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认识比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123473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单元认识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单元认识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五单元认识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认识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认识比(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认 识 比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 p68p70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实物图2、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

2、,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1、教学比的意义。(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指出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教学例2出示例题后 ,让

3、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明确:900: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前五节内容。(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

4、数的关系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三、巩固深化1、练一练2、练习十三15题四、课堂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6870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教学后记: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知

5、。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比的知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节课我先出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数量提出许多问题,有选择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用算式表示。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倍,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解决,今天我们来研究对两个量比较的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的意义教学。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部分中,因为分数、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三、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比、分数、除法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除法的是一个算式。2、体育比赛中的2:0不是比,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数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 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

7、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填空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3、导入课题: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填表()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8、,比值不变()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2、教学例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2:18 1.8:0.09()让学生试做第(1)题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化简 (2)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引导学生小

9、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3)1.8:0.09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三、巩固反馈1、师:把页练一练填完整2、做练习十三83、出示: 选择(1)1千米20千米( )A 120 B 100020 C 51(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A 2021B 2120C 710四、课堂小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

10、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有了兴趣做支撑,后面的新课学习就积极主动。第三课时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教学内容:第7页 练习十三第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

11、一、揭示课题。二、基本题练习。1、比的意义。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2、比的基本性质。3、做练习十三第12题。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三第13、题。、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5 3、做练习十二第16题。四、课堂小结。五、作业:练习册教学后记:本堂课没有达成教学目标,重难偏离,是一堂极为失败的课,尤其是教师在第二板块上的把握,一问一答,没有给学生展现思维的空间,交流单项

12、气氛沉闷。痛定思痛后,我认为各环节可改成如下设计:1.深化“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师:在你的印象中,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大?现在正方认为大象力气大,反方认为蚂蚁力气大,这儿有两组数据:3克的蚂蚁能搬动450克的物体;3吨的大象能拉动4.5吨的物体。你能想办法证明反方的观点吗?师:根据黑板上这些互相联系的算式,你能对照表格,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出示表格。)学生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完善表格。小结: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比和分数、除法和知识。如果不用表格,只是你一句我一句地讲,会有什么感觉?现在我们利用表格进行有序地系统整理,你又有什么感觉?2.深化“化简

13、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到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现在请你自己设计表格,自主整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同桌讨论:如何设计表格?然后把表格设计在练习本上。全班交流,完善表格。3.沟通板块,找到知识的生长源师:我们刚才运用列表的方法对有关“比”的知识进行了有序的整理,形成了屏幕上两大块知识内容,大家看看,它们都离不开什么运算?(除法。)师:的确,这些数学知识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因为它们都是在除法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

14、实际问题的意义。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1、教学例5(1)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

15、?学生讨论。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解答例5。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方法一、32=5 3053 3052 方法二、30 30方法三、30(1) 方法四、30(1)(3)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

16、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也可以让学生涂一涂,进行验证。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出示试一试。提问:1:2:3表示哪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占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大家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说解题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3、归纳(讨论)(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17、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2)怎么解答?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2、练一练第二题提问: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要求来分配?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把180按照35:31:24来分配。3、练习十四第1题。4、练习十四第4题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

18、四第2、3题五、总结教学后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理念表明:数学教学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融化与转化,并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课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小

19、实验“配制蜜水”引入,根据小实验记录“蜂蜜50克、开水150克、蜜水200克”让学生用分数或比提出问题表示三个数量的关系,再让他们口答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老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提出问题、引出与例2相类似的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习。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与数学经验生活化,体现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观察认识自然的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乐趣。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讲的事例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

20、,为了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师生根据生活实例发现产生的数学问题而引出与例2相类似的问题,例2“小红要调配200克蜜水,蜂蜜和开水后比是1:3,需用蜂蜜和开水各多少千克?”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讲评中发现新的解答方法“1+3=4,2001/450(克),2003/4 =150(克)”,再着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例3教学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例2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

21、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程序,是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能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观察分析这类题目的结构,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讨论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般的解题规律。计算分配的总份数;找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正如皮亚杰的认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即对新知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

22、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有主体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新知的建构、应用,方能有效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分析反思归纳解题规律、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发现问题视角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以及主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促使

23、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建构新知的愉悦。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第五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59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更好地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2、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想一想我们可以运用什么知识写出比值是的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问:我们能写出多少比值是的比?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指明学生回答,增加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和女生各

24、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二、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学生尝试解答,说说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2、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解题方法。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提示学生:用列举法列举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可能是几厘米,再找出符合长和宽长度的比是3:2的 一个。想一想:周长16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和是多少,根据长和宽的比是5:3求出长和宽的长度。2、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让学生通过操

25、作、交流认识到:要使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原来的三角形的底按1:1进行分割。教学后记:按比例分配习题的特征是已知总数与分配的比,解题的策略是:1、转化成先求每一份后再求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2、转化成分数后用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这两种解题方法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学生掌握这个特征,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正确率,但如果在课上过分强调了,会使学生思维定势。所以在练习课上,我经常补充一些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在辨析中认识解题的本质。今天教学的是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上看,要让学生把一个比转化成分数形式,第6题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训练。如第7题的第(1)问400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克?可以把“药粉与水的质量的比是1 :40”转化成“水是药数的40倍”直接用40040计算。而求第2问“4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就转化为“药粉是水的1/40”直接用4001/4计算。但对于第8题的第三小题,两种方法学生觉得用份数好理解,18吨 3份,每份6吨,水泥多一份,黄沙需这样的5份,30吨,还要12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