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三首教学设计陈丽蓉编写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30968133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渔歌三首教学设计陈丽蓉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渔歌三首教学设计陈丽蓉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渔歌三首教学设计陈丽蓉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渔歌三首教学设计陈丽蓉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歌三首教学设计陈丽蓉编写(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渔歌三首 教学设计 陈丽蓉 编写渔歌三首【教学目标】1、背诵渔歌三首,理解诗歌的主题。2、掌握通过比较来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质朴风格、清新气息的词风。2、了解作者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3、在比较中鉴赏诗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纵情山水间是历代许多文人们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柳宗元和张志和来体验一下当渔翁的感受。柳宗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家。对张志和,我们不大熟悉。他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绝意仕途,隐居江湖。张志和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均被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首“风流千古”,自号

2、“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也得以千古风流。“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西南。西吴记:“湖州磁湖镇道士矶,即张志和所云西塞山前。”白鹭,嘴直而尖,颈长之鸟。鳜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名,口大鳞细,肉鲜美。箬笠,用竹篾或箬叶编成的斗笠。二、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渔歌三首,教师正音。汲 欸 鳜 箬笠 徜徉 脊骨2、教师配音范读课文。3、学生自由朗读渔翁和渔父,并且背诵。4、思考:A.渔翁和渔父中作者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渔翁中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渔父中作者描绘了从容自适的渔父,还描绘了一幅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B.渔翁是以什么顺序写

3、的?请从诗中找出相应语句映证你的观点。时间顺序。夜,晓,日出。C.渔父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写了青山,写了绿水,写了渔舟、桃花、白鹭、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有静有动,有时间有空间,还写了一个从容自适、悠然脱俗的渔父。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三、深入体验。1、渔翁和渔父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渔翁第一句诗中的“清”字写出了湘水的特点清澈。第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

4、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个具有闲情雅趣、从容自适、淳古淡泊、悠然脱俗、襟抱别具的隐者形象,诗的画面可谓是色彩丰富、色泽鲜明,线条柔和,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清丽秀润、自然纯美、诗意盎然,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最主要的是写出了一个归隐渔父或者是渔父式的文人所追求的恬谈闲适的意趣。四、教师总结:1、内容总结:这首诗起句以“西塞山前”确定描写的地点,用“白鹭飞”三字振起词意,使山之静和鹭之飞形成对照映衬。“桃花”

5、点明了季节。桃花开时,流水正涨,当是鱼汛来临。“鳜鱼肥”印证了这一点,使之具体化。鹭在飞,花在放,水在流,鱼在自由地嬉戏,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新鲜、清丽、秀润。于是,“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父也被吸引而至。渔父何以要披蓑戴笠呢?这是因为此时“斜风”刮起,“细雨”飘洒。任其“斜风细雨”,仍是悠然惬意。“不须归”三字是全词的结语,也是点睛之笔。2、写法总结:词人以水墨画的笔法,大笔泼墨,画出了一个在青山绿水、鹭白桃红、斜风细雨的背景下,身着箬笠蓑衣而悠然独钓的渔父。而这幅动人的“烟波垂钓图”,正透现出自号为“烟波钓徒”词人的胸中丘壑。所以说,词中描绘的渔父形象,实为词人的自我写照。张志和不满于官场的浑浊

6、,绝意仕途,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过着长期的隐逸生活,寄情愫于大自然。3、意境总结:苏轼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指出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问的静止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既是词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不须归”三字意味深长,其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其乐享无拘束生活以终老之心,尽包容于内。而这又体现了禅学之士所追求的自然、闲适和旷达。4、词风总结:此词除了具有源自民间文学的质朴风格、清新气息外,还融和着飘逸的禅趣,恬

7、淡的禅怡,有着无穷的诱人魅力。五、整理回顾,拓展提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2、谈谈这两首诗有何异同。六、布置作业:1、背诵渔歌三首2、任选渔翁或渔父,把它改写成400字左右的散文,下节课交流。【教学建议】(第2课时)1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2作者简介。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3理解诗歌:(1)内容梳理:渔舟唱晚通过写渔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人与环境的忧思。(2)结构梳理:渔舟唱晚描绘美丽自然交代渔人处境眷恋昔日渔歌警示世人(3) 特点总结:渔舟唱晚以画作喻,构思全篇,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4 逐段分析。(1)学生自己朗读一遍。(2)分段

8、欣赏a.欣赏第一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b.欣赏第二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c.欣赏第三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d.欣赏第四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4完整欣赏。听配乐朗诵;再指一个学生朗诵。5. 拓展比较渔舟唱晚渔翁和渔父三首诗的内容和写法上异同。(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课文中涉及的图片、作者图像等。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文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1诗文的朗读录音带。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遣词造句的优美,激起学生较快进入情境。3课堂需要合作讨论的问题。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诗文的含义及意境,从而深入理解诗文的审美特质。4补充注释及文学常识简介。课件

9、使用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教学资料要求:1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渔翁作于柳宗元被贬于永州之时。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官柳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代词人。张志和肃宗时因事被贬,后遇赦放还,绝意仕途,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渔父是诗人在今浙江湖州西南垂钓时妙手偶得的作品,表现了诗人隐世的孤傲

10、情操。姜耕玉,当代诗人。 1947年生,江苏苏州人。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提出红楼梦“多重主题”说、“情节主体”说,并对文艺“主题”说提出质疑;90年代发表中国艺术创造“三圆”论与“一”论,并提出“新诗形式重建”等主张。著有红楼艺境探奇艺术与美跨世纪中国诗歌描述艺术辩证法,诗集有我那一片月影雪亮的风,编著有92华文诗精选20世纪汉语诗选等。2相关的文学常识介绍。3评析资料 渔翁课文简析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

11、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流露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

12、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脱俗的感觉,似乎象征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的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个渔翁。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

13、。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周啸天文,引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渔父课文简析前两句写山水风光之美。“西塞山”和“白鹭”是远景,“桃花”“流水”是近景,鳜鱼的肥美则是出于想象。鹭飞、花落、水流、鱼戏,景物活泼、新鲜,语言清丽。渔父为眼前的景色所陶醉,激起了在秀丽的山水间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趣,因此引出后三句对垂钓之乐的描写。“青箬笠,绿蓑衣”,写渔父的装束。“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渔父垂钓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不须归”,正见渔父对山水风光和闲适的垂钓生活陶醉之深。明丽的景物也因笼罩上“斜风细雨”而显得迷蒙淡雅,别有一番意趣。词中的渔父不是在江上辛勤劳动的渔民,而是浪迹江湖、寄情山水的隐士,词表现的是隐士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