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加气站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0713512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加气站加气站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加气站加气站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加气站加气站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加气站加气站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气站加气站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2(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前言受XXXXXXXXX委托,XXXXXXXXX对其在国宾大道拟建的“XXXXX加气站”配套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勘工作。(一)工程概况XXXXX加气站位于国宾大道南侧,由XXX工程有限公司设计。XXXXX加气站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314.82 m2;总建筑面积:332.92 m2;行车道及回车场面积:1938.00 m2;设计地坪标高(0.00):1144.200 m;绿地面积652.00m2,绿化系数29.60%; 配套有加气站房、加气棚、加气机(4座)、管束车卸车场、储气井组区及箱变等建构筑物和设施。详见规划总平面图(01)。各栋拟建建筑物特征详见表1。各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表 表1建

2、(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建筑面积m2长宽(m)层数结构类型地坪标高m基础形式及荷载地下设备条基(KN/m)柱基(KN/柱)站房108.9218.006.601F砖混1144.20100加气棚224.0016.0014.00单层网架1144.20200储气井组区16.006.002.001144.20深入地下100.00-150.00米管束车卸车场100.0014.506.701144.20压缩机撬装装置17.104.803.201144.20箱变9.204.002.301144.20 (二)委托的勘察要求及任务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结合拟建筑物结构及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

3、0212001-2009版)中有关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如下:1、查明建筑场地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提供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地基土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4、查明溶沟、溶槽、溶洞、土洞等的大小位置和埋深;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6、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提供地震烈度、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8、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基础设计建议;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提出地基基础及施工方案建议,并对

4、地震安全性作出评价。(三)依据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工程岩体分极标准(GB5021894)6、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7、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02)8、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9、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5、的确定根据拟建建筑物设计方案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场地地基的实际情况,本次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依据GB50021-2001规范,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五) 勘察手段、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情况1、勘察手段、工作方法本次岩土工程详勘工作采用了工程测量、场地地质调查、工程钻探、钻孔水位观测、岩土试验等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岩土构成、岩溶发育情况及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2、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情况勘察工作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和设计

6、提供的拟建建筑物规划位置和钻孔布置平面图,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岩土构成等特点进行的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根据设计提供拟建建筑物规划位置和钻孔布置平面图。站房布孔6个,加气棚布孔4个,管束车卸车场布孔4个,储气井组区布孔2个,压缩机撬装装置布孔2个,箱变布孔2个;共布置勘探孔20个;最大孔距14.00 m;最小孔距4.00 m。布置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02)。该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于2010年10月30日进场,至2010年11月8日结束野外施工工作,共计完成以下工作:(1) 工程测量此次岩土工程勘察测量工作由我院测量技术人员根据甲方提供现场规划控制点位置及坐标、高程:GPS1(X=2923

7、556.544, Y=364039.742,H=1145.958)、GPS2(X=2923594.184, Y=364180.736,H=1141.763),钻孔高程由GPS1号控制点高程进行的联测。本次测量采用全站仪对勘探孔位置进行实地测放,共计测放勘探孔20个,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02)。(2) 工程钻探钻探施工采用2台XY-150型油压回转钻机进行施工。土层钻探采用冲击钻进,岩石采用回转钻进;基岩采用回转钻进取芯,勘探点布置及钻进深度按设计要求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4.1.174.1.18条规定执行。钻探按照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

8、8)中规定执行,岩土芯样从左至右按回次摆放,填写岩芯标签,按回次作钻探记录,反映回次岩芯采取率等指标。钻探深度要求钻至整平标高以下中风化岩石35米;如遇溶洞、裂隙,则应穿过洞隙钻至底板中风化岩石35米。共计施工钻孔20个,完成钻探进尺243.30米,其中土层:137.50米,基岩:105.80米。(3)钻孔编录及取样根据钻探岩心进行现场分层描述、记录,钻孔编录和样品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情况。(4)室内岩土试验根据场地情况,本次工作取9件原状土样作常规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取9件岩芯样作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5)地下水位观测20个孔。 (6)实物工作量详见表2。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2序号工作项目工

9、作内容工作量单位备注1工程测量钻孔定位及高程测量20个2工程钻探钻孔20个土层137.50m基岩105.80m总进尺243.30m3取样及试验土样9件岩芯样9件4资料整理规划总平面图1张勘探点位置图1张钻孔柱状图20张工程地质剖面图9张9条剖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份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 地形地貌XXXXX加气站位于国宾大道南侧,紧邻公路。地貌单元为岩溶溶蚀、风化剥蚀斜坡底部;场地为耕地。场地地面标高:1139.401140.79米,高差1.39米。场地与公路高差3.05米;见照片1-2照片1(二)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贵阳向斜东翼,地质构造较简单;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薄中厚层

10、状石灰岩组成,呈单斜构造,岩层产状:1406。(三)地层岩性据钻探资料,拟建场地地基岩土由第四系耕土(Qpd)、残坡积红粘土(Qel+el)和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薄中厚层状石灰岩组成, 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耕土(Qpd):褐黑色,稍湿,含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土质结照片2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耕土(Qpd):褐黑色,稍湿,含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土质结构松散。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500.70米,平均:0.59米。2、残坡积红粘土(Qel+dl)():按稠度状态可分为二层:可塑红粘土(1):褐黄色,湿,块状结构,含铁锰质物碎屑;断面光滑,手感细腻,粘性好。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

11、厚度2.605.66米;平均4.13米。软塑红粘土(2):褐黄黄色,很湿,含原岩风化残余碎屑。大部分场地缺失,主要分布在基岩表面溶沟、溶槽中;厚度1.218.24米,平均3.88米。3、石灰岩(T1d)(1、2):浅灰、深灰色土黄色,薄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受向斜构造及岩石化学性质的影响,岩石岩溶、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较破碎。岩心呈短柱状及碎块状。场地范围内岩石多呈强中等风化状态,控制深度8.7019.50米。强风化石灰岩(1):浅灰、土黄色;原岩结构严重破坏,可见层理,岩质软,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完整性类型为:极破碎岩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级。,岩芯呈碎石状、砂状、土状。厚度0.401.00

12、米,平均0.62米。中风化石灰岩(2):灰、灰白色; 薄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岩质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体完整性类型为:较破碎岩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级。岩芯呈饼状、碎石状、砂状。经统计岩芯采取率低;地层控制厚度5.005.50米。埋深4.4014.50米。(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貌单元为岩溶溶蚀、风化剥蚀斜坡底部,岩性为石灰岩,为含水层。受区域构造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体可沿岩石节理、裂隙入渗。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潜水。上层滞水赋存于耕土中,受大气降水控制;基岩裂隙潜水埋深大,在标高1126.00m以下。场地地势较低,但有专门的排水沟渠,地表排水条件较好。场地

13、附近无地表水体。据钻孔水位观测,水位波动大;钻探过程中未发现涌水现象;根据11月10日钻孔内统一地下水位测量结果,孔内主要为少量钻探冲洗液残留水,未见稳定地下水位。根据附近场地勘察资料及场地周边水文地质调查,场地地下水水位很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五)岩溶拟建场地地貌属于岩溶溶蚀、风化剥蚀斜坡,下伏基岩为白云岩,产状较缓。通过现场地质调查,该场地地表岩溶、节理、裂隙较发育;场地岩溶地貌特征较明显。通过揭露岩石的20个钻孔的岩溶统计,见洞隙率为0.00%。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中的相关规定,场地溶沟、沟槽、和节理裂隙较发育,基岩面相对高差大于5.00

14、 m,场地属岩溶强发育地段。三、岩土单元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计算和岩土地基参数的确定(一)岩土单元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计算1、土层通过勘察,本场地地基土分为耕土、残坡积红粘土两种土质单元。耕土(Q pd):土质结构疏松,工程性能差,强度低,不具备持力层条件。残坡积红粘土(Qel+dl):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工程力学性能,厚度变化较大(2.6013.90m,平均6.78m,变异系数0.46)。根据本次勘察工作取土样试验资料;其物理力学性质统计如表3: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计算表 表3 指土 标 类重力密度r (KN/m3)含水比aw液塑比Lk内摩檫角k(度)内聚力Ck(KPa)压缩模量ES(MPa)承载

15、力值特征值fak (KPa)可塑红粘土区间值17.318.50.710.771.781.985.59.327.443.54.77.2170.00参加统计样数999999平均值17.90.731.897.1634.45.94标准差0.3860.0180.0741.215.060.88变异系数0.0220.0250.0390.1690.1470.15统计修正系数0.990.980.980.890.910.91标准值17.70.721.846.431.25.37根据统计计算结果,按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表A.0.3查表,其中aw=0.72fak= 202KPa结合地区建

16、筑经验,综合取值:fak= 170Kpa按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第8页表3.1.2-3相关计算公式及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分类标准,可塑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Ir=WL/WP=56.4/29.9=1.89Ir,=1.4+0.0066 WL=1.4+0.006656.4=1.77Ir,可塑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类别为I类;收缩后浸水膨胀,能恢复到原位。(二)岩石石灰岩(T1d)(1、2):强中等风化,杂色,薄层状,细晶结构,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强风化泥质白云岩岩体极破碎,厚度薄,取芯困难。据本次勘察工作取的9件中风化岩样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试样高径比为1:1的岩样乘以0

17、.89换算成高径比为2:1的标准试块值。按规范(GB50007-2002)5.2.6条规定,计算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表4:岩体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4岩 石名 称风化程度容重(g/cm3)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变异系数岩石承载力特征值fa(Mpa)修正系数统计样数折减系数平均值(frm)标准差()标准值(frk)石灰岩中等风化2.6729.447.9524.460.272.690.8390.11(二)岩土地基参数确定1、土层根据试验资料统计计算结果及地区建筑经验,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使用以下参数:可塑红粘土:fak=170kp

18、a,Es=5.4MPa,Ck=31.2KPa,k=6.4,=0.25。软塑红粘土:fak=100kpa,Es=3MPa。2、基岩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6条公式(fa =rfrk)计算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综合考虑场地地基岩体的风化程度、完整程度及抗压强度等因素,建议使用以下参数:强风化石灰岩:fa=300Kpa(经验值);中等风化石灰岩:fa=2500Kpa; 四、岩土工程评价(一)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位于岩溶溶蚀、风化剥蚀斜坡底部,地形起伏较小,地势开阔、四周斜坡稳定。区域断层无活动性。自然条件下无滑坡、崩

19、塌、泥石流、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地基稳定。自然状态下场地稳定;适宜建筑。(二)地基岩土均匀性评价1、耕土()分布不均匀 ,厚度变化小,厚度0.500.70m。2、红粘土(1、2)厚度变化较大,厚度受岩面起伏及溶沟、溶槽发育情况控制,场地均有分布,具有上硬下软的土质特征,厚度2.6013.90m,平均6.78m,变异系数0.46。按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第8页表3.1.2-4相关计算公式及红粘土的地基变形均匀性分类标准,计算地基压缩层厚度Z:Z=0.003P1 +1.5 式中P1 -单独基础总荷载(KN/柱)柱基础荷载200KN/柱。P1 取值200 KN/柱,计

20、算得出Z=2.10 m。由于本场地红粘土平均厚度6.78m,据此确定地基压缩层范围内由红粘土组成,红粘土的地基变形均匀性分类为类,即为变形均匀地基。3、场地石灰岩(1、2)岩体分布连续,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岩体风化程度和岩面起伏较大,使得岩层工程性能不均匀。综上所述,地基岩土层沿垂直方向和横向均匀性较差。(三)地基基础评价1、耕土(1):土质结构疏松,工程性能差,强度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层。2、红粘土(Qel+dl):性质较稳定;厚度变化大,厚度2.6013.90m,平均6.78m,变异系数0.46;均匀性及工程性能较好,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物理力学性能。因建筑物荷载较小,可考虑作浅基础(条基)持力

21、层。3、基岩(1、2):石灰岩:受向斜构造影响,岩体极破碎较破碎,岩石多呈强中等风化。强风化石灰岩(1)岩体极破碎,厚度变化大,不考虑作地基持力层。中等风化石灰岩(2)承载力较高,连续稳定,是较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四)地基与基础方案的选择及基础方案论证、分析、评价和建议1、地基与基础方案的选择 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物上部荷载情况及场地岩土地基构成情况、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加气站主要建筑物为站房(条基荷载:100KN/m),主要构筑物为站房加气棚(柱基荷载:200KN/柱),荷载较小;其余设施加气机(4座)、压缩机撬装装置、管束车卸车场及箱变设备重量很轻,

22、荷载更小;储气井组区的储气井(直径约为130 m m)按设计要求必须深入地下100150 m。由于场地位于斜坡底部,地形起伏较小。按设计(0.00)标高1144.20 m从现场地面计算,场地需进行回填:站房(回填高度3.543.65m),加气棚(回填高度3.463.94m),管束车卸车场(回填高度3.453.58m),箱变(回填高度4.80m),压缩机撬装装置(回填高度3.563.60m),储气井组区(回填高度3.57m)。由于建筑物荷载小,可塑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并且加气站主要建构筑物(站房、加气棚)位置回填高度较小(3.70 m左右)。因此,加气站基础施工时,可采取以

23、下基础方案进行施工:方案一:先施工东、南、西侧挡土墙至设计地坪(0.00)标高。北、东、南侧挡土墙以可塑红粘土作基础持力层,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然后施工主要建构筑物站房、加气棚基础。站房基础形式采用条基、加气棚基础形式采用独立柱基,以可塑红粘土层作地基持力层,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将基础施工至设计(0.00)标高后,对挡土墙内侧无基础地段进行分层夯实回填处理。回填要求:用块石、碎石和粘性土(按6:4比例)分层(0.30 m)夯实至设计地坪(0.00)标高以下0.25 m,压实系数应控制在0.940.97,分层夯实结束后,应对回填层的夯实效果进行质量检验

24、。附属道路、回车场、箱变等可在场地回填至设计地坪(0.00)标高以下0.25 m后,按设计要求的结构层厚度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储气井组区的储气井(直径约为130mm)按设计要求必须深入地下100150 m。场地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易产生气体渗漏;储气井壁必须作好防渗漏处理。方案二:先施工北、东、南侧挡土墙至设计地坪(0.00)标高。北、东、南侧挡土墙以可塑红粘土作基础持力层,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对挡土墙内侧场地进行分层夯实回填处理。回填要求:用块石、碎石和粘性土(按6:4比例)分层(0.30 m)夯实至设计地坪(0.00)标高以下0.25 m(无建构筑物部分)和 0

25、.80 m(有建构筑物部分),压实系数应控制在0.940.97,分层夯实结束后,应对回填层的夯实效果进行质量检验及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变形指标。对主要建构筑物基础位置:站房基础形式采用条基、加气棚础形式采用独立柱基,以碎石、砂垫层作地基持力层。建议换土垫层材料采用碎石夹砂(比例为7:3),垫层底面宽度按下式确定:b/ =b+2Ztg式中:b/垫层底面宽度(m);b条形基础底面宽度(m);Z基础底面下垫层厚度(m);压力扩散角(。);注意:施工中分层铺垫,分层夯实,分层辅填厚度一般为2030Cm,压实系数应控制在0.940.97,分层夯实结束后,应对夯实效果进行质量检验;设计时,碎石垫层承载力特

26、征值取fa=200KPa,Es=15.0MPa。填土层密实度和垫层厚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均匀沉降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开裂、变形。其余附属道路、回车场、箱变、储气井组区等附属设施的基础可按方案一款要求进行施工。2、基础方案论证、分析、评价和建议方案一、方案二除了在主要建构筑物站房、加气棚基础处理上有区别外,其余部分完全相同;两种基础方案各有利弊和优缺点。方案一:优点是场地挡土墙建成后先施主要工建构筑物站房、加气棚基础,基础埋藏浅,基础施工方便,基础成本较低;基础置于可塑红粘土层上地基不会产生均匀沉降而引起建构筑物变形、开裂;缺点是回填时受主要工建构筑物基础限制

27、,必须分区域回填,回填速度相对较慢。方案二:优点是场地挡土墙建成后先回填、后施工建构筑物基础,基础埋藏浅,回填及基础施工方便,进度较快,工期较短;缺点是回填时填料成份组成、回填土夯实效果和变形不易控制,主要建构筑物基础及相邻地段的回填土夯实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和变形控制不好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变形、开裂;回填土层及基础部分碎石、砂垫层的的原位测试、质量检测费用较高,间接的基础成本较高。经过对上述两种基础方案的论证、分析,评价可知,两种基础方案的主要区别是主要建构筑物站房、加气棚基础处施工顺序、地基持力层选择不同;在确保回填土夯实效果和变形差异达到规范要求,两种基础方案都是可行的。但为

28、了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主要建构筑物基础及相邻地段的回填土夯实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和变形控制不好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变形、开裂,节约基础成本;建议采用基础方案一进行施工。五、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抗震设防(一)场地土的类型场地位于岩溶溶蚀、风化剥蚀斜坡中部,下伏基岩连续稳定,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1,属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场地。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3,场地覆盖土层的类型为中软土,场地基岩出露,覆盖层平均6.88m,按表4.1.6场地类别为类。基岩属稳定的岩石类型。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3.2.2及附录A.

29、0.2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按有关规范作抗震设防。(二)地基岩土的抗震性能与地震效应分析1、场地内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地层连续稳定,整体性良好;场地及周围地形平缓、开阔;对抗震有利。2、岩溶洞隙不发育,浅部节理裂隙及溶沟等岩溶现象经简单处理后对场地抗震稳定性无影响。3、根据岩土层的构成特征,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的规定,初步判定拟建场地不具地震液化条件。六、建筑挡土墙(一) 拟建建筑挡土墙周边环境条件拟建的场地东、南、西侧挡土墙外侧为耕地,无建筑物。(二) 拟建挡土墙地形及挡土墙高度拟建场地设计(0.00)标

30、高为1144.20 m;北侧挡土墙地形标高1139.401142.22 m,高差3.82 m,挡土墙高度1.984.80 m;东侧挡土墙地形标高1140.631141.96m,高差1.33 m;挡土墙高度2.243.57 m;南侧挡土墙地形标高1140.631143.10m,高差2.47 m;挡土墙高度1.103.57 m。考虑基础埋深1.00 m,挡土墙高度2.845.80 m。(三)施工注意事项1、由于拟建挡土墙基础位置地形起伏较小,挡土墙高度及荷载较小,挡土墙可选用重力式挡土墙,基础可采用可塑红粘土作地基持力层。2、挡土墙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孔径布置泄水孔。3、挡土墙内侧的填土必须按要

31、求用块石、碎石和粘性土(6:4)分层(0.30 m)夯实至设计基础底标高以下0.25 m(无建构筑物部分)和 0.50 m(有建构筑物部分),压实系数应控制在0.940.97,分层夯实结束后,应对夯实效果进行质量检验。七、结论与建议 (一)拟建场地地处岩溶溶蚀、风化剥蚀斜坡底部,附近区域断层不具活动性;将基础置于可塑红粘土(1)层和碎石、砂垫层上,场地及地基均是稳定的;场地自然条件下无滑坡、崩塌、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自然状态下场地稳定性良好(外围挡墙必须按有关规范设计施工后才能确保场地的稳定),因此拟建场地适宜建筑。(二)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拟建场地属类场地,

32、基岩为较硬岩(中风化石灰岩2);拟建场地不具地震液化条件;属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场地,抗震设计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三)根据场地岩土构成,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等综合考虑;挡墙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条基,以可塑红粘土层和碎石、砂垫层作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可塑红粘土),fak=200Kpa(碎石、砂垫层);站房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条基,以可塑红粘土作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罩棚基础建议采用独立柱基,以可塑红粘土层作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其余附属设施以碎石、砂垫层作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填土层密实度和垫层

33、厚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均匀沉降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开裂、变形。(四)对拟建挡土墙结构类型、砌筑材料和方式的确定必须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建议对挡土墙做专门的设计,并对挡土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必须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才能保证人行通道、邻近民房的安全和拟建加气站的安全。(五)储气井组区的储气井(直径约为130 m m)按设计要求必须深入地下100150 m。场地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易产生气体渗漏;储气井壁必须作好防渗漏处理。(六)场地无地表水体,地下水埋深大;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的腐蚀性。(七)基础施工至预定位置,应立即会同地勘、质检、设计、施工等部门人员进行验槽工作,将基础置于预定的地基持力层上,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八)若有疑难工程地质问题,可通知有关各方到现场协商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