语读正确。(4)全班读这个句子。(5)字音巩固。再出示一个句子:“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发现新钉的钉子少了,开始有了拔出钉子留下的洞。”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师:难读的句子我们也读好了,相信课文也一定难不倒同学们,请一组同学开火车,同座两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6.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视学生朗读情况指导读通课文。三、品读课文。师: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相信对文中的主人公小男孩也有一定的了解,请你自己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小男孩的哪些情况? 1.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2.指名交流:你了解了小男孩的哪些情

12、况?3.指导理解“不顺心”“大发雷霆”“满不在乎”等词语的意思。(1)理解“不顺心”,运用字理分析“顺”从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2)学法小结:理解词语可以采用抓住关键字,分析字形,了解它的意思。(3)理解“大发雷霆”,让学生联想打雷时会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小男孩“大发雷霆”时会怎样做?(4)学法小结: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3)理解“满不在乎”,运用积累的词语换词的方法学习。(4)学法小结: 看,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非常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4.当小男孩的朋友越来越少时,他是心情会怎样?指名交流。(启发学生联系生

13、活体验,感受小男孩的心情)师:是啊,朋友少了,小男孩会感到孤单,会感到不快乐,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5.指导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师:爸爸为了帮助小男孩改掉爱发脾气的坏习惯,是怎样做的呢?找出爸爸的做法读一读吧。6.学生找出句子读。指名读。7.你对爸爸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学生交流。8.教师小结:对于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爱发脾气,聪明的爸爸采用了独特的方式,帮助儿子改正这一错误做法。四、生字书写指导1.学习“错”字的写法。(1)师:看这个词“错误”,读两遍。这个词中的“错”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写的一个字。请你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2)学生观察,交

14、流。教师对说得正确的笔画占格给予肯定。(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边范写,边讲解笔画的占位)(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给予点评。(5)出示一位学生写的字,全班评价。2.分析比较“错”字与“钉”字写法的不同,练写“钉”字。师:课文中还有1个带有金字旁的字需要我们来写呢!是哪个字?(1)学生观察“错”字与“钉”字在写法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分析“错”字左窄右宽,“钉”字左右等宽。(3)思考:同是金字旁的字,书写起来为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右边的笔画)(4)学法小结:同一部首的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我们要注意它的另一部分比它的笔画少,书写时就要左右等宽;如果另一部

15、分比它的笔画多,书写时就要左窄右宽。(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边范写,边讲解笔画的占位)(6)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给予点评。五、小结课文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爱发脾气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可想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了。爸爸让孩子在发脾气时,就往木桩上钉一颗钉子,想道歉了,再把钉子拔出来。爸爸这样做有什么用意呢?小男孩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习惯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作业及习题板书设计 19爱发脾气的孩子 田字格书写“错”字 小男孩 爸爸 田字格书写“钉”字 (爱发脾气) 钉钉子教学反思课题20寓言两则 计划课时 2主备人李永霞复备人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两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讲的是青

16、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成只有井口那么大。“坐井观天”是一句成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那些目光狭小,见识又短,还自以为正确的人。亡羊补牢讲养羊人因羊圈破了先丢了一只羊,由于他不听别人的劝告,又丢了一只羊,后来接受劝告,修补了羊圈,就再也没丢过羊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及时改正,就不算晚。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寓言揭示的哲理。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两个成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的寓意。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前5

17、分钟内,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弄不懂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以疑引读,思后释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 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读后感悟,角色体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第一课时1、教师解释“寓言”。2、出题坐井观天,并画井的简笔画,指导书写“则”字。3、读题,释题“观”是何意,“坐井观天”又是何意。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解决。

18、2、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生字词。3、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想:谁坐在井里看天?还有谁?4、共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共对了几次话?画出对话读一读。5、指名分段读,想:它们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1、朗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贴出小鸟、青蛙图。)2、朗读第27自然段。(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的?它们是怎样争论的?边读边找出有关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再读课文,把你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请教你的伙伴或老师。如:“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大话”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大话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它们两个谁说得对?为

19、什么?3、指导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4、教师小结。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眼光被井壁挡住了,所以目光狭小,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看不到井外广阔的天空。当青蛙真的跳出井口时,它会怎么想?1、分角色演一演。 2、教师总结。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采集到词语花篮。 第二课时1、讲讲坐井观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3、板书课题亡羊补牢,读题,读准“补”“牢”,并指导书写“补”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了再往下读。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3、检查认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4、

20、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看谁读得好。5、听录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6、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记的字,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然后指导书写本课剩下的其他几个生字。1、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那个养羊人是怎样丢掉第一只羊的?(2)当街坊劝他“赶快把羊圈修修”时,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当他又丢了一只羊时,他为什么后悔了?他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样?2、四人小组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不应该坚持错误,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读了课文,你想跟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在实

21、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同学们想一想:你犯过错误没有?犯了错误有没有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又是怎样的?1、向家人讲述这两则寓言。2、采摘好的词语填到词语花篮中去。板书设计 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 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为 补结果再也没丢迟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也 教学反思课题语文百花园五 计划课时 2 主备人 李永霞复备人教学内容分析“语文百花园五”编排了读读说说给汉字分类、归类;连一连动宾词语搭配;读句子发现句子中的反义词;采集古人儿时的故事,读短文,说话写话,口语交际等内容教学目标1按学过的各种方法将字分类。2扩展词汇,正确搭配词语。3认识一些关联词。4读懂短文。5进行口语交际。

22、教学重难点1、认识广些关联词语。2读懂短文。3进行口语交际。教具学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金鱼、石头、水、鱼缸、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语文百花园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注重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经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语文百花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开放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第一课时1自由读,读准字音。2在每个字上注上声母或音节。3说一说,这些字都有哪些声母?4你怎么分呢?(平舌音和翘舌音两类)5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分类吗?,(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出示小黑板(投影)。1自由读

23、词语。(每组右边)2共同理解词语,想想这些词语可以用什么动作的词3指名上台连线。4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再指名订正。5小组读,全班齐读,达到熟练背诵。6投影练习题,随堂练习。讲风筝放梨树种故事出示小黑板(投影)。1自由读句子。2说说发现了什么?师将关联词圈出,告诉学生,这是关联词语。3再读句子,选其中一个词语讲一句话。4你能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吗? 第二课时1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字音熟读。2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说的,提出问题理解)(1)小河为什么洋洋得意,又为什么感到羞愧呢?(2)小河佩服大海什么?(谦虚,心胸宽广)(3)学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1自由读。2你知道了什

24、么?(我国古人儿童时代的故事)3谁知道这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学生说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老师可以讲一讲。)4将这些故事题目写在自己的采集本上。5谁还知道我国古人儿童时代的故事?小结:我国古人儿童时代的故事很多,如:孔融让梨,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同学们再收集一些,写在采集车上,也可讲给同学们听。收集古人儿童时代的故事。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五 一、语海畅游 二、读一读 三、我的采集本 教学反思课题17古诗两首 计划课时 2主备人金丽萍复备人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读读背背”“能说会道”三项训练,其中“语海畅游”包括加偏旁成新字、词语辨析、句子填空的练习。通过这些练

25、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学生 的语文能力。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学习生字词。2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3 教学难点4 学习生字词。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词语卡、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1、 发现规律,认识新字生词。2、 边读边想儿歌中的内容3、 看插图听故事,讨论、交流4、 与小组同学合作编故事把编出来的故事写下来教师学生活动设计二次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儿童

26、生活的古诗。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蓬 稚 纶 侧 莓 苔(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3)交流认字方法。(4)自由读,开火车读。(5)读课文测读。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1)指导写字。(2)认真读,观察字形。重点指导: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招:右边是刀+口。(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三、学习小儿垂钓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

27、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3读第1、2两句。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齐读第1、2句。4读第3、4句。(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齐读第3、4句。5朗读全诗。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

28、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6有感情朗读全诗。四、作业1背诵古诗。2说说诗句大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教学难点1学习生字词。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儿垂钓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2读古诗小儿垂钓。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萧 促 篱(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自由读,开火车读。(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客:与容的区别。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5)学生书写,

29、师指导。三、学习夜书所见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4词语教学。萧萧:风声。挑:捉。促织:蟋蟀或蚰蚰。篱落:篱笆。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6读第1、2句。(1)指名说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7读第3、4句。(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2)说说诗句大意。(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8指导朗读。(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3)齐读古诗。9背诵古诗。四、作业1继续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作业及习题设计一、多音字注音组词哄 喝二、同音字组词令( )志( ) 至( )另( ) 治( ) 帜(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听:寒声 孤独、思乡之情感:动客情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