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118607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茶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饮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茶文化。其中儒释道对茶文化的影响较深。最终茶文化是一种非儒,非释,非道,但乂是一种即儒,即释,即道的文化。本文主要阐述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儒释道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茶文化、儒家、释家、道家1儒家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1.1儒之“礼”对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

2、、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维护统治阶级的一系歹0法律制度,是社会有序运行的保障,茶礼就是在茶事活动中,长幼敬让,宾主谦和,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温馨的余围。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礼节。所以儒家主张的“礼”与茶礼有着想通之处。1.2儒之“中庸”对茶文化的影响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

3、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达到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2道家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丁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

4、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与茶的自然届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虚静恬淡的本性。道家不把“自然、物质、精神分离,认为是一个互相包容和联系的整体,讲究修炼与内省,追求活心寡欲,朴质自然,这与茶性十分贴近契合。道家思想渗入的茶文化更加接近普通的民众的思想境况。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白草,以茶解蠹,作为本草的茶的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茶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3释家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佛教发源于印度,汉代以来传入中国,佛教中神宗对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5、献。神宗主张坐神修行,以打坐的防治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消除烦恼,使思想升华到一个极高的境界。长时间的打坐不能打瞌睡,茶可以驱除睡意。佛教除了坐神修行,还有“过牛不食”、不可饮洒,戒荤食素等,茶既符合佛教的教规,乂能消除坐神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牛不食”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醒脑的作用,使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神,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睡。“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神修行。唐宋时,佛教盛行,

6、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神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神有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佛家视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参考文献【1】论中国文人茶与儒释道合一之内在关联赖功欧【2】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陈倩【3】略论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思想汪松能【4】从儒释道三教的角度来看中韩茶文化周琼琼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

7、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urdenpers?nlichenfu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e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ddesfinspersonnelles;pasddesfinscommerciales.toJieko只的只ekqTop岛i金noE3双kjith&yheji,eaowahh页ojijkhbiHCnOJIb3OBaTECflBKOMMepHeCKHX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urdenpers?nlichenfu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e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ddesfinspersonnelles;pasddesfinscommerciales.toJieko只的只ekqTop岛i金noE3双kjith&yheji,eaowahh页ojijkhbiHCnOJIb3OBaTECflBKOMMepHeCKHX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