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0806650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758 大小:5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8页
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8页
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8页
资源描述:

《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7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课 : 安全教育第一课 : 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2、学生饮食、

2、就餐的安全隐患。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整队下楼时 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上下楼靠右行。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活动要注意安全,切

3、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 方。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 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 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 等。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

4、意事项: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

5、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7、安全小常识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119”-火警 “110”-报警“120”-急救 “122”-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

6、 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1)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页例题1,练习一的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景,探索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 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究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观察单元图,引导学生通览市场购物图。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可以用整数乘法解决,哪些需要用小数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选

7、择板书。每千克白菜2.2元,买3千克要多少元?每千克西瓜1.6元,一个西瓜重4千克多少元?每吨水3.45元,8吨水要缴费多少元?3、让学生选择进行交流,在大部分学生发生困难时,顺势转入新课的探究。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西红柿4.2元,买6千克西红柿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思考?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1)加法计算4.26表示6个4.2相加。4.26=4.2+4.2+4.2+4.2+4.2+4.2=25.2(元)(2)乘法计算4.2元=42角 426=252(角)=25.2(元)4.2元转化成角作单位的42角。426等于252角。最后

8、再把252角转化成元作单位的25.2元。师: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与思考,得出把元转化成角的目的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这样就把小数乘以整数的问题转化成整数乘法的问题。想象除了用角可以吧小数转化成整数以外,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小数乘以整数的问题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学生不难想到把4.2扩大到原来的10倍。师:426同学们会计算吗?学生把结果算出来。引导学生讨论:4.2变成42,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到了原来的多少倍?(向右移动1位;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外1个因数变化了没有?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9、?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被乘数看作整数,被乘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求原来的积不变,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缩小多少倍。2、基本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3、组织学生议一议,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1题。独立完成后开火车报答案。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2题。让学生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数位相同。四、总结与反思总结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疑惑。五、作业练习册上相应作业。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4 .2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4

10、2 6 6 2 5.2 缩小到原来的10 倍 252 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2课时 小数乘整数(2)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3页例题2,练习一的3、4、6、7、9题教学目标:1根据例题继续探索与感悟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乘末尾有0的整数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确定小数点位置,将已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和积的估算。教学难点:当整数末尾有0,怎样计算并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积有几位小数。0.94 0.33 0.16 2.57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后扩大了多少

11、倍?0.4 0.763 9.32 0.011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2,创设情境。(1)根据题目,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这箱糖果重多少千克?(2)你能列出算式吗?0.7524说说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与上节课的异同。)2.探究整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师:像这样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会算吗?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着重议论2个问题:(1)竖式计算怎么列比较简便?末尾的0不参与计算,最后补上。(2)怎么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小数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3、即时练习。不计算,说说积最多有几位小数?0.2450 0.62550 27.8 354.总结,怎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学生

12、用自己的话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小数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5.练一练。0.3615 0.2548 学生板演可。7.课堂活动。先找算式上的不同,再计算,最后谈谈感受。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3题(第一行)计算后,交流方法。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6题要求学生正确分析已知数量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出正确算式,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估算,老师对个别学生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有估算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怎样算的,使知道自己错在哪。四、总结与反思这节课教学探讨了小数乘法的那些新问题?感觉如何?五、作业

13、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例2、 0.7524=18(KG) 0.75 24 18.0 0 答:这箱糖果重15KG。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3课时 小数乘整数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的5、8、10、11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认识,能熟练地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同时提高学生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能力。2培养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和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当整数末尾有0,能计算并正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课题演练1.口算。0.94 0.3520 0.170 2.54 0.752.估算。0.2925 1

14、.05303 0.9726学生独立思考,指明回答估算方法。3.计算。4.9617 3.12518 0.30615学生板演,集体订正。4.根据255=125说出下面各题的积。255 0.255 0.0255指明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总结与反思三、作业练习一5题、8-10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4课时 小数乘小数(1)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页例1,7页例2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探索发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与小数乘整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归纳得出小数乘小数的加速方法,并能正确确定积的小数位数。3.充分感受到生活中

15、时时有数学体验,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归纳小数乘小数的加速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计算法则的正确使用和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学例题1.课前,请同学们测量了黑板的长和宽,请校长汇报测量数据。根据这一数据,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吗?黑板的面积有多大?师:黑板的面积怎么算呢?生:用长宽相乘就得到黑板的面积。算式是3.11.2或者1.23.1=(1)揭示课题。根据算式板书课题。(2)研究算法。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是否可以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呢?大家先讨论。引导学生校长合作 、交流探讨得出共识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3.11.2 3112当

16、两个因数都转化成整数时,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大家想一想。(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板书。)2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计算后,要把积缩小100倍,这样才不会改变原算式的积。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能确定吗?从右边起,数出2位,点上小数点。(3)解决问题:如果漆这块黑板,每平方米要花9.6KG,一个需要多少KG?引导学生列示,并说明计算方法。重点强化积为什么有三位小数。师:我们再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每一题都想因数一共扩大了多少倍,然后把积缩小多少倍得到原来的积,是不是有些麻烦呢?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积就有多少位小数。2.教学例题2。(1)学生自己审题,确

17、定算法并列示。8.351.8=教师或者指明学生板演。(2)用自己的话归纳算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出积。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统一法则。(1)回顾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今天的小数乘小数,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2)议一议,再交流。(3)总结: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可能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完成练习二13题。口算、连线、填表。2.拓展练习课堂活动2题。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就小于另一个因数。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就大于另一个因数。四、总结现在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或者还有什么新的看法要提出来?板

18、书设计:小数乘小数例1、 3.11.2=3.72(平方米) 3.1 扩大10倍 311.2 扩大10倍 126 2 623 1 缩小100倍 31 3 .7 2 372答:它的面积是3.72平方米。3.720.6=2.232(KG)3. 7 2 0. 6 22 3 2 答:一共需要油漆2.232KG。例2、8.351.8=15.03(吨) 8. 3 5 1.86 6 8 08 3 5 1 5 .03 0答:本月产奶15.03吨。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5课时 小数乘小数(2)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7页例题3,试一试,练习二的4、5、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技术

19、方法,认识并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补零占位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补零占位的原理。教学难点:补零占位和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接说出下列各式积有几位小数。10.362.3 0.781.62 18.35.22.看谁算得快。4.31.5 8.251.2 350.52 0.250.143、揭示课题。二、师生共研1.指明0.250.14出现的情况,正是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即积的位数不够时,怎么办?2.情况分析:竖式中,积的位数是三位,而积的小数位数是四位

20、,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学生相互议一议确定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的思路。思路反思质疑:(1)数位不够,用0补位,这些0应该补在积的哪边?(2)积末尾的0什么时候划掉?是先确定完小数点的位置再化简,还是先划掉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3.完成“试一试”。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积有几位小数 、要用积个0来补位、小数点在哪。如果把0.050.25改成0.540.25再计算一次,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确定积的小数点时又得注意什么?(积的末尾0的化简时机的把握)三、练习与深化1.练习二6题。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大夫,看看四个小动物毛病在哪里?再帮助它们纠正过来。小狐狸正确。其他三个小动物的问题都处在积的小数点定位上。狮子

21、错在积的小数位应为3位。小猴估计是积末尾0先划去了才定的小数点位置,小猪则是积的位数不够没有用0补上。小动物身上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呢?2.练习二4题。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这道题给我们什么启示?3.练习二5题。要求列竖式四、总结这节课遇到什么新问题?解决办法是什么?对于小数乘法,你又长了什么见识,积累了什么经验?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例3、0.250.14=0.035 0.250.1410025 00350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6课时 小数乘小数(3)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8页例题4、例5,试一试,练习二的7、8、9、10、11、12题教学目标:1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掌

22、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2学会解答小数连乘的计算题。3能够正确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小数连乘计算,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学会解答有关小数连乘的问题。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的正确估算和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教学例41.理解图示内容。根据这幅图,你知道哪些信息?能完整将图中信息说一遍吗?指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小孩带了50元买肉,肉每千克24.9元,买一块1.9千克的肉,她的钱够吗?2.引导列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回忆:单价数量=总价24.91.93.尝试估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先让学

23、生独立思考,并在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一下估算方法:估算24.91.9的结果,可以把24.9看成25,1.9看成2。252=50。由于估算时把2个因数都看大了,所以原来的积一定比50小。所以小朋友带的50元够。4.拓展延伸你能举例用估算的方法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吗?指明回答,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鼓励。二、小数连乘的探究教学例51.出示情境图。动物园有狗,梅花鹿、长颈鹿,狗的身高只有0.7米,梅花鹿的身高是狗的2倍,长颈鹿的身高是梅花鹿的3.5倍。2.问题的提出与算法的探究。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长颈鹿的身高是多少?)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列式:0.7

24、23.5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都是小数吗?怎么计算?积的小数位数怎么确定?学生口述。师生共同总结:小数连乘的方法与整数连乘方法一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积的小数是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能否有简单的方法来解答?先算23.5=7,再算70.7=4.9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感受?还有什么困难吗?三、课内反馈1.在()内填上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11.9 0.9()11.90.321.1()0.3222.31.0()22.32.根据算式回答积与因数的关系。0.070.82.80.981.451.2四、作业练习二610题。板书设计:小数估算、连乘例4、24.91.950(元) 答:50元够

25、买。例5、0.723.5=1.43.5=4.9(米)答:长颈鹿高4.9米。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7课时 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2页的例1,13页的例2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实际求积的近似值。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级的近似值。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1.水费问题中的近似值。(1)教学例1。展示例题1,让学生描述图中细节信息。(2)师组织学生列式计算奶奶应交的水费。3.458.5= 请学生们算出结果。3.45

26、8.5=29.325(元)请同学们拿出29.325元你发现了什么?(不能拿出29.325元。)(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分以后的钱就拿不出来了。)那该怎么办呢?(3)解决积取多少合适?原题中没有精确度要求,根据什么原则取值?引导学生讨论,大概有3种情况:A.把“分”后面的数去掉。B.把“分”以后的数作为“1”收起来。C.用四舍五入法。你们觉得哪种建议最好呢?(四舍五入法)那结果该保留几位小数呢?(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所以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写结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约等号,因为这个结果不是精确结果,是个近似数。)3.458.529.33(元)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就是取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27、)2.小结:从水费问题中的近似值引发开来,你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样2个结论:(1)积的近似值问题来自生活,是生活的需要。(2)先求积,再根据要求确定保留几位小数。3.练一练。根据自己了解的家庭用水情况,算一算这个月应交多少水费?二、引进计算器1.计算器的引入。较大数的计算,如果还停留在笔算,显然很累,可以让计算器来代劳。2.揭示课本14页例题2。学生自由解决。0.4732681544(KG)先算出积,再保留整数。3.练一练。完成练习三6题。主要针对结果取值方法评讲。三、练习深化1.下列各题的答案,你认为怎样取近似值合适?为什么?(1)大米每千克1.68元,买2.7千克多少元?(2)一

28、个操场,长65.5米,款42.7米,操场占地面积是多少?2.练习反馈。四、总结对于积的近似值,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验?五、作业练习三1题。板书设计:积的近似值例1、3.458.529.33(元) 3.4 5 8.5 1725276 0 29.325答:奶奶应交水费14.88元。例2、0.4732861544(KG)答:大约可以榨1544KG油。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8课时 积的近似值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材14页课堂活动,15页的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积的近似值内涵。2能正确地根据要求确定积的近似值,并通过解决问题感悟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29、:理解积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正确地确定积的近似值。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回顾1.竞赛式的比赛练习。练习三1题。练习后简单评议。2.辨析正误。练习三5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1)要求保留1位小数,10是整数,与题意不符合。4.322.3=9.936,保留1位小数应该是9.9。(2)83.30.12=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10.00。结论正确。(3)7.647.4,7.657.7,此题正确。谈谈,做这道题你有什么体会?二、课堂活动揭示14页,课堂活动情景。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0.818.3=6.723(千米)2.让学生就算出的积,根据实际

30、情况确定保留几位小数进行交流。(1)三位小数,精确到米。(2)两位小数,因为已知条件中精确度是两位小数。(3)一位小数,相当于精确到百米。三、巩固练习1.练习三14、6题。2.针对性评讲4题。四、总结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设计:积的近似值练习课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题1,练习四的1、2、3题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的情景,探索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问题。2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进行问题解决,进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借助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分析与建构的能力。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集成中感悟小数乘法的内涵与应

31、用价值。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切入课题谈话课前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小数乘法,尤其关注水电气的计费方法,不知道同学们进行的怎样?揭示课题。二、师生共研1.教学例题1。2.分析资料。(1)计算7月份的天然气费用需要什么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7月份缴气费=天然气单价7月份天然气用量学生抓住这个主要关系后,追问:在这个关系中,哪些是题中直接告诉了的,那些量不能在题中直接找到?学生不难发现:天然气单价1.3元/立方米是题中直接告诉的,7月份天然气用量不能在题中直接找到,所以要先求7月份天然气用量。(2)7月份的用气量怎么获得?表中给出的读书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得出:7月份天然气

32、用量=本月读数-上月读数。(4)7月份的应缴费用怎么求?理清关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算出7月份应缴气费。3.解决问题。(1)理出思路。7月份缴气费=天然气单价7月用气量(2)根据思路分析正确列出算式。7月份天然气用量:506-478=28(立方米)7月份缴气费:1.328=36.4(元)或(506-478)1.3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读题-分析-列式-答语在解决问题时,最关键的是要理解题意,特别是题中不理解的词,要消除障碍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二是分析时要抓住题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在这个关系的指导下才能确定具体的解题方法。三、练习与深化1.完成17页“做一做”。完成后及时反馈,描述解题思

33、路。2.独立完成练习四13题。四、总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7月份缴气费=天然气单价7月份天然气用量7月份天然气用量=本月读数-上月读数7月份天然气用量:506-478=28(立方米)7月份缴气费:1.328=36.4(元) 答:7月份应缴36.4元天然气费。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6页例题2,练习四的4、5、6、7、8、9、10题教学目标:1.透过对计程车计费方式的认识,增进数学应用的实感。2.能熟练地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进而认识生活的多样化给于数学解题的丰富内涵。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与读取资料。教学难点:

34、通过分析资料灵活地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正确地解决。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布置的调查咨询作业完成情况。板书课题。二、师生共研1.教学例题2。(1)出示例题2信息。起步价8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8元计费,行程6千米。至少需要多少钱?(2)思路探索。让学生议一议,取得共识。6千米分为2段计费:要付的车费金额=起步价+以1.8元计价路程的车费 追问: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题中直接告诉的,哪些量是需要我们先求的?学生不难发现:起步价8元是题中已经告诉的,以1.8元计价路程的车费是不知道的,需要先计算。以1.8元计价路程的车费=单价以1.8元计价的路程追问:在这个关系式中那些量是题中已经告诉的,哪些是

35、未知的?学生不难发现:单价1.8元已知,以1.8元计价的路程有多少千米是需要计算的。即6-2=4(千米)后4KM的车费是多少元?1.84=7.2(元)至少要付多少元?8+7.2=15.2(元)(3)请几位学生口述思路。(4)还可以怎样算?全程按1.8元计算+少算的金额=要付的车费金额1.86+(8-1.82)=15.2(元)2.即时反思与质疑。(1)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思考角度问题。(2)你有什么感悟?3.算算10千米要多少车费?再与原题比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短程坐出租车不划算。三、巩固与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四8、9题。2.全班性讲评。四、总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2、以1.8元计价的

36、路程有多少千米?6-2=4(千米)后4KM的车费是多少元?1.84=7.2(元)至少要付多少元?8+7.2=15.2(元)答:至少要付费15.2元。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11课时 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1题,练习五的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单元复习,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并能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正确地截取积的近似值。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提出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估算和积的近似

37、值。二、整理笨单元内容1.算一算。27325 2.732.5议一议: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都要计算27325。而计算2.732.5还要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才能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2.练一练。第9页“试一试”。(1)分组学习,展开竞赛。学生完成后要求口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根据以上计算,说说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关系。(乘数大于1时,乘得的积大于被乘数。乘数小于1时,乘得的数小于被乘数。)(3)说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由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决定的。)(4)怎样取积的近似值呢?(根据四舍五入法,在所保留位数的后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三、基本练习1.口

38、答练习五1题。说说你的依据。(1)正确。都要计算28736,积是三位小数。(2)错误。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被乘数。(3)错误。积是三位小数。2.计算。0.7818 280.39 4.346.53.说说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的联系与区别?四.重点计算计算下列各题。(积保留两位小数)0.125.03 0.944.36 0.4183.51.提醒学生用约等号。2.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五、估算练习练习五3题。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六、总结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12课时 整理与复习(2)教学内容:整理复习2、3题,练习五的49题教学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复习,进一步学会用自己

39、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在练习中强化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小数乘法计算的正确率,求积的近似值、综合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的估算和积的近似值的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一、口算12.58 13.20.5 5.60.4 0.965045.30.7 10.30.01 4.40.3 0.230.2二、解决问题1.小黑板呈现窗帘商店情景王大妈最近乔迁了新居,忙于购买窗帘布,窗帘布的价格都是5.1元,请你帮助王大妈算一算:(1)买16M布做窗帘该付多少钱?(2)买21.5米布该付多少钱?师:问题都出来了,都是要求买窗帘的总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吗?先独立计算,再把自

40、己的计算方法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再思考: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否统一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上来?5.116=81.6(元)5.121.5=109.65(元)2.我们还学习了小数乘法的估算。让我们一起到张大爷的菜地里看看。(1)展示菜园的情景。张大爷的菜地里白菜有71行,每行48棵。每颗白菜大约重2.9千克。请帮助大爷估算一下,这块菜地大约能收多少千克白菜?(2)先让学生想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想想怎么估算?71482.9,说说估算的方法。方法多样:A、把71看成70,48看成50,2.9看成3,得出大约能收70503=10500(千克)B、把2.9看成3,得出大约能收71483=102

41、24(千克)三、练习与拓展1.独立完成练习五4、5、72.对于5题展开讨论。(1)对于本体第一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2)对于非洲象的体重是求什么?(3)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四、总结与反思1.结合自己的作业练习,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的?2.对于本单元的学习,有什么新的体会?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1课时 图形的平移(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例1、例2,第27页练习六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

42、养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平移的基本内涵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方格纸、长方形纸片、形纸片、图画纸、制花边的图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知道这是一些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学生用手做平移。教师:很好,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三、教学新课。1教学例1研究长方形的平移教师

43、:我们以长方形为例,(出示长方形和方格图)仔细看看长方形是怎样平移的?(演示长方形从位置平移到位置)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平移到了位置。教师: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长方形移动格数的?(如果学生能说出平移是点到点的移动,则加以肯定;如果学生思考有困难,则可以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演示时先在位置的长方形上找一个点A闪烁,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个闪烁的点到A平移了多少格,通过演示统一学生的意见。)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的点到平移后相应点的距离。)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长方形

44、是怎样从位置平移到位置的?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向右平移8格到位置。研究图2的平移教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研究平移现象时要关注点到点的距离。现在我们回到开始上课时看的图片中,(课件出示例2)这也是一个平移现象,把它和刚才的长方形的平移相比,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同的是和长方形都在平移而且都是点到点之间的平移;不同的是长方形是沿水平方向平移而是沿竖直方向平移) 教师:在方格纸上竖直平移了多少格呢? (如果学生能直接看出来,教师给予表扬;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看出,仍可以在方格纸上用学具操作后再说出平移了5格)教师:现在你又能说说是怎样从位置平移到位置的?学生有

45、了前面的经验能说完整:是从位置向下平移5格到位置的。教师:从上面的研究中你知道我们研究平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教师:很好!我们观察平移现象时就应该注意观察图形的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板书:方向距离)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练习六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2自学例2。1)出示例2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内容:25页例2自学时间:5分钟自学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自学要求:(1)三角形怎样从位置平移到位置? (2)三角形怎样才能从位置平移到位置?(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平移 )(3)小组讨论,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第一

46、种:三角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第二种:三角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4)教师:我们就以第1种方法来研究(演示三角形从位置平移到位置再到位置的过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次我们研究的平移和前面我们研究的平移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我们研究的是1次平移,现在我们研究的是2次平移。)三角形先由位置向平移格,到位置;再由位置向平移格,到位置。学生一起介绍一遍。5)练习:教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刚才同学们汇报的第2种方法吗?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当堂检测。同桌两位同学一人提出平移要求,另一人在事先准备好的

47、方格纸上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学具进行平移。布置作业: 练习六1题。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第一种:三角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第二种:三角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2课时 图形的平移(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画出两次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运用两次平移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并能在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在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位

48、置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方格纸、平行四边形、例4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测评反思。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移,我来考考大家。平行四边形是怎样从位置平移到位置的?教师: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能画出两次平移后的图形。2.能运用两次平移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三、教学新课。1.自学例3。1)出示例3。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内容:25页例3自学时间:5分钟自学方式:独立完成自学要求:将平行四边形向右平移4格。将梯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3格。要注意新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3)学生反馈。4)教师点拨。图形的平移要注意:A、方向(上、下、左、右)

49、 B、平移的距离(几格) C、虚线5)练习。28页2题。2.教学例4(把平移用到图形的变换中)教师:同学们已经对平移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平移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很有用处的。瞧!(课件显示例4的图,指第1个图形)图(1)这是裁缝阿姨做衣服剩下的4块同样大小的边角料,她想通过平移把它变成图形(2)的样子,你想帮助她吗?教师:想一想,这次的平移和刚才我们研究的平移又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刚才我们研究的平移只有一个图形在平移,现在我们要研究的平移有4个图形都要平移。)教师:那么多个图形的平移与一个图形的平移比有哪些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说出多个图形的平移要注意观察哪个图形平移到什么地方,也就是

50、要思考平移前的图形对应哪个平移后的图形。)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在图形(1)中的每一个图形平移后在图形(2)中的对应的图形是哪一个?比如,图形(1)中的号图形在图形(2)中的对应图形是哪一个?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图形(1)中的号图形和图形(2)中的对应图形涂上相同的颜色。教师:图形(1)中剩下的号、号、号图形在图形(2)中的对应图形又分别是哪个图形呢?请你像老师一样把图形(1)中的图形和图形(2)中的对应图形涂上相同的颜色。学生开始在学具上完成完成后汇报。教师:图形(1)中的每一个图形我们都在图形(2)中找到了对应的图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代替图上的图形移一移

51、,看怎样才能把图形(1)平移变成图形(2)的样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代替图形讨论如何平移,然后展示汇报,汇报时要边平移边介绍每个图形分别是怎样平移的。学生平移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只要是正确的都应给予肯定。教师:通过刚才的平移,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可以变换成另一个图形。教师:这个发现真了不起,在我们后半期推导各种图形的面积时就要用到你们的这个发现,把一个图形通过剪拼,再平移就可以变成另一种图形。比如(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请你用学具操作思考怎样通过剪拼和平移使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用学具操作后汇报。四、课堂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画出两次平

52、移的图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把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变成另一个图形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五、当堂检测。28页第3,4题。布置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A、方向(上、下、左、右) B、平移的距离(几格) C、虚线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3课时 图形的旋转(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并从位置、点、方向、角度这4方面进一步研究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2通过研究旋转,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53、并能根据条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学难点:正确在格纸上话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每小组准备1个装有花瓣的信封。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教师:昨天,老师到游乐场,有旋转的风车和旋转的摩天轮及其他的一些游乐项目,这里面有旋转现象吗?学生:风车和摩天轮都在旋转。教师: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学生1:风车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学生2:摩天轮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教师:看来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不错,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三、新课教学1、教学例1。(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54、教师:但是刚才同学们说的“顺着旋转”用更准确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叫“顺时针旋转”。教师:我们可以在钟面上形象地理解。(出示一个有指针的钟面)你们还记得钟面上的指针是往哪个方向转的吗?用手比一比。教师:指针像这样(演示指针转动)转动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教师:(演示指针从A旋转到D)你能说说指针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度数吗?(引导学生说出:指针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教师:你能再说说风车和摩天轮是怎样转的吗?教师:和时针旋转方向一致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你知道和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叫什么方向吗?教师:叫“逆时针方向”。(指针逆时针转动)拿出手和大屏幕上的指针一起转一转。(课件演示指针从A旋转到

55、B)你又能说说这次指针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度数吗?2、教学例2。(深入研究旋转)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但只认识这两个方向还不够,这节课我们还要深入地研究。我们以风车为例。教师:为了我们方便研究,我们把风车旋转时的几个关键的地方标上字母。教师:标上字母以后,(给风车标上字母)我们再来看一遍它是怎样旋转的?(再演示风车的转动)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内容:30页例2自学时间:5分钟自学方式:先自学,再小组交流自学要求:A.绕哪一个点旋转的?B.是往哪个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C.到什么位置?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位置点 方向 角度 到什么位置 从位置A绕O点 顺

56、时针转 90 到位置B四、教师点拨。教师:同学们,你能把大家的研究结果连起来完整地介绍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吗?(引导学生说出:风车是从位置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到位置B。)五、巩固练习。用同样的方式来介绍叶片是怎样从位置B转到位置C吗?(演示叶片从位置B转到位置C)六、课堂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研究旋转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七、当堂检测。1.同桌两个一人提出旋转要求,另一人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学具进行旋转。2.课堂活动2题。布置作业:练习七第1,2,3题。板书设计:图形的旋转 位置点 方向 角度 到什么位置 从位置A绕O点 顺时针转 90 到位置B教学反思:一 次 备 课二次备课 第4课时 图形的旋转(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例3及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