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备课笔记给学生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1217328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学基础备课笔记给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学基础备课笔记给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学基础备课笔记给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备课笔记给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备课笔记给学生(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济学基础备课笔记 王海燕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一、什么是经济学(一)你的生活中充满了选择(二)经济学的表达方式1普通散文2算术表达3几何表达4代数表达5几种方式的结合(三)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资源稀缺(有限) Scarcity。1资源是稀缺的2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四)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1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2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 what;(2)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3)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配 (五)经济活动的四要素1生产者2消费者3市场4国家政府(六)、经济学

2、与现实的关系1模型2小结: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2)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3)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上?资源利用(4)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上?经济制度二、经济学的内容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1)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两者互相补充;(2)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4国际经济学三、经济学

3、的两大研究方法1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2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3实证分析过程示意图4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1)定义:对所分析的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变量是一些可以测量的变化的量,如价格、成交量等,包括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2)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3)假说:在一定假设下利用定义去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未经证明的理论。通常是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性概括或总结。(4)预测:根据假说提出对经济现象未来发展的看法。意义在于理论的应用或检验。5举例:(1)大炮与黄油的生产组合黄油大炮方式万吨万门A015B114C212D39E45F5

4、0(2)大炮与黄油的例子可引出四个问题: 为什么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上?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上?第二单元 学会消费一、消费者行为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1消费者行为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是可以传递的。2消费者具有足够的理性:商品知识和购买经验、对被选物品的价格等信息了如指掌。二、效用1效用的含义2对效用的理解(1)主观性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2)相对性说明效用因时因地而异。冰块:冬天、夏天;水:河边、沙漠(3)说明物以稀为贵。三、两种效用理论1基数效用(cardi

5、nal utility): (1)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面包:2,衣服:50,轿车1万(2)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1)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2)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TU=F(Q)2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 所增加的满足

6、程度。MU=TU/Q当Q趋向于0时,MU=DTU/DQ下面我们用案例来说明效用论:举例:对于一个喜爱吃桔子的人,他是如何评价吃第一个桔子到吃第七个桔子的感受呢?第1个桔子非常好第2个桔子很好第3个桔子好第4个桔子不错第5个桔子可以第6个桔子不想吃了第7个桔子不舒服了可以看出这七个桔子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假设给这七个桔子评价打分,具体分值如下表所示:序号边际效用MU总效用TU第一个桔子1010第二个桔子818第三个桔子624第四个桔子428第五个桔子230第六个桔子030第七个桔子-228TUMUTUMUQQCC消费者对吃每个桔子评价分值就是效用,下面我们用图例来分析说明:3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

7、MU的关系当MU 0, TU ;当MU 0, TU ; 当MU = 0, TU最高点,总效应达到最大 。处于 、的拐点总效用以固定增加时,边际效用不变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从桔子的例子分析可见,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基本意思为,在一特定的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饱了蜜不甜”“过犹不及”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兴奋度递减。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分析:水:一杯:喝一桶:洗脸一缸:洗澡充

8、足:拖地效用由高到低。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假设条件:(1)消费者的偏好不变;(2)消费者的收入既定;(3)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既定;(4)理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5)不同商品的偏好不变,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变。2含义:指消费者将其收入换得了商品或劳务最大效用的状态。3条件:案例:可乐10元和丝袜10元如何达到均衡? 消费量边际效用12345678910MU1(可乐)10987654321MU2(丝袜)12345678910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当自己用于购买每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所获得的效用最大。或者说,当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时,所

9、获得的效用最大4例题:练习册P18-3(1)M=360, PX=3 ,PY=2 ,U-2X2Y ,求均衡时的X,Y各为多少?(2)教材:P82-3 六、消费者剩余主观心理感受1 概念(图示)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的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和之间的差额。消费者购买数量(Q)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MU)实际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差额)A1725B2624C3523D4422E5321F6220总计2712152 消费者剩余和均衡的关系:当消费者达到均衡时,CS最大 ;为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第三单元 创造财富(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第一模块 生产一、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1)产量Q与生产

10、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2)Q = f(L、K、N、E)- 生产函数2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二、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1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2)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3)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递减。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1)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2)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3)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1、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4)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5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马尔萨斯预言: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出现饥荒。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6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00166621357567532175742877534668638463738054837-1467MP、 AP 和TP关系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12、:()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三、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1规模问题2规模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规模收益递增 (2)产出扩大规模大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3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同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最初产量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即规模经济。4适度规模(1)适度规模:使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2)经验都一再证明,“小”不一定弱(正像“大”不一定强一样)。而且,从企业竞争的逻辑来说,能够长成大企业的小企业终究是少

13、数。(3)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从无到有不易,从小到大更难。如果说第一阶段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五十,第二阶段的成功概率可能不到百分之一。5内在经济、不经济内在经济: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6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2)外在不经济:指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四、两种生产要素最适合组合:生产者均衡1边际产量分析法:(1)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的生产要素上;(成本花完)(2)使每一块钱用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边际产量相等。 (每一元成本都很有效)2等产量线分析(1)等产量线:表

14、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2)等产量线的特征l 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l 斜率是负的,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l 凸向原点。 l 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否则等产量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l 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l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3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1)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2)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K,L) 最大组合的线。4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1)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于一点,实现生产要素最适组合。(2)含义: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5生

15、产扩展线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第二模块 成本一、成本与收益 (一)短期成本分析1成本C: 生产费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是企业购买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2短期总成本(shortrun total cost) STC(1)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FC(fixed Cost)和可变成本VC(variable Cost)。 STC = FC + VC(2)STC 短期总成本曲线: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3短期平均成本SAC average Cost: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4短期边际成本 SMC Marginal cost: 边际

16、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练习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解:增加1单位产量后,成本增加了100955,边际成本是5元。(二)SMC与SAC、AVC的关系1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1)M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2)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1)SMCSAC, SAC(3)SMC=SAC,SAC最低二、长期成本分析 long-run cost1长期总成本 LTC: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长期:厂商

17、能根据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1)LAC :各种不同产出水平上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较低的“包络曲线”。(2)LAC包络线的形状(3)长期平均成本的分类(不同行业)(4)在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三种情况:厂商不断调整生产规模,使厂商在生产一定产量下,平均成本达最小。 l 长期平均成本不变:产量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如小商品的生产l 长期平均成本递增:生产要素有限,生产能力已经挖尽,基本上没有规模经济的空间:矿业的生产l 长期平均成本递减:规模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的下降:汽车的生产3长期边际成本 LMC长期边际成本LMC: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

18、本。三、利润最大化原则1收益全部收入PQ ,包括成本和利润。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而不是所赚取的钱。 2利润 Profit 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1)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2)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必然减少产量;(3)M点停止营业点(4)在MRMCP原则下 (5)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失的是全部或部分AFC;(6)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第三模块 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基本知识1经济增长:GNP的增加。(1)美经济学家 库兹涅茨定义:为给居

19、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不断增长(2)这种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基础之上。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1)人均产量和人口高增长。(2)GNP的增加是最基本特征。二、经济增长的经济源泉1资本物资资本: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存量。2劳动(1)劳动力数量的增加(2)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人力资本:无形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三、经济增长模型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2)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3)基本假设条件l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l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l 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l 生产规模收

20、益不变l 不存在技术进步(4)三个增长率概念是l 实际增长率l 有保证的增长率l 自然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称合意增长率,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率是kw,指因为企业家都满意而能够得到保证。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率。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等人提出l a 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l b 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1)基本假设l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入者2个阶级;l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

21、的储蓄倾向不变;l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2)基本公式l P利润率,l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储蓄率、资本-产出比。l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故利润率的提高,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3)意义l 盲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有利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l 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增长,并引起经济和社会问题。l 要解决问题,根本途径不是盲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l 要调节储蓄率,即调整资本收入(利润)和劳动收入(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4)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

22、型是:l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l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l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五、经济增长的衡量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1GNP: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2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总收入(1)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2)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例如,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3)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煤用于家庭取暖与

23、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炼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2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W+i+R+E(2)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举例: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24、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G】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XM】净出口net 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价值。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3国民生产总值的具体计算一般采用【支出法】中的增值(value added)法,即只计算最终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进一步举例:4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1)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5

25、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总和。6GNP与GDP的比较(1)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2)GDP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从而使GDP成为越来越

26、重要的总产出指标。6存量与流量 Flow vs stock (1)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2)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3)关系:l 存量和流量与时间密不可分。有注明时间才有意义。l 有些变量既有存量又有流量,比如储蓄、投资等;l 有些变量只有流量而没有存量,比如工资、社会保险等。l 流量指某一段时期内数量。如2000年共存款2万元。GNP是一个流量。l 需求量和供给量,注入和漏出都属于流量。l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数量。如,在2000年12月30 日存款1 万元;2000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统计出我国大陆人口是12亿

27、8000万,这些数字都属于存量。(二)国民收入核算中其他总量1国民生产净值: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也是扣除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后的余额,即NNP=GNP-折旧。2国民收入(狭义)一国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亦即NI=NNP间接税总结:五个基本总量 3个人收入: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转移支付 + 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DPI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消费+储蓄。PDI=PI-个人所得税三、国民经济的循环1两部门简单

28、循环(生产和消费):生产与消费均衡生产多少=消费多少 C+I = C+S 所以I = S2三部门循环:居民、厂商、政府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出3四部门经济均衡AD = AS居民、厂商、政府、国外四部门均衡C+I+G+X=C+S+T+M I+G+X=S+T+M第四单元 发现价格(通货膨胀)第一模块 价格形成需求、供给、价格Demand,Supply & Equilibrium Price 一、需求理论Demand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2需求表(1)需求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29、2)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3需求曲线The Demand Curve(1)需求定理The Law of Demand: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P,Q;P,Q。(2)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的原因:4需求函数和影响需求的因素(P13)5需求定理的特例(P14)(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2)炫耀性消费理论(conspicuous consumption)由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3)表面上的“例外”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买涨不买落”。6需求量

30、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P13)(1)需求量变动A Shift in the Demand Curvel 其他因素不变,l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l 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 需求的变动A Shift of the Demand Curve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供给Supply理论1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2供给表(1)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2)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3供给曲线The Supply Cur

31、ve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P,Q ;P,Q 。4供给函数和影响供给的因素(P17)相关商品的价格5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P16)(1)供给量的变动l 其他因素不变,l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l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2) 供给的变动 l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l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l 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三、供求均衡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1均衡价格The Equilibrium Price:(1)需求量与供给量、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同时相等时的价格。(2)均衡条件:供求量、价格同时相等,两者缺一不可。2供求定理The Law

32、 of Supply and Demand (1)如果供给不变 A Demand Shift(2)如果需求不变 A Supply Shift(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 Simultaneous Shift四、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1价格的作用(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2)调节需求和供给;(3)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2价格政策Price controls:价格调节有其不完善性,需要价格政策来纠正。(1)支持价格(Price floor) :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l 支持农产品的作用l 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投资。以保

33、障粮食安全;(2)限制价格 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 (3)限制价格的利与弊l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l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第二模块 弹性应用 The Theory of Elasticity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一、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价格变动的比率3弧弹性和点弹性(1) 弧弹性(2) 点弹性例:价格从元降到08元,需求量从100斤增加到150斤,则: 4需求弹性的几种特殊形态(1)E =

34、 0 完全无弹性(perfect inelastic)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生命必需品如:急救药;(2)E = 无限弹性(perfect elastic)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银行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收购黄金;实行保护价的农产品(3)E = 1 单位弹性(unitary elastic)价格变动的比率 =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如运输、住房服务(4)E 1 富有弹性(elastic)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奢侈品。 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需求程度l 需求程度大 Ed小:必需品:粮食l 需求程度小Ed大:奢侈品:旅游(2)本身用途

35、的广泛性l 用途广泛,Ed大:电 l 用途小,Ed小:小麦二、需求弹性理论的运用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20%。P3=500 +50010%=550元/台,Q3=100 -10020%=80台 练习: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如何?如价格上调10%,则总收益?l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l P3=02 +02*10%=022元/斤,l Q3=100 -100*5%=95斤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1收入弹性:以收入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弹性。弹性值的计算:2根据弹性系数

36、大小,需求的收入弹性分为5类(1) 收入富有弹性 Em1: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l 优等品(superior goods) ,如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旅游等)l 或奢侈商品(luxury, luxurious goods)(2)收入单位弹性 Em1l 需求量随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衣服(3)收入缺乏弹性 0 Em1l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l 如必需品(essential )(necessary goods(4)收入无弹性 Em =0l 消费者收入变化后,消费量完全没有变化。l 如食盐。 (5)收入负弹性 Em0l 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这

37、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l 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等。l 是劣等品(inferior goods)、吉芬物品(Giffen goods)3恩格尔定律(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2)恩格尔系数: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中国城镇、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四、需求的交叉弹性The 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交叉弹性 :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1Ec0 是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代关系。 2Ec0 是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

38、商品的需求量Q 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3当Ec =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需求,如茶叶与食盐之间的关系。既不相互竞争,也不相互补充的物品五、供给的价格弹性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1供给的价格弹性 :以价格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应变量的弹性关系。2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分析: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l 毒品需求弹性小(对某些人必需),而供给弹性大。l 禁毒是控制供给。l 控制需求更为重要。反毒品教育是控制需求。一、衡量指标:是物价普遍持续上升和货币贬值的过程。1指标(1)消

39、费物价指数CPI:Comsumer Price Index通货膨胀率=(当年CPI-上年CPI)/上年CPI*100%(2)生活费用指数IOL :Cost-of-living Index (3)消费物价指数(CPI):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务,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支出。2通货膨胀的分类-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1)温和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10%以内。(2)严重通货膨胀,10%-100%;奔腾式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3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太多的货币

40、追逐较少的货物。原因:l 私人投资增加l 政府购买增加l 货币供给量增加两个缺口 :紧缩性缺口:l 实际总需求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其间的差额。l 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3)供求混合推进 (AD 和AS)(4)结构性通货膨胀:3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1)扩展部门,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2)非扩展部门,资源与人力过剩,但由于攀比行为,资源尤其是工资价格同样上升。(3)两部门成本增加产生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期间,需求、成本以及结构这三种因素同时起作用。4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有利论:温和

41、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l 有利于雇主,可刺激投资;l 通货膨胀税,政府增收;l 加剧不平等,富人的边际储蓄倾向大,可增加储蓄。(2)有害论认为:通货膨胀政策是饮鸩止渴。l 扭曲价格机制;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预期利润率降低,不利于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l 破坏经济秩序,效率低下;l 紧缩政策抑制经济发展;使政府增加了治理通货膨胀的压力,削弱经济活力l 货币贬值不利于经济交往。l 加大了经济核算的困难。5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再分配效应l 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累进所得税);l 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债务人获利,对于储蓄者不利;l 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2)产出效应l

42、 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刺激就业,成本推进的通贷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减少就业。l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6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l 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l 社会对于经济前景预期普遍不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持续萎缩,资产严重缩水。l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发生的。l 物价连续下跌,另一个是通货量,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l 实质:通货紧缩是“伴随物价下跌而出现的经济衰退”。7我国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1)

43、1980通胀高峰(6%)l 高额的财政赤字。1980年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l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80年为226%。(2)1985通胀高峰(88%)l 信贷规模的膨胀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1985年为239%。l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85年为198%。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凯恩斯的观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2菲利浦斯曲线(1)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2)失业率高(d),通货膨胀率低(b);(3)失业率低(c),通货膨胀率高(a); l 宏观经济政策:l 当失业率高时, 高通胀可换取低的失业率;l 当通胀高时, 高失业率可换取低的通胀。3货币主义的

44、观点(1)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2)长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4理性预期学派观点。(1)无论短期与长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2)无论短期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都是一条从U0出发的垂线。(3)发生通胀时,工人一开始就有预期,且预期值与实际通胀发生值相同。(4)高通胀必然造成工资增加,也就无法降低失业率。(5)宏观经济政策:短期与长期都无效。第一模块 贫富差距一、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1收入分配资料将一国总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

45、%人口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18%等。2基尼系数用公式表示为A(A+B)洛伦斯曲线基尼系数收入分配a最小最平均b次之次之c最大最不平均基尼系数的国际比较(单位:%)3市场竞争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1)现实世界中,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不同。(2)效率的发挥建立在承认差别或者说不平等的基础上。有差别才有运动。(3)效率来自个人努力和勤奋,不重视和不承认有差别,就是鼓励懒惰,平等只能成为普遍贫困。4收入分配政策 (1)个人所得税。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2)遗产税、赠予税、财产税等。纠正财产分配的不平等。(3)消费税。第二模块 经济周期

46、business cycle 一、经济周期概述 1经济周期: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2经济周期的阶段(1)两个主要的大的阶段l 扩张阶段繁荣l 收缩阶段萧条(2)主要阶段繁荣与萧条l 繁荣AB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l B顶峰。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l 衰退BC :繁荣 萧条。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l 过渡阶段衰退与复苏l 萧条CD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l D谷底。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l

47、 复苏DE :萧条繁荣。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二、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1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2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3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学派经济周期理论是总需求分析 :以投资分析为中心。投资影响总需求,从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第三模块 经济政策一、公共物品和消费政策消费行为本身既是个人决策又是社会决策问题1.消费理论的缺陷。是以单个消费者为中心的。只要消费者具有完全的消费自由,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就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但消费者没有完全的消费自由(1)国防、立法、交通之类的公共物品;(2)消费者

48、不是完全理性的;(3)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外部性。 (4)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生产者的广告。 需要有相关政策来纠正市场机制的不足消费行为本身既是个人决策又是社会决策问题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1)私人物品。市场交易中的商品通常是指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的两个特性:l 排他性:如果没有付费,就会被排除在消费之外;l 竞争性:一旦某人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2)公共物品。l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或者这种排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过高。国防,疾病预防。l 非竞争性:在不需要增加该商品的提供成本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对它的消费。增加消费者,并不影

49、响他人。如路灯照明。只要有空位,电影院里多一位观众无所谓。 3.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4.保护与干预消费者的政策(1) 确保商品的质量(2) 正确的消费宣传(3) 限制或者禁止不正确的消费(4) 对提供某些劳务的人的素质进行必要限制(5) 限制价格政策(6) 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组织,保护消费者利益(7) 微观经济政策-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二、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四大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2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1)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2)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会形成国际收支逆

50、差的压力(3)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二)需求管理中的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内容(1)财政支出:l 政府购买: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如基础设施政府工程支出。l 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2)财政收入:l 个人所得税l 公司所得税l 其他税收(财产税)2内在稳定器的机制(1)通货膨胀时期。l 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 -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2)经济萧条时期。l 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适用所得税率下降,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51、。(3)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l 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l 关键时期要靠财政、货币政策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3赤字财政政策l 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l 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l 政权稳定,债务偿有保证,不会引起信用危机。l 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l 借债发展,发展还债4财政政策的运用(1)经济萧条时期,l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和增支l 减税: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l 增加政府支出:直接刺激总需求,使经济走出萧条。(2)通货膨胀时期

52、,l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和减支l 增税: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l 减少政府支出:直接使总需求下降。 (三)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实施者。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中央银行。首先看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2货币政策主要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目的:l 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l 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l 调节货币供应量。(3)中

53、央银行的再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付的利率就称再贴现率。政策有:变动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3货币政策传递机制(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2)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3)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消费和投资增加,起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4)反之。4 货币政策的运用(1)繁荣时期。l 紧缩性货币政策l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l 减少货币供给,

54、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2)萧条时期。l 扩张性货币政策l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l 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5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比较 练习:1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A买进有价证券B卖出有价证券C提高贴现率D降低贴现率E提高准备率2萧条状态时,政府所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A扩大政府的转移支付B提高税率C提高法定准备率D提高贴现率E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 (四)供给政策1收入政策(1)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l 工资物价冻结l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l 税收刺激计划(2)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止通货膨胀。2指数化政策及其措施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的指数化措施有:l 工资指数化l 税收指数化3人力政策及其措施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措施有:l 人力资本投资;l 完善劳动市场;l 协助工人进行流动。4经济增长政策l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l 资本积累;l 技术进步;l 计划化与平衡增长请写一篇小论文,要求:1. 请客观说明经济学的学习对你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 你希望以后的经济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哪些方面的改进?3. 题目自拟;4. 1000字以上。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