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方案数字化校园方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3110687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校信息化方案数字化校园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校信息化方案数字化校园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校信息化方案数字化校园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高校信息化方案数字化校园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信息化方案数字化校园方案(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高校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目录1 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lo 1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机遇错误!未指定书签。1。乙1对高校信息化的理解错误!未指定书签。1. 1. 2高校信息化发展机遇错误!未指定书签.1. lo 3高校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错误!未指定书签。1。1。4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错误!未指定书签。1. 1. 5高校信息化建设意义错误!未指定书签.lo 1. 6高校信息化建设任务错误!未指定书签.lo 2 XXX高校现状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1. 2. 1信息化水平与现状错误!未指定书签。lo 2.2信息化建设突出问题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1. 2。3发展战略分析错误!未指定书

2、签。2 总体规划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2o 1指导思想错误!未指定书签。2. 1. 1 建设模式错误!未指定书签。2. 1. 2观念与意识错误!未指定书签.2.1.3 队伍建设错误!未指定书签。2. 1. 4 投入错误!未指定书签。2. 2 建设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2。2. 1分步实施的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1。 2。2协调发展的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2。 2 3完善基础的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3。 2。4突出应用的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4。 2。5实用发展的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2o3总体建设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2o4核心设计思路错误!未指定书签。2o5业务发展框架错误!未指定书签。2

3、. 6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错误!未指定书签。3 应用软件分期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3o 1分期规划策略错误!未指定书签。3o 2第一阶段错误!未指定书签。3。2. 1建设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3. 2. 2建设效果错误!未指定书签。3o 3第二阶段错误!未指定书签。3.3.3.1建设内容3.3.2建设效果4第三阶段3。4. 1建设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3. 4o 2建设效果错误!未指定书签。4 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1 .1项目进度计划错误!未指定书签。40 2项目实施组织保障错误!未指定书签。41 3项目培训和推广

4、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5 项目建设风险与规避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5o 1数字校园建设风险错误!未指定书签。5. 2 相应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5.2。 1学校需重视总体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5。2。2统一标准、规范接口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5. 2。3加强领导、明晰职能5。2。4应用引导、改进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5. 2. 5完善运行保障机制错误!未指定书签。5。2。6保障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错误!未指定书签.5.2.7 加强各类风险的规避错误!未指定书签。1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1.1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机遇1.1.1 对高校信息化的理解国内外相关组织及高校专家认为,高等教育信息

5、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包括 二个层次内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应用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建 设是数字校园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局域网)和地区、国家网络 (广域网)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应用建设主要指各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 交流的建设。LL2其中,信息化管理应用建设主要围绕学校核心的业务一一 “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展开,共同构 成信息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框架,使得高校在 传统校园的基础之上,实现教学资源、科研数据和 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跨时空交流和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高等教育机构运行的效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改变传统资源的存储、

6、传递 以及服务形式,提升利用价值 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教学科研理,支持学术创新1.13 提升社区生活的服务品 提供校园文化的发展园地 提供学校对外交流服务的窗口 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服务管理校园环境在时间、空间上 得到延伸,克服多校区的障碍 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提供 全面的决策依据i校信息化发展机遇2010年全国两会前夕,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 意见稿)提出了国家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把教育信息化 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把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征 求意见稿对未来教育信息化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以下要求:1

7、、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优质资 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 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 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 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 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

8、 技术普及和应用。3、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 要求,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整合各级各类教 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 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必须以超 前的战略眼光,以立足全局、服务全局为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推 进素质教育为主题,大力发展学校对于自身学生、教师的教育培养水平与学术科 研的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类人群提供 综合信

9、息服务,构建自主学习环境。面向全社会放大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职 能,构建多领域、分享型、互信型、实时沟通交流的高校社会服务协作体系。1.1.4 高校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域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综合服务、资源共享、协作 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层面展开。各类信息资源集中化信息资源访问的便捷化提升社区生活的服务*提鳏园文俩旗 园地云计算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业务服务主动式、一站式服务提供对外交流服务的 窗口改变传统的应用访问 模式,梃升用户的应 用体验引领全新的多方互动 方式,改善信息传播I与管理的途径 带来服务模式的蓟莅 性创新 优化数据分析决策手 段和优化业务流程 集

10、中管理虚拟化资源调用 提供弹嘶务伤作应用1、综合服务面向师生的综合服务是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趋势,主要是基于SOA为 理念进行组件和平台的开发,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 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 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2、资源共享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高校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的信息化 发展必然向智能化,自动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 与共享,并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快速、便捷

11、的获取信息。3、协作应用学校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包含各个层面的用户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之 间涉及大量围绕教学、科研、日常生活的协作互动,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的 信息化建设也是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题。4、移动应用随着3G技术的不断成熟、3G资费的不断下调,使得更多的高校有条件为广 大的师生提供更贴身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学校已有的信 息化资源。而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兴起,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5、物联网未来高校将逐步与物联网的理论结合,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 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6、云计算技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高校领域的不断渗入,使得

12、未来高校的信 息化发展必然向云计算的方向进行发展。其实,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管理大量虚拟 化资源的方式,它们可以被自动的汇聚并提供服务,可以弹性的进行服务的提供 和扩展。这样的一种模式,将会给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崭新的业务模式,为用 户带来全新的体验.XXX高校也将紧跟时代潮流,未来将云计算技术充分引入到XXX高校信息化 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将应用、数据、IT资源作为标准的服务提供给最终用 户.1.1.5 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目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包括两种模式:方式一:部门级MIS+应用集成方式(又称“应用集成”)校园网基础环境为信息系统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多高校开始建设部门 级的业务

13、信息系统,如教务系统、图书系统、财务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初衷 是为了满足部门内部管理需要,无法避免在校级层面上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学 校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一方面继续搭建部门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 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搭建“管道”的方式连接各个应用系统,并逐 渐实现各个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在数据、业务、界面展现层面的整合。这种建设方 式称为“应用集成”模式。方式二:校级ERP方式(又称“集中式ERP”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学校统一牵头,站在学校的高度,从学校整体 需求、业务部门需求、师生服务需求、系统运维需求出发,统一规划、统一平台 建设,调整优化部门间的流程,整合学校

14、的各种信息资源,创建一套支持高校整 体运营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高校资源管理与运营管理 平台。我们将这种建设方式称之为“集中式ERP方式”.这也是国外教育信息化领 先国家经常采用的方式。这两种建设方式思路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各有特点,两者差异如下表:EAI集成方式集中式ERP建设模式借助技术手段,基本不改变原有业务流 程和已建系统,采用“打补丁”的方式 进行系统互联站在全校的视角对全校业务流程完整设计,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业务流程适用对象1、学校规模相对较大,各院系部门对数 字化校园预期存在较大差异2、学校优势领域比较多,需求多样化, 且不断变化,发展目标较为发散3、柔性管

15、理,更多依赖于,而非政令的 下达,院校部门协调难度较大4、管理相对松散,部门、院系相对独立, 业务耦合度不深5、信息化起步早,不同的系统建设于不 同的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架构6、已有系统建设投入大、时间较长、使 用程度深,不适合采用推翻重建的模式。1、有较为清晰的业务目标,带来更收敛 的业务需求2、人员编制紧凑,决策链较短,沟通相对 顺畅,带来更有力的执行与推广3、业务治理结构紧凑,刚性管理,更多依 靠政令的下达而非文化的驱动4、学校建设目标为建设学校统一的业务 运营平台,实现全校信息融合共享5、关注业务之间的联动、业务过程监控、 辅助决策6、系统使用程度较浅或者比较难用,需要 替换特点不改

16、变原有系统,基本不涉及流程调 整优化以完成原有系统集成工作为目标,后 续系统调整和扩展复杂从学校全局考虑,总体规划,对核心 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与再造,实现数据与 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平台预留集成接口,可在同一平台上按需扩展1-1.6高校信息化建设意义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校隶属关系调整以 及相关利益主体的确立等现象的出现,高校竞争日趋激烈.与企业等组织相似,高 校也有必要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目前及未来的竞争形势。信息化作为 现代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长远发 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

17、面, 即:1、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并克服多校区管理方面的 障碍;2、提高高校管理效率,节约成本,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并提供校园文化 的发展园地;3、可改变传统资源(如图书、学籍等)的存储、传递以及服务形式,进而提 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4、为高校领导层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对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5、提供高校对外交流与服务的窗口,加强宣传、促进交流,提高高校在国 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1.7 高校信息化建设任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与高校战略相匹配的长期、持续的建设过程。兼顾到历史 的、已有的校内的信息化成果和数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高校信息化的 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框架

18、,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随着时间推移是不断完善、不断 更新的过程,而不因技术路线变化、管理思路的变更而导致断裂,能够有效形成 高校长期的积累。数字化校园就是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积累现有信息化成果,为高校构建核心 竞争力提供先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概括起来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建设内容 如下:1、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各阶段实施规划,来指导全校信息化建 设;2、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互联网、校园网、移动网和物联网的多网融合技术,构建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基础环境;3、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框架搭建数字化校园的 基础平台;4、以师生服务为主线,设计和搭建校级管理信息系统,

19、优化现有管理流程 和管理机制,在保证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节约 管理成本;5、丰富健全高校各级人员交流协同的手段,创建教学平台和科研服务平台, 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6、规范高校的数据管理、采集和分析方法,做好历史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 整理工作,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为领导层进行相关决策提 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7、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技术,以先进、实用的教学手段(如: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愿,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践性。8、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科研、

20、学术资源,有效划分各 类资源职能,提供高效、实用的资源共享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可持续发 展的大学资源共享体系。9、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 术的水平和意识。培养、建立、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队伍。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 学生利用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学问做研究,使学生在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 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XXX高校现状分析省略1.1.8 信息化水平与现状“十一五”期间,XXX高校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 了历史性突破,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为学院的建 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平

21、价。近年来,XXX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形成了良好的网络 基础环境,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源以及丰富的自动化业务处理工具.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学校信息化建设多年以来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形成了百兆与千兆相结 合的网络主干结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在标准性、开放性、兼容性、 可扩充性上可以满足下一阶段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的要求。2、网络基础服务内容丰富目前学校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网络服务和部门级应用,如EMAIL、WWW、 DNS解析、地址映射、DHCP、FTP服务等。3、建成了多个网上应用系统xxx高校已建成部分部门级应用系统,比如教学系统,在为自己部门的工作 提供便

22、捷和数据积累的同时.,也为校内的师生员工们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查询、统 计等功能。但部分应用系统由于易用性、适用性等种种原因阻碍了用户的使用积 极性,系统没有推广使用,或只推广使用了小部分功能.LL9信息化建设突出问分析目前学校存在的应用系统建设均是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工作来进行 设计的,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全校一体化考虑,使得这些软件的应用存在着下列问 题:角色存在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现有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够全面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 的积累,疏忽了领导的决策分析服务、师生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为教 师、学生提供管理服务的各个流程

23、、所提供的信息被业务单元切分,相互 割裂,应用系统未能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使得应用集成整合的难度 加大.多重身份和密码体系,多重登陆界面,师生使用方便性不够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师生访问的系统,各自维护和管理自己的用户信 息,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问网址,而且还需 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同时,多个系统存在多套访问页而,且界面 风格各异,用户无法通过终端界面统一获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当各类 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这些现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 便。行政办公人员缺乏数据标准业务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作业务处理带 来困难部门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

24、设时均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工作的需要,各个 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系统间彼此独立,各 自为政,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 高效共享,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数据无法实时更新,同一个类别的 数据在一个系统上也许已经更新,但是在另一个系统里却没有变化,源数 据获取困难,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有赖于落后的电 话、Excel文档、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各个业务系统对相同的数据重复管理,效率低下行政办公人员在多套系统中需要对相同的数据进行重复的管理,浪费了人 力成本.同时,由于数据多源头管理,权责不清,造成数据的混乱和错误

25、, 当需要进行数据统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校对和整理工作,严重影响 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上层应用造成了障碍。现有办公协同手段单一,制约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当前系统为行政办公人员仅提供了基本的查询、统计等事务性的功能,尚 不能通过包括短信、彩信、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手段,进行业务的协同、 资源的共享和待办的集中提醒,系统协同功能急需扩充.信息化管理 人员 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详细的整体建设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主导完成,缺少技术及功能的 长期规划,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满足,各部门独立建设、独立维 护,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有的甚至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

26、不利学校信息化 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应用系统硬件资源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现有各部门的系统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大都摆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内部,没有 专业的不间断电源保障、没有温湿度控制、没有消防措施、也没有服务器 的安装保障,这些都会导致服务器硬件的损坏而导致数据的丢失,会给学 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有些条件稍好的,增加经费投入了,会造成 不同部门的重复投入,不便于充分利用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不能节省投资. 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但业务部门感受不到这种不均衡带来的压力;学校各个单元信息化的意识有别,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意识淡薄,不懂 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

27、作效率,导致了围绕各个部门的信 息化水平不一,发展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导致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极不 对称. 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 求。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 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校领导已有数据质量差,给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对同一个数据,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由不同的 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 数据质量低下,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统计数 据,例

28、如学生生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全校教职工比例情况、各部门科 研经费情况等。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得不够,无法指导学校领导进 行科学的决策目前学校使用的大多软件局限于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事务性处理,具 有辅助决策分析功能的不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 这些原始数据亟需按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加以充分利 用,获取例如学校资产变化情况、学生就业率、各专业课程数量变化历史 对照分析等主题的数据分析结果.这些信息和数据是辅助校领导进行科学 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学校今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LL10发展战略分析XXX高校的发展战略将结合业界主流的发展趋势,围绕

29、学校的核心业务展开, 主要涵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儿个方面: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学条件 与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决定作用。近年来,国内高校竞相加大对教学 条件建设的投入,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作为高校之间的主要竞争领域之一, 已成为衡量高校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也成为XXX高校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2、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业绩与品质的另一重要指标.高等院校有三项任务, 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高等教 育要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要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就要搞好科研工作。 因此,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

30、巨的任务.3、管理出效益,如何提升xxx高校整体管理效率是实现以上两个发展战略 的保证。管理的效益首先从效率开始,解决问题的前提是首先知道问题在哪。高 校的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持续提升管理能力的机制,这也是核心 竞争力的提升方向之一。4、高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如何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全校师生 提供全方位的电子生活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信息化带来 的种种方便能改善师生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工作、学习效率的提高.2总体规划设计2.1 指导思想综合学校目前的现状及战略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方向发展,需要大力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在

31、规划理念上需要兼 顾到如下几个方面:2.1.1 建设模式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其涉及到高等教育机 构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领域;从微观来说,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教师技能培训等。这些方 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和多层面的高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是管理与技术高度结 合的产物。在此过程中,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 也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而保证建设的数字化校园符合学校自身的发 展要求.2.1.2 观念与意识数字化校园需要全员参

32、与和各部门协同工作。虽然信息系统能帮助各部门的 实时信息沟通和协同工作,同时也要求各机关部门打破壁垒,具有数据资源共享 的观念。需要进一步提高部门及时提供数据和部门间相互合作的服务意识.如何将原有信息化成果整合到数字化校园的整体建设中将不仅是一个技术 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需要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 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协调发展.2.1.3 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最后都会落实到人,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高校信息化 建设普遍关注的问题,需要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 培养制度,建立考核、评估制度,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适 应信息技术发展

33、变化的要求;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稳定队 伍,保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1.4 投入经过前期信息建设努力,学校的网络硬件建设已具有显著成效,但在应用服 务的提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软硬件投入比例不协调,重硬轻软。具体体现 在来两个方面,即:一方面,目前所提供应用服务的功能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 步扩展;另一方面,已有应用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升级和完善.我们只有在应用建 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加大力度,充分挖掘应用服务的潜力,才能实现信息化的根 本目的-为实现学校总体战略目标服务.2.2 建设原则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 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

34、,并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过程。系统规划既 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乂要从全校各个部门以及其它校外机构的 协调运作关系的横向关系上考虑;既要考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机房)、软件系 统的建设、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等信息校园建设项目的分步实施,乂要考虑这些 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以学校各类应用和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学生、 教师为核心,面向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生活等多层次的信息 化应用,提供综合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构建XXX高校信息化环境。 在建设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如下:2.2.1 分步实施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计划、

35、有步骤地 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2.2.2 协调发展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都离不开其它环 节。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将根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公共 应用平台、应用系统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等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 步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2.2.3 完善基础的原则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重视基础运行平台组件、基础数据中心组件等数字化校 园基础类组件的建设,这些平台建设完成后,符合一定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应 用系统可方便地实现与数字化校园的集成.224突出应用的原则

36、应用是数字化校园的灵魂,数字化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 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制定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可选择能在短期内实现的应用系统和服务作为试 点工程,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2.2.5 实用发展的原则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从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做到够用、能用即可,切 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校 园建设的技术和应用都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数字化校园 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和可转向。2.3 总体建设目标XXX高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37、:即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立足于师生需求, 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实现XXX高校 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建议尽快启动全校范围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具体而言,实现三个核心目 标:1、建立一套立足于应用建设长期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应用框架;2、建立一套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智能化服务模式;3、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和保障体系。2.4 核心设计思路综合分析XXX高校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将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总体规划,通过对核心业务流 程进行梳理优化,对全校业务流程进行完整设计。方案的设计将基于“高效管

38、理、多样服务、 开放融合”的核心理念展开,以实现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工作平台上进行业务的管理, 为师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为校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所需信息和统计数据。01高效管理02多样服务03开放融合遵循“事前计划、事中控制、手 后分析的思路,完成业务域及灵活的技术架构和支撑框架,支 持业务模块的灵活调控和冬种终 端访问。“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方便 给类用户获取所需的信即艮务例或计思路图:核心设计思路1、高效管理立足学校全局业务模式,建设校级整体业务管理运营平台,实现全校层面 数据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按照跨部门的业务域和业务流程来设计功能模块,满足高校提高管理效率的 需求;遵从“事前计划、

39、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设计思路,实现在线的业务协 同、过程监控、统计分析.2、多样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面化、多样化、多手段、主动式、一站式、多 终端”的服务设计,让各类用户各取所需,方便的获取各类信息服务。3、开放融合通过灵活的技术架构和支撑框架,支持上层业务模块的灵活调整和多种终端 访问,包括PC、平板电脑和手机等。2.5业务发展框架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建设将以“数据、服务、决策”三大中心为信息化业务发 展建设方向,其核心有三:决策支持是目标:决策中心支理学校发展战略,提升信息化决策 支持能力,建立校情展示和决策分析 平台服务是核心:建设以业务为主线的完黝勺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打造师生

40、服务中心数据是基础:搭建学校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 高质量的数据中心服务中心数据中心XXX高校总体规划层次结构图1、搭建学校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建设高质量的数据中心通过校内信息标准的建设,指导校内的信息化建设,为学校信息化长期发展 奠定基础;数据中心的建设也会加强不同管理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力度,避免数据的重复维护,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 率.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升学校数据整体的质量,为领导更准确的决策提供 数据支撑.2、建设以业务为主线的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打造师生信息服务中心 基于“顶层设计”的思想,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行业优秀的业务实践 为学校搭建了整体运营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

41、互通、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分,并通 过应用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实现对管理过程和师生服务能力的提升。3、支撑学校发展战略,提升信息化决策支持能力,建立校情展示和决策分 析平台在学校现有公共数据平台基础上,升级为全校的决策型数据中心,以盘活学 校现有的数据资产,提供更加深入的数据服务,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手段。 通过构建业务主题模型,支撑xxx高校教学、科研、财务、资产等业务的即时查 询、综合报表、分析、预测、预警、评估等功能,为学校各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为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2.6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仃基础设脸6 学习中心综合服务综合分析学生J甥技师度务冬办门户支取A/隼笄工作供城烬分行组合至询

42、与决货分析企业褥会兹据分千三夬策支后够门桥反与京於示平台5受或布应用月疥居年白 浣一讲自信ES脸不的咬江我生公文&正至史管运事务南笈工作讨羊结每办学三个人办公新通公告普僧am;代J |科强质称同2何军学习干白Beir统一开发运行平台三示二不颗晦行平台安砂望逞平白信启.门户平自I公共忙、泛纪平台统一支付平台会隆且平管宫注理平台内叁性亘平管咫络.IDC(主机及存储等系统)接在东香,鼓尧月XXX高校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1、IT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园区骨干汇聚接 入及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以及由操作 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

43、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 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2、基础运行平台包括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公共数据管理平台、统一通信平台、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通信平台、信息集成平台等.信息集成平台包括数据集成工具和ESB,数据 集成平台可以完成大量数据的ETL过程,给综合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提供可靠 的数据来源,企业服务总线是为业务流和数据流提供一个通用的通道,通过标准 的WebService接口,应用系统可以容易地通过ESB提供服务接口和数据交互接 口。3、统一开发运行平台综合应用和综合服务系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平台来支撑,同时 业务流程和管理的变革无处不在,需要有一个灵活、快速适

44、应业务变化的开发平 台来保证应用按需定制。系统开发运行平价包括报表工具、建模工具、工作流引 擎。4、新建管理应用综合管理主要围绕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办公及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基于 统一平台的综合应用系统,并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和现有管理系统完成信息的集 成和流程的整合。1)学生综合管理学校学生管理事务由于管理的学生数量多,加上业务要求变化快,往往在管 理上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来完成一项事务,比如迎新、离校、奖学金等事务,所以 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需要从学校整体角度来考虑,不能简单的以部门或者以学生 类别的方式进行独立管理,否则学校一方面建设系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 重复建设某一系统.2)教学综合管

45、理教学管理给学校教务部门、教学院系、教师、学生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统一 的网上工作平台,涵盖教学管理各方面,为学生教学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方 便的各项管理服务;通过基于网络的管理,促进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 平的提高,同时为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用户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提 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主要覆盖课程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 划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实践管理、教学质量评估 管理、教材管理等。3)教师综合管理专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覆盖人才选、用、育、留的全过程,提供一体化的 管理以及面向教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主要覆盖人事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培

46、训 管理、考勤管理、职称管理、考核管理、科研管理、科研上报等.5、协同应用协同应用服务主要围绕高校的两大核心业务内容即教学与科研,主体内 容定位在“协作服务”和“过程支持”上,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为提升 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服务。6、综合分析学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将学校业务的发展和推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教务、学工、人事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建设都只是围绕各个业务部门或单元的业 务,学校尚未建立覆盖学校整体情况的综合查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无从了 解学校整体校情,业务系统更无从谈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综合分析即是利用数据抽取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数据仓库技术手段,梳理 校情数据、积累信

47、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教学的质量监控,促进学校各部 门协调运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7、综合服务通过校园信息门户体现面向师生、领导、合作企业、校友等服务对象提供一 站式、个性化、全面的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所有提供的功能和应用通过综合服务的形式对外发布,服务内容面向服 务对象进行设计,在学校信息门户平台上进行展现。8、数字化校园支撑环境体系1)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建立校园信息化综合安全服务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 面保证整体安全,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2)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体系为各个系统定义统一的标准,包括信息标准、编码标准、管理规范、实施规 范、维护规范等

48、,提供日常运维服务,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 支撑体系。3)数字化校园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系统监控、系统管理、项目管理、维护服务等,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 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3应用软件分期规划3.1 分期规划策略从信息化校园的建设的过程来说,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XXX 高校信息化校园处于起步阶段,项目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并且各个环节相互 关联,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 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实施。建议XXX高校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建 设策略,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将整体项目分为三期进行, 制定出

49、以下的分步实施规划:我们计划将整体项目分为三期进行,制定出以下的分步实施规划:(一)搭建基础框架,管理服务并行第一阶段建设“以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建设作为切入点,搭建基础的信息化环 境,以“决策分析”为亮点,以点带面,从而推进全局的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 先行搭建健壮、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基础平台,完善学校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整合 的应用框架,实现数据、消息、内容的有序、稳定、高效管理,使得学校宝贵的 信息资源得以有效的积累,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校级的综合数据应用分析提 供丰富、权威的数据来源;构建面向师生的服务平台,让学校方便快捷的访问校 内资源,提升师生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另外,基于学校业务数据

50、的积累,构建跨业务组件的、面向不同主题的综合 数据应用,一方面满足各级领导决策支持的需求,另一方面综合数据展示不断检 查学校数据积累情况,督促职能部门对管理信息组件的使用。(二)推进综合管理应用,深化信息化服务内容在第一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管理应用的建设,加强应用 内容的扩展和深化,不断覆盖学校核心用户一-即“教师、学生、管理者”全生 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并以较为容易推广的面向广大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教学 服务”为亮点,不断渗入到师生日常的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增强人与人之间联系 的粘性,促进师生自我服务意识的提升,提升师生对信息化建设的能动性;进而 带动和监督行政部门管理能力的

51、提升,自下而上的完成组件使用的推进,提升用 户满意度,全面提高全校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三)扩展信息化服务手段,提升信息化服务内涵第三阶段将紧密围绕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移动应用”,进一步扩展面向 师生服务的深度。将依赖于先进的3G技术,延伸信息化体验的广度,方便师生 随时随地贴身访问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源。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建设,彻底提升学校信息化的层次,满足各类不同用户 的管理、服务、决策等需求,为未来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 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3.2 第一阶段321建设内容类别建设内容基础运行平台1、公共数据平台2、身份管理平台3、信息门户平台新建管理应用1、

52、学生综合管理(一期):迎新管理、评奖评优管理、违纪处分 管理、资助管理2、教师综合管理(一期):组织机构编制管理、教职工信息管 理、外聘教职工管理、校内调动管理、合同管理、进修培训管 理3、教学综合管理(一期):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课程库管 理、培养方案管理、开课计划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报 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评教管理4、办公自动化管理:公文管理、公共信息、综合事务、个人办公、系统接口5、网站群系统3.2.2建设效果1、建立符合XXX高校特色的信息标准,规范了部门共享数据的使用规范,解决 了 XXX高校在基础数据建设中存在格式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部门和部门之间 在数据共享将

53、不再通过传统方式进行,各业务部门之间数据实时交换,师生员工的 各类数据一次填报后,自动共享;各部门不用再担心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省去了 业务部门加班加点校核数据的时间。并通过信息标准管理工具,实现对信息标准增加、修改、删除、合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学校的信息标准是可更新、扩展和完善的.图:信息标准批量处理2。11 军3月】6日 IM- 8:03:5e,弁0标* ,标布帙*美冬敷富期过标企厝A 美亭 IQi: p IKrrtt TttU;T_ZXBZJCCX(?i司代打”右6 Q公共少仃GH社:整切 28谷* 覆x区。积手口W4H九的 2仅分族W。京工统W O例T3C0口口& 行脸。器件d片2H

54、m#a= 杜在tr5期二七理贸 虫,提 秘羽 秘制逐 2皿次学校校区1 X1工* 1修房工-liras mttERW 纥区2旅SfGN 0表 IMi村“ 4UianJB货止以B曰0 H10 10 Y 侬 io ia i ,c in,*维3 37221 37222 JMIO snn no1停止停止部止停止停止U*Ej,M I C4C.t,ti4k _2叱 mjaia ia t ia10 10 ? I10 10 ? I ia ia 7 ia10 10 ? 13)10 10 T 1202OT16 仍I?班193n24znn停it再止 再止 再止 停止停itVm . di,D值岭SfffcW用*信fi

55、t工援1?帝关于 通出 Dif 上壮【夫算宵雷署 F.n_TCj;oc_yKL :#tifiKJ? 1 太m&t计*戚分女计 ll1 煽E段8Z 166.邠*doiursBioBMitsue切 16H12Baig月13曰加11邮5珈日如月1汨20H的月16BnxceISJOTl152SC31ZM517TO3JTOM2WCO2XXWcivraIO5ZO2以vnu,1457M0aIS312ITiaIX9SS4S也 8) 1XH.OMpirr划叫 AQ叫/ i 他 aP津KM第1.31 个MO,e4. ITU皿回:wt0皿|u.axl10Jt日日日日日日日*BSD 多口,如日日日日日日曰图:集成概况

56、总揽% * 琳| 更标】。项目开我113BS*零日中文6ft费由傅般&晚用户mo 乂删PMjcr2CM-07-UXOT-C5-125UStAVI5Cft5U:tftVI50ame xxh?vCTmraPtWJV5X0fl.07.:4XOT-C5-12SUStAVISOQ5U:tft-.150aAwnpaojifi2Cfia8C2S089JCCUSCAV16OAfiUSCAvlCOA空。Y8ZVzooe-io-212089X26Ms伏小8gu4小8叩工壮Pao Y2CM-:G*23MOT-C5-125USV:5Cft5USW.150ft我角”多口.果示:刘:011OL n to 4 M | 司

57、! QS图:集成信息展示3、解决各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 就可以使用网络上他有权使用的所有业务系统;并且可通过门户的展现方式实现 单点登录,个人可对账户密码信息进行维护。身份曾理皿吕M章夕依归图:身份认证状态查询II份自助第务原统.WcsrrtTy SftT SetvSESKA个心线时人一复* 电6njuptdcno装gw图:个人自助服务4、各部门基于统一的业务平台实现校务管理,并实现了事前计划、事中控 制、事后分析: 事前计划提醒:设定业务参数进行状态触发,提供事前预警,提升业务管 理的计划性 事中状态了解:提供自动化的判定,智能化的提供各类数据,以便业务人 员进行事务性的决策判断.原本需要行政工作人员查阅大量信息才能做出判断的 问题,系统能够自动、智能化的执行判定,并告知结果,以减轻行政人员以往查 阅、核实数据的工作量,大幅度的节约学校人力成本。 及时发现问题:各种通知机制帮助用户之间的协同,将业务过程异常情况 反馈到用户 规范管理过程:实时、透明的监控学校的各类业务过程,使得学校业务流 转的规范性大大提升,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明显减少. 事后分析:了解业务的总体进程与状态,了解业务的瓶颈,有助于业务的提升和改善. 20101180 星虹H页装的应用M4J&.1KB9 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