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科室结直肠外科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100473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报送科室结直肠外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报送科室结直肠外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报送科室结直肠外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报送科室结直肠外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送科室结直肠外科(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报送科室:结直肠外科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信息: 2016年10月17日 共47篇1、金陵术治疗成人巨结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探讨金陵术治疗成人巨结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接受金陵术治疗的125例成人巨结肠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巨结肠均经CT或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及病理检查等证实。分析对比手术前后的腹部症状、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和Wexner便秘评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排粪造影情况(评估内容包括直肠前突、黏膜脱重、黏膜内套叠、会阴下垂等)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5例患者男69

2、例,女56例,年龄1875(412155)岁;病程(1327726)月。金陵术后第1、3、6和12月全组患者的随访率分别为944(118125)、920(115125)、896(112125)和880(110125)。腹胀和腹痛症状发生率术前分别为100(125125)和824(103125),术后持续降低,至术后第12月时,腹胀和腹痛发生率分别为73(8110)和209(23110)。术后1、3、6和12月Wexner 便秘评分分别为8729、7228、6722和6316,明显优于术前的21472(P 001)。GIQLI评分术前为516119,虽然术后1月时的评分47355低于术前(P 0

3、05),但术后3、6和12月时的评分已高于术前,分别为68980、96582和103286(P 001)。术后第3、6和12月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异常率分别为704(81115)、482(54112)和273(30110),显著低于术前的912(114125)(P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6(37125),其中手术部位感染5例(40),腹腔出血2例(16),吻合口瘘8例(64,其中1例因严重腹腔感染而死亡),尿潴留4例(32),便秘复发3例(24,但无巨结肠复发),小肠梗阻11例(88),吻合口狭窄2例(16),术后早期难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2例(16,行粪便涂片和培养确诊,均死亡)。结论

4、金陵术是治疗成人巨结肠症安全而有效的术式。作 者权斌(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 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陈启仪(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姜军(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倪玲(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唐蓉蓉(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黄裕(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史益凡(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李宁(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刊 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年19卷07期763-768页关键词成人巨结

5、肠金陵术术后并发症长期随访Adult Hirschsprung DiseaseJinling procedur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Long-term follow-up2、基于原发瘤部位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模式分析目的:探讨不同原发部位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远处转移模式的差异,为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后随访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9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癌(274例,包括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左

6、半结肠癌(243例,包括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癌(387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总体远处转移率及肝、肺、腹膜等器官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全组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4122)月,其中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9(5119)月、39(6122)月和36(512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13)。全组术后单纯局部复发44例(49),单纯远处转移137例(152),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30例(33)。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术后总体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235(91387)和173(42243)比120(33274),P 0000。直肠癌肺转移率明显高于左

7、半和右半结肠癌93(36387)比45(11243)和26(7274), P 0001。而3组患者肝转移率和腹膜转移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0130, P 0858)。结论肿瘤部位可能成为结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案和个体化随访策略的一个参考。对于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征可以适当放宽;对于直肠癌的术后随访,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更为频繁。作 者张健(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韩广森(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蒋志强(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王道海(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刊 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年1

8、9卷07期780-784页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部位远处转移转移模式Colorectal neoplasmsPrimary tumor siteTumor metastasis,distalMetastatic pattern3、结直肠癌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结直肠癌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在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针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2。据赫捷院士团队近期的报道,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5位,2015年新发病例376万例,死亡191万例,防治任务艰巨3。贫血是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其在实体肿瘤

9、中的发生率约为404。对于结直肠癌患者,3050在确诊时就已经合并贫血;而结肠癌患者贫血的发生率约为442,其中右半结肠癌的比例更高(672)5-6。结直肠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可能与肿瘤大小、表面溃疡面积、肿瘤T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肠梗阻等因素有关7。这些危险因素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由于结肠腔宽大、出血缓慢、血液与粪便均匀混合及粪便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较长等原因,患者仅表现为粪便颜色深暗,不易察觉。因此,结直肠癌相关性贫血是结直肠癌诊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临床上应加强对结直肠癌相关性贫血的病因及其对患者影响的认识,并应采取积极且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作 者赵禹博(150086,哈尔滨医科大

10、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王锡山(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刊 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年19卷07期827-829页4、3D腹腔镜在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篇首: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被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然而,由于传统(2D)腹腔镜成像缺乏纵深感,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和术中副损伤的可能,影响了手术效果。为克服这些不足,3D腹腔镜系统应运而生。本研究通过分析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作 者宫子建(吉林大学中口联谊医院胃肠结

11、直肠肛门外科,长春,130033);马淑荣(吉林大学中口联谊医院内镜中心,长春,130033);吉国锋(吉林大学中口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长春,130033);汲崇德(吉林大学中口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长春,130033);崔晓峰(吉林大学中口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长春,130033);刊 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年31卷06期506-507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5、结肠镜钛夹夹闭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篇首:吻合口m血是大肠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结肠镜在吻合口出血的治疗中是

12、肛肠外科医生极其重要的T具。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年来使用结肠镜下钛夹夹闭方式处理大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作 者史晓辉(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赵权权(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于恩达(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傅传刚(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王颢(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王汉涛(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徐晓东(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刊 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年3

13、1卷06期511-512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6、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和病理研究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临床安全性,并总结制备完整结肠系膜病理大切片的经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右半结肠癌病例85例,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2组,分别进行CME(CME组,39例)和常规根治手术(对照组,46例).对术后标本进行淋巴结清扫和结肠系膜切除情况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x2检验对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

14、比较.收集CME手术后切除标本进行完整结肠系膜病理组织大切片的制作并进行相应的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ME组清扫的总淋巴结数目多(26.81.9)枚比(23.23.4)枚,t=4.261,P =0.000,、期淋巴结数目多(25.83.6)枚比(18.24.5)枚,(26.87.7)枚比(24.96.2)枚,t=8.776、2.802,P=0.000,阳性淋巴结数目多4(7)比1.5(2),P=0.032.CME组与对照组相比,系膜面积更大(15 5551 263)mm2比(12 4931 002)mm2,t=12.456,P=0.000,血管高位结扎点距肠壁的垂直距离和距肿瘤中

15、心的最短距离更长(9217)mm比(7410)mm,(11622) mm比(8211)mm,t=8.132、9.295,P=0.000.手术安全性指标2组无明显差异.应用CME标本成功制成了完整结肠系膜病理大切片,与常规切片相比可以从整体上观察结肠癌转移灶在结肠系膜内的方位及其与肿瘤原发灶和结肠壁的关系,可以准确地观察手术切缘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直接浸润,并且可以发现脉管内癌栓和微浸润等情况.结论 CME较常规根治术可以切除更多的系膜,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良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制作结肠癌完整系膜病理大切片并进行相应病理观察是可行的,在观察环周切缘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立体性.

16、作 者杨盈赤(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今(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金岚(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赵晓牧(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吴国聪(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康里(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忠涛(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

17、医院普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刊 名中华外科杂志2016年54卷01期25-29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关键词结肠肿瘤结肠切除术病理学,外科Colonic neoplasmsColectomyPathology,surgical7、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许多结直肠专科医师认为其应作为结肠癌手术的规范加以推广.但是,我们回顾有关CME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现其在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扩大淋巴结清扫可能带来的风险及肿

18、瘤学获益等方面均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CME原则是否能达到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一样的接受程度,取决于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明确其手术安全性及肿瘤学优势.作 者肖毅(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徐徕(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陆君阳(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刊 名中华外科杂志2016年54卷06期408-412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关键词结肠肿瘤外科手术淋巴结切除术Colonic neoplasmsSurgical proce

19、dures,operativeLymph node excision8、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预后因素分析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I-SSI)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治疗的连续238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21例,女性964例,平均年龄(5913)岁.针对可能与I-SSI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SSI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I-SSI的发生率为3.23 (77/23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OR

20、=1.087,95 CI:1.023 1.155,P=0.007)、手术时间(OR=1.007,95 CI:1.0021.012,P=0.006)、术前放化疗(OR=2.434,95 CI:1.099 5.393,P=0.028)及联合器官切除(OR=2.596,95 CI:1.060 6.357,P=0.037)是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独立预后因素,腹腔镜手术是独立保护性预后因素(OR=0.386,95 CI:0.170 0.877,P=0.023).结论 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前放化疗及联合器官切除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I-SSI的独立预后因素,对具有上述预后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该加强围手术期的

21、个体化干预;而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I-SSI的发生.作 者郑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介入科);池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350001);林惠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350001);卢星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350001);黄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350001);蒋伟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350001);徐宗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350001);黄胜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350001);孙艳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

22、州,350001);刊 名中华外科杂志2016年54卷06期424-428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伤口感染因素分析,统计学Colorectal neoplasmsSurgical wound infection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9、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初步经验目的 探讨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104例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接受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2例,女性42例,年龄21 87岁,平均年龄(61

23、12)岁.恶性肿瘤85例,良性疾病19例.全部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以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对经腹直肠癌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4种超过5例的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5例(4.8)患者中转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其余99例均成功完成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术35例,平均手术时间(19157) min,平均出血量(11272)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4.61.1)枚.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9例,平均手术时间(22654) min,平均出血量(19495)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4.11.5)枚.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6例,平均手术

24、时间(22262) min,平均出血量(14268)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5.42.4)枚.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平均手术时间(15932) min,平均出血量(9433)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91.5)个.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7 (2/7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 (6/74).结论 通过严格的患者选择,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师实施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是安全的.作 者吴硕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沈阳,110004);韩金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沈阳,110004);刊 名中华外科杂志2016年54卷06期429-433页英文期刊名

25、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结直肠外科手术结直肠肿瘤LaparoscopyColorectal surgeryColorectal neoplasms10、直肠癌穿孔高位肠瘘营养支持一例患者,男,70岁,身高175 cm,体重60 kg,以“急性腹痛腹肌强直直肠癌穿孔,咳嗽、气促”为主诉于2012年6月14日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患者36 h前因腹痛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诊断“直肠癌穿孔”,行“直肠癌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5h前因低氧血症,转诊我重症医学科。查体:近3个月来食欲无明显变化,体重下降约2 kg。查体:体温:36.4,心率:100次

26、min,呼吸:23次min,血压:15269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胃肠减压4 h约220 ml,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稍膨隆,软,腹部正中可见一长约20 cm手术瘢痕。腹腔各引流管少量淡黄色清亮液体。乙状结肠造瘘口黏膜红润,未见排泄物。腹部除手术切口外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未闻及明显肠鸣音。诊断:(1)直肠癌并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直肠癌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后;(2)肺部感染;(3)高位小肠切口瘘。辅助血液学检查:白细胞:10.23109L,中性粒细胞:94.04,降钙素原:30.81gL,白蛋白:21.6 gL,前白蛋白:11

27、5 mgL,葡萄糖:7 mmolL,肺部CT:双肺炎症。 NRS2002风险筛查5分,SGA营养评估:中度营养不良。入科后予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处理。因患者胃潴留量较多,继续胃肠减压,予全肠外营养(TPN)(6270 kJ),促胃肠动力。治疗第6天患者发热,体温最高38.2,感腹胀,查体胃肠减压量少,手术切口较前红肿,肠鸣音4次min,造瘘口可见少量排泄物,予拔除鼻胃管,清流质饮食(少量米汤),仍以肠外营养( PN)为主(6270 kJ),继续促胃肠动力。治疗第12天患者腹胀较前明显,感恶心,仍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8.5,查体腹稍膨隆,各引流管引流少量淡黄色液体,挤压手术切口可见少量淡黄色

28、液体溢出,肠鸣音弱,1次min,造瘘口可见排泄物量约180 ml,予禁食、胃肠减压,TPN(6270 kJ),抑制消化液分泌、保护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整促胃肠动力药物。切口分泌物送检示粪肠球菌感染,予拆除皮钉,加强换药,调整抗生素。治疗第17天,患者仍腹胀,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8.3,查体腹膨隆,挤压手术切口可见少量淡绿色液体溢出,肠鸣音23次min,造瘘口可见排遗量约5 ml,考虑小肠切口瘘可能,经胃管行泛影葡胺造影诊断小肠切口瘘(瘘口较小位于空肠近端),遂完全敞开手术切口,在肠瘘的近端放置一个引流管引流肠液,调整抗生素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继续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抑制消化液分泌, TP

29、N (8360 kJ )、保护肠道黏膜。随着治疗的进展,该患者谷氨酰转肽酶逐渐升高,考虑长时间肠外营养引起的胆汁淤积。此时患者自觉腹胀较前有所减轻,生命征平稳,肠鸣音约2次min,胃肠减压量少,瘘口引流量约120 ml,予拔除胃管,经肠瘘的远端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1周后肠瘘引流量没有明显增加,为充分利用整个消化道,分别经口及经瘘口给予肠内营养,成分以短肽型肠内营养为主,量从250 ml 逐渐增至1800 ml。营养治疗过程中,该患者前白蛋白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平稳,胆汁淤积症状得到缓解,同时全身炎症状态也得到了控制,患者于2012年8月10日出院。患者又于2012年9月12日在我院外科行

30、“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造口闭合小肠内排列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作 者陈冬梅(350001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营养科,重症医学科);翁钦永(350001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营养科,重症医学科);刊 名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96卷34期2760-2760页11、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目的 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阅片的133例结直肠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

31、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33例中69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64例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未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更易发生神经侵犯(20.29比3.13)和脉管侵犯(36.23比3.13),肿瘤浸润深度更深(浆膜外:1.45比0),肿瘤分化更低(低分化:26.09比14.06),死亡(11.59比1.56)及远处转移比例(17.39比4.69)更高(均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不同淋巴结N分期(N0、N1a、N1b、N2a、N2b)在神经侵犯、脉管侵犯、环周切缘、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死亡及远处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检出淋巴结数目1

32、2个的患者与检出淋巴结数目12个的患者各临床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及其分期与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死亡及远处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淋巴结数目 12个或12个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无关.作 者赵晓丽(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头颈部分子病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徐仟(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头颈部分子病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张勇(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头颈部分子病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邢莉(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头颈部分子病理诊

33、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刘红刚(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头颈部分子病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金玉兰(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头颈部分子病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刊 名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96卷32期2583-2587页英文期刊名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学,临床预后Colorectal neoplasmsAdenocarcinomaLymph node metastasesPathology,clinicalPrognosis12、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规范与认识进

34、展UC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我国 UC 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的趋势。尽管大多数 UC 患者通过内科治疗有效,但仍有约2030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作 者吴斌(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刊 名中华消化杂志2016年36卷07期458-460页13、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腹腔脱落细胞的影响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腹腔脱落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

35、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以及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细胞检出情况.结果 (1)应激反应:观察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等应激指标(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425.49比271.8333.28,0.28 0.05比0.410.07,321.7226.39比362.0935.16,53.764.38比68.236.29,P0.05或P0.01);(2)脱落细胞:观察组患者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细胞检出率以及癌胚抗原(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00比31.67,(5.280.86) g/L

36、比(9.371.26) g/L,(68.159.48) U/L比(117.5916.24)U/L,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有助于缓解应激反应,减少脱落细胞形成,提高治疗效果.作 者程勇(430014,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刘磊(430014,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王向阳(430014,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王辉(430014,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2期377-379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Colon cancerLaparos

37、copic surgeryStress reaction14、Luminex技术筛选结直肠癌外周血微小RNA指纹图谱的研究目的 应用Luminex技术筛选结直肠癌外周血微小RNA(miRNA,miR)指纹图谱.方法 收集70例结直肠癌患者、60例对照健康人和20例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清,提取RNA,应用Luminex技术筛选结直肠癌外周血5种miRNA指纹图谱,并分析结直肠癌特征性mi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筛选出结直肠癌特征性miRNA 2种,分别为miR-29a和miR-92a,两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度一致,术后血清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二者术前术后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

38、miR-29a:3.01和2.05.miR-92a:4.09和2.01,Z值分别为-5.77、-3.51、-3.30,P0.01),且均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x2值分别为37.686、37.686、7.504、40.519、43.636,P0.05),miR-29a和miR-92a高表达的患者预后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为41个月,显著短于正常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结直肠癌特征性miRNA指纹图谱能够反映结直肠癌进展和评估预后.作 者傅天啸(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杭州,310053);付永清(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

39、床医学院普外科,杭州,310053);刘翔(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研究所,杭州,310022);凌志强(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研究所,杭州,310022);华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杭州,310053);裘华森(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杭州,310053);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3期564-566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小RNA诊断预后Colorectal cancerMicroRNADiagnosisPrognosis15、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基因在结肠癌组

40、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 观察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FAM96B)在86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6例结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6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FAM96B mRNA及蛋白表达分布.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86例结肠癌组织中,FAM96B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540.20比0.630.10,P0.05).FAM96B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样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的

41、FAM96B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然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FAM96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且FAM96B在结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67/86)和29.1(25/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M96B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作 者蔡逊(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武汉,430070);马丹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武汉,430070);张智勇(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武汉,

42、430070);金炜东(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武汉,430070);田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武汉,430030);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3期567-570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关键词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结肠癌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96,member BColon cancer16、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对1整合素表达及裸鼠体内肝转移的影响目的 观察结肠癌SW480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对1整合素表达及裸鼠体内肝转移的影

43、响.方法 用10 g/L转化生长因子-1(TGF-1)诱导72 h后检测SW480细胞发生EM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EMT前后SW480细胞1整合素mRNA表达.裸鼠开腹于脾脏被膜下注射SW480细胞建立体内肝转移模型,30 d后处死裸鼠,计算肝转移癌的数量、大小及重量.结果 EMT后SW480细胞1整合素mRNA表达较EMT前明显增强(t=3.764.P0.05);EMT后结肠癌细胞裸鼠体内肝转移的数量为(9.921.44)个/只、体积为(33.820.33) mm3/只、重量为(0.231 5 0.0046)g/只,均较EMT前肝转移的数量为(4.440

44、.96)个/只、体积为(16.640.61) mm3/只、重量为(0.118 30.003 7)g/只明显增高(P0.05).结论 结肠癌细胞发生EMT后1整合素表达升高,体内肝转移能力增强.作 者郑淑龙(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高军(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高品(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纪奕顺(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吕春龙(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张敏(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3期571-573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

45、mental Surgery关键词结肠癌上皮-间充质转化1整合素肝转移17、多效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比较目的 对比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多效生长因子(PTN)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将此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招入的志愿者共7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取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TN mRNA及其组织内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PTNmRNA表达阳性率为66.25 (53/80),PT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75 (47/80),对照组PTN mRNA表达阳性率为32.05 (25/7

46、8),PT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51 (16/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N mRNA和PTN蛋白表达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无明显相关,同患者的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内PTN mRNA及PTN蛋白呈高表达状态,可能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作 者谢晓(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河南,473006);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3期581-583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关键词多效生长因子结直肠癌基因表达Elect

47、roscopic growth factorColorectal cancerGene expression18、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在人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对HCT116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PRDX2)蛋白在结直肠癌、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关系;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特异性沉默PRDX2基因的表达,观察沉默PRDX2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PRDX2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构建稳定沉默PRDX2细胞株,设立阴性对照

48、组(shControl)和沉默PRDX2实验组(shPRDX2-F3),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体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Slug蛋白表达.结果 PRDX2蛋白在结直肠癌、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减低(P0.01).其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P0.01)、肿瘤分化程度(P0.01)有关,PRDX2蛋白阳性表达者生存率(71.9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6.28,P0.

49、05).沉默PRDX2基因后能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生长;PRDX2沉默后HCT 116细胞克隆数量(69.535.20)个少于空载对照组(98.3310.69)个,P0.05;沉默PRDX2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且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PRDX2蛋白表达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关.沉默PRDX2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促进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转录因子Snail、Slug表达有关.作 者陈德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普外科,泉州,362000);周艳峰(福建医科大

50、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福州,350004);许荣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普外科,泉州,362000);王青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普外科,泉州,362000);洪成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普外科,泉州,362000);洪志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普外科,泉州,362000);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3期584-587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关键词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蛋白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增殖转移Peroxiredoxin 2 proteinColorectal cancerTis

51、sue chipProliferationMigration19、WEE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 探讨WEE1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4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和102例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标本中的WEE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基因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结果 WEE1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392及0.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也显示,WEE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2.9(54/1

52、02),WEE1基因表达上调与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P0.05)及TNM分期(P0.05)密切相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WEE1高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WEE1低表达组(50.65.6)、(65.62.5)个月,P0.05.结论 WEE1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为高表达,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作 者戈小川(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220);吴帆(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220);薛福龙(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220);刘建伟(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53、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220);王百林(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220);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3期600-603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关键词WEE1结直肠癌预后WEE1Colorectal cancerPrognosis20、慢传输便秘患者结肠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目的 观察慢传输型便秘型(STC)患者与正常人结肠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以及质谱鉴定方法,对5例STC患者与5例正常人结肠组织蛋白质

54、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平均胶蛋白斑点数为239个,STC组平均胶蛋白斑点数为215个,与正常对照组平均胶匹配点数为197个,匹配率为82,有14个蛋白质点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倍数 10,P0.05),其中有12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明显上调,有2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明显下调.结论 STC患者与正常人结肠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STC的发病机制.作 者刘韦成(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万松林(43

55、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张秋雷(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张廷涛(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任相海(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

56、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丁召(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郑科炎(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秦前波(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

57、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李颀(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刊 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33卷03期607-610页英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关键词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慢传输型便秘Proteomics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Slow transit

58、constipation21、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摘要】 目的观察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进行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观察组术中增加无瘤技术的使用。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两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术后1年内随访了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

59、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两组术后感染、肠梗阻及尿潴留的比例相当(P0.05),观察组切口种植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生存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5)。结论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并降低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 无瘤术; 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 复发率; 生存率; 【基金】 常熟市卫生局立项资助课题,编号:csws201319【作者】 彭逸潮; 【机构】 普宁市人民医院普外区; 22、根治术前辅助放疗对直肠癌

60、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根治术前辅助放疗对直肠癌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直肠癌根治术前进行辅助放疗,对照组直接行直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随访,比较两组1年、2年远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RR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9.441.55)d显著较短于对照组

61、(P0.05);观察组保肛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89%、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36.11%(P0.05),观察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89%、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9.44%、63.89%(P0.05)。结论根治术前辅助放疗可显著提高直肠癌患者手术疗效,且对患者预后有更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保肛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关键词】 辅助放疗; 根治术; 直肠癌; 疗效; 预后【作者】 郑伟; 康静波; 温居一; 张新红; 张夕凉; 【机构】 北京

62、海军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 北京海军总医院普通外科; 23、祛瘀解毒方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3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祛瘀解毒方持续口服,加卡培他滨小剂量500mg,2次/d持续治疗。连续服用4周为1个化疗周期,可连续多程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可休息1周再进入下一周期治疗。化疗直至患者自愿退出、不能耐受或死亡。对至少接受过2个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价按RECIST1.1标准、总生存期、生活质量评分(FACT-C V4.0)标准评估。不良反应按NCI CTC3.0标准评估。结果 2月后疗效评估,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0/23),部分缓解(PR)4例(17.4%,4/23),疾病稳定13例(56.5%13/23),疾病控制率为73.9%(17/23),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身体状况、情绪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