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上传人:ha****u 文档编号:130902850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考点1,内容的理解及概括一、典例剖析【例题1】(2013年安徽)10题:根据文中段的内容,请仿照“童年的蛙声、稻田的荷香”短语,完成填空。(4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她在什么什么中,她在什么什么里,她在什么什么中,她在什么什么里。【思路归纳】这里的仿句是按照题干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仿句不只是句式上与例句一致,还需在内容上与例句相关联,要通过总结段来概括。题干中“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这一设问提醒我们答案是填与乡村的诗意有关的内容,紧接着题干中给出两个答案,在“童年

2、的蛙声中”“在稻田的荷香里”分别是从第段、第段中提取的,接下来仿写的句子就应从第段的“荷田”、“月光”,第段的“菜地”里一行一行的葱,第段的“豆荚的,炸裂声”、“蛐蛐的琴音”中提取与概括。实际上题干也已经给出了答题区间为段。【答案及评分】(4分)示例:荷田的莲藕,沟渠的月光,菜地的葱航,蛐蛐的琴房(每空1分)【例题2】(2013年安徽)11题:第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段写听豆荚炸裂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一),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思路归纳】题干中已经点出第段,第段的内容,这里是需要在

3、把握全段内容的基础上找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因此要找的句子一定要含有作者的情感,即要么是议论性要么是抒情性的句子。第段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找到文中“摔跤”一词,而后顺着这一词语往下找相应句子,会发现最后两句话:“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均是作者感悟的话。第段“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要从文中“炸裂”一词后找句子,有一个问句“诗,还用得招你去苦思冥想吗?”这个问句之前的句子全是对豆荚炸裂声的描写,紧接着作者回答“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这也正是对此问句的回答。这里的“诗”已经带有象征意味,即是听豆荚炸裂声

4、后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切勿自己归纳。【答案及评分】(4分)(一),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感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或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2),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每小题2分)二、阅读方法指导此类题无固定答题格式,一般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一.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的“纲”(即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只有抓住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中

5、心思想,紧扣要点答题,才不至于让答案偏离“轨道”。怎样才能抓住“纲”呢?(一)、抓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2)、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石,常常是馋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3)、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2.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出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提炼,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摘录法:看注释(往往交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动机),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题目,又

6、适用于要求对内容、用主旨进行概括类的题目。(2)、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3)、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案形成之后,同学们可结

7、合题干和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4分或6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三点。【针对训练】151页(2012年安徽)红橘甜了第1题;153页(2010年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第1题。考点2,词句品析一、典例剖析【例题1】(2013年安徽)12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原文画线句摘抄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思路归

8、纳】题干中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所以直接根据各类修辞的特征来分析。原句中将,月光、露珠、雪排列成一行一行,属于拟人(比拟)的修辞方法,赋予它们人的思想行为,亲切生动。同时还反复出现“一行一行”,属于反复的手法,充满诗意。夜晚、早晨、冬天等表示时间的句子又构成排比,句式整齐,突出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把作者对乡村场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答案及评分】(5分)运用排比、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亲切生动,富有诗意。(修辞手法各占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例题2】(2013年安徽)13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固执”一词的内涵。(4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

9、徽中考”第一题)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思路归纳】品味加点词的内涵就是要从词语的本义、语境义、情感色彩及表达效果等方面来赏析,这里首先要通过本义结合语境理解。“固执”本意是“古板执著,不肯变通”,在这个句子中写不识字的父亲,一生都走在一首诗里,可见他对乡村是多么热爱和眷恋。这些句子都是“我”对父亲的总结,从我总结的话语中足以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深深敬意。【答案及评分】(4分)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敬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方法指导词句品析类试题一般指的是:理解词语

10、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等。1. 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有的词语概括力很强,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领或总结。(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阅读中,有些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必须认真分析清楚。它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紧扣上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有特定意义,若换一个语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变成了另一种意义。理解和解释这个意义,要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平时对它的意义的认识,进行综合理解。(4)、把握词语的

11、感情色彩。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答题格式:运用(词语用法),的写出了(表达效果),表达了(作用)。2.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发强烈感情。 答题格式:这是个什么句,表达了什么(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12、果。(见记叙文知识清单) 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格式:“某某”一词(等词), 写出了什么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探明词句的特定含义。解题入手点有:(一),语法分析。对比较复杂的单句首先可抓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其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丰富句子内涵的作用。(2),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常以情动人,言简意赅,把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作品重要句子(词语)的关键。(3),区位分析。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首先要判断

13、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其基本含义。起始句答题的区位在其领起的部分,收结句宜从上文考虑,过渡句要审视上下文,而关键句重点是审视相邻的上下句,此外,还可联系中心思想,两者在内容上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4),背景分析。对有些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还不够,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来领悟句子的含义。答题格式:该句在哪(填答题角度,如修辞、句式、手法等)方面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哪些词语,或写了什么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用)。4. 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些句子要么是运用修辞手法的

14、句子,要么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么是结构上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答题首先必须弄明白句子类型。理解这些句子常用的方法如下:(一),特殊位置法: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义。如段首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段尾往往作总结,过渡句一般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懂得这些,就容易理解句子的意义与作用。(2),依据主旨法:根据文章主旨把握重要句子,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还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写作的目的有着密切联系。(3),修辞解意法: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入理,作者常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可采用“作用+内

15、容”的格式表述。【针对训练】152页(2011年安徽)生机勃勃的,太阳花第3题;153页(2010年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第5题。考点3,分析写作技巧一、典例剖析【例题1】(2012年安徽)12题: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6分)(原文见151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二题)(一),(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2),“这屋里,烟太大了”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思路归纳】一题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答题时,可以分别抓住“发呆”、“一愣”这两个词,揣摩父亲因橘子价格低(从前文

16、妻子的话语中可知)的愁闷和见到儿子时的惊讶之情。(2)题是人物语言的描写,结合具体语境可以看出,父亲与儿子所说的话都是为了掩饰流泪这一神情的,但流泪的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父亲见到儿子时激动、惊喜,后者是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深受感动。 【答案及评分】(6分)(一),愁闷;期盼;惊讶;欣喜。(2),都是为了掩饰落泪的原因。父亲见到儿子时激动、惊喜,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深受感动。(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例题2】(2011年安徽)12题:第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 (6分)(原文见152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三题)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思路归纳】首先,分清

17、什么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作者直接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如写太阳花可以从色彩、形态、变化等方面着手,同时,在描写时,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也属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通过他人他物的感受或反应来突出该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如不爱花的人对太阳花的感受。【答案及评分】(6分)如何进行正面描写:从形态、色彩及变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描写;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写最不爱花的人也被深深吸引,以衬托(或突出)太阳花的美丽。(正面描写4分,侧面描写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方法指导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18、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的综合体现。1. 中考试卷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一),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细节描写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安徽中考对写作技巧的考查主要是对描写方法的分析把握。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或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19、、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做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领会文章主旨。A.看肖像描写,最能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B.看动作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看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要抓住个性鲜明的、能凸现其思想品质的来分析;D.看心理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E.看神态描写,更能突显人物个性,给人一种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形象、生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景

20、物)描写的主要作用:A.着眼于它自身来看,主要是突出某时或某第环境(景物)的某种特点。B.着眼于它与诗文中其它内容的关系来看,不外乎四种:与写人的关系、与叙事的关系、与抒情的关系、与说理的关系。a.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b.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c.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d.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

21、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另外,按照叙述来分,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C.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D.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在解答此类关于考查对

22、文章人物、自然环境描写的题目中需要从以上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中找答案,把握常见的描写方法的作用。答题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组织答案,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多样等),给读者提供了哪些艺术审美情趣。【针对训练】153页(2010年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第3题。155页2013年滨州)背向大地的爱第1题;157页(2013年湛江)没有发芽的种子第2题。考点4,理清文章行文思路一、典例剖析【例题】(2009年安徽)9题: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思路

23、归纳】说明文章的行文思路就是要从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段落大意等方面分析文章,因此,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总体阅读文段,将文段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大意。(2),说明每一部分“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3),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连接作用的词语。(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答案及评分】(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三层意思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答题格式:首先写什么,然后写写什么,接

24、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二、阅读方法指导记叙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一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 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3. 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4. 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这时,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握

25、了作者的行文思路。5. 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显而易见了。考点5,理解标题的内涵一、典例剖析【例题】(2013年安徽)14题: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6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思路归纳】首先,分析题干,题干说结合全文,因此,先要通读全文。弄清全文主旨:作者回忆了已经远去的乡村生活,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具有田园诗意,意在与现在的钢筋水泥第对比,突出对乡村诗意生活的留恋,对乡村诗意生活消亡的惋惜。其次,在明白全文主旨的基础上,从标题是否有象征意义、双关义,作者感情的

26、出发点,文章线索等方面来分析。实际上,从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我才突然明白: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可看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即父亲是要挽救田园诗,而从段来看,田园诗正是象征小时后乡村诗意生活的美好的回忆。再者,为什么要挽救田园诗?是因为正在失去。因此,可看出因为失去,所以挽救,但是这个挽救是无力的,因为这首田园诗“可能真的要失传”。这一行为正好表达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消亡的惋惜之情。据此,即可总结出答案。本题实质上还是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与理解,可从下面方法中的标题象征义和作者感情方面去揣摩分析。【答案及评分】(6分),乡村的诗意日渐消亡。,表达作者对乡村诗意日渐消亡的惋惜之

27、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方法指导如何具体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从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意义入手。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2. 从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入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爸爸的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则表示父亲的去世。3. 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切入。如枣核这一标题无疑是以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为感情出发点,即标题的含义。4. 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如“阿尝与山海经”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尝为我

28、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尝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5. 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作为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6. 从寻找文章的文眼上发掘。 如心声则在“心声”这一标题中透露情感主旨,其标题的含义当然就要围绕文章主题来分析。7. 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的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求我们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具体分析文章标题的涵义,这些方面可综合起来使用,因为文章标题是高度概括、凝练性的文字,需要多角度全面分析。【针对训练】151页(2012年安徽)红橘甜了第4题。155页(2013年滨州)背向大地的

29、爱第4题。156页(2013年贵港)春满燕园第1题。考点6,拓展延伸一、典例剖析【例题】(2011年安徽)14题: 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写出两点即可)(2分)(原文见152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三题)【思路归纳】题干中强调“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这是一类开放型拓展题,人生启迪即是指使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回答此类试题,要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来谈。实际上,文章最后一段就有写到文章主旨。如“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可从这一点生发来谈。同时,也可从太阳花开花的特点、时间,太阳花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征等方面来谈,要有一定的升华。注意不能脱

30、离文章意思,表述要清楚简明。【答案及评分】(2分)示例:,有了科学、公平、友爱的精神,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抓住机会,尽显人生价值。,社会、集体应该使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和谐,共同发展。(每点1分。答案不限于此;答对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方法指导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来谈,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层次清晰。答此类题要注意:(一),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及思想情感。(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要有层次性。备考策略:(一),关注现实生活,了解和把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梳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思想观点。(2),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点,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事情、想问题观点正确、不偏激。(3),勤于训练,勤于思考,勤于动笔,训练中注意反复体会揣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