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于永正课例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3102389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评于永正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评于永正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评于永正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评于永正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于永正课例(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指向语用的学科规律。关于这一理念,于永正老师用五十年的教学积淀和思考,提炼成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 在祖父的园子一课,于老师巧妙开发课文语用资源,用课文教语文,教儿童的语文,用先学后教、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实现“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的语用目标,真可谓指引当下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典范课堂。一、交流预习,质疑问难明起点“尊重儿童”是于老师的核心教育观。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已有水平及存在困惑是将尊重儿童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之中。上课伊始,于老师用师生互问的方式,和学生交流

2、预习情况,确定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其难易程度,或是同伴互助解决,或是教师直接告知。而像“我在园子里瞎闹,为什么祖父不批评我?”这样关乎课文主旨的问题,则作为开启教学的钥匙,放置悬念,引发阅读期待。理解词语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头戏,于老师的提问从词语开始。于老师选择了“倭瓜”“谎花”这两个带有明显地方色彩,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语,通过追问式的对话,启发学生对“倭”的模糊认识,到准确理解“倭”是“海盗”之意,有方法、有层次地培养了高年级学生词语理解的精确度与敏锐度。二、关注细节,渗透文化教写字 写字是于老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节课于老师以“帽”“ 瞎”“ 抛”“ 韭”

3、四个生字作为检查重点,以学生默写,师生互评为教学路径,以“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作为评价标准,以关键笔画的点拨和教师范写作为指导方法。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明确“帽”字的正确写法,表现了鲜明的于氏风格,那就是深厚的文字学养与精心备课共生的教学精彩。“帽”字书写的秘密在于右上角的“冃”中间两横不能接到两边,这个被大多数老师忽略的细节恰恰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更是汉字文化的奥妙所在。于老师“帽”字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正确书写一个字,还在于通过字形了解字源与字义,还在于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提升学习汉字的敏感力,更在于彰显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音形义完美统一的文化魅力。一个“帽”字,于老师教出了汉语言文字

4、的特点,教出了识字的方法,教出了历史和文化。三、提取信息,层层递进学概括 概括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提出的阅读目标要求。于老师教学生学概括,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趣味横生,富有实效。他先是布置了“默读全文,当你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的学习任务。请学生走进文本,按要求提取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写在黑板上。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锻炼信息提取能力,并为下面的概括作铺垫。教学的第二步,于老师又一次提出上面的问题,同时增加难度:只用几个词来概括,引导学生尝试按类别概括为“人物、动物、植物”,再高度凝练成“事物”。这一设计的精妙在于,为学生由提取具体信息到概括抽象类别

5、的过程搭建了学习的支架和梯度。教学的第三步,于老师用对话的方式从“事物”再一次具体到“人物、动物、植物”,更具体到植物有哪些?动物有哪些?这样指导学生在走进、跳出再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巩固概括出来的句式,并进行了“先概况后具体”的表达训练,可谓“一石三鸟”,一举数得。 四、用心读文,聚焦语段悟情感 于老师将以上的阅读环节定位为“用眼看”,接下来,他带领学生用心读课文,读出了两层意蕴。首先他提出学习任务:“再次默读全文,当我们用心去看的时候,又看到了什么?文字背后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为学生提供了钻研文本、加深理解的学习空间。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于老师选择有价值的词语,请学

6、生写在黑板上。这一次写的词语不是从课文中直接提取的,而是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的感受,是学生自己的语言。于老师适时的点拨则直指最重要的阅读方法,那就是读书“要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于老师引领学生用自读、交流和提升的方式读出了祖父的宽容和作者的可爱,读出了文章的主旨,学会了用心阅读的方法。其次,于老师以深厚的文本细读功力,引导学生读出文中藏着的“趣”。童趣是本文最显著的文本的特征和最富魅力的言语风格。这一准确凝练的教学切入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明晰了阅读的方向,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祖父的依恋,对童年的怀念,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学价值,并

7、为朗读表达奠定了感情基调,这种深入浅出,以简驭繁的教学智慧令人拍案叫绝。接下来,于老师聚焦“铲地”段落具体感悟“趣”,用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师生共读的方式,抓住最能体现出“趣”同时又很难读的祖孙对话进行重点指导,用表情朗读突破难点,教学生读出人物形象,读出童真童趣,学会朗读对话的方法。五、读写迁移,明确要点练表达 由读出“童趣”到写出“童趣”,充分体现了于老师鲜明的读写结合意识与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在此环节中,于老师运用了两个教学策略,一是明确练笔的两个要点:选有趣的事,写出有趣的对话。记叙文写作有许多要求,选材与人物对话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于老师巧妙挖掘文本的示范资源

8、,引导学生模仿相关段落学习写趣事,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自主理解与实践运用。二是于老师事先写了两件趣事,也就是他最喜欢写的“下水文”,在学生读完自己的练笔后,投影出来和学生分享,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于老师在课后的报告中说:“我教语文没有别的办法,就是示范。和学生一起写字,一起读书,学习一起写文章。”我想,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好的方法。只有老师善于运用语言文字,才有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看似普通的道理,却是语文教学颠扑不破的规律。 周一贯先生曾将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概括为“简朴”“简约朴实”,我深以为是。结合本课而言,“简洁而能得其要”就是能从课文中提炼出既符合文本特点,又适应学生需要的语用资源;“朴素而能实其质”就是在教学中用“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简单而又有效的语文手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现“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的语文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