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0967997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标准一、 概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至少有20%的育龄期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病症, 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真实发病率。本病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或阴道不规那么流血为主要病症,属中医学癥瘕、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病的范畴。二、 中医辨证标准(一) 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脉濡细、沉弦或细涩。2.阴虚火旺型: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乳头痒,或刺痛

2、,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3.肝郁脾虚型:月经正常或经行后期,量多如崩,小腹有下坠感、大便德薄,经后带下多清稀,舌质淡白或苔薄白,脉濡细或细弦。(二) 中医诊断表述1.气滞血瘀证主症: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次症:(1)乳房胀痛;(2)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3)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4)脉濡细、沉弦或细涩。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2.阴虚火旺证主症: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次症:1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2)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3)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

3、4)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5)脉弦细或细数。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3.肝郁脾虚证主症:月经正常或经行后期,量多如崩。次症:(1)小腹有下坠感、大便德薄;(2)经后带下多清稀;(3)舌质淡白或苔薄白;(4)脉濡细或细弦。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三) 中医鉴别诊断1. 与妊娠鉴别:妊娠时有停经史,早孕反响,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质软囊性感;与盆腔肿块不同,借助妇科检查、妊娠试验、B超检查等可明确诊断。2. 与癃闭鉴别:癃闭是指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得溺出的疾病。虽有小腹膨隆、胀、满、痛等病症,但导尿后诸证便可消失。B超检查两者显示不同的声像图,可资鉴别。

4、三、 西医诊断 (一) 临床诊断1.病症:多无明显病症,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病症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大小、书目关系不大。常见病症有: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病症,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那么阴道流血等。 2腹部包块: 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子宫粘膜下肌瘤由宫腔向外排出时也可引起腹痛。5压迫病症: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

5、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那么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阻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 继发性贫血:假设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病症。(8) 其他:常见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经期加重等。二西医分型1.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 2、浆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开展,并突出于子宫外表,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3、

6、粘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 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病症,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二) 西医诊断格式:子宫肌瘤 粘膜下(三) 西医鉴别诊断1、妊娠子宫子宫肌瘤并发囊性变时,易误诊为妊娠子宫;而妊娠子宫,特别是40岁以上高龄孕妇,或过期流产而有流血者,也可能误诊为子宫肌瘤。临床上遇见育龄妇女而有停经

7、史者,应首先想到妊娠之可能,经B型超声检查或hCG测定不难确诊,必要时应刮宫加以鉴别。要特别注意肌瘤合并妊娠,此时,子宫较停经月份为大,外形多不规那么,质地较硬,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确诊。 2、卵巢肿瘤实性卵巢肿瘤可能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反之,浆膜下肌瘤囊性变也常误诊为卵巢囊肿,当卵巢肿瘤与子宫有粘连时鉴别更为困难,可作B型超声检查,有时需在剖腹探查时方能最后确诊。 3、子宫肌腺瘤临床上也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及子宫增大,与子宫肌瘤明显不同处在于以痛经为主要病症,也常遇到痛经不明显者而诊断为子宫肌瘤。检查时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且有经期增大而经后缩小的特征。 4、其他 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炎性包块、子宫

8、畸形等,可根据病史、体征以及B型超声检查鉴别。四、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症以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全面考虑。(一) 一般处理注重调节情绪,防止大怒大悲、多思多虑,应尽量做到知足常乐,性格开朗、豁达,防止过度劳累,这样五脏调和,气行疏畅,气行那么血和,气血和那么百病不生。另外,患者应注重节制房事,以防损伤肾气,加重病情。更应注重房事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以防止外邪内侵,入里化热,凝滞气血,加重病情。(二) 中医治疗1. 中医内治法(1) 中药辨证治疗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15g 茯苓10g 丹皮15g 桃仁9g 赤芍20g 当归15g 用法:

9、中药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阴虚火旺证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散结方药:保阴煎加减生地15g 熟地15g 白芍10g 山药15g川断20g 黄柏15g 麦冬15g 赤芍10g 炙甘草10g用法: 中药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肝郁脾虚型证治法:疏肝解郁,扶正消癥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陈皮15g 柴胡15g 川芎9g 香附12g枳实9g 白芍10g 赤芍10g 甘草10g用法: 中药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2) 中成药辨证使用气滞血瘀证:桂枝茯苓丸 6粒,口服,一日3次;宫瘤清胶囊 3粒,口服,一日3次,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阴虚火旺证:月经过多或淋漓下血不止者,可口服云南白药以化瘀止血,血止后口服知柏

10、地黄丸调理,8粒,一日3次。肝郁脾虚型证:香砂六君子丸 6g,口服,一日3次,同时服用逍遥丸15丸,口服,一日2次。2.中医外治法1灌肠法灌肠治疗湿热型包块,用柴胡20g、蒲公英15g、败酱草20g、白芍15g。血瘀痰阻型包块加莪术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寒凝气滞型去蒲公英败酱草,加官桂10g,乌药6g。中药农煎100ml,保存灌肠,每日1次,连续15次为一疗程。2针刺疗法 取关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留针10-20分钟,不直刺包块部位,不在经期进展。(三) 西医治疗1. 随访观察:无病症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的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或逐渐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

11、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一般应用长效制剂,每月皮下注射1次,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每次3.75mg,或戈舍瑞林每次3.6mg,应用于缩小肌瘤以利于妊娠,或术前控制病症,或术前应用缩小肌瘤,或对近绝经妇女,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3. 其他药物:米非司酮,日量12.5mg口服,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4. 手术治疗:(1) 手术适应症:月经过多导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有膀胱、直肠压迫病症;能确定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肌瘤生长较快,疑心恶变者。(2) 手术方式: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五、 辅助检查(1)血、尿、便常规化验。(2

12、)心、肝、肾功能检查。(3)妇科B超或CT检测(4)血浆中NK细胞活性(5)血浆FSH、LH、E2、P、T。六、 疗效判定标准1. 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病症消失;2. 有效:临床病症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2以上;3. 显效:病症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者,或停药以后肌瘤稳定,病症消失,持续半年以上4. 无效:病症无改变,肌瘤未见明显消失。七、 出院医嘱1. 调养、护理;畅情志、避风寒、适劳逸;2. 定期复查:手术者出院后1月复查B超,保守治疗者每3个月复查B超或CT1次。八、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根据本病血气失调的特点,治疗时应辨清在气、在血,新病还是久病的不同。病在气那么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那么活血破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正气尚盛,可攻可破;久病正衰,宜攻补兼施,大凡攻伐,宜“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倘假设石瘕,药力缺乏以克伐,当以西医手术之法,先祛实邪,再行补益,当为上举。对本病的治疗,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两种,新病、气病,应以行气活血的方法治疗;久病、血病或痰凝,病情轻微,包块尚小,宜用活血化瘀消症的方法治疗,病情较重,且包块较大,正气渐衰,应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去除病邪再行调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